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痴”艾丹:蒙眼鉴定的收藏大咖

2022-05-14 16:17徐建中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2022年4期
关键词:古玉蒙眼冯唐

徐建中

艾丹是著名诗人艾青的儿子,是以小说《东张西望》《下个世纪见》《纽约札记》而出名的“另类作家”。但是,很多人只知道他的作家身份,却不知道他还是闻名京城的古董收藏家和文物鉴定师,还写过一本令收藏界刮目相看的“大书”——《玉器时代》。

从初识到喜欢,再到深爱,古玉收藏成了艾丹一生的乐趣所在,但更绝的是,很多古玉,他蒙着眼都能准确鉴定,因此被藏友们誉为“收藏神人”。那么,艾丹是如何做到如此神奇的呢?

放慢自己,在等待中不疾不徐

艾丹1962年出生于新疆石河子。小时候,他最喜欢在浅滩上捡贝壳,那时的他还不懂收藏,只是被贝壳五颜六色的光泽吸引,遇见中意的,便带回家小心保管,心中就会漾起一股满足感。

70年代中期,艾丹随父母迁回北京。北京的琉璃厂有旧版的篆书字帖,有青田石、寿山石的章料。艾丹看了很感兴趣,决定自学篆刻。

他买回字帖,刻了磨,磨了刻,逐渐知道了丁敬、邓石如和古代的篆刻艺术。但是,了解得越多,他就越想急于求成,可欲速则不达,急躁之下,反而进展缓慢。

一天,父亲艾青在酒店请客人吃饭,把艾丹也带上了。但在酒店房间坐了半个小时,客人还没到,艾丹有些不耐烦,便说:“爸爸,您经常对我说,守时很重要,这位客人怎么不守时呢?”艾青笑了笑:“守时是很重要,但并不是这位客人不守时,而是我刻意早到了一小时。”艾丹有些蒙:“这不是浪费时间吗?”

“你千万不要认为这是浪费时间。”艾青说,“你要学会放慢自己,早到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坐下来好好体会一下等待,在等待的过程中,这种期待就是一种快乐。”

艾丹咀嚼着父亲的话,却似懂非懂。艾青继续说:“就像你学篆刻,同样要放慢自己,要学会体会那种过程,成功是能令人歡欣的,可抵达中的期待同样让人愉悦。”

这下,艾丹明白了,放慢自己,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在这一点上,他受父亲的影响很大,他慢慢成了一个不愿意随大流的人,他只想做最真实的自己,过自己的慢生活。

1981年,艾丹到海南原始森林去住了三个月,在那里开始写诗歌。他一个人走遍了海南全岛,还去了“原始部落”,感觉非常好。

1987年,他又申请去了老山前线,进战壕,慰问采风。整整四个月,他沿着边境线走,目击了大炮决战和战士们的冲锋。

三年后,他退伍,又到美国去待了半年,写了一本《纽约杂记》,发表在《人民文学》上,引起了轰动。

从美国归来,艾丹陪一位喜欢收藏的朋友去潘家园闲逛,朋友看中了一件“石制油灯”,油灯是用过的,外面都是黑油泥,品相并不好,卖家却要价800元。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以260元成交,但艾丹还是觉得就这么一个破灯,哪里能值几百元?

朋友却小声说:“你别着急,收藏的境界在于慢,一会你就知道了。”回到家,朋友立刻整理,他将油泥刮完,清洗之后,一只漂亮的铜镶白玉油灯焕然一新。第二天,他们请熟识的专家鉴定,这盏油灯居然为辽金时期的玉器。

朋友欣喜地说:“收藏是个过程,这个过程永无止境,等待的过程虽然很慢,但这种期待中的愉悦,正是收藏的快乐。”

放飞自己,在磨砺中登高致远

艾丹最早只是写作、篆刻,对工艺品感兴趣,尤其喜欢具有艺术性的一些物件。但在朋友买了白玉油灯之后,他也对收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刚开始涉足收藏,他的目的并不明确,只要看着是老物件就买,好不好也分辨不出来。

收藏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文化内涵深厚的古玉并不为人看重,因为当时古玉与当代玉器价格差距非常大,价格倒挂现象严重,新玉在市场上炙手可热,而古玉市场相对冷清,古玉收藏也一直在低谷徘徊,再加上高仿古玉和赝品防不胜防,受鉴赏和辨伪能力的局限,介入古玉收藏的人很少。

在深度了解市场行情之后,艾丹开始专注于古玉。他购买了很多玉器方面的书和图录用心学习,并开始试探性地购买玉器。

慢慢地,艾丹对古玉的搜寻和收藏如痴如醉,只要没有特殊情况,他每周都会去古玩市场,从地摊上大大小小的器物中发现好的藏品。

他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买回来的东西,他经常盘玩,和书上的玉器对照,对比它们之间的形状、纹饰、刀工、沁色等,增长知识,提高眼力。在收藏界有一个普遍共识,总认为只有和田玉最值钱,但艾丹发现,这种说法比较片面,误导了不少人。

有一天,艾丹在古玩市场见到了一枚很特殊的蟠螭纹青白玉佩,精美的游丝毛雕制作工艺和雄浑繁缛的纹饰令人心动。但艾丹把它拿在手上掂了掂,略显轻飘,硬度也很低,凭经验,他能确定不是和田玉,但直觉告诉他,这不是一枚普通的玉,可究竟有什么特别,他一时也说不清楚。

艾丹咨询了一下价格,并不贵,卖家显然知道这块古玉佩不是和田玉,所以只要500元。艾丹又仔细掂量了一下,这枚玉佩有自然漂亮的包浆和沁色,应该是一块品质优良的古玉。他不再犹豫,果断掏钱买下。

回到家中,他开始查阅大量资料。通过史料去查找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因为古书、资料里的东西,都是很有价值的一个参照系。古玉从原始社会时代开始出现,发展至商周、春秋战国,一直延续到清代,每个时代玉器的形状、纹饰以及材质都有其独自的特点。

艾丹经过十多天的研究、咨询和考证,终于在一本书上查证到,这居然是一枚水苍玉礼器。水苍玉是有斑纹深青色的玉石,古时用作官员的佩玉。据《晋书·职官志》记载:“三品将军五时朝服,佩水苍玉。”在等级森严的东周时期,能够戴这种玉佩,必然是显赫官宦出身。

这次,艾丹算是捡了一个大漏,欣喜之余,他更加觉得,收藏者没有必要固守“和田玉”之说,事实上,除了和田玉,还有独山玉、岫岩玉和很多精美的地方玉,如果收藏者不能够客观地了解中国古玉发展史,就会以偏概全,无疑是错过了收藏珍贵古玉的机会,也偏离了古人认为“美石为玉”的玉石衡量标准。

随着时间的推移,艾丹从最初的明清玉器开始,成了收藏家和文物鉴定家。每次碰上玉质上乘、雕工巧做,而且和历史故事有联系的古玉,他必定想方设法买下。

对于收藏,人见得多了就会有比较,比较的过程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有的人喜欢汉代的玉,有的人喜欢辽代的玉,艾丹就是不停地喜欢,无牵无绊地放飞自己,并在这个过程中越走越远,一直走到了商周之前黄河流域的古玉,并发现了一个玉器时代。

放轻自己,在释然中笃定从容

发现玉器时代,听起来应该是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可艾丹认为这是玩出来的。他说:“我用‘玩’这个词稍微轻飘飘了一些,我不是拿玉器来讲历史,我是讲一种文化现象,我们总说几千年文化,多虚呀,那个时代的文化到底是什么模样?怎么呈现出来?靠这些具体的玉器,我就觉得我们的历史没有那么遥远了。”

艾丹从收集到的很多玉器中看出了一个文明的轨迹,于是大胆地提出了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之间还有一个短暂的“玉器时代”。

新石器晚期农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除了温饱外,人们开始讲究礼仪。在敬神的仪式过程中,一定要有一个物品,不能空着手去做,什么才可以作为人间最美好的东西来表达自己的心意呢?那就是玉器。

当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原始部落分散在群山大川之间,先民除了耕耘收获,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祭祀和征战。祭坛成为巫师的舞台,礼器用量大,需要规模生产,玉器加工成为当时的高科技。

所以艾丹认为,在新石器晚期应该产生了一个华夏民族所独有的玉器时代,这个时代的存在时间并不长,因为从石器上升到玉器,铜器还没有出现,都用玉器来替代,这个时间大概在500~1000年之间,正赶上夏代。

但是,艾丹提出的“玉器时代”,在考古界和历史界并未得到认可,毕竟确立一个玉器时代,首先要看玉器作为劳动工具是否推动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从这一点来看,似乎并不能找出充足的证据。

艾丹据理力争:“有人对此存有异议,可以探讨,重要的是我们祖先曾创建了一个神话般的时代,玉器是当时用以祭祀神明不可替代的载体,它所展示的精神面貌历经数千年依旧神采奕奕,对于这个时代的玉器文化的推崇,天经地义。”

面对艾丹的坚持,有的人表示理解,有的人却并不认可。起初,艾丹对别人的不理解还颇有些郁闷,但回想自己所接触的玉器,他有一种过来人的感觉,这是一条大河的源头。

远古没有文字,只有简单的符号,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考古的难题,尧、舜、禹的故事很像是神话传说,对于这个时代的考古要有科学精神,还要有想象力,只要自己努力过,别人是否承认又有什么关系呢?

于是,艾丹不再纠结,决定把自己的内心放轻松,他把自己的感悟和收藏心得写进了一本书,取名《玉器时代》。这本书就像一本图文并茂的小说,艾丹试图通过手头那些宝贝玉器证明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玉器时代”。他说:“我写书的意图是想尽量用最浅显的语言,把一个时代的轮廓讲清楚。”

2016年,畅销书作家、文化圈话题人物冯唐做了一个网络访谈节目,名曰《搜神记》,节目性质为“搜寻各界大神的纪实真人秀综艺节目”,上线三期,好评如潮。

一天,冯唐找到艾丹,邀请他上自己的节目,来一场“蒙眼鉴定古玉视频直播”。艾丹一听,连连摆手:“不行不行,睁大双眼都不容易鉴别,何况是蒙上眼睛。”

冯唐说:“您是京城有名的鉴赏大家,凭您的文化积累和实战经验,即便蒙上眼,也一定能准确鉴定,再说,我们这个节目就是一种尝试,就算鉴定出现偏差,也没有什么影响。”

艾丹一想,也有道理,自己是一个随性的人,如果按图索骥用理论去和实物对号入座,本身就是一种形而上的古板,玉器鉴定在很大程度上确实凭借手感,自己何不试一试。

一周后,节目如期开播,冯唐一共拿出了9件东西:一块和田玉籽料、一方建盏(宋瓷)、一个金元钧瓷、一个唐代花草纹盏、一个吉州窑木叶盏等古玩。冯唐说:“这里有六个玉器和三个瓷器,我一件一件给您,您一件一件告诉我。”

艾丹说:“从没经历过这种事情,我试试看。”冯唐递过来第一个玉,艾丹接在手上,用手反复抚摸,说:“这叫琮,玉琮,应该是齐家文化。”

“品级好不好?”冯唐故意问,心下却暗暗佩服艾丹的好手力,一摸就准。

“品级中等水平,北京话叫有点糙。”艾丹丝毫不含糊。

第二件,冯唐递过去一个夏代的圭,因为年代久远,很多人见都没见过,更别说猜了。

艾丹用手一摸,又放在鼻子边仔细嗅,他深知出土玉器如果放到嘴边,轻轻呼气后放到鼻子上闻,会闻到一股浓浓的土香,并且这种气味即便是每次实验的玉器都会存在。反之,就会有一股刺鼻的酸味或是臭烘烘的异味。

艾丹又把玩了一会,心中有了数,便说:“这是一件北方东西,有一种特殊气味,并且它的正面是光滑的,用掌心一感觉,就知道是非常好的抛光,像小孩的屁股一样,非常细腻。从形制上讲,中间还有一个孔,这个孔打得非常好,这个造型应该是圭。”

冯唐拍手叫好,看来,“收藏神人”还真不是徒有虚名。接下来,艾丹一个一个全部蒙眼进行鉴定,9件东西,除了唐代花草纹盏猜错外,其余全部蒙眼鉴定准确。

节目播出后,无数观众被艾丹的高超技艺所折服,尊称他为蒙眼鉴定“神人”。

放慢是格局,放飞是勇气,放轻是智慧。艾丹觉得只有摆脱外界的紛纷扰扰,才能修得内心的安定从容。有时候,艾丹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玉痴”,收藏可能是一种病症,自己不但属于病得不轻的人,还会将这种病传染给一些朋友,他们又再传染给别人。

艾丹说:“看着那些古玉精美之作、那些古拙朴实的刀工、那些精细至美的纹饰、那些五彩斑斓的沁色,不都是一句句无声的语言向我们诉说着往日春秋的故事吗?”

收藏如人生,不在于结果,而在于收藏的过程,正如艾丹在《玉器时代》中所写:“收藏既要看重实物结果,更要感受收藏过程,这个过程是学习、修心、养性,这个过程是磨炼、提高、成熟,这个过程永无止境。

“面对收藏,我不是先行者,早就有人走在了我的前面,对此我满怀敬意。将来进入这一层面的人会多起来,这需要过程,从低到高,不断往上攀缘,终归会一览众山小。”

编 辑/征 贞

猜你喜欢
古玉蒙眼冯唐
敬与恕
敬与恕
漫画天地
Give Mea Girlat Age Eighteen
漫画天地
蒙眼喊定
牛 人 荆歌
蒙眼闭目的正义女神
溥仪的本领
怎样养护古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