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宏玲
(1.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88;2.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安徽 合肥 230088)
建筑外墙防水系统具有多种功能,比如防止雨水向墙体内部渗透、增强墙体抗冻融能力、承受风荷载等等。根据安徽地区的地理特征以及 JGJ/T 235-2011《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相关要求,该地区的房屋建筑需要应用外墙整体防水技术。
从现实中可以看到,有些住宅工程因对外墙整体防水技术不够重视,故而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外墙渗漏问题,不仅导致工程的经济效益大打折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主的正常居住。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高层住宅建筑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其外墙防渗漏性能受到了人们的密切关注。本文以这类住宅为研究对象,以帮助施工单位提高住宅工程的整体质量为出发点,分析了导致外墙渗漏的重要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对策。
一般来说,在建设高层住宅外墙外保温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利用聚合物砂浆来粘贴保温板材,且粘贴面积不低于 40 %。通过拆除和分析保温板材可知,由于施工时通常采用了点粘工艺,因此一个上下相互串通的空间便在保温板材的粘贴层内部产生。当雨水或雪水进入该空间后,不仅难以及时排出,还会通过外墙上的薄弱点向墙体内部渗漏[1]。
对于高层住宅而言,最容易出现渗漏问题的部位不仅包括外墙预留孔洞与外墙四周,还包括外墙施工缝、飘窗或空调板下口附近,这些部位实际上就是外墙渗漏的薄弱点。
1.2.1 外墙预留孔洞
外墙预留孔洞主要出现于施工阶段,并且大多因脚手架穿墙或大模板螺栓穿墙而形成。在外墙装饰装修期间或结构施工任务结束之后,施工单位有必要对这些孔洞进行封堵。如果因使用了劣质填充材料或填充不密实,而导致封堵质量不高,雨水或雪水就会沿着外墙预留孔洞向墙体内部渗入。
1.2.2 外窗四周
外窗安装不仅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且涉及到多个工种和多道工序,同时又与后期装修工程密切相关,因此外窗四周是最容易出现渗漏问题的重要部位。
导致外窗四周产生渗漏现象的关键因素有以下几种。一是结构墙体与窗框之间未能采取可靠的防水措施,比如两者之间存在过大的间隙、发泡胶填充得不够饱满、施工中使用了不合格的防水胶等;二是外窗台坡度设计缺乏合理性,从而致使积水产生;三是泄水孔不能正常疏通,雨水从框槽内溢出并进入室内。
1.2.3 外墙施工缝
进入结构施工阶段以后,住宅建筑工程通常会被划分为多个流水施工段,而相邻两个施工段之间往往会产生一道施工缝。倘若施工单位对混凝土的养护有所忽视或后浇混凝土的接茬质量较低,施工缝发生渗漏的概率必然明显增加。将装修层剔开可知,接缝内存在杂物以及接缝处的密实度较差是导致渗漏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1.2.4 飘窗或空调板下口
无论是空调板还是飘窗,大多数情况下都会采取二次支模浇筑工艺,由此便导致施工缝在墙体间产生。在装修施工期间,只要空调板面或飘窗顶部存在倒坡或坡度设计不符合相关要求,将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积水,倘若施工缝接茬处的质量不过关,雨水或雪水就会通过外墙密实度较差的部位向室内渗透。
通过深入剖析不难发现,高层住宅的外墙渗漏与外墙保温层的防水效果以及外墙薄弱点具有较大相关性。因此,若要保证住宅外墙表现出良好的防渗漏性能,既要避免滞留在粘贴层(外墙与保温板之间)内的雨水出现流动,继而使其得到自然蒸发,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消除外墙薄弱点。
对于高层住宅楼来说,应当采取如图 1 所示的方法来构建外墙外保温层,从中可以了解到,涂料或面砖面层、抹 5~6 mm 厚 DBI 砂浆、抹 3~4 mm 厚 DBI 砂浆均能够防止雨水浸入内墙。不过,若要使外墙外保温系统充分发挥其防水性能,在构建过程中需采取以下几种举措。
图1 构建外墙外保温层示意图(单位:mm)
1)应用抗裂技术,以达到应力逐层释放的目的并使柔性渐变。当温差变化明显时,为防止外保温的外表面因受到热应力的集中作用而出现裂缝,有必要通过应用有效的抗裂技术来释放变形能量与温度应力。在这方面,构造设计要点有两个,一是在外墙外保温系统内,各相邻构造层的弹性模量与性能不得急剧变化,为使变形应力得到顺利释放,抗裂砂浆的柔韧性应符合相关标准;二是为避免变形应力集中出现或改变应力传递方向,应将钢丝网置入抗裂防护层中。在涂料饰面操作过程中,应保证抗裂砂浆层的柔韧变形性小于腻子层,且涂料层的柔韧变形性大于腻子层,而面砖饰面所选用的勾缝胶和粘结胶都不可缺乏柔性[2-3]。
2)防止出现外墙热桥问题。热桥即传热的桥梁,实际上就是内部温度较低且容易传热的柱、梁、遮阳板、挑阳台、金属结构等部位。热桥的产生与室内外温差直接相关。施工单位往往较为重视住宅外墙,而对热桥部位有所忽视,因此只对前者设置了外保温层,在温度影响下,住宅外墙与热桥部位的变形量必然具有差异性,随着时间的延长,破坏裂缝就会出现在两者的交接处。断桥是解决外墙热桥问题最常用的方法,即任何外表面都要被外保温层完全覆盖住,对于高出屋面的女儿墙而言,设置保温层时既要考虑其正面,也不能忽略其顶面与背面[4]。
3)对粘贴层上下贯通的空间进行有效处理。当雨水或雪水进入粘贴层空腔以后,为防止其四处流动,需要针对外保温板材应用点框粘贴技术。具体而言,如图 2 所示,将宽度≥50 mm 的砂浆涂抹在保温板材的四周,同时保证砂浆与保温板材外边的距离≤10 mm,且砂浆形成的框应具有封闭性,最后在其内部设置 5 个砂浆粘贴点。基于对点框粘贴法的应用,粘贴面积得到了保证,当粘贴砂浆被压实后就可与保温板材的四边紧密接触,能够防止相邻板材之间产生缝隙,从而切断了雨水或雪水向墙体内渗入的路径。
图2 点框粘贴法操作示意图
2.2.1 合理封堵外墙预留孔洞
在施工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剪力墙结构都要应用大模板,因而与大模板穿墙螺栓相关的外墙预留孔洞非常多,如果这些孔洞的封堵缺乏合理性,住宅外墙渗漏问题将难以得到彻底解决。对于预留孔洞,现行规范规程尚未给出具有一致性的封堵要求,施工单位对其进行处理时通常使用掺入少量膨胀剂且硬度稍高的砂浆,并在孔洞填充完毕严格检查其饱满度。近年来,施工单位通常在封堵工作结束后,将直径为 100 mm 的聚合物防水砂浆或聚氨酯防水涂料涂刷在预留孔洞外侧,这样便致使其产生了较强的抗渗漏能力。
2.2.2 保证外窗四周的处理符合施工要求
通常采用“后塞口”法来处理外墙的外窗四周,即首先完成涂料涂刷、面砖粘贴等立面装饰工作,然后将窗套基层底灰抹好,当窗框安装到位后,再次对窗套进行抹灰,压进窗套边的抹灰宽度应介于 5~10 mm,最后在窗框四周缝隙处进行封胶操作或填充发泡聚氨酯,以此达到排水和美化外窗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基于对外窗热胀冷缩的考虑,同时也为了保温、隔音以及便于安装外窗,应在饰面层与窗框之间留有 10~15 mm 宽的伸缩缝,并以发泡聚氨酯进行填充。另外,为使外窗产生良好的防水效果,应使用嵌缝膏、耐候胶或密封胶封堵外窗内外以及窗台与外窗下框之间的缝隙。再者,进行外窗台的抹灰操作时,应确保坡度既科学又合理,窗框的泄水口不得被外窗台的装修面层所阻挡。
2.2.3 有效处理外墙施工缝
必须首先完全剔除接茬部位的松散混凝土与浮浆,方可对外墙施工缝进行接茬。进行操作时,应首先将一条垂直于施工缝部位的控制线弹出,沿线切割深度应为 10 mm,然后再剔除处理。为避免出现漏浆问题,既要将海绵条粘贴在墙体模板边部,也要保证浇筑混凝土的振捣具有规范性。
2.2.4 根据规定科学处理飘窗顶板与空调板
无论是空调板还是飘窗顶板,必须确保其施工缝部位不存在松散混凝土或浮浆,方可进行二次支模浇筑混凝土。拆模时,务必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达到 100 %。一般而言,应在空调板与飘窗顶板上涂刷具有防水作用的聚合物。另外,积水不应出现在墙根处,而找坡层应设置较大的坡度。
综上所述,外墙防渗漏问题关乎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处理不及时或不恰当必然会对业主造成不良影响。对于施工单位来说,为使住宅外墙具有良好的防渗漏性能,不仅要明确引起外墙渗漏的关键因素,还要采取一些成本较低、效果突出的解决对策。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高层住宅工程,因建筑结构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施工单位在参考本文的做法以外,还应根据实际状况采取合理、有效、可行的防渗漏措施,这样才能切实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才能助力我国建筑行业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