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卫 范少贞 李从治 闫 晨,2 兰思仁,2
1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 福州 350002 2 国家林业与草原局森林公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州 35000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发突出, 重视中高龄群体生活质量的改善关系到社会稳定发展。近年来, 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 森林康养、 森林人家等高质量森林旅游产品极大地提升了公众的生态福祉[1], 得到了中高龄群体的喜爱与广泛参与。 相对于人工绿地, 森林公园的植被类型更加复杂, 拥有种类繁多的乔木、 灌木和地被植物等, 形成了完整的空间结构分层。 这种优质的生态环境蕴含植物精气和负离子等康养因子, 不仅为个体提供了愉悦的五感体验, 而且能够调节身体机能, 促进身体健康[1]。 中高龄游客对环境有着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自身的健康与情感需求, 往往更倾向于在森林中开展休闲旅游活动, 这也符合他们提高幸福感、 改善生活质量的精神需要[2]。 因此, 探究森林旅游与中高龄游客生活质量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旅游体验的过程可分为认知与情感体验两部分[3]。 恢复性知觉作为游客认知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释了环境所具有的使人身心恢复的特性[4]; 场所依恋则体现了人们与特定场所不断接触过程中产生的特殊情感与记忆经验,包括场所依赖和场所认同两个维度[5]。 游客幸福感集中反映了个体在旅游体验中具有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其包括心理情感、 自我认知和社会认同3 个方面[6]。 生活质量是个体对生活环境的整体评价与情感反映, 与个体自身生活的目标、 期望以及文化、 价值体系有关[7]。 在休闲旅游领域, 生活质量被定义为游客经旅游体验后所感受到的满足感以及对自身生活的美好期望, 相关研究集中于旅游地环境对当地居民生活品质、 游客福祉的影响[8-9]。 已有研究从旅游体验出发, 验证了恢复性知觉与场所依恋对游客幸福感的影响机制[10], 然而鲜有学者对中高龄游客生活质量的影响路径进行探讨, 且现有的研究尚无法解释在森林旅游情境下四者之间的作用机制。 基于此, 本研究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引入幸福感作为中介变量, 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究森林旅游体验对中高龄游客生活质量的影响路径, 为森林公园的建设管理和森林旅游产品的营销开发提供参考。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被誉为“福州之肺”, 2000年被评为国家4A 级景区, 2019 年被评为全国森林体验基地重点建设单位, 是全国十大森林公园之一。 园内植物种类丰富, 景观类型多样, 具有独特的森林小气候, 能够产生高浓度的负氧离子。此外, 公园地理环境优越, 园内外交通便捷, 能够吸引大量中高龄游客进行休闲游憩、 养生保健等森林旅游活动。
本研究选取恢复性知觉作为中高龄游客的森林旅游认知体验内容。 在旅游体验中, 恢复性知觉(认知) 与场所依恋(情感) 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已在多种旅游情境下得到验证。 具有恢复性的环境, 往往能引起个体的场所依恋[10]。 研究表明, 中高龄游客的恢复性知觉和场所依恋会对幸福感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 且场所依恋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11]。 对旅游与生活质量关系的研究表明, 旅游活动能够促进个体创造活力, 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8]。 还有学者认为, 旅游体验能够对游客的家庭、 社交和文化等生活领域产生积极影响, 从而提高其整体生活满意度[9]。 因此, 人们在旅游时获得积极的认知体验与情感体验有助于对生活产生美好愿景,提高对整体生活的评价[12]。 此外, 人们经旅游体验后, 心理上的幸福感和愉悦感也会对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因而幸福感是游客生活品质的重要心理指标[13]。 综上所述, 本研究假设中高龄游客参与森林旅游中:
H1: 恢复性知觉显著正向影响场所依恋
H2: 恢复性知觉显著正向影响幸福感
H3: 恢复性知觉显著正向影响生活质量
H4: 场所依恋显著正向影响幸福感
H5: 场所依恋显著正向影响生活质量
H6: 幸福感显著正向影响生活质量
结合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构建中高龄游客生活质量的影响机制模型(图1)。
图1 中高龄游客生活质量的影响机制模型
经过预调研与多次修订后, 本研究采用自填式问卷进行调查。 问卷包括两部分内容: 第1 部分为中高龄游客人口统计特征及森林旅游参与特征, 采用选择题方式调查; 第2 部分为量表测量题项, 采用李克特7 级量表法测量。 量表测量题包括Kang 等[14]修订的精简版恢复性知觉量表(设置6 个题项)、 场所依恋量表(设置6 个题项[5])、 幸福感量表(设置4 个题项[15]) 生活质量量表(设置4 个题项[16])。
依据便利抽样方法选择公园内50 岁以上的中高龄游客为调查对象, 于2020 年9 月9 日—9 月16 日进行调研。 考虑到部分中高龄游客存在阅读障碍且问卷题项具有专业性, 必要时由调研组成员逐一念出问卷题项, 协助受访者更好地填答问卷。 为满足样本量应是全部测量题项10 倍的要求, 共发放问卷350 份, 最终回收有效问卷310份, 有效率为88.57%。 对量表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 使用SPSS 23.0 和AMOS 23.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研究假设的验证分析。
3.1.1 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的中高龄游客中,女性占61.3%;年龄在50 ~60 岁、60 ~70 岁和71 岁以上者分别占51.3%、40.6%和8.1%;文化程度大多在初中及以下(47.4%);月收入大多在3000 元以下(67.1%)。 综上,样本男女比例较均衡,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总体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在森林旅游参与特征方面,访问频率多为每周1~3 次(36.5%),停留时间多为2 ~3 h(34.8%);出游同伴多为家人、亲戚(40.3%)或朋友(44.5%);出游目的以健康养生(37.7%)和休闲放松(31.9%)为主。 可见,森林环境的健康效益是中高龄群体选择森林公园作为出游目的地的重要动力。
3.1.2 问卷信效度分析
由表1 可知, 恢复性知觉、 场所依恋、 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Cronbach's α 系数均满足大于0.7, 表明各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 此外,各观测指标的标准化因素负荷量(STD) 均满足高于0.5 的基本要求, 且通过t值>1.960 的显著性检验。 各量表的平均变异抽取量(AVE) 均大于0.6, 组合信度(CR) 均大于0.7。 综合以上分析可得, 各量表数据具有良好的收敛效度, 满足基本的评价要求[17]。
表1 问卷信度、 效度及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在量表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基础上, 采用极大似然法(ML) 对测量和结构模型进行参数估计。 模型的适配度可以通过绝对适配度指标和增值适配度指标进行衡量。 恢复性知觉、 场所依恋、幸福感和生活质量4 个一阶测量模型的适配度检验结果均达到相应要求, 整体结构模型的适配度指 数 为χ2/df=1.581,RMSEA=0.043,GFI=0.921,AGFI=0.900,IFI=0.980,NFI=0.948,CFI=0.980,TLI=0.977, 符合模型适配要求[17],可进一步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前文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检验, 结果(表2) 表明, 部分影响路径的标准化系数不显著, 并且存在路径系数为负数的现象。 具体而言, 研究假设H1、 H2、 H4 和H6 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769、 0.517、 0.437 和0.795, 均通过t>1.960,P<0.05 的显著性检验, 即假设H1、H2、 H4 和H6 成立。 研究假设H3、 H5 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096 (t=0.845,P=0.389) 和-0.115 (t=-1.488,P=0.137), 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即假设H3、 H5 不成立。
表2 结构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
假设检验结果表明: 中高龄游客参与森林旅游的认知体验(恢复性知觉) 对情感体验(场所依恋) 具有显著的正影响; 恢复性知觉可以直接对幸福感产生影响, 又可以通过场所依恋对幸福感产生间接影响; 恢复性知觉和场所依恋对生活质量并无显著直接影响。 这一研究结果揭示了中高龄游客的森林旅游体验与生活质量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 而是存在中介变量的复杂路径。
在剔除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假设路径后, 进一步用Bootstrap 检验幸福感在森林旅游体验和生活质量之间的中介作用。 在进行2 000 次抽样检定后, 通过定义估计(Defined Estimands) 的方式分别计算中介路径的标准化估计值(表3)。 以幸福感为中介变量的各影响路径的偏差校正95%置信区间均未包含0, 且通过显著性检验, 表明幸福感的中介作用显著存在。
表3 幸福感的中介效应检验
幸福感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 中高龄游客的幸福感在森林旅游体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进一步验证了幸福感是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指标。 因此, 森林旅游体验对中高龄游客生活质量的改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幸福感起到了关键的桥梁作用。 究其原因, 幸福感是个体对生活的整体性评价, 往往表现为个体所享有的美好生活过程, 中高龄游客通过旅游体验所获得的幸福感将会被其视为生活的组成部分, 从而提高其对整体生活的评价。
中高龄游客在进行森林旅游时, 积极的认知与情感体验能够提高幸福感, 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这与Moon 的研究一致[13]。 与以往研究结果不同的是[12], 本研究发现中高龄游客的恢复性知觉与场所依恋无法显著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 一方面, 中高龄游客的到访频率与停留时间普遍较高, 具有较高的环境认知, 对环境已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系; 另一方面, 中高龄游客感官感知系统的敏感性下降, 削弱了其在公园中的旅游体验, 因此难以直接对生活质量产生影响。
此外, 基于本研究结果, 森林公园管理者应着重提升中高龄游客的认知与情感体验, 以摆脱中高龄旅游市场产品过于商业化、 同质化怪圈。在强化各项基础性服务上, 明确森林旅游产品的情感定位与所蕴含的价值意义, 积极开展针对老年团体的森林养生游, 提供不同类型、 深度的森林旅游产品, 如森林浴、 森林太极和森林冥想等高品质的养生保健活动。 这不仅能满足中高龄游客对健康养生的需求, 还能促进中高龄游客间的情感联系, 从而更好地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从中高龄游客参与森林旅游的认知体验(恢复性知觉) 和情感体验(场所依恋) 出发,引入幸福感作为中介变量, 初步揭示了森林旅游体验对中高龄游客生活质量的影响路径。 中高龄游客的恢复性知觉直接或通过场所依恋间接显著正向影响幸福感, 且幸福感显著正向影响生活质量; 中高龄游客的森林旅游体验虽然对生活质量没有直接显著的影响, 但是可以通过幸福感的完全中介作用产生间接影响, 主要的影响路径有“恢复性知觉→幸福感→生活质量” “场所依恋→幸福感→生活质量” “恢复性知觉→场所依恋→幸福感→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