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微微,沈晓锋,朱亚雯,马雷,姜树中*
(1.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江苏 南通 226000;2.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 肿瘤科,江苏 南通 226000)
肠癌的发病率近些年逐年上长,死亡率在我国已经居所有癌症的前五位,有研究表明,35岁以上的人群,肠癌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早期肠癌并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容易和肛肠科其他疾病混淆,当患者就诊时,多已经进入中晚期,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1,2]。若在肠癌的早期就能确诊,有助于降低肠癌死亡率,因此,肠癌的诊断研究就成为研究的重点。当前并没有理想的肠癌筛查的肿瘤标志物,临床上以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为主,而CEA在消化道肿瘤中有一定的检测价值,多被用于辅助诊断消化道恶性肿瘤,但对肠癌的敏感性不够高,术前CEA的阳性率不足一半;CA19-9在肠癌诊断中,敏感性也不理想;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是一种近些年常用于评价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肿瘤标志物,对胃肠道肿瘤较为敏感,但对肠癌早期诊断的灵敏度和前两者相近[3,4]。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是一个广谱的肿瘤标志物,参与细胞的凋亡、转移等生物学过程中。本文就MIC-1及其多标志物联合应用在肠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肠癌患者作为本研究观察组,均于2017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在采血时未经过任何治疗,经血常规、粪常规、血清学肝肾功能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将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的80例健康受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46例,女34例,年龄:36~76岁,平均(52.98±5.81)岁;肠癌类型:直肠癌31例、结肠癌49例。对照组:男45例,女35例,年龄:37~75岁,平均(52.87±5.94)岁。两组性别、年龄满足可比性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②入选人员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③观察组均经细胞学及组织病理学确诊;④观察组体格检查、血清学肝肾功能检查及影像学结果均为阴性。排除标准:①依从性差者;②合并严重精神障碍者;③可见炎症和急性损伤。
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4mL,自然凝集30min,置于8℃的环境中,以4000r/min离心15min;分离血清后,分别装入-80℃的低温箱中储存。检测血清MIC-1、CA19-9、CEA及TPS。CA19-9、CEA及TPS均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试剂盒为配套试剂盒,操作按照仪器和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
①临床资料分析;②MIC-1、CA19-9、CEA的AUC值及诊断效果;③MIC-1、CA19-9、CEA在不同T分期中的敏感性;④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阳性率。
MIC-1临界参考值为1000pg/mL,CA19-9临界参考值为37U/mL,CEA临界参考值为5ng/mL,TPS临界参考值为110U/L。在上述临界值参考室,特异性均在97%左右。联合诊断中采用串联联合,也就是说所有肿瘤标志物一个为阳性,则检查结果为阳性。
临床资料分析,见表1。
表1 临床资料分析[n(%)]
经分析,MIC-1的AUC值为0.802,高于CEA及CA19-9;MIC-1诊断结直肠癌的特异性不劣于其他标志物,敏感性与CEA相当,且高于CA19-9,见表2。
表2 MIC-1、CA19-9、CEA的AUC值及诊断效果比较[n(%)]
MIC-1在早期肠癌(T1期、T2期)敏感性高于CA1-9、CEA及TPS,见表3。
表3 MIC-1、CA19-9、CEA、TPS在不同T分期中的敏感性比较(%)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可使MIC-1联合CEA的阳性率达到63.75%,MIC-1联合TPS的阳性率达到58.75%,MIC-1、CEA联合TPS联合检测肠癌的敏感性73.75%;在早期肠癌中,MIC-1+CEA+TPS联检测可达到61.54%,见表4。
表4 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的阳性率比较[n(%)]
我国每年新发肠癌患者多达二十万以上,死于肠癌的接近一半,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涨,而尽早地诊断,在癌细胞未转移时,尽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而寻找出有效的检测方法就非常重要了。
巨噬细胞抑制因子(MIF)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参与机体免疫性疾病、炎症性疾病及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它是由活化T细胞产生,可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移动的细胞因子,它来源于多种细胞,如上皮细胞、嗜酸性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内皮细胞等,其功能非常广泛[5-6]。体内外研究表明肠癌患者MIF表达增加。在体外试验中,抗MIF抗体能抑制脐静脉上皮细胞的增值,往小鼠腹腔注射抗MIF抗体,可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在小鼠结肠癌细胞系Colon26中,MIF蛋白及其mRNA表达上调,MIF免疫阳性多集中在肿瘤细胞的细胞质,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可上调MIF mRNA表达,反义MIF质粒转染可明显抑制肠癌细胞的增殖,肠癌不同组织区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氧,周围血管的分布也异常,仅对放化疗耐受[7-8]。有研究在体外试验中发现部分肠癌细胞株在低氧环境下表达MIF,可能与该细胞株对DNA的破坏所致的凋亡或低氧环境有关。
MIC-1是近些年发现的广谱肿瘤标志物,是TGF-β家族成员,参与细胞凋亡、侵袭、转移等过程,在健康人身体中呈低水平表达,在急性损伤、炎症疾病、肿瘤患者尤其是恶性肿瘤患者中呈高水平[9-10]。多项研究证实,多种类型的肿瘤患者存在不同的MIC-1表达水平的升高,在部分早期癌症患者血清中,MIC-1水平高于健康人。国外研究表明机体血清MIC-1水平与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肠癌患者的MIC-1水平与健康人比,有很大的差异性,MIC-1水平与肠癌患者TNM分期有一定的关系,随着T分期的升高,MIC-1水平显著升高[11-12]。在N分期中,MIC-1水平也与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关系,淋巴结转移患者的MIC-1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特别是远端转移的高于未转移的,因此,MIC-1不但可以用于辅助诊断肠癌,还可作为肠癌患者疾病分期的一个有效参考指标[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MIC-1、CEA联合TPS检测,将肠癌的阳性率提高至73.75%,远高于应用CEA检测,特别是在早期肠癌的诊断中,这三者联合应用的诊断阳性率为61.54%。得出3者有很好的互补性。
综上所述,MIC-1及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在肠癌患者的检测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准确性,可进一步提高肠癌的诊断阳性准确率,在体检和早期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