王静
摘要:舞狮是一项中国传统民俗运动。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实地考察法和访谈法,分析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对农村非遗舞狮文化产生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给舞狮带来了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运用经济的有利方面对舞狮文化进行发扬,使其能够传承下去,推动舞狮经济与文化的双面发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舞狮;传承发展
一、引言
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我国所拥有的不仅是几千年来增强的国家地位与经济实力,更拥有着世界其他各国都没有的文化积淀。因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当丰富。舞狮,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間风俗活动,并于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舞狮这一民间风俗活动的转折点。在此之前的舞狮运动,在我国各地虽然流传甚广,但并没有一定的体系以及保护措施。随着非遗项目的设立以及经济的发展,舞狮这项活动才渐渐地受到了重视和保护,笔者实地考察了陕西周至某村的舞狮队,并对老、中、青三代舞狮传承人分别作了访谈,了解舞狮在这一地区的发展与传承。通过访谈了解到经济发展在近些年对舞狮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经济发展对农村非遗舞狮文化的积极影响
(一)对文化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加
舞狮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必定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古代舞狮是一项宗教祭祀活动,是辟邪、吉祥的神物,后来逐渐演变成为舞狮运动,慢慢在大众中流传开来,并深受人们喜爱。在现代社会中,舞狮运动已经没有了最初的神秘感,人们经常在欢庆重大节日的时候进行舞狮表演,让欢喜的氛围达到高潮。在与老一辈传承人的访谈中,笔者了解到老一辈人对于舞狮文化的背景知识还是有一定认识的,经过一代代传承人口耳相传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而中年一代的传承人是这样说的:“跟着学的时候就练习各种技巧,没怎么注意过文化方面的事,很多都是后面才学习到的。”青年传承者很多都是受过教育甚至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所以他们在学习这项运动前都系统学习过舞狮文化背景。通过访谈笔者了解到他们对于舞狮这项运动的理解与老一辈传承人相差甚大,虽然他们对于文化内涵的把握更深刻,但却完全淡化了其中的宗教祭祀神秘色彩,明白其文化内涵,把舞狮当作一项娱乐活动。
从老、中、青三代传承人的访谈中笔者总结了他们对于文化内涵的学习过程,老一辈是口耳相传,必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或部分内容的缺失;中年一辈人是在掌握这门技艺的后期才开始了解舞狮文化,虽然是学习,但是学习得非常浅显,仅仅停留在这是一项我国的传统运动,并且受到了省文化厅和西安市文化中心的高度重视等;青年一代的人群则是系统学习过舞狮的文化内涵,这一代的大部分都是高校学生或武术学院的学生。
(二)传承人待遇有所提高
舞狮这项运动在早期虽然流传甚广,但后来也流失了大量的舞狮人才。早期舞狮刚刚兴起的时候,全国出现了大批舞狮队伍,但后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初期,许多人通过经商慢慢富裕起来,在农村地区很多人选择外出打工,这一时期流失了很多舞狮人才,很多舞狮队伍也慢慢走下坡路。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这项运动在大多数人心里是一个娱乐活动,并不是致富家庭的好路子,并且在那时,这项运动也并没有被很好保护起来。后来,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人们开始注重文化精神建设,舞狮又开始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之中,成为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一项娱乐活动,也是人们的精神食粮之一。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老、中、青三代传承人有着完全不同的社会走向。老一辈现在已经渐渐淡出舞狮这一圈子,他们并没有赶上经济发展的浪潮,他们表示:能看到现在舞狮这项运动越来越好就已经很高兴了。中年一代是受经济发展浪潮影响最大的一代,他们中很多人都离开了这一圈子,流失的人才也最多,但一直坚持下来的这批人,现在也受益颇多,这一代的传承者现在大多都在武术学校当舞狮指导教练,肩负着传承的责任,他们也很满意目前自己所承担的角色。青年一代的主要从事舞狮表演,很多青年一代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但也会在工作之余参与舞狮训练,他们表示等武术学院的学生能够自己独当一面进行舞狮表演之后就会慢慢淡出这一圈子,也算是尽好自己的义务,说什么也不会断了传承。这一代人已经不会太多考虑舞狮的收益,他们考虑更多的是身上背负的使命感,这也是由于他们自身的生活水平较高的原因。
三、经济发展对农村非遗舞狮文化的消极影响
(一)传承人“老龄化”
笔者通过实地走访与访谈了解到,现今新一代舞狮传承人中,90后已经发展成了中坚力量,甚至也出现了00后占据了舞狮表演的一角,挑起了发扬舞狮文化的大梁。舞狮作为一项传统运动,也算得上是一项健身运动,对人的体力、精力等各方面要求都很高。老一辈和中年一代都退出了表演舞台,笔者通过与青年一代的交谈中了解到,舞狮狮头将近20斤重,狮头表演者需举着狮头进行各种表演,在三米到五米不等的多个跳台上进行来回跳跃,以及各种攀上攀下的高难度表演,整个表演时长至少也需要15分钟,遇上逢年过节时一天需要在不同地点演出多次,现在他们作为90后的青年一代表演者有时都会感到吃不消,舞狮队伍需要新生力量,而武术学校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一般跟着去演出的时候只是在下面作为龙套角色积累经验。高校的舞狮运动教学也是近些年才开始的,所以还需发展。
(二)传承内容“过时化”
在如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作为传统文化应该及时调整自身,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舞狮亦是如此。舞狮表演中的每一头狮子都需要两人完成,狮头和狮尾的两人通过狮被联结在一起,进行各种表演,所有的表演都需要二人配合完成。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在舞狮表演中存在一些固定的套路,但大多数情况下狮头狮尾二人也会根据表演场地的不同、表演道具的不同或现场观众的情绪反应,进行一些临时的即兴发挥。比如,在平地上就会做更多的高难度技巧性的动作,在梅花桩上则不会展现难度太高的技巧性动作,更多的是高频率的跳跃,让观众体会到惊险的感觉,高台则有高台的表演,说是没有固定的套路,但最根本的东西还是没有任何变化。舞狮表演者也反映到:这个很难创新,因为演出方式是固定的,表演道具就那么几种,创新就意味着更多的危险。但是他们也表示尽管创新很难,他们也会一直尝试去创新,必须让舞狮这项活动跟紧时代脚步。
(三)传承方式“单一化”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如何留住农村非遗舞狮文化,挖掘舞狮文化的内涵与深度,让人们能感受到非遗舞狮文化的价值,就要对传承方式进行创新,丰富传承方式,让非遗舞狮文化实现多元化传承。但是就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非遗舞狮文化的传承只是依靠政府单方面的支持,未能激发传承活力,无法丰富非遗舞狮文化的传承。单一的传承方式,严重阻碍非遗舞狮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对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产生极大影响。
四、对农村非遗舞狮文化的发展建议
(一)完善传承体系,创新传承内容
目前,我国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重心都从申报转向了保护和传承,在保护方面,随着经济大发展,现在已经发展得相当顺利,国家和地方都通过各种方法去保护我们的非遗。但是所有的非遗都面临传承问题,所以完善非遗的传承体系是最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首先是由于缺少新鲜年轻的血液加入,年轻人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也不愿意在这个上面花费大量的时间,所以现在非遗进入各大高校、武术学院,舞狮的年轻血液也都由此而来。因此应该加深民间非遗传承人与高校之间的合作,确保有年轻的传承人。
其次应该加深体系间的仪式感,让加入舞狮队伍的年轻人认识到自己是非遗传承人,对自己所在的队伍有归属感,对自己承载的非遗文化有文化自豪感。在年轻一代学习时就将传统的舞狮文化与如今的新兴舞狮结合起来,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结合,从根本上解决传承内容不够新颖的问题。
(二)加强宣传力度,与时代共进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看天下,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让网络得到了快速发展。舞狮不仅是我国的传统民俗运动,它更是一种很好的健身运动,在互联网和短视频应用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运用网络平台去宣传我们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全国各地舞狮文化和舞狮运动的交流,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去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这项民俗运动,从而进一步加强舞狮的传承与发扬。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将我国民间最原始的舞狮运动发扬到全世界各个地方,让舞狮运动有更多、更好的平台去展示,推动舞狮运动在全世界范围的传播。老一辈人没有互联网这么好的平台,而现在的年轻一代应该抓住当前互联网和短视频应用火爆的市场,将舞狮文化发扬光大。
(三)创新非遗舞狮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农村非遗舞狮文化要想得到发展,满足时代发展潮流,就要不断创新,让非遗舞狮文化迸发出活力,体现时代价值。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非遗舞狮文化要找到与乡村振兴的契合点,挖掘非遗舞狮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这样才能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促进非遗舞狮文化的创新。
首先,要对非遗舞狮文化的内涵进行了解,在内涵了解过程中,找到与农村发展、时代发展相契合的点,让非遗舞狮文化的创新能利用好乡村振兴的政策优势,推动自身的创新与发展,同时也能在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让非遗舞狮文化成为乡村振兴期间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其次,要对舞狮的故事、内容、形式等进行创新,这样才能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比如在舞狮故事的编排过程中,融入时代主题,比如可以编排脱贫攻坚、建党100周年等相关故事,让人们感受时代发展的同时,也能丰富舞狮文化的内涵。
最后,非遗舞狮文化的创新离不开人才,所以在创新期间,需发挥人才的作用,但是由于农村难以留住人才,所以可以利用互联网等平台,在网络上寻找志愿者对非遗舞狮文化进行创新,最后选择合适的作品进行编排。
(四)结合乡村旅游,促进舞狮发展
农村问题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过程中的重点,更是关键所在,小康社会的路上决不能拉下一个人。乡村的发展需要借助更多的资源与力量,也要积极发展产业,其中旅游业是重要产业资源。对于有旅游资源的乡村来说,需要挖掘与利用好自身的资源。非遗舞狮文化要借助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让舞狮文化得以传承与发扬,也能让乡村旅游的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非遗舞狮文化要在乡村旅游的帮助下,成为一张铭牌。让人们想到乡村旅游就能想到舞狮文化。
非遗舞狮文化在借助乡村旅游过程中,也要提升与旅游之间的契合度,提升文化的内涵与深度,增加游客的体验感,让游客能感受到舞狮文化的魅力。所以可以设计能够体验与实践的舞狮活动,深化游客体验,提升舞狮文化的深度。同时,也要开发非遗舞狮文化产品,不仅可以让游客进行体验,还要在文化产品的带动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繁荣。
(五)丰富传承形式,提升舞狮普及度
非遗舞狮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丰富传承方式,通过多个角度与方式促进舞狮的普及。在传承过程中,可以举办舞狮比赛,让当地乃至区域内的村庄都能参与到舞狮比赛中,极大调动群众参与舞狮活动的积极性。在舞狮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可以培养一大批技术精湛的舞狮队伍,为其职业化生存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在农村形成良好的舞狮氛围,需要利用好各个平台与渠道,为农村群众提供舞狮的场所,同时也要在农村形成良好的舞狮文化,让人们能感受到舞狮的乐趣。同时也要对舞狮动作进行编排,让舞狮的动作适合农村群众的健身与锻炼需求,让舞狮文化走进群众的日常生活。
农村非遗舞狮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要利用好民俗节日,在民俗节日中对舞狮文化进行展示与发扬。比如可以利用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组织群众参与舞狮节目编排,让群众能感受到舞狮温和的价值与内涵。通过民俗节日的展示,可以展现舞狮文化的功能,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
五、结语
舞狮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更是由几代传承人的心血凝结而成,因此,我们不仅要保护这些文化遗产,更要将其发展下去,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脚步,让文化遗产随我们一同发展,一同前进。在未来,我国的舞狮运动一定会越来越好,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必将发展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谢中元.醒狮传承者的身份趋向与群体特征[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9(02):5-12.
[2]杨晓坤,代继盟,林宵,于娇.新时代下传统舞狮的传承发展与问题[J].中国民族博览,2019(06):27-28.
[3]姜玉泽.舞狮运动的形成与现代舞狮的特点[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5):612-613.
[4]向军,苗宇,郑荣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藤县舞狮”的传承与保护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8,1(12):75-80+2.
[5]王继娜,王继强.北狮运动专项特征及其对我国北狮可持续发展的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08):141-145.
[6]王涛.浅谈舞龙舞狮运动文化的传承与价值[J].广东蚕业,2019,53(05):134-135.
[7]张丰,王辉,李平,张丹.对舞狮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的质性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25(03):11-12+27+148.
[8]張红太.河南乡村文化发展出路之分析——基于泌阳县泰山乡王庄村舞狮活动的实证研究[J].前沿,2011(16):181-183.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