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作为国家重点开发区、曾经的“水泥”城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环境治理,破除了靠拼资源、拼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发展模式,启动了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通往“金山银山”的鹿泉路径。
鹿泉区位于太行山脉与华北平原相衔地带,是省会石家庄的绿色屏障和西花园,也是河北中南部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古有“一京二卫三通州、比不上获鹿旱码头”的说法。作为石灰岩富集的资源型城市,改革开放以来,鹿泉经历了近20年的持续探索,从转换经济发展动能入手,统筹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实现了从“靠山吃山吃石头饭”到“养山富山端生态碗”再到“绿水青山淌金流银”的华丽转变,形成了金隅鼎鑫、西部长青、君乐宝等一批“两山”实践典型案例。
通过分析2011-2020年鹿泉区经济发展、能源消耗、生态环境相关统计数据,拟合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环境保护关联性,可以看出,鹿泉区总用水量与人均GDP拟合曲线呈负相关关系、能源消耗与人均GDP拟合曲线呈现S型、PM2.5浓度与人均GDP呈现显著负相关。也就是说,通过深入践行“两山”理念,鹿泉区能源消耗、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正逐步实现耦合协调推进。
(一)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阶段(2007年以前)
2007年以前,在国内推进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大背景大环境下,鹿泉区不断地用“绿水青山”置换“金山银山”,依托丰富的石灰岩资源大力发展水泥建材业,高峰时水泥企业166家,产能5000万吨,水泥产业对鹿泉财政的贡献率一度达到52%,鹿泉也因此连续5年跻身全国百强县。但是,也引发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系统退化等一系列突出问题,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鹿泉人自嘲,“晴天是‘洋(扬)灰’厂,雨天是‘水泥’厂”、“鹿泉人均四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形象地描述了当时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期盼与粗放型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关系。
鹿泉区人均GDP与用水总量拟合曲线图
鹿泉区人均GDP与单位GDP能耗降低率拟合曲线图
鹿泉区人均GDP与PM2.5拟合曲线图
2007年以前的水泥企业
(二)“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阶段(2007-2020年)
这一时期,鹿泉持续去产能、调结构,统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实现了由“挖山采石破坏生态找饭吃”到“养山植绿吃上生态饭”的转变。
1.断臂求生,灰色水泥实现绿色蝶变
鹿泉区先后打响了“壮士断腕、拆窑留磨”“背水一战、拆磨清仓”“断尾求生、脱胎换骨”三场产业转型攻坚战,砍掉了80%的水泥产能,腾退土地5600余亩,仅保留金隅鼎鑫、曲寨2家企业,彻底结束了立窑水泥和采石生产史,实现了水泥粉磨全行业退出。
金隅鼎鑫水泥厂将“工业+旅游”“工业+环保”深度融合,积极推动生态环境馆、水泥博物馆建设,开发出了水泥生产“工艺流程参观、环保科技应用、生态文化创意”三大旅游主题。生态环境馆序厅以“两山论”开篇,共生厅聚焦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觉醒厅通过短片揭示人类生活对大自然的影响,蜕变厅讲解不同固废垃圾的治理渠道、方式、方法,未来厅则展现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的和谐画面。金隅鼎鑫水泥厂成为了全国第一家水泥厂里搞旅游的企业,先后被授予“全国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基地项目示范点”“全国青少年工业文化教育基地”“河北省生态环境教育基地”“石家庄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腾笼换鸟,产业结构实现脱胎换骨
鹿泉区按照“一区、三平台、四产业、多集群”的转型发展路径,构建了休闲旅游“一业覆盖”,电子信息、绿色食品和智能制造“三足鼎立”的“1+3”现代产业新体系,实现了“新鸟”进笼。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8.7:64.9:26.4优化到2020年的6.5:35.8:57.7,第三产业占比提高了31.3%。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聚焦打造千亿级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目标,高起点规划了总面积17.37平方公里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华为、海康威视等一批知名企业项目先后落户;在绿色食品方面,汇聚了君乐宝、稻香村等一批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绿色食品和装备制造业产值年均增长9.8%和8.4%;在智能制造业方面,培育了以科林电气为代表的高端电气产业链条,科林电气在沪市主板上市。
3.系统推进,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
全面推行“林长制”,变靠山“挖山”为靠山“养山”,统筹实施太行山绿化、滹沱绿化等全域绿化工程,年均植树200万株以上,林草覆盖率达36.86%,圆满完成主体灭失矿山治理任务。严格落实“河长制”,深入开展黑臭水体、入河排污口整治,科学推进水系连通、河湖湿地建设、地下水超采治理、引江水置换等工作,浅层地下水位回升3.6米。滹沱河、古运河重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丽景象,山前大道百里景观带将封龙山、龙泉湖湿地公园、西部长青等30多个景点串珠成链,十里花廊荣获“河北省人居环境范例奖”。以铁腕力度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在石家庄市率先实现农村“双代”全覆盖,农村散煤、“散乱污”企业保持动态清零,主要污染物减排总量提前2年超额完成“十三五”减排目标,历史性退出全省“后五十”。
(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阶段(2021年至今)
进入新发展阶段,鹿泉区依托依山傍水的生态优势,得天独厚的历史与红色文化优势,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旅游大发展,深化生态空间融合、生态要素链接,通过第三产业实现了生态资产向生态资本转化,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共赢。
1.村容村貌换新颜,美丽乡村入画来
鹿泉区以“片区建精品、村庄出品位、环境变优美、村民得实惠”的思路,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不搞千村一面,深入实施美丽庭院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活垃圾整治和污水治理等“七个专项行动”,创造性建立多元化运行机制,全力打造具有“城市品质、乡村风情”的现代新农村,村镇村庄绿化率达30%以上,98个村成为省级美丽乡村,农村污水治理经验在全国推广;实施“村集体经济倍增工程”,依托红油椿、山地苹果、葡萄等本地特色有机农作物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和生态观光园建设,推动传统农产品向休闲商品转变、农业园区向休闲景区转变。2021年,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集体收入超50万元的村达到114个,农产品产业加工经验入选省农村产业融合十大典型案例。
2.“旅游+”成主打色,绿水青山淌金银
鹿泉区大力推动“旅游+”“+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依托生态优势、文化优势、交通优势等,大力发展运动休闲游、美丽乡村游、古镇文化游、商贸工业游、休闲农业游等旅游新业态,积极繁荣“夜经济”、培育网红“打卡地”,分区分片打造旅游龙头产品。其中,依托美丽乡村创建,引入民宿体验、康养休闲类旅游业态,打造了“环抱犊寨美丽乡村游”示范样板;以封龙山景区、龙泉湖公园为中心,打造了“封龙山、龙泉湖公园生态文化观光游”示范样板;依托君乐宝世界奶业小镇等项目,打造了“奥莱小镇、食草堂工商业游”示范样板;依托紫藤庄园、响当当、毛驴车农业品牌,打造了“紫藤庄园田园风情游”等示范样板。“一鹿走来泉是风景”的生态文化品牌深入人心。
鹿泉正在打造千亿级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鹿泉区十里花廊
(一)深化“灰变绿”“白变绿”,守好鹿泉“真山真水”。一是建立健全“三带四区、一网络多节点”生态安全格局,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二是统筹推进“山水田园”生态保护与修复;三是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二)推进绿色发展强化“灰色GDP”向“绿色GDP”转变,打通“两山”转化通道。一是立足鹿泉生态优势,全力发展生态经济;二是提升全区生态农牧产品价值;三是延伸乳业等生态物质产品有机产链条。
(三)培育打造鹿泉特色生态文化品牌,推动绿色惠民富民践行“两山”理念。一是深入挖掘鹿泉生态文化资源;二是传承弘扬鹿泉生态文明新时代精神;三是做大做强生态文化产业;四是着力推动生态惠民乡村文化。
(四)加强“生态导向”制度创新,推动保障“两山”长效转化。一是完善顶层设计,积极申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二是落实主体功能,完善“绿水青山”保护机制;三是健全补偿制度,构建绿色生态惠民机制;四是落实目标责任,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