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培培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作为教材中的第二语言,对教学的开展、学生的自学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的插图有着诸多的特点,低年级的饱含童趣,中年级的生动形象,高年级的意韵深远。本文简要分析了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特点及其重要性,并简要论述了教材插图于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希望能帮助广大教师增加对教材插图的了解,更好地开展教学。
作为教材中的重要资源,教材插图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教师足够的重视,教学的开展中没有被充分利用。小插图往往有大用处,随着教材的改版,新鲜的内容的增添,很多教师对如何运用教材插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笔者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在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以下仅将自己的所得归纳,希望能对广大教师有所启发。
一、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特点分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插图资源,内容比较全面,弥补了以往人教版的过于死板和局限的情况,增添了很多新鲜的内容,对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都有不同水平的考查。明晰插图的特点,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对其进行利用。就笔者的研究来看,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具有以下几点特性:
(一)艺术性
通过系统的翻阅即可看到,中国绘画元素在很多插图中都有所体现,借助这些包含中国风的插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并有效拓展学生的艺术想象。
(二)趣味性
教学的开展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材中插图的设计也概莫能外。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在教学中应该以兴趣为主,插图在设计上也充满了趣味性。比如,《夏夜多美》这篇课文的配图,画面绚丽多彩,动物可爱,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以兴趣导入为主,符合身心规律成长,趣味性的插图对辅助文本阅读意义重大。
(三)丰富性
部编版教材的选文非常丰富,从文本内容出发设计的插图也是丰富异常,人物、动物、风景、建筑不一而足,体现了部编版教材的插图内容的丰富性。
二、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思维
纵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能够发现这些图片都是直观且形象的,插图的存在也会被赋予传达文章主旨的重要功能,帮助学生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并且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
比如,在教学《村居》这首诗时,文中的插图是在春天时节一群孩子在田野上放风筝的景象。即使是现代化的农村,春天放风筝依旧是一项固定的节目,和古人没有什么不同。有着农村生活经历的人自然对这幅场景很是熟悉,直观的插图内容能够勾起学生的回忆,成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进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
语文的学习总是免不了记忆和背诵,教学中一以贯之的做法都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其实,记忆和背诵是有方法的,利用插图对文章内容进行记忆和背诵就是很好的方法。仍然以《村居》这首诗举例,插图的内容和文本内容相呼应,“草长”“拂堤杨柳”“放纸鸢”,从插图入手提取这些关键信息来进行古诗的背诵会简单得多。当插图在学生脑海中浮现,相应的诗句也自然显现。
三、教材插图应用原则
为了真正发挥出教材插图的积极作用,需要依据科学的原则对教材插图加以使用。通常来讲,教材插图的应用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基于学生年龄特征。在教材插图的使用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年龄特征。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证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呈现阶段性发展的特征。同时,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图像的辨认能力是比较薄弱的,难以准确理解插图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只让学生简单看一下插图,以免使插图失去作用,而是需要系统地、有步骤地对插图进行认真的观察,从而使学生了解插图中蕴涵的意义。
第二,基于学生阅读能力。插图的理解与学生的阅读能力密切相关。阅读能力高的学生通常可以直接理解文字内容,对教材插图的依赖程度也会比较低。反之,对阅读能力比较低的学生来说,在阅读中往往更加依赖教材插图,并且非常留意插图提供的资料,需要根据插图理解文本内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在学生使用插图的过程中提供针对性的帮助。
第三,基于课文内容。插图的使用与教材是密切相关的,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插图的价值和作用也是不同的。比如在童话体裁中,文中通常会设置两幅以上插图,这些插图故事性强,内容生动,而这样的插图与童话文本的特点是极为契合的。在诗歌体裁中,插图的内容通常是画面优美、意境深远的,这类视觉材料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而且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除了文章的体裁之外,还要充分考虑文章的难度。对一些难度比较大的文章,可以利用插图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以帮助学生建立文章所描述事物的参照表征。
四、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运用插图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在当前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已经开始逐步改变应试教育的观念,摒弃“灌输式讲解”的教学方式,越来越重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中,插图具有文化性特点,旨在通过课本教材插图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式吸引学生兴趣,这样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并为学生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传统文化本身就具有趣味性的特点,小学生也具有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特点,所以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中的插图就是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更加符合小学生喜欢观看插图的年龄特点,更易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作为学生专注完成某一件事情的最佳动力,同时也是学生自主阅读理解知识的驱动力。例如,在教授给学生《天地人》的语文知识时,课本教材中就插入了一张水墨画,让学生能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结合插图展开想象,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并欣赏插图的过程中感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课本教材中渗透中国水墨画传统文化的方式,给予了学生想象的空间,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进而真正达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感受作者情感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感受语文知识魅力的同时还能提升语文学习自信。所以教师可以结合插图向学生宣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借此提升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插圖资源辅助教学,加强对学生语文思维意识的训练。
(二)运用插图预习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小学生知识浅薄,自我控制能力不高,在课前预习的自主阅读中常常难以集中注意力,对文本的理解也大多一知半解。但有了和文本内容强关联的插图,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预习,集中注意力,准确地理解文本内容。比如,在教学《囊萤夜读》这篇小古文时,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还是存在困难,单是题目而言学生就难以读懂。因此,在布置课前预习任务时,要提醒学生从插图入手去理解小古文的内容,上课时要求学生要看着插图对故事内容进行复述。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认真观看插图、认真阅读文本。在课堂中,教师稍加指导和点拨,学生就能够正确地将故事复述出来。如此一来,借助插图大大提高了课前预习的效果和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运用插图导入新课,调动探究欲望
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开始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给课堂开一个好头,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插图具有趣味性,并且插图内容生动形象,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将话题引导课文的学习上来,借助插图进行课堂导入是一种不错的手段。比如,在教学《不懂叫要问》这篇课文时,本文有两幅插图,第一幅的内容是少年孙中山正在学堂里站在先生的边上背书,第二幅图是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的座位前,孙中山站立起来,周围学生一副惊讶的样子。借助这两幅插图可以完成一次良好的课堂导入。两幅图中先生、孙中山和其他学生的神情有了很多的变化,给大家设下了疑问,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小学生好奇心重,自然有十足的兴趣一探究竟,实现了一次良好的导入,学生带着疑问进行课文阅读会格外的专注。在课堂导入中还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提示,让学生大胆地猜想与假设,结合插图去设想故事的内容,然后阅读进行求证,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这样也能使学生在阅读时更加专注。
(四)运用插图引导探究,发挥主体作用
“以学生为主体”已经成为当前最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调整。而其中最为关键的一點,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活动。需要指出的是,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是比较薄弱的,所以需要给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一定的载体。为此,教师可以利用插图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有利于帮助学生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以《清平乐·村居》为例,在教学过程中,避免直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可以鼓励学生观察插图,并用自己的语言将插图中的内容描绘出来。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对文本相关的内容进行初步的感知,并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在观察中要引导学生掌握插图里的一些关键点,比如,要观察图中三个孩子正在进行的活动与动作来推测他们的行为,通过观察他们的表情及窗户中老翁的神情可以揣摩他们的情感。这样一来,当学生自主学习文本内容时,就可以更加准确地感受作者在田园生活中其乐融融的生活状态,从而把握文本的思想感情。
(五)运用插图化解难点,加强文本理解
插图是对文本内容的图画式表达,肯定是先有文字,插画师再在阅读文字内容后创作出教材的插图。因此,插图肯定与文本的主要思想、故事内容有着极大的联系。结合插图、读懂文本、结合文本、弄清插图都有助于化解知识难点,增强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此外,一些充满诗情画意、描绘美丽风光的课文,更需要借助插图去走进作者的视角,走进作者所描绘的美丽天地中。比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时,不管作者对水上城市威尼斯描写多么细致,对威尼斯的小艇的样式比喻得多么恰当,学生也还是很难在头脑里想象出来。课文中的插图能够弥补学生想象力的不足,再结合课文的描绘,能帮助学生对威尼斯及威尼斯的小艇有更完整、更想象的认识。在教学这一课时,也可以给学生补充几幅插图,以更加完整地呈现水城威尼斯的面貌,以及那里人们的生活状态。这样一来,学生会对课文有更好的理解。
(六)运用插图组织实践,丰富课堂活动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特征,所以为了充分发挥出语文学科的教育意义,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应用。为此,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插图设计一些丰富多样的课堂语文实践活动,以此来增强课堂的活力。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语文学习,而且能够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比如可以利用插图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通常来讲,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往往就有一定的故事性特征。在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时,可以让学生对插图进行观察,挖掘插图中的信息。然后对图中信息进行加工,并进行一定的想象和补充,以此来构建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接着,学生可以根据图中的信息及自己想象的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这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表演体会活动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
(七)运用插图渗透情感,提高语文素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核心素养的提出,更加倾向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语文学科为例,除了识字、阅读、写作,还要在教学中渗透进情感教育、道德教育、人文教育等,从而培养学生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以及审美的情趣。教材中的插图也考虑到了语文学科的这些任务,比如《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其插图《清明上河图》就带领学生领略我国传统绘画技艺的高超。再比如,一些优美的散文、古代诗歌所配的插图意境悠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此外,借助一些插图,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像《方帽子店》的插图,可以引导学生对插图进行细致的观察,捕捉其中的细节,从人物、场景到帽子的特点,人物的动作、神态等,就此展开说图训练,实现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学会有逻辑的表达,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教材插图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法宝,运用得当就能大大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以上所言仅是笔者的一些浅见,希望广大教师都能认真仔细研究教材的插图,并探究课堂运用之道,使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好。
(邱瑞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