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医学研究生思政教育现状特征及提升路径研究

2022-05-10 08:52延玉莲高美玲
广西教育·D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医学

刘 琪,延玉莲,高美玲,吴 岳

(青海大学 医学部,青海 西宁 810000)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重视和加强医学研究生思政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一项重大命题。掌握医学研究生思想状况和思政教育需求,查明存在问题,设计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提升方案,并逐步实践,进而构建起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推进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科学化、精准化、精细化,提高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此,项目组以青海大学医学研究生为目标群体开展研究,寻找思政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结合点,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学研究生思政教育长效机制,探寻一条切实可行的医学研究生思政教育路径。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职业的特殊性要求医学研究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开展医学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提高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1]。目前,青海大学医学部拥有2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点(临床医学和中医学),2 个一级学科科学学位硕士授予权点(基础医学和中西医结合临床),3个一级学科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点(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学),培养研究生3000 余名,现有博士生导师28 人,硕士生导师400 余人。从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办学条件、机构设置四方面综合考量,在该校展开调研,具有一定的意义。项目组主要针对311 名青海大学医学部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包括244 名硕士及67 名博士,覆盖医学部各个学位授权点。项目组设计的“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问卷”,设置32 个题目,包含医学研究生的思想状况、思政教育现状、对思政教育的需求和成长现状。按照疫情防控要求,问卷采用线上线下分批填写的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291份,样本分布见表1。

表1 青海大学医学研究生思政素养调查对象样本分布

二、研究结果分析

相关研究证明,总体来看,医学研究生思想健康向上、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坚定的爱国情怀[2]。但面对繁重的科研及临床任务,如果缺乏合理引导,群体中可能会出现消极、抑郁等心理问题,这将是医学研究生培养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3]。目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问题研究的匮乏和现实偏见普遍存在[4]。从立德树人维度看,及时了解并关注医学研究生的思想价值观念现状、 教育现状及需求,以思想状态为依据,以需求为中心,迅速找到切入点并对后续工作进行提前设计,将大幅提高医学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一)医学研究生思想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98.29%的医学研究生表示有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95.19%的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自觉性较高,97.26%对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有所了解,以上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医学研究生对当前国家政策和理念十分认同。93.81%的研究生认为实现梦想主要依靠个人奋斗,97.60%的人认为科学道德与思政品德有关系,88.32%的人坚决反对论文抄袭、学术造假、数据伪造等学术不端行为。总体来说,医学研究生的思想健康、积极向上,拥护国家政策,政治视野开阔,关心时事政治,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爱国热情,渴望实现自我价值。

然而,医学研究生也正在被各式各样的问题困扰,排在首位的是课业压力大,课题不顺利(52.23%),就业压力、健康状况欠佳(22.68%)、经济压力大(20.27%)、人际关系紧张、感情出现问题(4.81%)也是医学研究生普遍面临的问题。在面临课业和生活的高压下,约三分之一的人表示自己经常或总是出现强迫、焦虑、敌意、敏感、恐惧等负面情绪,超过一半的人表示偶尔会出现此类情绪,仅有13.06%的人表示自己未出现此类负面情绪。

(二)思政教育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84.20%的研究生对思政教育工作表示满意,98.28%的研究生导师在指导研究生科研的同时,会积极开展研究生思政教育和价值观引领。现阶段,医学研究生接受的思政教育途径主要为电视、网络、学习强国,其次是思政课程,导师、学院和学位点活动相对较少。接受思政教育频率方面,每周一次以上的占38.83%,每月一次以上的占28.18%,每学期一次以上的占25.77%。在思政教育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方面,48.11%的研究生认为课业负担重,没有时间参加思政教育学习,25.09%的人认为思政教育缺乏新载体,没有吸引力。在与导师交流方面,45.7%的研究生表示每学期与导师就学习、工作、生活、心理等方面交流不足5 次,导师能够参与或开展思政教育的次数屈指可数,体现出导师是研究生思政教育第一责任人的缺位;45.7%的研究生认为导师要求较高,自己能力有限,26.46%的人认为没有找到与导师交流的有效方法,导师无法提供有效帮助,26.12%的人认为导师太忙,无暇顾及学生。

医学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针对不对专业、不同学位类型、不同培养周期等有针对性地规划和设计不同的思政教育方案,同时需要研究生积极参与配合。学院、学位点对医学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存在思想认识不够深入的问题,导致思政教育的顶层设计不能满足新时代研究生培养需求。

(三)对思政教育的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97.25%的人认为研究生阶段有必要开展思政教育,其中40.21%的人认为有必要但非必须。教育形式上,38.14%的研究生更倾向于演讲、辩论、看电教片。60.82%的研究生认为思政教育应该由导师和辅导员通力配合,23.71%的人认为思政教育自己做就可以。可以看出,新时代医学研究生对思政教育的需求程度较高,但需要创新教育形式,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设计开展丰富多样的思政教育。

在面对负面情绪时,62.89%的研究生表示自己可以应付,有别人的帮助会更好。但54.98%的人表示在遇到心理上的困惑而自己难以调整的时候会选择自己承受,其次是向导师(24.05%)、学校心理咨询中心(17.53%)、辅导员(3.44%)求助。医学研究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无法有效地排解和疏导,对于研究生成长成才之路有害无益。对目前研究生学习生活持满意态度的研究生不到六成,加强研究生思政教育改革,攻克研究生思政教育难题迫在眉睫。

(四)医学研究生成长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26.8%的人每天花在学习科研上的时间超过8 个小时,39.52%的人学习科研3-8小时/天,25.09%的人每天1-3 小时,8.59%的人是1 小时以下。除学术活动外,只有半数研究生表示会参加自己感兴趣的学生活动,另有26.46%的人表示有兴趣,但没时间参加。59.79%的人更关注就业、 留学、 读博信息,24.4%的人更关注科学前沿,10.65%的人更关注时事政治。医患沟通是医学研究生必备的能力,62.89%的人认为由于医患双方缺乏沟通导致医患矛盾产生,31.62%的人认为由于医疗资源紧张导致。97.25%的人认为研究生有必要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其中25.09%的人认为有必要但非必须。

社会对于医学研究生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仅停留在学术成果和实践能力等能否达到要求上,忽视了对思想品质、职业素养、医德医风的考察,导致医学研究生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在学术研究、临床实践等业务水平上,没时间或主观不愿接受思政教育,因此,针对不同学生开展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思政引领,是思政教育工作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三、医学研究生思政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生思政教育重视不够、体制不健全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思潮出现、多种价值观并存的局面,威胁着研究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5]。少数研究生出现了缺少对理想的追求,责任感下降,缺少团队合作意识等问题。一些学生只看重个人得失,奉行利己主义;一些学生综合素质不高,作风自由散漫,行为纪律意识亟须增强。大多数高校只关心对医学研究生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论文的完成情况和就业问题,而往往忽视了对医学研究生进行必要的思政教育。同时,大部分医学类高校或相关医学部没有健全的研究生思政教育培育机制,基本上采用单一的灌输模式和考卷形式的考核标准,没有形成育人合力,缺乏互动与沟通,更缺乏实践性,已不能适应新时代医学研究生的思政教育环境。

(二)导师和课题组的育人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研究生导师是医学研究生思政教育的首要责任人,也是第一序位的培养人。医学研究生在校阶段的大部分时间在导师的指导以课题组形式开展学习和课题研究工作,导师无疑是医学研究生接触最多的人之一。但是,高校对导师在思政教育上没有过多的要求,因此造成了思政教育主体的缺位。与此同时,当前灌输作为对研究生思政教育的主要施教方式,教育内容枯燥乏味,使思政教育不能与医学研究生的学习和工作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研究生教育,以课题组为主体开展思政教育的新模式亟待展开。

(三)思政教育载体不适应新时代要求

按照传统课堂教学环境,教师是教学的行为主体,教师依据自身的知识体系、思维模式开展教学。思政教育大多为“被动填鸭式”的灌输,无法做到针对不同研究生群体进行精细化思政教育。而医学研究生对思政教育的诉求多元化、偏好多样化,加之医学专业特点,思政教育更要注重医学人文素养、医患沟通、医德医风内容的融入。针对以上情况,传统的大水漫灌、千篇一律,缺少针对性、创新性的培养和价值引领,必然导致思政教育效率低下,更无法将医学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推向深层次、 高水平。

四、医学研究生思政教育提升路径

(一)不断完善“三全育人”体系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有助于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建设和发展,是必须坚持的教育理念[6]。自2019年获批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以来,青海大学医学部制定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围绕“十个育人”举措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组织了“三全育人”6 项理论研究项目,以文化育人为引领,开展系列文化育人活动,大力宣传“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抗疫英雄、知名专家、杰出校友、优秀教师、优秀学生等先进人物,开展 “开学第一课”“医学的温度——读书沙龙”“野外采认药”等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形成了“三全育人”的格局。下一步工作中,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三全育人”体系,全面落实课题组育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活动育人、网络育人以及辅导员谈心等工作,不断探索、积极实践,形成育人合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医学研究生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通过挖掘医学专业教学中思政元素、推动医学研究生的自我教育、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等,加强医学研究生思政教育[7]。青海大学医学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思政”的良好局面,充分利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青海省原子城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结合“两弹一星”精神、长征精神、青藏高原精神和玉树抗震救灾精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国情省情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四爱三有”教育,教育医学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三)积极探索“课题组+”思政教育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政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8]。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照搬本科生的教育方法、 教育内容,应牢固树立“以研究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着力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好新时代医学研究生思政教育,需要丰富思政工作的形式,采用有针对性的灵活的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在加强与研究生实践基地的紧密联系和联合教育外,青海大学医学部积极探索“课题组+”思政教育模式。根据研究生成长和发展特征,将课题组建设和组织建设有机融合、共同促进,结合实际优化研究生党支部设置,探索将现有的以年级为单位的设置党支部,转变为依托重大项目组、课题组,按照科研团队纵向设置党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也能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推动思政工作与专业培养双融合、双促进。

(四)弘扬医学人文精神,传递医学温度

青海省委书记王建军来青海大学调研高原医学研究工作时指出,高原医学是科学,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高原医学是人学,要坚持以人为本、学以致用;高原医学是心学,要以内心的执着来为之[9]。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思政教育既要与研究生的学业和科研相融合,还要加强人文素养建设[10]。医学研究生思政教育应该注重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通过读书沙龙的形式,分享一本与医学有关的人文书籍,分享一个身边有温度的故事,弘扬青医精神、传递青海医学的温度。让医学研究生认识到生命的本质,认识到肩上的重任,增强医务人员自身的荣誉感,让“医学温度传遍青海”“高原牵手蓝天”这样美好的故事继续书写。

(五)开辟“互联网+”思政教育新阵地

各类自媒体平台、在线教育平台等作为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抗击重大疫情的舆论宣传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价值[11]。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开始,研究生无法返校,授课教师采用线上教学模式,充分挖掘疫情防控过程中的思政元素,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圆满完成了研究生课程教学和思政引领。青海大学医学部积极推动思政工作同互联网高度融合,开辟“互联网+”思政教育新阵地。通过创建微信公众号,创作或转载主题鲜明、意义深远的思政教育文章,构建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网络思政教育体系。下一步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网络受众的培育,创作学生喜闻乐见的“微”作品,把广大医学研究生凝聚在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周围,运用网络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更好地实现思政教育的目的。

五、结语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对人民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广大医护工作者勇担使命,奋勇向前,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广大医务工作者是真正的英雄。作为医学研究生培养的践行者和服务者,要充分认识到思政教育对医学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思政工作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重要性;要充分挖掘在疫情防控过程中的思政元素,探索出一个融合多元的思政教育新模式,开辟出一条以思政教育促进人才培养的新路子,培养出一批“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应用型高层次医学人才。

猜你喜欢
导师研究生医学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V eraW an g
导师榜
医学
爱情导师
医学、生命科学类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