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香云
【摘要】“媒介融合”简单来说就是指各种不同的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这种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的是集中于将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不难看出,媒介融合可以更好地推动报纸等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让报纸等媒体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而且如今的报纸媒体行业面临着许许多多的挑战,如果报纸编辑能够转型成功的话,将会对报纸编辑行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故本篇文章就媒介融合背景下报纸编辑工作的转型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且提出一些看法和意见,希望能够对报纸编辑工作的转型产生一些帮助。
【关键词】媒介融合;报纸编辑;转型策略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2.05.023
相对于旧媒体时代,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体的种类更多,并且互联网技术也运用到其中。这就导致了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信息具有海量化、快捷化、互动化以及良莠不齐等特点。而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的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报纸编辑工作的难度,为了适应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的这些特点,以前针对传统的报纸编辑所作出的要求已经无法满足了,需要对报纸编辑人员进行新的要求来让编辑工作顺利、高效地进行。
1.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的特点
1.1 信息的海量化
媒介融合背景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媒介融合背景下信息化发展快速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导致了像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出现,大大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成本,并且方便快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微信朋友圈、QQ空间、抖音、微博、小红书等软件上来制作以及传播新闻。这样一来信息的传播渠道就变得越来越多,就出现了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信息海量化的特点。
1.2 信息的快捷化
因为信息具有时效性,再加上人们对于信息的新鲜感,导致现在的信息传播都非常的快捷。如果某种媒体没能对新闻进行及时的报道,人们将会对该种媒体失去兴趣和认可,去使用那些传播速度快的媒体,这样一来通过竞争的方式来加快各媒体对信息制作和传播的速度。再加上如今手机的普及和应用,人们通过手机软件就可以很快获取到信息。
1.3 信息的良莠不齐
媒介融合背景下信息制造和传播的渠道多种多样,这就造成了信息良莠不齐的现象,人们对信息的实用性以及真假无法正常判定。尤其是如今抖音、微信、QQ、小红书、微博、百度贴吧等手机软件的兴起,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软件就可以实现对信息的制造和传播,无论是虚假的信息还是真实的信息都可以实现,影响了人们对真实信息的及时了解和掌握,还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2. 媒介融合背景下报纸编辑现状
2.1 报面内容难以满足不同层面读者的需求
媒介融合背景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媒介融合背景下信息化发展快速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导致了像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出现,大大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成本,并且方便快捷。在媒介融合背景中,人们對知识和信息表现出了极度的渴望,这是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的常见现象,例如,很多人在阅读报纸时,除了了解身边发展的新闻之外,还对微博热门消息、趣味性图片等比较感兴趣,而许多传统媒体如今在报纸上呈现却只有时事热点,并没有对其他内容的扩充,且内容十分单一、固定,缺乏层次性,无法满足不同层面读者的需求。
2.2 信息缺乏价值性,缺乏读者意识
根据目前报社情况来看,仍有部分报社刊登的信息存在一定的真实性问题。原因在于报社编辑的工作能力良莠不齐,有部分编辑为了方便,并没有认真地去落实信息的真实性,只是单纯地收集信息,导致报纸信息良莠不齐,例如一些娱乐新闻的报纸中经常刊登的明星八卦,编辑根本无法证实该新闻是否真实有效便刊登,从而导致信息的价值性不高。报社刊登这样的新闻不仅没有意义,甚至会让读者对报社刊登的其它信息产生怀疑,影响报社的后续发展。
2.3 读者对传统媒体缺少信任
读者是传统媒体的直接受众群,如果在设计和内容采集过程中,将读者纳入其中,将有效改进稿件质量,增强可读性。但是,由于工作时间和工作模式的限制,很多编辑在工作中没有途径也没有时间与读者进行交流,导致内容过于主观。因为传统媒体是面向读者出售的,读者是最清楚人们最需要什么信息的群众。为了满足读者需求,报社编辑应积极联系读者,多收集读者的意见和反馈。
3. 做好媒介融合背景的媒体编辑的具体策略
3.1 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编辑人员注重新闻深度的发掘
为了提高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人员的新闻采编能力,首先就需要注重新闻采编人员对新闻深度的发掘。媒介融合背景人们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获取,人们往往只对信息本身感兴趣,而对信息背后所蕴含的道理没有深入的思考。而且人们普遍对娱乐新闻比较感兴趣,对于新闻时事以及国家大事却知之甚少。所以为了充分发挥出新闻的价值,报纸编辑人员在对新闻信息进行编辑处理的过程中要对新闻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且要学会抓住新闻信息的关键和重点,不能只是泛泛而谈,要直接将新闻信息背后隐藏的价值和道理直接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让人们一目了然,从而发挥出新闻信息的价值。
例如:媒介融合背景下要充分发挥出新闻的价值,这就需要编辑人员对新闻进行深度的发掘。即要求编辑人员在对新闻进行编辑处理的过程中,对新闻信息进行认真的、仔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挖掘出新闻信息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和道理,来直接呈现给人们来,引发人们的思考,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新闻的价值来。
3.2 树立报纸编辑人员的社会责任感
报纸编辑人员的工作最终是要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报纸编辑人员的社会责任感也是其工作能力的一部分。尤其是如今媒介融合背景的潮流下,有不少人通过制造和传播虚假的信息来获取利益,这样做不仅违反了道德底线,而且还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的不便和困扰。所以报纸编辑人员需要树立比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确保收集和传播对人们有好处的信息,来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
例如:编辑人员有了比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在编辑的工作过程中就能够对信息进行正确、高效地收集和传播,为人们传播正确信息。可以通过开设思想指导会议和讲座,或者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邀请相关的专家和学者来对报纸编辑人员进行思想教育,通过这些措施来加强报纸编辑人员的社会责任感,从而让报纸编辑人员能够更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来。
3.3 培养传统媒体编辑工作者对待新闻的敏感性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提高传统媒体编辑人员的编辑能力可以通过培养报纸编辑人员对于新闻的敏感性来实现。报纸编辑人员的工作就是对新闻信息进行获取采集、编辑处理、传播的过程。而信息的获取收集需要报纸编辑人员对新闻有比较强的敏感性,对新闻能够进行及时有效地获取和收集,从而保证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传播。
例如:培养报纸编辑人员对新闻的敏感性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够实现的,而是需要循序渐进,通过经验的积累才能培养出报纸编辑人员对新闻的敏感性。可以让刚刚入职的新手报纸编辑人员先跟随着工作经历丰富的新闻采编人员一起工作,因为资历老的报纸编辑人员通过长时间的工作,已经日积月累形成了对新闻的敏感性。而让新手报纸编辑人员通过观察来学习和提高对新闻的敏感性,并且工作经历丰富的报纸编辑人员还可以对新手报纸编辑人员进行相应的指导和教育,这样一来就可以帮助其培养出对新闻的敏感性。
3.4 报纸编辑工作要融入真情实感
一位出色的报纸编辑,在报纸编辑工作中,要能够科学有效地把自己的情绪带入到新闻信息中来。报纸编辑在编辑热点问题时,其就会将自身当时的内心情感以及对于看到此种真实生活场景的感觉写入到新闻之中,当这些情感融入到报纸编辑当时內心的情感之中,就能够有效地增强与广大观众之间的内心情感共鸣。
例如:为了提高基层报纸编辑的编辑能力,相关部门可以让报纸编辑人员在报纸编辑中融入一些感受,让观众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新闻信息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5 结合读者意见,丰富内容完善版面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增强报社编辑的读者意识,在报纸选题时,报社编辑需要全面深刻地了解读者的需求,充分收集读者的意见,根据读者的需求不断地去丰富报纸内容以及优化报纸版面,尽可能使报纸充满设计感和趣味性,以满足更多读者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报社编辑在对刊登内容筛选时,应该要充分了解读者心理,了解近期人们最感兴趣的新闻时事,最热门的娱乐话题,利用大数据来提高纸媒的可读性,针对读者的年龄,兴趣爱好关注热点等方面提供更多优质的内容和更加完善的版面。报社编辑在对报纸进行编辑时应该在坚持报纸定位的情况下,围绕定位提出特色内容,以炒股理财为主的报纸要及时刊登最新的金融热点,以体育竞技为主的报纸应介绍各大赛事的比赛进程,报社在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展示特色的同时切不可忘记自己的本质,变得杂乱无章。
3.6 培养读者意识,培养编辑新观念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开始不再局限于纸媒,年轻一代甚至鲜少有人会长期订阅报纸。纸媒面临巨大挑战,若想让纸媒获得可持续发展,报社编辑则需要改变原有的写作风格,排版方式。根据如今新媒体“碎片式阅读”的特点,利用纸媒对这些信息进行系统性的汇总。
例如:如今,人们总能通过手机第一时间获取信息。而传统媒体需要做的则是对读者已经了解过但仍对相关报道有极大兴趣的新闻事件进行系统性的汇总,并对其进行多方面的解读。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为方便读者阅读,编辑增加总结汇总板块和读者热评板块。如阅读量前十汇总和评论点赞量前十汇总等来增加报纸的可读性,同时也不忘深入调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具有海量化、快捷化以及良莠不齐等特点,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报纸编辑人员的工作压力,让报纸编辑工作更加的困难和复杂。而为了让人们获取到正确、有用的信息,报纸编辑人员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有更高的要求,而可以通过培养报纸编辑人员对新闻深度的发掘,培养报纸编辑人员对待新闻的敏感性,树立新闻传统媒体编辑人员的社会责任感等方式来提高报纸编辑人员的能力,做好媒介融合背景报纸编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