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相成 梅立永
“河流十八弯,有窄又有宽,时而浅滩,时而急流,时而水潭,时而跌水,这才是河流该有的样子。”十堰市环科所所长、高级工程师畅军庆感慨道,“浅滩能为西栖动物与湿地植物提供良好生长环境,水潭为鱼类产卵回游提供场所,急流与跌水则能为河流复氧!”
他说的是湖北十堰的百二河。百二河是一条穿城而过的河流,发源于茅箭区大川境内的鸡鸣山,自南向北,流经十堰老街、二堰、三堰、四堰、五堰、六堰,与张湾河汇合,最后经神定河注入汉江。民间相传全长120华里,故称百二河。
现在,百二河的河漕边堤全用生态石笼砌成,河道弯弯曲曲,河床宽窄不一,与过去几近笔直等宽的百二河完全不同。
“从生态河到污泥河到水泥河,再还原生态河。”十堰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夏涛说,数十年来,十堰市百二河前前后后发生了多次大改变,也体现了十堰生态环保理念的不断提升。
30年前,曾有人用诗一般的语言形容百二河的生态面貌:河水清澈明亮,宛若九天涌下的银河之水,鱼儿的鳞片闪闪发光,而石子的纹理精致而秀气。清晨,朝阳为她镀上一层金辉;傍晚,彩霞为她披上一层红纱……
随着城市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清澈的百二河渐渐变得浑浊黑臭。两边是菜地、农田,中间是浑浊的百二河,百二河因此获得了一个绰号——“十堰龙须沟”。
1997年,十堰市把改造百二河作为当年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投入大量资金,先后完善了百二河沿岸的排污管网,使城市污水不再进入百二河;清除了河道沿岸的杂草,使蚊虫不再滋生;对河床进行水泥硬化,既预留了宽阔的河道行洪,又在河道中修建了宽沟来应付枯水季节,做到了“河中有河”。
有关统计显示,百二河河道改造的1年间,从百二河水库到六堰三帆桥,光淤泥就清除了25万立方米,相当于承载5吨重的东风140型自卸车装满8万辆车;整治河床30万平方米,相当于700个篮球场的大小。
这种河道及河岸硬化改造对治污防洪起到了一定作用。百二河当时曾一度作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吸引了不少参观者。
近些年来,一些细心市民发现,水泥硬化的河床河岸,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河里的鱼虾几近绝迹。一下雨,河水急速流走,百二河经常成为干河。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勇于担当的十堰市各级领导普遍意识到,河底、河岸硬化,水体不接触土壤不接触自然,自我净化能力减弱,会影响入库河流水质。
同时,十堰也是特殊资源性缺水地区。水利部门的资料显示,十堰属于严重缺水地区,且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城区年径流量仅260毫米左右,为全省径流低值区。
多年来,十堰城区供水水源主要为黄龙滩水库,提水扬程40米至60米,管网运行已有30余年,老化破损严重、运行维护成本高。原规划建设的三水厂从汉江引水,但扬程为120米至150米,同样存在高扬程提水、运行成本高的问题。
在充分调研、广纳民意的基础上,十堰从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于2017年11月正式提出并启动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从潘口水库引水自流到城区,用于生产生活以及百二河生态补水。
十堰将保水护水与改善民生相结合,于2019年正式启动实施百二河生态修复工程,分三个标段进行建设。在百二河河道两侧建设13公里的综合管沟,设置污水舱和初雨舱,对初雨和污水进行拦截收集,防止两岸污水入河。
挖掉原有水泥河床,在河道建设河道闸堰及蓄水工程,实施河道内生态化改造及河道两岸绿地、景观提升,致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流生态环境。
过去水泥河床不透水不透气,现在河床用卵石、砾石、沙粒净化水质,让河流自由畅快呼吸。畅军庆说,为防治泥沙聚集,十堰仅在百二河部分河段河床进行固化,而且用的是生态混凝土。生态混凝土是一种生态有机质,有利于河道水生物的生存和水草的生长,还可以净化水质。
十堰将百二河两岸由南至北依次划分为“十堰春耕”“风华老街”“上善若水”“福寿康宁”“东风浩荡”“万涓归流”六个片区,着力将百二河打造成十堰文化轴、休闲轴、景观轴,使百二河沿线成为覆盖中心城区三分之一居民的15分钟休闲生活圈。
目前,十堰百二河河道两侧综合管沟已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营。百二河生态修复工程一标段已基本完工,二标段完成工程量的80%,三标段完成工程量的78%,桥梁项目已完成工程量的87%。各标段共投入施工人员300余人全力奋战,力争今年上半年完工并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