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都市文化产业研究发展知识图谱
——基于CiteSpace的计量分析1

2022-05-10 11:14谭富强廖福超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谭富强,廖福超

(1.深圳大学 文化产业研究院,广东 深圳 518060;2.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遂州实验学校,四川 遂宁 629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中提出以新理念建设新城区。2018年河北雄安新区的建立成为我国城区建设的新标杆,雄安新区不仅是一所绿色城市,也是面向世界的国际都市,更是都市文化产业的聚集区[1]。同时,第6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要求将国家首都北京打造成世界城市,其中文化是衡量一所城区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文化产业作为一种软实力,不仅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亦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引擎,具有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2]。而都市文化产业是指在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城市内部的一系列经济活动过程,该过程以满足受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由相关市场行为主体向受众提供文化类的产品和服务等[2]。而今都市文化产业已然成为衡量城市文化实力与综合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与城市的地位、作用息息相关。基于此,本研究拟通过对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相关都市文化产业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与科学分析,借助可视化分析[3],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后续研究学者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CiteSpace研究工具对国内都市文化产业研究文献进行分析,该软件旨在把一个知识领域的研究结果,用一种多元、分时、动态的引文分析可视化语言,通过可视化知识图形与序列化的知识谱系,将该领域的演进历程集中展现于知识图谱上[4,5]。具体而言,本研究将使用CiteSpace软件中的关键词共现分析、作者合作网络分析以及机构分析等方法,对国内都市文化产业研究的文献增长规律、代表性作者群体状况和研究热点等内容进行深入分析。

(2)数据获取。本文选用CNKI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地,检索条件为:主题=(都市AND文化产业)OR(都市AND文化工业)OR(都市AND创意产业),对学科领域、文献发表时间以及期刊来源等不作限制,检索时间是2019年6月,如此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查全率。本研究将文献类型限制为“期刊”“硕博士论文”“会议论文”,共检索出416篇文献,剔除会议通知、征稿等内容,最终得到308篇文献。

2 国内都市文化产业研究现状分析

2.1 发文量不稳定,研究领域尚处于学科诞生期

国内都市文化产业研究存在发文量少且不稳定态势(见图1)。国内都市文化产业研究始于1993年,1993—2008年,国内都市文化产业研究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08—2018年,该领域研究结果呈波浪态势。该阶段可以说是国内都市文化产业研究的基础阶段,属于学科诞生之初;然而在2003—2008年该领域发展速度较快,2008年联合国人居署编制《和谐城市——世界城市状况报2008/2009》明确指出将现代服务业与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点发展对象,因此该阶段才是真正的起步阶段,属于概念形成和学科孕育过程;2008—2014年发文量较为稳定,均在30篇以上,该阶段是探索阶段,属于学科知识积累过程;2015—2017年(此处不考虑2018年),该领域发文量又呈现下降趋势。根据普莱斯对科学文献的划分,当某领域的发文量表现为不稳定,较难通过统计的方式推出规律,即处于学科诞生期。

图1 1993—2018年国内都市文化产业研究相关文献数量分布

2.2 都市文化产业研究热点分析

本研究将CNKI数据库中所有相关文献进行下载并导入Citespace4.0软件,设置相应参数:Nodetype(节点类型)=Keyword(关键词);阈值=Top50,即选取每一年中被引次数最高的前50篇引文,构建当年的共被引网络[6],再运行程序,将各年的网络进行合成,生成可视化图谱,得到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见图2)、 关键词词频列表(见表1)和Time-zone视图(见图3)。

图2 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图3 研究前沿Time-zone视图

表1 出现频次≥4的关键词词频

2.2.1 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由表1和图2可知,本次关键词分析共获得478个关键词,其中“文化产业”“都市文化”“文化产业发展”“南京都市圈”“文化创意产业”等节点较为突出,说明其出现频次较高,与表1的词频分布列表契合。分析图表可知,国内都市文化产业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学等领域,然而表1列举的关键词其突现值均为0,这说明国内都市文化产业的研究热点相对来说是较为平稳的。当一个领域的研究相对较为成熟时,其研究主题会趋于稳定;而当一个研究领域处于学科诞生期时,其研究热点亦会表现出平稳,不会出现突现值。结合图1可以发现,我国都市文化产业研究目前还属于普莱斯理论的第一阶段,即学科诞生期。

下面作详细阐述:由“文化产业”“南京都市圈”“可持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发展”“产业化”和“信息产业”等关键词聚类而成。由此可知,国内都市文化产业研究和经济学研究具有密切的联系,较多涉及文化产业给都市经济带来的影响以及文化作为一种产业的发展前景等问题。从经济学视角开展对文化产业的研究始于1999年,且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阮仪三和张松于2004年发表在城市规划汇刊《产业遗产保护推动都市文化产业发展——上海文化产业区面临的困境与机遇》一文[7],被认为是影响较为显著的文献,被引次数达184次。

2.2.2 时间脉络知识图谱

Time-Zone视图从宏观视角出发,旨在探索某一研究领域的发展轨迹。由图3可知,国内都市文化产业研究始于1997年,然而不同时间段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却不尽相同。该领域最早研究的是产业化(1997年),1998年开始都市文化与城市文化研究,2002年对文化产业展开研究,此后的研究热点有文化建设(2002)、旅游产业(2003)、信息产业(2005)、大众传媒(2006)、文化软实力(2013)等。由此可知,国内都市文化产业的研究热点、演进方向与国家政策、社会经济发展等密切相关,如2013年的研究热点与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关于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治国理念息息相关。

2.3 研究者较为分散,高产作者已显现

2.3.1 核心作者

研究者之间的合作与发文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问题的热度,本研究通过对1993—2018年国内都市文化产业研究文献的作者进行统计分析,借助普莱斯定律[3]确定核心作者群,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研究根据普莱斯定律,将发表2篇及以上论文的作者为统计为核心作者,共计13人,发表文献数量30篇,占总比9.74%(见表2)。

2.3.2 高产作者

通过对我国都市文化产业研究文献的作者进行聚类分析(见图4)发现,该领域研究者众多,但极为分散,且未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仅有个别研究者之间达成合作,高产作者间的合作尤其缺乏,仅有上海师范大学的刘士林与上海交通大学的刘新静、南京财经大学的吴志华和颜天宝达成了高产作者间的合作,且这两个合作是建立在地缘关系或者研究机构的基础之上。这就导致我国都市文化产业研究领域难以形成核心作者群,在学科领域中将缺乏一定的影响力,同时该领域的规模一时之间亦将难以壮大。而高产作者与低产作者、低产作者与低产作者间的合作较多,这些小团队的合作促进了我国都市文化产业的研究。

图4 作者共现知识图谱

由此可见,该领域尚处于学科诞生期,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具有开创性和前沿性,但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因此该领域短时间内难以形成较大的影响力。究其缘故,都市文化产业是基于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所衍生出的一门新兴学科,具有独特性。

2.4 国内都市文化产业研究处于交叉研究领域

文化产业是一个涵盖了新闻业、传播业、影视业等多种其他产业在内的庞大体系,具有公共性和产业性。而从学科角度分析文献,有助于学者进一步了解国内都市文化产业研究领域的侧重点。分析308篇都市文化产业文献发现,该领域的研究涉及40个学科领域,因版面有限仅列出发文量排名前10的学科领域,见表3。具体而言,国内都市文化产业主要分布在文化、经济、传媒、政治及旅游等领域。总而言之,都市文化产业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行业的新研究领域,需要研究人员共同努力,积极加快国内都市文化产业研究领域进展、丰富都市文化产业研究领域的成果[8]。

表3 学科领域类别分布

3 研究结论

本研究主要是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中的关键词、研究者以及研究机构聚类与分析等方法,对CNKI数据库中所有关于我国都市文化产业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并分析该领域的整体学术脉络与学术共同体建设情况[9]。虽然由于检索方式的不足而忽略一些相关文章,但本研究对国内都市文化产业研究领域仍有一定的意义与参考价值。

研究发现,国内都市文化产业研究起步较晚,研究者较多但极为分散,按照普莱斯定律划分该领域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说明该学科尚处于学科诞生期。同时,对该领域发展贡献较多的机构和作者均表现出地缘优势,如上海、南京、北京、广州等国际大都市,这些地区较早发展文化产业,拥有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身处其中的研究者和研究机构可以最先感受到文化产业聚集背后的更迭,有利于相关研究的展开;同时也表明都市文化产业研究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对于非大都市的研究者和研究机构而言则无法借助先天性的优势开展研究。此外,机构间尚未建立稳固的合作网络关系,尤其是高产机构间的合作极为匮乏,值得一提的是,机构间的合作已经打破了固有的以地缘为纽带的网络关系模式。由此可见,我国都市文化产业研究尚处于学科诞生期,研究机构间的合作虽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但该领域的研究仍然受地域限制较为严重,且形成了较高的壁垒,研究领域难以拓展。

综上所述,国内都市文化产业研究就发展历程而言,学术共同体建设尚未竣工,与较为成熟的领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国内都市文化产业研究需建立新的研究范式,加强研究工具的使用,与多学科融合,实现研究方向多元化方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