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书籍设计”MOOC课程的数字化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2-05-11 08:36黄梦喆
无线互联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书籍设计数字化课程

黄梦喆

(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影视传媒学院,安徽 合肥 231201)

0 引言

2011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将精品课程建设调整为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并决定在“十二五”期间立项建设1 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1],随即,我国精品视频课程的建设进入快车道。2020年突发的“新冠”疫情,将我国在线教育的应用推上了新的高度。疫情期间,基本的线上教学方法得到快速普及。截至2020年5月8日,全国高校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1 775万人,合计23亿人次[2]。同时,疫情的持续反复,也突显出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在数字化教学方面的不足,特别是优质在线教育资源的相对缺乏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以安徽省质量工程MOOC项目“书籍设计”课程建设为依托,探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1 书籍设计MOOC课程的建设现状

MOOC课程是线上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自2012年起,MOOC等线上教学方式开始逐步在高等教育中发挥作用。关于MOOC课程的使用、定位,也在教育领域引发了广泛讨论[3]。MOOC的显著特征是任何人可以在任意时间、地点,从任意章节开始学习任意课程[4]。同时,MOOC课堂与在线直播课堂相比,也有其独特优势。首先,MOOC相比于直播课堂,对网络等硬件设施要求更低,视频通过转接也更清晰;其次,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课程视频,对个人的知识结构进行针对性补强,更加充分的理解课程内容;最后,MOOC课程,对学习者学习过程有清晰的记录,教师可以根据MOOC平台的后台数据,对学习者做针对性的辅导。所以,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和线上直播课堂,MOOC课程,使用更方便,形式更灵活,数据更准确。当然,相比于传统线下课堂,MOOC课堂也存在师生互动效果不佳,课堂反馈迟滞,现场感不足等问题,让同学有种教师给他人授课之感。但数字化课堂的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不能因噎废食。

1.1 MOOC课程在现阶段课程建设方面的优势

1.1.1 合理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MOOC课堂的发展过程,也是我国在线教育发展的过程。期间,各种线上教学平台及教学资源逐步丰富,教学形式也更加多元。以本次“书籍设计”课程为例,学生通过学习平台,既可以选择学习理论知识,又可以根据视频,练习实践环节;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高,学习效率自然也会得到提升。

另外,相比于传统课堂,MOOC课程内容也更为精炼。一般情况下,传统教学的授课时间比较宽裕,也是占用专门时间进行集中线下授课,其内容由浅入深,渐次递进,体系感强。但MOOC课堂一般是从掌握某一知识点或技能角度出发,时长一般控制在20分钟以内,实践性强。

同时,MOOC课程平台具有管理和信息处理功能。以“书籍设计”为例,学生可以在安徽省“E”学平台上自行选课、学习和提交作业与考试,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完成课程视频上传、作业批改和数据分析等。

1.1.2 强大的数据支撑

以“互联网+”为背景、大数据为支撑的现代数字化教学,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个性化教学。学生的知识水平、掌握程度等方面的数据均被记录在系统后台。在MOOC平台中,运用信息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双向交互功能,教师在分析平台数据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分类指导,既可以集中解决多数学生的共性问题,也可以针对个别学生解决特殊问题。

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难以掌握一直阻碍线上课程发展的关键难题。其实,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视频数据,掌握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以“书籍设计”为例,在安徽省E学平台上,教师可以通过课程视频设置,限定课程视频播放比,再通过视频单次学习总时长和反刍比,结合章节作业,即可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见图1)。

图1 书籍设计课程部分学生视频学习情况

课堂活动的正反馈,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有意将课程重点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设为课程测验,另一部分设为随机出题,再通过两部分的成绩分布并进行统计,对教学效果进行直观分析。

1.2 MOOC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2.1 教师“数字化能力”不足

教师的数字化能力是指在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主动使用数字技术的能力。数字化能力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技术基础。

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除了具有传统的知识传播者身份外,还担负着更加多元化的角色,如验证式教学的指导者、学习进度的管理者和启发教学引领者等角色。这些角色都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数字化能力。

此外,还需针对MOOC的课程特点,重新调整课程设计。目前,对于MOOC课程的制作,多数教师只是将现有线下课程进行总结,根据录制条件限制,进行相应的截短,并没有根据MOOC课堂的特点,进行专门的教学设计。同时,传统的教学风格也不符合MOOC教学的要求,部分教师的视频课堂讲授生硬,形式呆板,内容滞后,与当下的课程要求格格不入,难以满足高质量公开视频课程的现实需求。

1.2.2 针对后台数据,缺失持续跟踪

MOOC课程是一个动态感知,而不是一个静态的课程内容,是不同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客观记录。MOOC课程教师必须持续跟踪和分析后台数据,不断对课程内容做出针对性优化,以满足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要求。MOOC平台为教师提供了全面、详细的学生学习报告,能够清楚地反映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方便教师调整讲授侧重。这是MOOC课堂的一大优势,但在目前的MOOC课堂建设过程中,对后台数据的作用、数据分析的价值以及数据分析对人才培养的影响,还存在认识不足。现有的MOOC课程,也缺乏专人进行持续分析,这也严重影响了MOOC课程的建设成效。

1.2.3 学生参与热情高但持续性不强

在MOOC课程建设过程中,学生主动且持续参与度相对不高,也是目前阻碍MOOC课程发展的问题之一。相较于传统课程,MOOC课程自主选择度高、气氛相对轻松,特别是课堂上学生可以拿起手机,与老师互动。所以,在课程建设初期阶段,学生的参与热情高,参与人数多,但随着课程的深入,部分学生受限于自控能力,逐步脱离了原有的学习计划,主动学习人数会持续下降。

1.2.4 缺乏课程评价标准

伴随MOOC课程成长的同时,也有来自各方的非议。其中,最为关注的就是MOOC的课程质量究竟几何?课堂质量始终是保证MOOC课堂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所以,为MOOC课堂提供一套合适的评价体系,对MOOC课程的建设成效有着突出的意义。

目前,还缺乏一个清晰地MOOC评价标准,来衡量课程建设质量,这不利于MOOC课程持续发展。目前,有些主管部门在MOOC课程验收标准上,只限定了课程时长和参与人数等数据,课程内容的优劣还缺乏行业审核评定,课程建设中的创新,自然会大打折扣。

2 解决之道

2.1 优化混合式教学顶层设计,逐步实现学分互认

健全混合式教学的顶层设计是推行数字化教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从顶层设计出发,优化数字化教育生态,使其不仅能够满足数字时代的人才需求,还能够契合“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思路。

做好混合式教学的顶层设计,首先需要从承认线上课堂的价值开始,实现线上线下学分互认,这也是现阶段,MOOC课程能否在高校教育中顺利发展的关键。在学生达到MOOC课程学习要求并通过考核后,可获得相关平台的认证。以安徽省“E”学平台为例,认证采用发放合格证书的形式,证书内容包括了MOOC课程的名称、学生信息、平台信息等内容。学校应根据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实际要求,逐步承认该证书的有效性,最终达到线上线下学分互认。

由于MOOC课程与传统教学的巨大差异,且“书籍设计”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强调实践的特点。本次MOOC课程采取了“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考核模式,除理论部分考察学生的书籍设计基础知识外,还将考察重点放在了书籍案例制作,切实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这种复合型考核方式,也体现出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

2.2 增强教师数字化能力,打造交互型数字课堂

第一,数字化课堂革命的关键突破口在于教师的数字化理念,教师对数字化教学模式的认识程度决定课程建设效果的高度。在这过程中,学校的“教师发展中心”将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数字教学理念包含教师主动使用现代教学方法、熟练使用数字化教学平台且具有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目前,“教师发展中心”更多的是从教师基本法规、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职业素养等方面开展培训教育,对青年教师数字化能力的培养稍显不足。今后,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可以在中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更多地融入数字化教学的内容,如各类MOOC平台的基本操作规范、一般情况下视频课程的录制与剪辑。一方面,鼓励青年教师创新视频课程内容,革新教学风格等方向,着力提升教师的数字化教学的能力,切实提升教师对于现代化教学模式的认识水平。另一方面,中青年教师也需结合现代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主动革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主动提升教学水平。一流的课程需要教师投入一流的精力,注入一流的情感,否则只会沦为空中楼阁。

第二,根据混合式教学的基本要求,重构线上课程设计。目前的以线下教学内容为主课程设计,不能完全适用于未来的数字化课堂。这就要求教师需要针对数字化课堂的特点,重构课程设计,让每个教学单元相互独立,针对每个教学单元设计课程目标、案例内容、课后练习等,打造“教、学、练”三位一体的教学单元,更好的方便学生在碎片化时间下的学习。最后,着力提升课堂的交互性。目前,MOOC课程的最大的问题是课堂的交互性不足。教师独自面对镜头,讲授生硬,学生面对屏幕,缺乏身临其境之感。

此外,还需不断提升MOOC课堂的交互性,以书籍设计为例,目前的课程交互只简单的站内讨论或在线留言,方式过于单一。今后,可进一步引入视频弹幕、站内即时通讯等功能,提升课程的即时交互性。其次,可在课程视频中置入检测题,教师在重点知识讲授完毕之后,插入试题,检测学生掌握情况。答题正确,视频方可进行;答错,视频必须重新播放。课程在整章结束之后,教师可根据课程数据,决定之后的课程内容。最后,课程设置中,可以适度增加投票、分组讨论、排行等环节,完成之后可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升课程的交互性。

2.3 转变课程考核机制,打造网络“金课”

在“应用型”本科中建设具有高质量的MOOC课程,将是未来数字化混合式教学的发展方向,所以尽快健全和完善混合式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将是进一步提升数字化课堂质量的重点。虽然相比传统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视频单次课程时间短,教师看似轻松,但考虑到视频的制作、课程形式的创新和教学风格的改变等,相比传统课堂的教师,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师将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学校层面积极主动的认可教师的价值,将有利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全校范围内的快速推广。

此外,客观公正的管理机制也有利于网络“金课”的搭建。目前,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不仅缺少相应的机制保障,淘汰“水课”,打造“金课”,还更多地停留在口号阶段,缺乏详细的量化淘汰标准。由于总学分的限定,“水课”占据了“金课”的土壤,“金课”自然无法落地生根。其次,“金课”也需“金牌”做支撑,今后的“金牌”教师认定,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字化教学能力。目前,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不仅缺乏数字化教学能力的评定标准,还缺乏整体培训和监督机制,长此以往,将造成网课“数量多,质量差”的不良结果。

3 结语

通过数字化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探索可以看出,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传统课堂加数字课堂的模式将长期共存并持续融合,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校打破学科壁垒,提升学科水平,为其构建一流专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学校还需不断构建和完善混合式教学的管理与评价标准,着力加大专项资金倾斜,促成教学改革成果快速落地,惠及更多的教师与学生。今后,拓展深、质量高、范围广且具包容性的新型数字化教学模式,将在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形成压倒性态势,不仅有助于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加快一流本科教育与一流人才的培养,还将成为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构建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书籍设计数字化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现代书籍设计中纺织材料的应用
迷人的书《S.》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