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评判与提升策略研究

2022-05-12 09:17罗旭婷
关键词:湖南制造业高质量

罗旭婷, 熊 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商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4)

0 引言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发展基础和重要支柱.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 我国制造业得到了质的飞跃.强大的制造业对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经济持续繁荣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 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 新一轮工业革命给全球带来的挑战越来越激烈.为应对这些挑战,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先后在制造业层面提出再工业化战略,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 抢占制造业的制高点.如“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 “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 “再工业化战略”等策略, 使一些国家制造业赢得全球竞争优势.我国则提出“中国制造2025”, 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我国制造业处在发展的新阶段, 其高质量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外部环境错综复杂, 市场需求结构发生变化, 自主突破一些关键核心技术还有难度), 因此, 积极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制高点,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地区经济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1].

湖南省具有“一带一部”的战略定位, 肩负着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光荣使命.湖南拥有交通网络完善、地理位置优越等优势, 且叠加了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型省份、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郴州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中非经贸博览会等重大平台和政策机遇, 已经具备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良好基础[2].因此, 如何推动湖南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有鉴于此, 本文就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进行评判, 分析高质量发展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解决措施.

1 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评判

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在于经济的活力、竞争力和创新力, 它表明了经济发展的方位, 既要注重“量”的增加, 也要关注“质”的提升[3,4].本文充分考虑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求, 依据工信部出台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个方面的举措, 结合已有文献的研究成果, 从规模效益、产业基础、创新能力与智能制造、品牌与质量、绿色低碳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提出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评判依据.

1.1 规模效益

“十三五”期间, 湖南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坚决贯彻习近平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 深入实施“三高四新”战略, 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十三五”期间, 湖南制造业发展规模有了质的提升(见表1).首先, 制造业实力再上新台阶.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突破了10000 亿元大关,年均增长6.9%, 工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36.9%提高到43.9%.其次, 制造业新产品销售规模再创佳绩.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由17.1%提高到21.6%.最后, 企业营业收入平稳增长.“十三五”期间,年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的企业从无到有,年营业收入超过100 亿元的企业从少到多.

表1 湖南省“十三五”时期制造业发展规模

与此同时, 截至2020年末, 湖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31436.98 亿元, 同比增长9.9%, 比全国平均增速高3.2 个百分点.2020年,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32.66 亿元, 比上年年末增长8.7%, 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4.6 个百分点.这些数据充分说明, 湖南的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1.2 产业基础

近年来, 湖南省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拥有较为稳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在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同时,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信息消费等新兴产业, 促进了消费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发展, 催生了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IGBT 等新兴产业, 在优质产业集群和重点领域上颇有建树.一是制造业整体实力有新提升.截至2020年底, 在制造业领域拥有千亿企业3 家、百亿企业29 家、十亿企业238 家, 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产品22 个, 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0 家, 制造业实力再上新台阶.二是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集群, 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入围第一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 成为湖南制造乃至中国制造的靓丽名片, 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等3 个产业集群形成比较优势, 为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新兴优势产业链不断扩大.计算机及信息产业安全、航空航天等20 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竞争优势明显, 尤其是自主可控计算机及信息安全、新型显示器件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有力推动了产业链与创新链、资金链、供应链深度融合.

1.3 创新能力与智能制造

创新发展和智能制造作为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将引发具有深远影响的产业变革.在全球疫情的冲击下, 智能制造快速应变、抵御风险的能力突显, 更会使全球制造业加快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湖南聚焦高水平自立自强, 在重点优势产业领域以全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夯实产业技术创新基础为抓手, 努力在科技自立自强中体现湖南担当, 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新优势.

湖南拥有自主创新示范区, 也是创新型省份.截至2020年, 共拥有粉末冶金、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等19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效磨削、金属采矿等14 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 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9 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拥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6 项, 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27 项; 拥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3 家, 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3 家.2020年湖南10 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共投入研发经费1.2 亿元, 共申请国际PCT 发明专利5 件、国家发明专利208 件.截至2020年底, 全省发明专利拥有量为56285 件, 比2015年增长153.73%.“十三五”期间, 全省研发投入总量达3352 亿元, 投入强度由2015年的1.43%提升到2020年的2.08%, 提升幅度居全国第二, 是全国唯一研发投入总量和强度排名同步提升的省份.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中车株机等一系列创新发展的制造业企业引领湖南实体经济的发展, 带领“中国制造”和“中国智造”走向世界.2020年已有16 家企业被认定为全国智能制造试点企业, 遍布各行业各市州.但据湖南创新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9 湖南创新发展研究院智库研究报告——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数据显示, 湖南省仍然与深圳、北京、东莞、珠海、广州等“中国最具创新力的城市”有一定的差距.

近年来, 湖南实施了“智能制造工程”专项行动, 在智能制造业发展、示范企业和车间建设、企业智能化改造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 并支持了一批智能制造创新平台、装备关键技术等重大项目,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即创建了三一集团等16 家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湖南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等60 家省级示范企业、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的高性能传动系统智能制造车间等100个示范车间, 建成了一批智能制造样板, 组建了湖南省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联盟等一批推进机构和网络安全·智能制造大会等一批智能制造推进平台.

1.4 品牌与质量

品牌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 同时也是我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中高端攀升, 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品牌是企业的灵魂,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5].在“湖南制造”向“湖南智造”的关键转型期, 应以制造业品牌建设推动湖南省的质量变革和效益变革, 最终推动湖南省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 湖南拥有一批享誉全球的制造业产业品牌.经过多年的发展, 湖南已形成工程机械(中国最大工程机械制造基地)、轨道交通(湖南乃至中国的一张闪亮名片)、航空航天等一大批制造产业集群品牌.另一方面, 湖南培育了一批竞争优势突出的制造企业品牌.已拥有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中车株机等一系列在全球颇有名气的制造企业品牌.据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的2021 中国企业500 强名单显示, 湖南省有7 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 强(见表2), 更有华菱钢铁、三一集团等制造企业进入200强.此外, 还有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品牌, 如湖南电力机车产品占全球市场份额27%, 居全球第一.中国每生产10 台中小型航空发动机有9 台产自湖南.

表2 2021年中国企业500 强中的湖南企业

1.5 绿色低碳发展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本之策, 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 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 湖南制造业企业坚持绿色生产, 保护生态环境.一方面, 单位GDP 能耗和单位GDP 水耗等指标数据在逐年降低, 污水处理企业污水处理量在稳步提高.2015—2019年期间, 在制造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 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从1.08 亿吨下降至1.06 亿吨, 可见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另一方面, 湖南致力于打造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在“十三五”期间, 湖南获批以华菱湘钢、高斯贝尔等为代表的绿色工厂75 家, 浏阳高新区、宁乡经开区等绿色园区7 家, 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用陶瓷密封环等绿色产品41 个, 远大空调、湖南红太阳光电有限公司等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6 家.

与此同时, 湖南正在加快新旧动能转化.一方面, 传统高耗能产业淘汰机制明显, 煤炭、钢材等高耗能能源发展正在大力转型升级.另一方面, 绿色新动能逐渐发展壮大,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 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重从2015年的10.5%上升至2020年的11.7%, 高技术制造业的企业数量和资产总计也都逐年上涨, 为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6 国际竞争力

制造业是实现现代化和工业化的主导力量, 也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一方面, 湖南拥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基础.制造业的31 个大类在湖南均有布局, 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是湖南制造业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省会长沙是中国唯一拥有4 家世界工程机械50 强企业的城市, 重点企业三一重工甚至占据全球4.6%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 湖南拥有众多的开放平台和企业.湖南积极主动嵌入全球价值链, 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 大力推动开放平台建设.举办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世界计算机大会、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等重大会展大力引资引技引智, 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国内国际合作, 培育了竞争新优势.三分之一以上的世界500 强企业在湖南有投资, 保税区等开放平台数量居中部第一, 持续增强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国际经贸“朋友圈”拓展至200 多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 湖南利用“一带一部”战略定位, 实施共建长江经济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等行动计划, 积极主动参与双循环发展格局, 在制造业国际贸易方面成就斐然.如图1 所示, 自2016年开始, 湖南外贸进入高速增长期,年均增长21.7%, 增速居全国第一位.进出口商品的总值也是逐年大幅增加, 外贸依存度也从2015年的6.3%上升到2020年的11.7%.

图1 近五年来湖南省进出口商品总值

2 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差距与不足

2.1 制造业规模与产业基础有待夯实

从制造业总体规模看, 湖南工业增加值不到广东、江苏的三分之一, 且制造业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下降相对过快.超万亿级产业集群只有3 个, 仅为江苏(6 个)的一半, 不到广东(10 个)的三分之一.同时, 湖南制造业中“隐形冠军” “独角兽” “瞪羚”等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如湖南的隐形冠军企业只有12 家,远落后于浙江(101 家)、山东(97 家)、江苏(73 家)等沿海发达省份, 距离工业强省还有一定差距.另据工信部发布的第一批和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 湖南省上榜企业仅有79 家, 作为一个中部工业大省, 在两批“小巨人”企业评定中都仅有4%左右的上榜率.整体来看, 湖南的企业基础和产业规模还有待夯实.

2.2 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创新及智能制造有待突破

自主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灵魂, 也是企业更快更好发展的动力源泉.从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基础和投入看, 一方面, 近年来湖南创新基础有所增强, 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上不强, 全省制造业重点领域在关键核心技术、核心基础零部件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少短板, 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任务繁重, 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体量还不大, 制造业良性发展生态亟需完善.另一方面, 湖南制造业研发经费在2011—2019年间从184.97 亿元增加到609.56 亿元.但截止到2019年, 湖南全社会的研发投入经费仅位于全国第10 位, 占全国投入总量的3.55%.研发投入强度(R&D 经费占GDP 比重)虽逐年稳步上升, 但与全国平均水平还略有差距, 仍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全省的基础研究投入在近十年一直处于2.8%~3.5%之间, 相比于全国平均水平也略有差距, 制约了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此外, 湖南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以及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在全国所占比例与其工业大省的地位不太匹配.同时, 作为中部省份, 高层次人才较为短缺,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湖南制造业的创新突破.就智能制造而言, 随着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快速发展, 一些传统的政策举措, 难以适应先进制造业发展新要求.因此, 作为制造业大省的湖南, 虽然在传统制造业上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但在许多先进高端关键领域和核心环节的技术创新上还有待突破.

2.3 制造业品牌建设和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

从制造业品牌影响力来看, 湖南制造业缺乏国际大牌, 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世界品牌500 强”中,湖南无一品牌入选.而结合中国企业500 强排行榜, 尽管湖南制造业整体的品牌数量和品牌影响力等在不断提升, 但与东部沿海的广东(58 家)、山东(50 家)、浙江(45 家)、江苏(43 家)企业相比, 湖南制造业的品牌数量不够多、影响力不够大等问题仍然突出.从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来看, 在全球市场需求结构调整和全球新冠疫情双重影响下, 湖南制造业面临同业竞争与市场发展的挑战, 亟待转型升级.如基础芯片和关键部件供应不足等短板突出, 一些制造业产品国际市场份额不够大, 市场占有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也较为明显.此外, 湖南制造业在整体规模实力、基础设施建设、国际化水平方面, 与广东、江苏等东部沿海制造业大省仍有不小的差距, 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整体有待提升.

2.4 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有待深入拓展

碳达峰、碳中和任务的提出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但湖南的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 湖南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仍存在诸如企业积极性普遍不高、绿色制造体系申报数量少、绿色工厂在省内地区差异性较大、绿色配套政策落实不到位以及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等问题.另一方面,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有待进一步加强.传统高投入高耗能产业产能仍然有些过剩, 而绿色新兴产业发展动力还不太强, 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清洁生产、绿色化改造力度不够, 致使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这与之前产业发展遗留的问题以及转型升级的投入不足等因素有关, 也受到近几年经济下行压力和市场需求的影响, 给湖南制造业发展带来了较为明显的冲击[6~8].

3 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提升策略

3.1 扩大制造业规模并巩固产业基础

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必须突出制造业规模效应, 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因此, 需要全面发力, 统筹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优化长株潭地区、洞庭湖地区、湘南地区和大湘西地区的制造业空间布局, 引导各市州优势产业竞相发展、协同发展, 关注重点领域, 优化空间布局, 扩大产业规模(见表3).

表3 湖南省制造业分布优化与重点发展产业领域

在发展策略上, 一是强化长株潭核心引领作用, 着力建设长株潭现代化都市圈, 推动长株潭三地产业园区深度合作, 探索建立区域产业转移、园区合作共建、利益共享机制, 加强长株潭产业链供应链一体化布局.二是提升省城副中心支撑作用.围绕产业层级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持续发展壮大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 壮大新兴优势产业链, 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是推动四大区域差异化协同发展.加强长株潭地区、洞庭湖地区、湘南地区和大湘西地区四大板块的产业链供应链协作.鼓励各市州聚焦发展优势及潜在优势产业, 积极发展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与此同时, 要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 从产业发展需求入手, 突破高效自动变速器等一批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 突破电子陶瓷、显示功能材料等一批基础材料, 突破量子通信等前沿领域的技术研发, 突破一批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以及健全产业基础体系支撑.

3.2 提高制造企业创新能力

湖南省要大力推进制造强省建设, 持续推进“创新引领, 开放崛起”战略的落实.在制造业的创新方面,不仅要关注为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大企业, 也要重视大量的中小企业.第一, 要全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奋力担当国家重大专项, 在新一代轨道交通装备、超级计算等领域推进国家重大专项.积极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湖南路径”, 探索建立健全动态监测、分类支持、协同创新、纠错容错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体制机制.推动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创建企业技术中心, 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第二, 要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以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核心节点, 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创新联合体等创新平台为支撑的多层次、网络化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第三, 要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破零倍增”行动, 推动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 引导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 加快孵化培育独角兽、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3 增强智能制造竞争优势

大力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升级.一是做好顶层设计, 强化规划引领.按照湖南省委省政府“智能制造赋能工程”的打造要求, 加快智能制造单元、生产线、车间、工厂建设.二是凝聚发展合力, 形成企业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机制.调动地方政府、产业园区积极性, 共同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创建等工作.三是加大投入与标杆树立.打造智能制造标杆, 强化政策资金保障, 加大企业智能化改造项目、智能制造领域企业支持力度, 并积极对接争取相关金融机构加大对智能制造的贷款支持.营造智能制造浓厚氛围, 加大标杆企业、特色行业、示范园区等智能制造典型案例、发展成果的宣传力度.四是强化智能制造软硬件支撑, 鼓励研发生产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以及工业互联网等支撑软件, 强化智能制造服务供应商培育, 强化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五是加强智能制造平台建设.建设一批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一批大数据中心等重大平台, 为智能制造提供强有力的平台支撑.

3.4 提升制造业质量品牌及国际影响力

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已由制造竞争转向品牌竞争, 建设制造强国、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必须打造更多制造业国际知名品牌, 推动“湖南产品”向“湖南品牌”转型升级, 有力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以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经济社会效益和打造湖南制造业品牌为目标, 激发品牌创新活力, 增强品牌培育能力, 优化品牌发展环境, 立足湖湘文化特色和内涵, 提升湖南制造业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和品牌溢价能力.第一, 可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先进技术, 率先准确了解市场需求, 提升品牌生产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契合度, 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市场领先的制造业品牌.第二, 采用国际先进标准, 将制造业生产模式规范化标准化, 让制造企业生产出的产品与国际接轨, 带动湖南制造品牌“走出去”.第三, 围绕重点优势制造业, 以打造国际知名产品品牌、行业领先产品品牌为目标, 培育一批国内外市场知名度高、忠诚度好的“龙头湘品”.聚焦行业细分领域, 支持“隐形冠军” “独角兽”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打造一批个性鲜明、附加值高的“特色湘品”.

同时, 湖南要主动参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对接融入国内经济大循环, 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依托自贸试验区建设, 加快嵌入全球价值链, 着力扩大开放合作, 加快培育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新优势, 持续增强制造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3.5 积极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

湖南省制造业企业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引导制造业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业污染治理.加快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大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低碳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能源资源利用高效化, 全面提高制造业竞争新优势.第一, 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组织开展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企业示范创建工作, 积极引导企业实施和推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开发绿色设计产品, 发布绿色设计产品名录, 引领社会绿色低碳消费.第二, 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构建湖南高效、安全、绿色、循环的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和再制造体系, 延伸跨企业、跨行业、跨区域的产业链条, 形成多层次、多途径、高附加值的综合利用发展新格局.第三, 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对传统行业的绿色发展提供大量的研发资金投入, 加快向绿色化、安全化、高端化方向转型.同时占领一批前沿领域发展的制高点, 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大力培育一批各具特色、安全环保、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新兴支柱产业.此外, 要增强相关政策的配套保障, 加强绿色发展理念的宣传力度, 提高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积极性, 让企业有能力且有意愿进行绿色化发展.

猜你喜欢
湖南制造业高质量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