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国美,陈小兰,黄连红,张 璋,钟丽娟,严学勤,廖加洛
(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广东中山 528400)
小阴唇粘连是影响女性婴幼儿生殖系统健康的疾病之一,3个月~3岁是高发年龄段,检出率为1.8%~4.4%,其临床表现为小阴唇之间形成无血管透明膜状粘连线,遮盖部分或全部尿道口、阴道口,小阴唇亦可与同侧大阴唇的皮肤与黏膜结合部粘连,外观似小阴唇发育不良或未发育。小阴唇粘连会导致排尿异常、排尿困难、尿路感染和阴唇发育不良等,完全粘连时会引起急性尿潴留,严重危及女性婴幼儿的身体健康[1-3]。目前,临床上关于婴幼儿小阴唇粘连的治疗方案尚存在争议,比较常用的手段包括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徒手分离、手术分离等,但各种治疗方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复发[4-5]。因此,了解婴幼儿小阴唇粘连复发的危险因素,对预防及控制病情复发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33 例小阴唇粘连婴幼儿的临床资料,探讨婴幼儿小阴唇粘连复发的危险因素。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6 月我院收治的小阴唇粘连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⑴符合小阴唇粘连的诊断标准[6];⑵均在接受治疗后痊愈;⑶接受随访12 个月;⑷临床资料完整;⑸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⑴存在手术禁忌证者;⑵未接受随访者;⑶临床资料不完整者。入选433 例,根据病情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与非复发组。
查阅门诊病历,结合面诊问诊或电话回访完善问卷调查,整理我院收治的433 例小阴唇粘连婴幼儿的基线资料,包括患儿的年龄、体质量、身高、主要照顾者、照顾者文化程度、营养状况、是否定期体检、大便频率、尿片更换频率、清洗外阴方式、使用纸尿裤类型、既往粘连程度、小阴唇粘连类型等,汇总调查结果并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婴幼儿小阴唇粘连复发的危险因素,将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进行多因素分析。
应用SPSS 25.0 版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正态性检验与方差齐性检验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行LSD-t检验,偏态分布的数据用秩和检验;定性变量以频数(%)表示,二分类变量用χ2检验,有序分类变量用秩和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婴幼儿小阴唇粘连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 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33 例根据病情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n=31)与非复发组(n=402)。复发组:年龄8 个月~2.9岁,平均(1.1±0.2)岁,体质量(9.8±0.7)kg,身高(75.2±14.8)cm。非复发组:年龄3个月~3.8岁,平均(1.2±0.3)岁,体质量(9.8±0.7)kg,身高(74.0±13.9)cm。两组患儿的年龄、体质量及身高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的主要照顾者、是否定期体检、尿片更换频率、清洗外阴方式、小阴唇粘连类型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将表1 中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中,结果显示:清洗外阴方式、小阴唇粘连类型是婴幼儿小阴唇粘连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见表2。
表1 婴幼儿小阴唇粘连复发的单因素分析
表2 婴幼儿小阴唇粘连复发的多因素分析
小阴唇位于大阴唇内侧,阴道口外侧,其大小和形状因人而异,可不完全对称。幼女的小阴唇常呈闭合状态,有保护阴道和内生殖器的作用,受物理刺激、低雌激素状态及外阴阴道炎症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发生小阴唇粘连[7]。国内文献报道,1~36 月龄幼女小阴唇粘连检出率为3.3%,国外检出率约为1.8%~4.4%[8-9]。小阴唇粘连会导致婴幼儿排尿异常如尿流变细、尿线分叉、排尿困难,并容易并发尿路感染、外阴炎症和阴唇发育不良等疾病,若不及时治疗会影响婴幼儿的生殖系统健康[10-11]。据文献报道,国外临床多采用雌激素软膏治疗小阴唇粘连,效果良好,无不良反应,国内多采用手法钝性分离,但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复发风险[12]。本研究433 例患儿中有31例复发,复发率为7.2%,这是因为本研究所有病例均是手法钝性分离。有研究显示,手法分离后婴幼儿小阴唇粘连的复发率为7.2%,故在术后需密切观察局部变化,采取正确方式清洗外阴,并采用药物治疗以预防复发[13]。小阴唇粘连是一种容易发现、能够预防、可治愈的疾病,积极预防并控制病情复发,具有重要的卫生经济效益。本研究旨在了解本地区婴幼儿小阴唇粘连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预防或控制疾病复发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的主要照顾者、是否定期体检、尿片更换频率、清洗外阴方式、小阴唇粘连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中,结果显示清洗外阴方式、小阴唇粘连类型是本组婴幼儿小阴唇粘连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分析原因可能是:⑴未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在阴唇粘连分离后未按要求定期复诊,家属对阴唇粘连复发的预防认识不够,护理不到位,导致阴唇粘连复发率增高;⑵尿片更换频率越低会导致局部皮肤滋生细菌,严重时会造成局部皮肤溃烂,长期的炎症刺激,增加小阴唇粘连复发风险[14];⑶本研究复发组患儿的主要照顾者常是祖父母辈,由于缺乏预防阴唇粘连复发的相关知识,清洗外阴的方式不正确,清洗时未打开阴唇,导致清洗不彻底,且在洗澡后未使用润滑油涂抹局部皮肤以预防粘连;⑷小阴唇粘连的类型也是小阴唇粘连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相较于小阴唇粘连而言,大小阴唇粘连的患儿在后期更容易复发。本研究中复发组有少数病例是复发2~3 次,她们均是大小阴唇粘连的患儿。
针对上述原因,笔者建议:⑴临床医护人员应告知家属定期随访的重要性,嘱咐家长定期带患儿来院复查及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发生粘连的情况并及时处理;⑵对家属做好外阴护理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阴唇粘连的认知水平,应每天清洗一次外阴,尤其大便后,清洗时应将双侧大小阴唇、小阴唇都分开清洗,保持外阴部清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阴唇粘连复发;⑶临床医护人员应指导婴幼儿家长合理选择纸尿裤类型,定期清洗婴幼儿外阴及局部皮肤,保持局部皮肤干燥、卫生,以防止小阴唇再次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