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亮
沙溪泉石郁空陈,
湾湾曲曲水相通,
往往神游在世间,
事功那敢废磨礲。
大型原创舞剧《沙湾往事》由广东歌舞剧院创编,于2014年在广州大剧院首演。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资助项目及2016年滚动资助项目,已在广州、深圳、北京、天津、杭州、南昌、南宁、海口、乌鲁木齐、香港、纽约等国内外多个城市演出超过百场,赢得了观众、业内专家学者及各地媒体的一致好评。《沙湾往事》由熊健策划,唐栋编剧,周莉亚和韩真编导,杜鸣作曲,秦立运和马骏舞台设计,刘凤恕和秦念锋灯光设计,阳东霖服装设计,贾雷造型设计。
《沙湾往事》以20世纪30年代的沙湾古镇为背景,创作原型是广东音乐人“何氏三杰”,围绕广东传统音乐创作,通过舞蹈元素演绎家国情怀的故事。《沙湾往事》独特之处在于舞剧的核心是音乐家和音乐的故事,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肉体”。从故事题材和创作来看,《沙湾往事》具有鲜明的广东风格,将故事放在革命浪潮时代中,提升了舞剧的戏剧性和时代感。在乐队方面,使用了交响乐配器,加入广东音乐常用的高胡、琵琶、笛子和扬琴等,一方面突出传统音乐,一方面增加音乐的现代表达。
图1 (引自广东歌舞剧院官网)
《沙湾往事》主要有两条感情线索。第一条是何柳年、潘红英和许春伶三人之间的爱情线索,贯穿整部舞剧。何柳年与许春伶由音乐相知相爱,由高胡寄托深情(图1)。通过音乐的烘托,以双人舞展现,音乐和舞蹈表现得淋漓尽致,何柳年与潘红英,因包办婚姻在一起,在“洞房花烛夜”场景中,舞蹈和音乐被拆散。与之前的许春伶的舞蹈和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五个红色方桌拼成一条长桌,隔开两个人的感情。第二条是何柳年的堂弟何少岩的感情线索。许春伶是何少岩的同学兼好友,出生在音乐世家,精通音律。受到新式教育的影响,崇尚自由浪漫的爱情,他一直暗恋着许春伶。何柳年对潘英红的“礼”,潘英红的“怨”,许春伶的“悲”,何少岩的“慕”。
图2 (引自广东歌舞剧院官网)
图3 (引自广东歌舞剧院官网)
虽然高胡被作为几个人感情的“线索”,但是作曲家并没有使用高胡演奏旋律动机。主要使用双簧管和弦乐展现。双簧管和弦乐旋律交相呼应,有无奈、有悲伤、有怜惜、有爱慕。在第一幕的婚礼场景中,舞蹈设计用广东音乐的“五架头”表演助兴,同时乐器也成为舞蹈演员的道具。
第三幕,1938年秋,日寇占领广州,日本军大佐疯狂热爱广东音乐,逼迫许父带路到三稔厅,何氏兄弟以《赛龙夺锦》宣泄满腔悲愤(图2),日军大佐从音乐中感受到反抗情绪,何柳年的妻子潘红英为保护遭抢夺的曲谱不幸被刺死。这让人联想到肖邦一样的爱国情怀。在自己国家深陷外敌侵略时,心怀悲愤地弹奏《波罗乃兹》,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对祖国的怀念,充满爱国热情,舒曼称他的音乐是“掩藏在花丛中的大炮”。一方面从故事情节上,另一方面是从舞剧的音乐编排上,广东音乐此时被赋予了重要的历史作用,通过何氏兄弟的音乐,拯救和唤醒被压迫的人民。直到最后一幕,具有英雄气质的潮汕英歌舞蹈再现,充满雄性力量的鼓乐伴随着舞蹈,将第三幕的国难仇恨化作力量。
音乐在塑造角色上,本质上缺少细节的描绘,但是加上舞蹈的诠释,更加形象地表现角色的身体动态和心理活动。《沙湾往事》在用音乐塑造角色方面,主要使用了音色塑造和旋律塑造。舞剧通过音乐塑造角色,极大地增加了作品的表现力。
舞剧《沙湾往事》在塑造角色的时候,不同音色起到了重要的渲染作用,但并不是固定角色使用固定的音色,而是编导根据舞蹈场景和音乐进行编配,使用了“蒙太奇”的手法,不停地切换,特别是在塑造何氏兄弟和许春伶之间的感情时,不同的音色交织在一起,舞蹈演员的“对话”,不同音色的对话,交相辉映。值得探讨的是,在何柳年与许春伶在交换信物“高胡”时,使用了交响乐队,虽然为舞剧定下来主题基调,但作曲家并没有使用高胡作为主题的主奏乐器。许春伶和潘英红在舞剧中角色出现时,多次使用双簧管,比如在婚礼场面中许春伶怀抱高胡出现,在新婚夜潘英红面对醉酒的何柳年,何柳年和许春伶在花园里的双人舞,第四幕何少岩将何柳年救出后在庙宇与祈祷的许春伶意外相遇。在“雨打芭蕉”场景出现的时候,使用了高胡演奏,何柳年拿着高胡从深巷走出,通过演奏高胡对自己心中的“恋人”表达深沉的思念,此时高胡塑造的自己内心中的恋人,轻歌曼舞,手持纸伞,雨中曼舞(图3)。在第三幕中,广州被日寇占领,音乐使用了铜管乐器和小军鼓,金属的音色增加了日寇角色的冲突感,小军鼓增加了背后被迫害人民的坚定决心。鼓的使用也是《沙湾往事》中的标志,第一次是何氏兄弟在书房中激情地创作,屏风外是兄弟二人对创作“赛龙舟”的遐想,第二次是在第三幕给日军演奏《赛龙夺锦》,第三次是在作品的尾声,加入了英歌群舞。
从音色的角度分析舞剧《沙湾往事》的角色塑造,可以发现,作曲家在创作时并没有刻意为之,但是双簧管、高胡和鼓的使用确实和舞剧中的角色巧妙地安排在一起。
谱例1(“沙湾”主题,作者打谱)
谱例2(《赛龙夺锦》片段,作者打谱)
谱例3(《赛龙夺锦》片段,作者打谱)
谱例4(《雨打芭蕉》片段,作者打谱)
“沙湾”主题(谱例1)。《沙湾往事》的主题曲,随舞剧的发展贯穿整部作品,多次出现。“沙湾”主题的构思来自《赛龙夺锦》(谱例2)。旋律一共四句,一开始的上行二度,包括之后的发展,可以说是《赛龙夺锦》主题的浓缩。二度之后的上行七度到sol,短暂地停留在长音上,之后上下行折回三度到sol,又连续上行二度后,下行三度回到sol,这开始的一句围绕着徵音sol,旋律回转,气息宽广,以“sol-la”的开头重复了三次,具有鲜明的陈述性。“沙湾”主题在《沙湾往事》中的不同场景,多次用来表现复杂的情感:第一幕中何柳年和潘红英的双人舞;何柳年对许春伶思念的独舞;整部舞剧的结尾。“沙湾”主题深刻描绘了剧中的角色情感表现(见谱例1和谱例2)。
“感情”主题(见谱例3)。在舞剧中多次来描写角色之间的感情,旋律开始的“sol-la”,之后的“la-do”“mi-sol”也是从《赛龙夺锦》中衍生出来的,使整部舞剧的音乐基调统一。旋律中的下行“sol-si”跳进和上行的八度“dodo”跳进,加上附点节奏型的推动,增加了“感情”主题的戏剧性,使整体旋律曲线弧度更具有张力,非常恰当地表现男女角色之间的情感冲突。第二幕中何柳年与许春伶雨后在花园相遇的双人舞,其主题由提琴演奏,伴奏竖琴的点缀,有多次的反复,特别是其中小提琴和大提琴的“感情”主题卡农式的对话,如歌如泣,细致地描绘出两人复杂的心理状态,音色越来越丰富,将情感饱满地推向高潮。
“雨打芭蕉”主题(谱例4)。这段主题主要是单独描写何柳年的内心活动,是整部舞剧非常独立的一段,也是最能突出广东音乐标志性乐器高胡的一段。旋律清新飘逸,委婉柔和,描写初夏雨水拍打在芭蕉叶上的声音,塑造何柳年想象中的许春伶,在高胡演奏之后,衔接交响乐队继续发展旋律,音色多变、表现丰富,和《赛龙夺锦》在音乐形象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舞剧刚柔并存,张弛有度(见谱例4)。
舞剧《沙湾往事》还使用了很多广东音乐“标签”,但不是为了塑造角色,而是舞剧故事发展的情节渲染。何氏兄弟在民间采风过程中,为了展现广东音乐的地域文化特色,植入了《旱天雷》《平湖秋月》《步步高》等名曲的旋律“标签”,有的是直接旋律的拼贴,有的是节奏的衍变。
舞剧《沙湾往事》将岭南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运用了岭南流行的龙舟舞、英歌舞、南狮舞等各种民俗舞蹈和粤剧,结合对应的民间音乐,充满岭南气息。舞剧中的舞蹈和音乐素材不仅有民俗与地域特点,也与时代紧密相连。比如钱鼓舞的表演,烘托喜庆的婚礼场面,具有典型的“梨园”风姿,灵动婉转富有韵味,舞者双手持鼓在胸前,脚下碎步,一拍一个动作,干净利落。舞者手持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音乐具有动感,舞蹈动作形似提线木偶,动作灵动轻快。
《赛龙夺锦》是何氏兄弟创作的广东吹打乐,主要描写在端午节举行的龙舟活动。在舞剧《沙湾往事》中共出现三次:第一次是何柳年和何少岩在整理乐谱,通过一个屏风将舞台分为两个空间,男子十人表现划龙舟;第二次在沙湾三稔厅,何氏兄弟以创作中的《赛龙夺锦》表演宣愤,这一段合适兄弟二人一边击鼓,一边和日本大佐对抗的三人舞;第三次是作品创作完成,转化成大型群舞,舞蹈使用英歌、狮鼓和船桨作为道具表现(图4),特别在英歌舞的表现上,体现出坚韧顽强、抗战救国的情怀。三次舞蹈的音乐展现也是由简到繁。
《雨打芭蕉》是舞剧《沙湾往事》最经典的片段,何柳年在花园中的男子独舞,借景抒情,雨声淅淅沥沥地洒落在芭蕉叶上,一曲《雨打芭蕉》演奏出何柳年的思念,女子群舞手撑纸伞,脚踏木屐,缓缓从细巷深处踏雨而来,许春伶的身姿隐约出现,舞姿慢慢,舞蹈展示着音乐,音乐浸润着舞蹈。
图4 (引自广东歌舞剧院官网)
大型原创舞剧《沙湾往事》是广东歌舞剧院的名片,通过舞回忆沙湾,通过剧展现关东音乐。在上百场的演出中,形成发展所需要的新业态,为后续中国大型原创舞剧提供一种可操作、可复制、可借鉴的新模式。
①【宋】曾丰,《至沙溪拜六一先生墓》。
②【宋】阳枋,《固城湖》。
③【宋】吴泳,《径山留赠无准》。
④【宋】喻良能,《裴园小集郑汝谐同年有诗次韵奉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