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亦兵 安徽省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李先静 安徽省合肥市荣城幼儿园教育集团总园
泥塑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也是幼儿园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把玩着各色彩泥,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塑造不同的艺术造型,满足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大班幼儿有一定的人物造型能力,对美术作品中夸张、变形的手法十分感兴趣,泥工活动“有趣的脸”是基于大班幼儿兴趣和年龄而设计的一次集体教学活动。活动中的幼幼互动、师幼互动式的探索体验是本活动的一个亮点。
《大班泥工活动:有趣的脸》以夸张、有趣的人物脸部造型为主要内容,借助易塑形、易操作、色彩多样的彩泥材料,在层层递进的“变一变”魔法游戏中,引导幼儿运用拉、搓、拧、卷、叠加等方法,变出一张张生动、有趣的脸部造型,在自主探索中感知泥塑的特殊表现手法。
活动以大、小魔法师互动游戏创设情境,在三个魔法的情境链接中,孩子们游戏着、想象着、创造着,变脸型—变五官—魔法大战,整个活动就是一次魔法师们各显神通、自主塑形的过程。
特别是魔法大揭秘、魔法大战游戏情境,更是成为激发幼儿创作动机的催化剂,让幼儿在创作中获得“自由”。
1.乐意借助彩泥,塑造夸张和变形的脸。
2.尝试在团、压、揉的基础上学习用拉、搓、拧、卷等方法进行变形处理。
3.感受夸张塑形的特殊美感,体验艺术创造的乐趣。
尝试运用搓、拧、卷等方法的组合变出有趣的五官,并对五官进行细化造型,丰富五官的层次性。
在魔术游戏情境中,围绕“观察感知、探索尝试、总结提炼”三个梯度;紧抓“可以变什么?怎么变?还可用什么方法变得更有趣?”一条主线;具体采取了“八步走”策略:即“个体自由观察→整体脸谱观察→局部细节观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边猜测边局部尝试→边魔法解密边梳理提炼塑形经验→魔法大战(自主塑型)→欣赏交流,经验提升”。层层递进,巧妙化解学习难点,从而逐渐掌握和提升新旧方法的组合运用,较好地落实了活动目标。
如:我发现一位小魔法师变了一张汉堡脸,用了不同的颜色一层层拼接在一起,色彩丰富,更加夸张!
例如:以魔法师的角色贯穿整个活动,将“八步走”策略有机地融合于魔法情境中,不断激活小魔法师内心变“魔法”和展现“魔法”的意愿和憧憬。如:教师一直称呼幼儿为“小魔法师”;特别是幼儿完整创作之前,“小魔法师们,下面就是你们展现魔法的时刻啦。你们可以各显神通,把刚才学到的魔法都施展出来,变出一个非常非常夸张、非常非常奇特的脸吧。魔法大战一、二、三,开始!”
例如:当幼儿在进行局部尝试时,我能够及时发现小魔法师的独特“魔法”并及时给予肯定,引发其他小魔法师们进行模仿和迁移,让小魔法师们及时吸纳魔法大师或同伴的“魔法”秘籍。
在活动“变五官”环节中预设探索后的分享交流,孩子们在活动中积极性较高,促成了更多的孩子来分享他们的经验,小魔法师们相互借鉴,为后面的施展魔法做好更充足的准备。
教学活动的开展,让我不断地思考如何根据孩子的需要架构孩子创作的空间,以孩子们更喜欢的师幼、幼幼零距离的互动方式,与孩子缩短心理距离,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反思自身教学,调整下次的教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