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
(中央戏剧学院,北京 102209)
博物馆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其不仅承载着精神文明的传播,也是开展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与此同时,随着时代浪潮滚滚向前,大众的生活水平和审美能力也逐渐快速增长,博物馆作为目前参观游览的主要阵地,融入更加时尚的元素显然是很有意义的。因此,现代博物馆展览必须要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出发点,在引进时尚因素的基础上注意加强传统文化艺术的渗透与融合,从而使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时尚相得益彰。
从博物馆展览的核心点来看,无非是实现知识的传播,实现教育性、科学性和真实性特点。换句话说,博物馆展览的目的是在服务大众的基础上传播知识和文化。所以,在博物馆展览时必须要使用学术概念和思想知识内涵。科学性和文化性是博物馆进行展览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说,博物馆展览必须要真实且科学从而实现藏品价值和真正内涵。而从博物馆藏品的价值传递过程来看,往往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专业人员的学术研究开展,实现藏品意义和内涵的研究。其次则是将学术成果进行转化,将原有的知识转化为价值。而从价值的维度来看,现代博物馆展览旨在实现藏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以及科学价值。历史价值表达了物质世界以及人类社会两个维度,促使大众在观赏过程中获得历史知识,将书籍中获得的碎片知识具象化。艺术价值是针对社会生活而言的,其能够从精神层面给予大众力量,有效提高大众在审美方面的追求。最后,科学价值是文物的必备特征,其包含了历史、生理等多维度的知识。现代博物馆展览中包含的传统文化是一种人类历史文化的精神遗存,随着社会的演变,人们认知方式无时无刻在变化着,叙事方式也有所变化。博物馆是有效促进文化传承的机构,可以有效使得人们了解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种精神且非物质的文化形态,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博物馆展览中,主要分为三种展陈类型,即实物文物遗存、文化典籍以及多媒体构建融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博物馆展览也呈现出了数字化特征,在传播方式上也更加具备多样化。在传统的博物馆展览中,往往是通过专业人员解说的方式进行,文物对于游客而言是静态且冰冷的。游客通过玻璃进行观赏只能粗略感受到文物的表面,而无法领略到更加深层次的意义。而对于年龄较小的游客而言,由于一些历史知识的缺乏,博物馆对于这一群体而言成了枯燥的代名词。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文物逐渐能够以更加动态化的形式展现在游客面前,其通过加入现代化的元素改变了文物“无声”的状态。由此可见,时尚因素的加入能够有效激发游客的好奇心,增加其对于历史文化的见识和了解。例如,在进行文物的立体展示时增加色彩元素,并充分借助三维虚拟技术使文物以动态化展示,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展览过程的趣味性,也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除此之外,通过有效运用科学技术能够大幅提升游客与文物之间的互动性。例如红外线感应技术以及触屏技术真正拉近了文物与大众之间的距离,不仅保证了博物馆每日的客流量,也拓展了游客与博物馆之间的友好交流。对于博物馆管理人员而言,及时掌握游客的反馈能够有效提升展览水平。传统的博物馆展览虽然能够凭借专业人员解说,但是专业解说人员在人数上并不是十分充裕的,对于很多游客而言,往往不能及时地听到解说,在博物馆自由观赏期间,很多展品往往会被一带而过,游客体会不到文物真正的内涵和意义。而在科学技术的应用下,即使面对较多的游客,外围游客也能通过视频和图片感受对文物进行观赏,而对于自身的感悟也可以通过平台与其他参与者进行分享。
当代博物馆陈列展览艺术中采用中国传统文化装饰艺术元素,对展厅空间的布局、环境的烘托具有独特性和联系性。传统文化装饰艺术元素不是简单的一般性概念。它是针对展览空间的复合性功能特点进行规划定位的,也是陈列展览空间设计组织所需的元素类型。同时,其与展览艺术设计并未割裂,相反,两者是相互影响的,传统文化装饰艺术元素要根据人的审美观和对事物认识的不同等方面去思考,这对如何创造出和谐优雅的艺术氛围和整体的文化气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文化装饰艺术元素对当代博物馆陈列展览艺术设计的影响可以分为显性的和隐性的两种。从显性上看,可从媒介、形态、表现手法等方面去影响:从隐性上看,传统文化装饰艺术元素中的文化内涵、气质情感和意境等也影响着当代陈列展览艺术。长期以来,“意境”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与艺术每学中所独有的观念,其强调“意”的营造和“境”的虚实结合,与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造化自然相一致。这种独特的美学内涵使得“意境”在现代博物馆展览空间设计和艺术设计中拥有别样的意味,能够赋予博物馆展览设计新的美学特质,增强其设计的创新性和文化性。基于传统文化艺术元素的博物馆展览设计,打破了单纯的“形”,同时拥有了真正的“神”,使得其实现了形神兼备。对于意境的营造,博物馆展览设计可以以传统文化艺术元素的装饰效果作为基点,在点线面上进行元素的穿插使用,使色彩、材质等所具有的天然变化成为其意境虚实营造的素材,再借助传统文化艺术设计上的虚实、分景、隔景、借景等手法来拓展和变化展览空间。例如我国传统园林在意境营造上就对“景”的使用十分青睐,其主要是将室外景色“借用”到室内,从而“借”室外景来拓展室内环境空间,并使其空间更加明朗、流畅。而在展厅的设计上,其空间则可借鉴“分景、隔景”手法,借助传统物件如屏风、博古架等达到分与隔的目的,既能够提升展厅空间层次感,又能赋予其独特的传统艺术文化气息。
然而在传统文化装饰艺术元素多元化的今天,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继承和发扬,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相互结合,用现代手法创造出更加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陈列展览艺术。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年历史长河波澜壮阔。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凝聚了无数智慧结晶,创造了璀璨的民族文化。其中中国传统装饰元素便是这历史长河里的一个重要部分。面对这些文化,当代博物馆展览设计应以一种敬畏的心态去从中汲取影响,不断使自身设计得到升华,同时在传承传统文化艺术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新的演绎。
由于传统装饰元素蕴含着丰厚中华韵味,因此它在现代展览艺术设计中发挥着独有的艺术魅力,并深受人们的喜爱。
一直以来,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始终在与时代进行结合,并通过这种结合实现了数千年的传承与延续,直至今天,传统文化艺术元素仍然在为我国社会文明服务。因此,博物馆展览艺术领域应意识到传统文化技术元素的这种包容、内敛的特质,并努力探寻其在当今博物馆展览艺术中的进一步融合与创新。五千年历史所保留下来的巨量文化财富,正是今天我国社会发展的底气,也是我国艺术文化的根基。基于此,秉承科学态度去审视传统文化,探索其与展览艺术设计的相互贯通与融合,既是博物馆展览领域发展的应然路径,也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归宿。
现代社会文化虽然日渐多元化,但国人的传统艺术审美情趣是根深蒂固的,这从当前国风文化产品大受追捧就可见一斑。因此,在博物馆展览追求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时尚融合的过程中,首先就需要尊重现代人的传统艺术审美情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装饰元素对中国现代陈列展览艺术设计以及人们的审美情趣及意识等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特别是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建筑设计以及室内外展览空间的设计中就很容易发现它的痕迹。例如: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复原陈列展览以及场景复原中对空间的设计形式等,多采用砖、石、木相结合的方法来营造与其气质相符的艺术形式和布局,来满足博物馆陈列展览中各个空间环境的氛围和功能。在传统文化元素的选择上,常常借用各个历史时期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特殊元素符号。例如:雕梁画栋、镂空花菱、古朴家具等代表元素对不同陈列展览的空间环境进行功能和氛围的装点,使其在返璞归真的意境下创造出适合的展览风格。例如:“中国民主党派历史纪念馆”二楼的陈列展览中民盟部分的历史场景复原的空间设计中,在气氛营造上就借用了民国时期的室内外建筑的传统装饰元素以及极具地方特色的巴渝文化进行了展览空间的场景复原设计。
传统文化艺术元素作为现代博物馆展览艺术设计的表现符号之一,在室内外陈列展览的装饰形式上发挥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其并非墨守成规,并非与时代脱节,相反,其本身就是一种现代时尚。如传统文化装饰元素中的吉祥图案对于博物馆展览空间的结构来说就象征着蕴现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例如“梅”“兰”“竹”“菊”等的象征含义就可以被运用在现代博物馆展览的空间环境设计领域中,以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要求,彰显人们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修养,打造现代社会独有的文化时尚。在运用这些传统装饰元素时,我们可以直接将其放在室内做展览装饰用。例如:中式家具、字画、古玩、瓷器、玉器等,其本身就是艺术品,不仅能增加博物馆陈列展厅室内环境的传统古典韵味,也能让现代时尚更具有内涵,更具有底蕴。
对于展览而言,并非仅仅是将藏品进行展示,其包含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和内容。例如对于画册、书籍一类的藏品进行展览时,更加注重的传统文化传承,换句话说,此类展览过程是要传播传统文化意识。而通过丰富藏品的展览细节,开展现场临摹的活动能够更加促进游客的热情和积极性。而通过研讨会和专题讲座等现代化的形式则能提高专业性,增加游客的互动式体验。例如在部分博物馆的展览过程中,鼓励游客身着不同时代的特色服饰,切实感受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气息。而开展更加多样化的服务能够推动游客对于书画艺术的理解。
随着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博物馆成了文化消费的主要阵地。越来越多的家庭喜欢开展此类的文化休闲活动。而走进博物馆对于开展文化教育,增加历史体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对于博物馆而言,可以根据自身特色推出更具特色的纪念品和文创产品。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服务,也能进一步传播博物馆的文化价值和影响力。文化创意产品切实拉近了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情感距离,增加了公众对于博物馆文化的认同感。文化创意产品的推出是藏品信息的选择性转化,由于每一位观众都有着不同的需求,考虑观众的兴趣点也需要更具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因此,对文物信息进行多元化解读有助于提升博物馆趣味性,在观众收获满满的同时保持足够愉悦的心情。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沉浸式体验成了当下的重要形式。观众所需求的不再是被动式的信息接收。而是更加注重多层次的体验。因此,博物馆展览可以通过多感官方式促进观众的学习和情感认知。人类的感官在特定范围的刺激作用之中会产生感觉,通过多感官传达能够有效传达信息的核心。感官认知要充分挖掘藏品的信息,进一步将感官与情感紧密联系起来。多感官获取信息的内涵旨在实现观众与展览区域的联系,观众通过传递信息能够有效引起传达者的相互沟通。传统文化与时尚的融合能够有效促使感官体验的升级。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博物馆在展览中也运用了新媒体技术,运用多媒体对传统文化进行展示,具有娱乐性,新颖性,趣味性的特征,使得博物馆的展览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体验。传统文化与新技术的融合,使得博物馆的展览变得更加生动。相关设计人员在设计中,不能仅仅为了时尚过分运用新技术,要多注重时尚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以及文物本身的呈现。众所周知,历史文物代表着我国传统文化的遗存精神,其本身可以直接反映出时代特征、工艺技术等,工作人员要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将文物本身以及文物的内涵进行多样化的展示,要根据文物相关历史故事进行考察,可以运用幻影或图片进行展示,新时代的新技术与文化传统的融合将会是活藏品的重要展示手段。同时,在VR技术发展迅速的时代背景下,通过VR技术进行博物馆展览能够有效促进传统文化与时尚的融合。比如:根据一个文物及其历史内涵,运用投影进行展示,给人们传递文物内涵,故事要与文物有所关联,要具有历史考据。
总而言之,博物馆是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而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于精神生活追求也与日俱增。博物馆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对于实现博物馆本身的时代价值和社会价值意义非凡。因此,现代博物馆展览必须重视传统文化与时尚的融合,不断输出更高水平的社会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