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娟 赵习玲 马淑美 王蕾 张林猛
1滨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滨州 251700;2滨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滨州 251700;3滨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一病区,滨州 25170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得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开始呈现出了较高的发病趋势。目前用于治疗该病的方法仍然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为主,且该项手术治疗方法因其能够快速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缺血后心肌再灌注等优势,被认为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1]。不过有研究报道指出,PCI术后仍然有着较高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其中以心力衰竭最为常见,对患者的预后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2]。因此,采取有效的方法对该病进行尽早的评估并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案,在降低病死率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血清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蛋白本身作为一种能够拮抗白细胞介素(IL)-33参与血管炎症/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心肌蛋白,经既往研究报道证实发现,该指标在判断及反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及应用价值。现滨州市中心医院就血清sST2蛋白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PCI治疗后心力衰竭的价值进行探讨,旨在为该病的预后评估提供合理依据,结果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10例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均在滨州市中心医院行临床症状及体征、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结果符合《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3]中标准;年龄在18岁以上;存在典型的胸痛持续时间,持续时间在30 min以上,且含服硝酸甘油无法缓解;签署了关于本次试验的知情权同意书。排除标准:既往诊断为冠心病或者接受了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者;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或者慢性心力衰竭等其他心血管疾病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血液性疾病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各类细菌及病毒感染疾病者;认知功能受损或者精神障碍者。本研究经滨州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全部患者均接受了PCI治疗,对比该组患者在入院时、术后即刻的血清sST2蛋白水平,同时根据PCI术后半年内患者是否出现心力衰竭分为心力衰竭组(29例)及非心力衰竭组(8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sST2蛋白水平,先采用单因素分析,之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PCI治疗后发生心力衰竭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1)测量血清sST2蛋白水平的方法为分别在上述时间点抽取患者的肘部静脉血4 ml,行离心处理后将血清分离,之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清sST2蛋白水平测量。(2)纳入多因素分析的指标包括性别、年龄、梗死部位、病变支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发病至PCI的时间、PCI后即刻血清sST2蛋白水平、PCI治疗后慢复流或无复流。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取配对t检验,影响PCI治疗后发生心力衰竭的高危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1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即刻血清sST2蛋白水平为(73.35±20.69)μg/L,明显高于入院时(51.24±12.5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77,P<0.001)。
心力衰竭组与非心力衰竭组相比年龄较高、多个部位梗死的患者比例、病变支数≥2支的患者比例、LVEF<50%患者比例、发病至PCI的时间≥12 h的患者比例、PCI后即刻血清sST2蛋白水平较高、PCI治疗后慢复流或无复流的患者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11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后发生心力衰竭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可见,影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PCI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多因素包括年龄较高、多个部位梗死、病变支数≥2支、LVEF<50%、发病至PCI的时间≥12 h、PCI后即刻血清sST2蛋白水平、PCI治疗后慢复流或无复流(均P<0.05)。见表2。
表2 11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后发生心力衰竭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据调查资料显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占全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70%左右,且其发病多与轻中度狭窄病变的冠状动脉血流闭塞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在治疗时需要尽早且充分开通已经发生梗死的有关血管,以达到最佳治疗目的[4]。在目前临床工作中,用于治疗该病的方法仍然以PCI为主,旨在重建血管,促进改善患者的预后。不过结合既往临床工作经验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接受PCI术后表现出了不良的血管事件,其中就以心力衰竭作为常见,原因可能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在早期发病期间所诱发的心肌缺血早已导致心室重构有关,且心肌缺血越严重,心室重构就越明显[5-7]。因此,利用可靠的指标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PCI术后的预后至关重要。致癌抑制因子-2是IL-1受体家族成员之一,主要包括2种形式,分别为sST2、跨模型ST2(ST2L),有报道指出,该指标在心肌细胞受到牵拉伤后多会表现出一个较高的水平,且呈现出剂量依赖的方式递增[8-9]。在有关动物实验中发现,小鼠体内的ST2L/IL-33信号转导通路具有抗心肌细胞凋亡和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但循环中高浓度的sST2可竞争性与IL-33结合,从而阻断ST2L/IL-33信号转导通路保护心脏的作用,说明血清sST2蛋白在诸多心血管疾病中可作为诱饵受体发挥相应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10-11]。
在本次研究中,滨州市中心医院就血清sST2蛋白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心力衰竭的价值进行分析及探讨。结果可见,该组患者术后即刻血清sST2蛋白水平要明显高于入院时,分析出现此结果的原因是患者接受PCI术后可导致其心脏也相应受到机械应力损伤,加之心肌在出现缺血缺氧之后,心肌细胞则可产生出大量的血清sST2蛋白,并在短时间内呈现出一个较高的趋势,反映出此时患者的心功能也相应受到了一定的损伤[12-13]。另外,有研究报道指出,当血清sST2蛋白水平升高之后,ST2L水平开始降低,心脏的保护作用开始被抑制,同时当该值水平升高之后,患者所存在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也密切升高[14-15]。因此,对PCI术后即刻血清sST2蛋白水平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次结果显示,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血清sST2蛋白水平也开始表现出一个较高的水平,符合上述报道。此外,在本次研究中,滨州市中心医院就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PCI后发生心力衰竭的高危因素展开了探讨,结果显示,年龄较高、多个部位梗死、病变支数≥2支、LVEF<50%、发病至PCI的时间≥12 h、PCI治疗后慢复流或无复流均可作为影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心力衰竭的高危因素,需要引起临床工作者足够的重视,早期发现及预防,避免对患者的预后带来不良影响[16]。
综上所述,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PCI后即刻可出现血清sST2蛋白水平升高的表现,同时血清sST2蛋白水平在术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中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且年龄较高、多个部位梗死、病变支数≥2支、LVEF<50%、发病至PCI的时间≥12 h、PCI后即刻血清sST2蛋白水平、PCI治疗后慢复流或无复流均可作为影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后心力衰竭的高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