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辉 陈蕊 李华庆 张琨 黄敏强 赵秋实
1.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珠海 519001;
2.珠海市人民医院,广东 珠海 519000
小儿下肢长骨骨折是一类临床常见疾病,通常由高处坠落、外力撞击、车祸等所导致,骨折会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因此需给予其最为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改善其预后情况[1]。目前,临床治疗中常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与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两种治疗方法,故相较两者在手术指标和预后指标之间的优劣性将为患儿提供最佳治疗方案,提升治疗成效。故对上述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劣性进行分析十分必要。据此,本研究选取60例下肢长骨骨折患儿进行分组对比分析,重点分析判断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1.1 基本资料 病例挑选年段:2018年1月-2019年1月。
病例一般资料:下肢长骨骨折患儿共60例随机分2组(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区间(3~10)岁,平均年龄(7.56±2.41)岁;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区间(2~10)岁,平均年龄(7.53±2.39)岁。资料对比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患者;②知情同意并签字患者;③无手术/药物禁忌患者。
排除标准:①并发重要脏器疾病患者;②同期参与其他试验患者。
1.2 操作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接受临床科学护理,以此保障治疗效果,降低意外风险,整个治疗过程受患者及其家属监督,并完全按照主治医师的治疗思路执行,相关试验数据交由专家团组分析研究,剔除不可靠、不规范数据。
对对照组实施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案,具体治疗过程:给予患者全麻插管,确定骨折部位,在其外侧做长度约10cm的切口,沿肌肉间隙切开直至充分暴露骨折端,清除其中血肿和肉芽组织并行骨膜剥离,置入合适钢板后,钉孔钻孔,旋入长短适中螺钉,X线检查确定无误则行常规止血,缝合切口。
对观察组实施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方案,具体治疗过程:术前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抗生素,预防感染,监测上髓腔最狭窄部位以选择合适的髓内钉。给予患者全麻插管,预弯髓内钉并固定在插入器上,C型臂透视情况下选择合适入钉点并做1~2cm切口,逐层切开至骨膜,开口器开口,置入髓内钉,牵引骨折复位,必要时行撬拨复位,使髓内针进入骨折另一端,以同样方法置入第二枚髓内针(与第一枚水平),剪断钉尾,弯曲固定,术毕行常规止血,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1)统计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越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越少则说明手术效果越好。(2)统计预后指标,包括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几个指标,时间越短表示患儿的预后情况越好。(3)统计两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评价的标准按照《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中肢体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进行判断。如果患儿经过治疗以后,其骨折部位处愈合效果良好,关节活动未受到限制,能够正常行走,同时没有产生并发症问题、疼痛感和不适症状,即属于治疗显效;如果经过治疗以后,骨折部位处基本愈合,下肢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轻微疼痛感,在他人协助下可行走,属于治疗有效;治疗无效的标准就是,骨折部位处未愈合,关节活动无法正常进行,有剧烈的疼痛感,不能正常行走。(4)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进行记录以上数值。其中,VAS评分区间是0~10分,分值越高,表明具有越严重的疼痛感;Harris评分满分100分,得分越高,则表明具有越好的髋关节功能;HSS评分满分100分,分值越高,则表明具有越强的膝关节功能。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涉及到全部数据都是运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应的处理。表达数据的方式包括两种,一种是计量资料,即(±s)显示,以t值检验;另一种是计数资料,即[n(%)]表示,以卡方(X2)检验。如果P<0.05,表示统计学价值存在。
2.1 手术指标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手术指标[±s]
表1 手术指标[±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切口长度(cm) 出血量(ml) 术后引流量(ml)观 察 组 30 39.72±7.19 2.26±0.27 37.28±10.08 16.46±7.18对 照 组 30 56.56±9.41 10.18±2.31 115.44±17.18 49.18±8.17 T-7.7886 18.6521 21.4923 16.4770 P-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 预后指标 结果:观察组开始负重、骨折愈合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手术指标[±s](天)
表2 手术指标[±s](天)
组别 例数 开始负重时间 骨折愈合时间 住院时间观 察 组 30 4.72±1.19 7.26±0.27 5.28±2.08对 照 组 30 7.56±1.41 9.18±1.31 9.44±2.18 T-8.4309 7.8624 7.5621 P-0.0000 0.0000 0.0000
2.3 治疗总体有效率 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的患儿治疗效果而言,观察组的患儿总体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见表3。
表3 总体治疗有效率[n(%)]
2.4 VAS、Harris和 HSS评分 结果:进行不同的治疗方案以后,各项数值统计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改善效果明显的优越于对照组,备统计学价值(P<0.05)。见表4。
表4 VAS、Harris和HSS评分比较[±s]
表4 VAS、Harris和HSS评分比较[±s]
时间 组别 VAS评分(分) Harris评分(分) HSS评分(分)治疗前 观察组 7.20±1.20 64.58±2.17 65.47±2.19对 照 组 7.10±1.19 65.48±2.36 65.79±2.01治疗后 观察组 2.39±0.18 82.15±4.38 87.96±4.63对 照 组 4.66±0.23 72.15±3.92 78.59±3.26
目前,有关小儿下肢长骨骨折治疗方法的研究一直是医学界的主要课题[3]。只有为下肢长骨骨折患儿选择最为科学的治疗方案,才能有效改善下肢长骨骨折患儿的手术指标和预后指标,帮助患儿快速摆脱病痛折磨,重获美好生活[4]。
钢板内固定治疗法虽然技术成熟,疗效显著,但手术创伤大,易干扰机体正常血液循环,术后易发感染、迁延不愈等不良事件[5],不利于预后,这将影响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故相关医学专家研究指出应以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法替代钢板内固定治疗法,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案。与钢板内固定治疗法比较,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法由于手术创口小,操作简单,髓内钉中心固定符合生物力学性能等特点,故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预后效果好等优势,近年来逐渐被应用到小儿下肢长骨骨折治疗中并成为主流治疗方法[6-7]。
通过上述结果我们可以看到,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开始负重、骨折愈合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这说明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法更能改善下肢长骨骨折患儿的手术指标和预后指标[8]。另外,通过进行统计两组患儿的总体治疗有效率,结果显示观察组明显的优越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的VAS、Harris和HSS评分改善效果均较为理想。当然,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同患者实际病情、机体耐受力、并发症的影响关系密切[9],上述试验数据表明了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法的可行性,也指出现代医疗工作的发展方向,即秉持安全高效原则,深入研究其治疗优势,结合医院实际探寻特色治疗方案。
采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就是:按照患儿的骨折程度,选取最优弹性髓内钉,保障具有充分的预弯,并且弧形是在骨折断端的部位[10];闭合复位骨折端,使畸形部位矫正且骨折成角后再置入髓内钉;手术进行于C型臂X线机透视状态中,防止出现穿破皮质以及伤害到骺板的现象;两根髓内钉固定时需保持进针点上下错开且两者间 距离超过一厘米,防止两根髓内钉太近引发骨皮质劈裂等[11]。
综上所述,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法对下肢长骨骨折患儿的治疗优势明显,可提高手术质量并改善患儿预后情况,推荐临床使用,当然,本次试验因样本数量较少,故仍存在数据误差,下一步将继续搜集整理下肢长骨骨折患儿资料,以求得出更为精确的治疗数据,发掘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法更大的治疗优势[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