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碧茹,舒珊,聂廷鹰
(江门市口腔医院,广东 江门 529000)
根尖周炎是口腔临床常见病,是发生在牙根尖周围组织的炎症性疾病,常为牙髓病的继发病,典型症状为牙齿咬合痛、牙龈反复肿胀或流脓等[1]。目前临床上针对根尖周炎、牙髓病的治疗使用比较多的方案是根管治疗术(root canal therapy,RCT),成功率可以达到80%以上[2]。根尖周炎的持续存在是由多种原因共同作用引起的,例如微渗漏、牙本质小管中残存粪肠球菌等,此时疾病治疗首选方案依然是根管治疗术,但是再次根管治疗的成功率与第一次相比有明显下降[3]。如果根管再治疗失败或者发生非手术无法处理的并发症、根尖周阴影面积直径超过8mm时,就必须使用根尖手术进行治疗[4]。近年来,随机根尖手术技术以及填充材料的发展,iRoot系列生物陶瓷材料的应用逐渐广泛,iRoot BP Plus作为一种先进的生物相容性材料,封闭能力非常好,将其应用在显微根尖外科手术中,对于疾病治疗效果有着重要意义[5]。为此,本研究通过对比22例根尖周炎患者显微根尖手术中应用不同材料取得的治疗效果,探究根尖逆行充填材料iRoot BP Plus在口腔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2020年4月-2022年1月我院门诊口腔科收治的22例根尖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11例。观察组患者男7例,女4例,年龄范围28~56岁,平均(43.54±2.13)岁,患牙数量18颗。对照组患者男6例,女5例,年龄范围28~55岁,平均(42.87±2.21)岁,患牙数量17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未见明显性差异,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组间对比研究。
纳入标准:①患者至少接受1次RCT治疗,症状及体征仍然明显,或者根尖周骨质破坏;②RCT治疗失败,必须进行根尖手术病例;③患者对本次研究内容、时间、方式知情并认可,自愿参加;④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排除标准:①患者牙根过短或者发生根折、内吸收;②患有严重牙髓牙周联合病变;③手术禁忌或者依从性差。
两组患者在进行显微根尖手术前,均接受了X线检查与CBCT影像学检查,对患者患牙的牙根长度、形态、大小等情况进行详细了解,确定手术方案。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口腔消毒,于患者前庭沟位置实施麻醉,麻醉方式选择局部浸润麻醉。手术切口位置选择患牙颊侧牙龈位置,实施牙龈沟内切口,另在邻近远中轴位置取一垂直切口,形成矩形粘骨膜瓣,将骨面充分暴露。使用显微镜准确定位根尖,应用超声骨刀实施去骨开窗,将根尖周病变组织全部去除,尽量将患者唇侧骨板保留下来。从与患者牙体垂直的方位使用金刚砂车将根尖磨除3mm左右,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骨腔。应用亚甲蓝进行根尖孔染色将根裂患牙排除,利用超声工作尖进行根尖倒预备约3mm。对照组使用MTA,观察组使用iRoot BP Plus,通过输送器将其置入窝洞处,进行倒充填。充填完成后对材料进行压实并保持与断面平行,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骨腔,进行粘骨膜瓣复位、缝合。术后给予患者抗炎治疗,1周后进行拆线。
对比两组术后1年疗效;评价标准为:①治愈,患者无自觉症状,咬合痛、叩痛症状及体征消失,黏膜正常,X线检查结果未见根尖周透射阴影,有完整硬骨板,牙周膜间隙正常;②有效,1年内患者未出现咬合痛、叩痛,牙龈无肿胀、窦道等,X线检查结果显示根尖周透射阴影减小明显。存在不完整硬骨板,牙周膜间隙较宽;③无效,患者存在咬合痛、叩痛等自觉症状,窦道从未愈合或者愈合后又出现,X线检查结果发现根尖周透射阴影未明显减小或增大。治疗成功率=(治愈牙数+有效牙数)/总患牙数×100%。
对比两组平均治疗次数、时间。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旧根尖周O-PAI指数。
本研究获取各项数据全部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达,并进行t检验判定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使用数(%)的形式代表,用卡方检验判定统计学意义,P<0.05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疗效94.44%,相比于对照组疗效76.47%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观察组平均治疗次数、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平均治疗次数、时间比较()
表2 两组平均治疗次数、时间比较()
治疗前两组旧根尖周O-PAI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6个月以及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旧根尖周O-PAI指数均比术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旧根尖周O-PAI指数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旧根尖周O-PAI指数比较()
牙髓病是常见口腔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效果不佳,可引起根尖周病,对患者造成更大的牙齿损伤,增加治疗难度[6]。根管治疗术是目前治疗根尖周病的首选方法,成功率比较高[7]。但是如果患者出现根尖周感染的持续存在,再次进行根管治疗时成功率会有所下降,根管治疗失败的病例中,超过半数病例根管内可检测到细菌,可加重患者症状,一般需要采取根尖手术治疗,需要使用到填充材料[8]。传统的银汞合金、树脂材料均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再加上氧化锌类糊剂在与炎性根尖、健康根尖接触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丁香油酚,引起炎性反应,并会杀伤抑制性T细胞,产生毒性作用[9-10]。iRoot BP Plus是一种已经商品化的生物陶瓷材料,具有无需调制、形状均一、即取即用特点,在使用中操作难度低,同时也减少了材料调拌过程中的污染及浪费,在根尖手术中的应用具有明显优势[11-12]。iRoot BP Plus主要由氧化锆、硅酸钙、磷酸钙和氢氧化钙等成分组成,是一种即刻应用注射的根管封闭剂,材料中不含有铝,且不溶于水,应用时需要水凝固和硬化。iRoot BP Plus的理化性能、抗菌性能、根尖封闭性、生物活性以及促成骨能力都比较优越,可以避免手术后出现微渗漏,根尖牙槽骨修复,整体的治疗成功率得到显著提升。iRoot BP Plus无化学分解、无体积吸收,不会对人体根尖周组织产生刺激,不会溶解在组织中,除了粪肠球菌外可对念珠菌具有抗菌性,生物相容性和封闭性也非常好,表面生物活性和流动相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根尖破坏的牙槽骨重新修复得到了好的促进,临床疗效确切[13]。何琴[14]研究中使用iRoot BP Plus材料与显微根尖手术对难治性根尖周炎进行临床治疗,与不同填充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iRoot BP Plus材料临床使用综合疗效最好,对于患者O-PAI指数改善有促进作用。iRoot BP Plus材料是一种生物陶瓷材料,在恒牙根尖疾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可以获得好的效果,并且不容易发生并发症,生物性好[15]。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术后1年的临床疗效为94.44%,相比于对照组术后1年临床疗效76.47%差异不显著,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平均次数以及平均治疗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O-PAI指数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6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O-PAI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根尖逆行充填材料iRoot BP Plus在口腔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根尖周病患者进行根尖手术的成功率,牙槽骨修复效果也比较好,值得应用并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