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亚斯·埃什巴赫

2022-05-14 17:27龙飞
科幻世界·译文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安德烈亚初稿初学者

龙飞

正所谓,不搞IT开发的咨询公司高管不是好的科幻作家。1959年出生于爱因斯坦故乡乌尔姆市的安德烈亚斯·埃什巴赫正是这样一位人物。他出身于斯图加特科技大学的航空航天专业,却在毕业前转入计算机开发行业工作,之后又从事IT开发与咨询方面的工作,最后摇身一变,改行专职写作。

看似有些無厘头,实则有迹可循。安德烈亚斯·埃什巴赫12岁的时候就开始写作。1994年夏天,他获得了阿诺施密特基金会“为极具天赋的年轻作家”提供的奖学金,并于次年春天出版了长篇小说处女座《发毯编织工》。该作品于1996年获得德国科幻俱乐部文学奖。同年,他的第二部小说《太阳能站》出版,第二年年又斩获库尔德·拉布维兹奖。1998年秋,惊悚小说《耶稣录像带》出版,同时荣获科幻俱乐部小说奖和库德拉斯维茨奖两项大奖,被誉为“德语版《达·芬奇密码》”。

这样一位作家,他对于写作抱持着什么样的看法呢?我们编译了作者的部分写作心路历程,与各位有志写作的读者朋友共享。

给新手的些许写作浅思

有一回,我获准造访某出版社编辑的办公桌,看到那堆高达一米五的未入选稿件。他们说,编辑可以从前五页看出一份稿件的质量够不够好。我便好奇心起,想看看其他作者的前五页是什么样子。当时看到的东西让我感到非常安心。前五页?大多数时候,前五句话就足以让我完全失去翻页的兴趣。相当相当多的人显然意识不到,他们写在纸上的东西和在印刷书籍中可以找到的东西之间存在着天壤之别。

被问及一个好作家最重要的工具是什么时,欧内斯特·海明威曾说道:“一个内在的仪器,能准确无误地警告他每一次的失败。”仔细思考一下这句话,真是说得太好了,不是吗?他没有说“巨大的词汇量”或“毅力”之类的东西,反而提到了一种根除能力,可以理解为:能够看出你在哪里写了废话。

越长大,我越意识到在这方面是多么正确。这种能力真的是最为重要的工具,也正是你作为初学者所没有的技能。一个初学者可能会锲而不舍地写满几页纸,写完一本厚厚的小说;他可能有大量的词汇,能想出错综复杂的情节——然而,标志他是初学者的方面在于:他无法区分哪些段落写得好,哪些段落完全不合格。文本的不均匀性正是初学者的标志。换句话说,如果那些把糟糕的稿件寄给出版商的人能够意识到他们有多糟糕——那么他们就能写得更好!一件事往往会导致另一件事。

前面提到过海明威的话,我又检查了一下,原文是:“一个好作家最基本的天赋是一个内在的装置,它能准确无误地警告你每一个错误。”换句话说就是,学好写作意味着要学会识别你在哪里写了垃圾,在哪里写了真正的好段落。有时遇到问题的是一个完整的场景,你可以选择保留它写下时的原样,有时遇到问题的是一个句子,而你却得彻底改写或者修改句子,以此让句子能够保留乃至真正发挥作用。不过,作为一个初学者,你根本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反之,该如何描述某件事情、如何让人物交流或描述行动,在很大程度上最初似乎是随性写就的。关键点在于,要让读者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对吧?然而,这其实只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就好像说食物最重要的事情是它能让你吃饱一样。并非完全错误,但坚持这种态度的厨师永远无法获得米其林星级。

不过,很少能有作家一直抱持这么单纯的想法。通常不用多久你就会怀疑,你写的东西可能还没有真正好过。“我写的时候,一切看上去都很好,我把一切都生动地展现在我面前——可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去读它,一切却显得那么……苍白。”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经历。你的脑海中清楚地出现了这个故事——但你却没能成功用文字表达出来,以至于读者阅读时没法品味到那种内在的形象。

需要大量练习吗?是的,当然。但是,当你知道自己确实可以把一篇文章写好时,你的自信心会有多大的提高啊!这说明了,你不受运气、机遇、任性的缪斯或类似东西的摆布。毕竟,没人愿意只在偶然的情况下写出好作品。否则,你不会比一只碰巧在打字机上鼓捣出几行莎士比亚的黑猩猩好上多少。

如果你打算写作,如果你想让自己写的东西比日记好上一些,那就要把初稿当作最终稿的想法彻底打消。就连海明威也明确表示过:“初稿永远是一团糟”——尽管我敢打赌,他的初稿已经比很多其他人的成稿还要好了。不过,最重要的在于——稿件的最佳状态从不会在初稿时便告达成。顶峰只能一步一步地抵达。初稿只是第一步,之后便是进一步的攀登,我们称之为:修改。

猜你喜欢
安德烈亚初稿初学者
初学者,赶紧看过来
摄影 【瑞典】安德烈亚斯·哈格维斯特
习作评改表促进习作教学的三维之变
从“初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构建
巴金《怀念萧珊》初稿初探
浅谈如何提高初学者的钢琴演奏能力
专注是成功的关键
初学者如何临写《九成宫醴泉路》
至死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