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晶晶 李妍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山东 青岛 266400
表皮样囊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疾病,多发于患者全身的浅表位置,根据临床统计发现,超过90%的角质囊肿都属于表皮样囊肿[1]。表皮样囊肿属于角质囊肿,内部主要是干酪样物质,根据临床医学统计学显示:“皮脂腺囊肿”、“粉瘤”等情况均属于表皮样囊肿。当前主要是通过超声等方式为患者进行检查诊断。在临床检测诊断中表皮样囊肿虽然属于囊肿病变,但由于其内部存在特殊的内容物,因此在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漏诊或者误诊等情况。而超声检测技术是一种十分成熟的临床诊断手段,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超声检测技术具有高分辨率、价格合理、无创等优势。因此,本文将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我院收取的80例浅表表皮样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超声诊断的价值展开分析。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20年10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取的80例浅表表皮样囊肿患者,另选择健康志愿者80例。为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分别予以超声检查以及X线检查。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男性:102例、女性:58例,平均年龄:(53.12±10.12)岁
1.2 方法 为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分别予以超声检查以及X线检查。超声检查为患者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设备对患者病灶位置进行扫描,对患者病灶的大小、位置、边缘情况等进行重点检查。
检测前引导患者采用适当体位,保证患者检测部位充分暴露。选择高频探头对患者肿物位置以及周围予以反复多切面扫描,并调整二维和彩色增益,保证超声图像以及血流显示效果达到最佳状态。然后对患者病灶位置的形态、边界、皮下关系以及内部回声等情况予以探查。最后肿物位置大小,在工作站进行存图,并予以详细记录。
X线检查:为患者使用X线机进行检查。
所有患者检查数据均经过2名检测医师进行阅片评估,在取得一致结果后给出检查报告。
1.3 观察指标 收集不同检测方法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舒适度、超声成像特征、患者满意度等数据。(1)准确率:(检测阳性数量+检测阴性数量)/所有诊断数量。(2)特异度:检测阴性数量/诊断确诊中阴性数量。(3)灵敏度:检测阳性数量/诊断确诊中阳性数量。(4)舒适度将分为三个标准等级。十分舒适、一般舒适、不舒适。患者舒适度:十分舒适+一般舒适。(5)超声成像特征包括:边界情况、血流分布、病灶形态。(6)满意度:使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收集数据。问卷满分为100分。十分满意:患者评分>90分。基本满意:患者评分90~60分。不满意:患者评分<60分。满意度=(十分满意+基本满意)/病例数∗100.00%。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1.0软件对检测工作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率(%)表示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舒适度等计数数据,通过卡方检验。数据判定标准:P<0.05。
2.1 两种检测方式结果数据 超声检查数据:阴性数量77例,误诊数量3例。阳性数量66例,误诊数量2例。X线检查数据:阴性数量70例,误诊数量10例。阳性数量59例,误诊数量9例。表1为两种检测方式结果数据。
表1 两种检测方式结果数据
2.2 两种检测工作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数据超声检查在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等方面数据高于X线检查。超声检查准确度:157/160(98.13%),X线检查准确度:135/160(84.38%)。表2为两种检测工作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数据。
表2 两种检测工作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数据
2.3 患者舒适度数据 超声检查舒适度:98.75%(158例)。X线检查舒适度:83.13%(133例)。患者对超声检查的舒适度高于X线检查,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3为患者舒适度数据。
表3 患者舒适度数据
2.4 患者超声成像特征数据 选择80例其他肿瘤患者超声检测结果进行对比,浅表表皮样囊肿患者表皮样囊肿通常表现为圆形或者椭圆形;边缘部分相对清晰、整齐,存在明显的包膜,内部无血流信号、含水量一般、呈层状分布,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4为患者超声成像特征数据。
表4 患者超声成像特征数据
2.5 患者满意度数据 患者对超声检测的满意度:98.75%(158例)。患者对X线检测的满意度:92.50%(148例)。数据显示患者对超声检测的满意度高于X线检测,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5为患者满意度数据。
表5 患者满意度数据
表皮样囊肿属于角质囊肿。根据临床统计分析,角质囊肿通常分为两种类型:即表皮样囊肿以及毛根鞘囊肿,其中表皮样囊肿超过90.00%以上。表皮样囊肿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机体在胚胎发育阶段遗留在机体组织当中的上皮不断发展进而形成囊肿。部分表皮样囊肿是由于皮肤外层受到一定磨损后,导致表皮的部分碎粒进入到机体的皮下组织当中,并不断发育进而形成表皮样囊肿。根据对表皮样囊肿进行研究发现,表皮样囊肿的囊壁外通常存在较为致密的纤维组织包膜:而在囊壁内侧衬复层存在鳞状上皮组织:在囊内主要为以层状分别的角化物。表皮样囊肿通常是由于皮肤附件进入真皮内形成囊肿,内部一般为角质蛋白。传统X线检查对于表皮样囊肿的诊断准确率不高,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在实际的检查和诊断中都会存在误诊的情况,而多数患者会被误诊为肿瘤病变、脂膜炎等疾病[2-3]。而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超声检测技术逐渐被人们广泛的应用和认可,通过超声对表皮样囊肿进行检查能够获得良好的检查准确率,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无副作用、可重复检查等技术优势,相比传统的X线检查舒适度更高[4-6]。
在实际检测中,表皮样囊肿如出现无回声情况需要与腱鞘囊肿进行仔细鉴别和区分,腱鞘囊肿主要发生在患者手足等含有腱鞘的位置。腱鞘囊肿的质地相对更硬,能够明显发现囊颈部来自于腱鞘位置。而表皮样囊肿中如出现低回声情况则需要与软组织肿瘤进行区分和鉴别。软组织肿瘤在超声检测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回声减低的情况,其数据会低于肌肉回声。此外软组织肿瘤的边界十分清晰,并存在肿块内存在不规则的血流。表皮样囊肿出现等回声情况需要和脂肪瘤进行区分鉴别,脂肪瘤在超声检测过程中主要特征为边界相对清晰,有等回声肿块,病灶内部出现条状高回声造影。最后,表皮样囊肿出现高回声特征时需要和皮样囊肿进行区分鉴别,皮样囊肿在临床上相对较少,皮样囊肿内存在一定的角化物和相对成熟的皮肤附属物。根据临床统计显示:表皮样囊肿、毛根鞘囊肿以及皮脂腺囊肿这三种病灶有较高的相似性,需要仔细进行区分鉴别。在实际的检测诊断中根鞘囊肿以及皮脂腺囊肿相对少见。同时,表皮样囊肿、毛根鞘囊肿以及皮脂腺囊肿的超声图像特征有较高的相似性,仅在病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表皮样囊肿的囊内仅存在角化物。毛根鞘囊肿内部的角化物通常会出现毛根鞘型角化情况。而皮脂腺囊肿在检测过程中内部会呈现少量的皮脂腺组织。高频超声是一种十分先进的检测技术,在现代医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超声检测具有高分辨率、价格合理、无创等优势。在针对浅表肿物的检测中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通过高频超声进行检测可以清晰的显示出患者病灶部位的相关情况,包括肿物轮廓、血供情况、形态、边界、内部回声等信息,在很多皮肤肿物的诊断中,可以更准确的显示出肿物和皮肤组织之间的关系。因此超声检测在表皮样囊肿的诊断工作中准确率高。根据本文数据显示:超声检查在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舒适度等方面数据高于X线检查。其中,超声检查准确度:157/160(98.13%);特异度:79/80(98.75%);灵敏度:78/80(97.50%),X 线检查准确度:135/160(84.38%);特异度:68/80(85.00%);灵敏度:67/80(83.75%)。在超声检查中,表皮样囊肿通常表现为圆形或者椭圆形;边缘部分相对清晰、整齐,存在明显的包膜,内部无血流信号、含水量一般、呈层状分布。此外,患者对超声检测的满意度高于X线检测。由此可见,超声检查对于浅表表皮样囊肿的诊断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为临床医师的诊断提供更多准确、全面的参考数据。
综上所述,在针对浅表表皮样囊肿的诊断工作中,通过超声检测能够为诊断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数据,并具有较高的舒适性,患者满意度更高,应当在实际的诊断工作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