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课程资源开发途径,助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2022-05-10 04:32王立群
天津教育·中 2022年4期
关键词:贝壳法治资源

王立群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具有开放性,这就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教师应探索和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途径,以合适的课程资源丰富这一课程的内涵。同时,有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也会潜移默化地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素养逐步提升。

课程资源是课程要素形成和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和直接条件,合适的课程资源支持是实施教学改革方案的重要保证。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直接关系到课程的实施进程和课程目标的实现问题。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不应该只充当“教教材”的角色,而应该立足教材、充分理解编者意图的同时,探寻小学德法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和内容,以合适的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同时在有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这一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教育思想境界,转变低效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一、有效开发教师自身的资源,为教师专业成长奠基

在科学的课堂师生关系中,教师应转化旧有的课堂“独裁者”意识,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参与者。从总体上看,教师不仅负责课程资源的辨别、整理、归类以及有针对性地使用,同时也是物质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本身也是课程实施中最基本而且必要的资源。因此,在课程资源的建设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关注自身的提升,因为学生的发展依靠专业教师的发展而发展。教师积累的优秀经验、知识、能力、方法……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通过这一重要课程资源的突破带动其他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以点带面,从而带动多方面课程资源的优化与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地理、历史等学科内容,相较于其他学科,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学科教师要想提高驾驭本门课程的教学能力,就应该努力学习,使自己具备相关学科丰富的知识,丰富自己的教育技能,以满足课程教学的实际需求。教师还应该以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资源和优势,巧妙地与教学主题与内容结合,发扬自身的优势,增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趣味性,增添课程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本学科的一次“双优课优质课”展示活动中,当时的执教教师使用其他区县的班级执教“请让我来帮助你”一课时,在课的导入环节中配着音乐演唱歌曲《请让我来帮助你》,歌曲的内容符合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又以自己的才艺深深打动了在座的学生,学生由衷地对这位陌生的教师产生了敬佩之情,瞬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了课堂氛围,这样教师自然、贴切、顺利地引入了新课的学习。同样在这节课中,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讲一讲身边的人曾给予过我们哪些无私帮助的事例,执教教师适时地补充自己的事例:这位教师自小父母先后离世,她是在同村乡亲们的帮助下,慢慢完成了学业,后来毕业后当上了一名小学人民教师。在讲述这段经历的时候,教师潸然泪下,这泪水体现了这段苦难给教师留下了伤痛,而更多是为人们的无私帮助而感动。教师的真情流露也深深感染了在场的学生,学生也不禁红了眼眶,这既是对教师艰苦遭遇的难过,也是对乡亲无私帮助他人的举动表示由衷的敬佩。在此次活动中,教师开发自身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加深了学生对助人行为的认识与理解,深层次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二、努力开发学生资源,为教师专业成长引航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发合适的课程资源的目的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教师在开发与利用课程教学资源时,首先应该考虑学生的成长需求,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学生当前的水平为出发点,尽量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所以,教师应着重关注学生本身有价值的课程资源,争取在活动前、活动中和活动后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并为教学所用。学生生活中的喜好、学习生活中犯过的错误和遭遇的挫折、关注的时事等,都是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以学生的真实情感需求为根本,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道德成长点,找准方向,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探索有利于新课程目标落实的教学资源,这个过程也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引领航向。

例如,在执教“家乡的美食佳肴”这一课时,教师在其他班进行试讲,在交流家乡美食的环节,在场的师生都进入了一个美食的天地,并陶醉其中,教师适时地激发学生的热爱家乡之情:“这一道道风味独特的小吃和味道鲜美的河海两鲜菜肴,全都出自天津人之手,大家有什么话想说吗?”学生情绪高涨,纷纷举手发言,抒发自己对家乡的自豪感。听着学生的发言,执教教师觉得已经达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是,听课教师发现课堂上有十多位学生并不像其他学生那么兴奋、积极,仿佛他们只是一位看客,其中不乏平时班上品学兼优的学生,几乎没有发言。课下采访后教师终于得出了原因,课堂上不举手的那些学生,他们的父母大多是来津务工的,他们来自祖国的其他地区,如宁夏、大连……天津对这些“特殊”的学生来说只能说是第二故乡,他们还有自己心中的第一家乡。

平行的班级中也大都是存在这种生源情况,备课组根据这种特殊情况,经过集体商议后,决定充分利用本校生源的特殊情况。既然“让孩子们了解家乡的美食佳肴”,这些来自外地的学生也可以介绍自己家乡的美食佳肴,一来可以增强他们的家乡自豪感,二来也可以使本地的学生对祖国其他地区的美食有一个了解,增强对祖国饮食文化的全面了解。这样既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又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一举两得。所以执教教师调整了教学设计,在其他班级进行第二次试讲时,安排了请外地的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美食佳肴的环节。果然,试教中班内气氛和谐热烈,许多来自外地的学生高高地举起了小手,介绍的时候满脸自豪。本地的学生听了这些同学的发言,也是大饱耳福,脸上流露出羡慕的神情。这个环节的加入,既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又真正践行了了“以学定教”的教育理念,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对生活已有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主观地把自己的想法、做法强加给学生,不能够做到“以学定教”。这就要求教师结合本地区、本班的实际情况,依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选择素材,开发新的课程资源,设计教学活动,争取关注到班上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仔细研究不同知识水平、不同个体差异的学生对课程资源的需求,始终坚持开发课程资源,关注每位学生的知识经验、问题和困惑、学习风格、认知规律等,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样,教师的教学工作才有意义。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充分利用和学生、家长交流的机会,全面收集学生的学习背景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有序地整理和保存下来,切实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促进学生在快乐、积极、有意義的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做到这些,才能实现教学的实效性,教师专业发展的“小船”才不会偏离航向。

三、再度合理开发教材,为教师专业成长拓宽渠道

教材是国家意志的最好体现,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体现了科学性与权威性。教材包括课本以及相关的教辅材料,这些教材大都由出版社提供,而且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努力做到兼顾每个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加之教材的篇幅有限,所以在内容和活动安排上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也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地区不同的教学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教材,但是在面对不同的学情时,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再度合理开发教材,以此真正发挥教材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二课“不一样的你我他”时,其中安排了一个“比一比”的教学活动,请学生通过“比一比同一棵树上的树叶,发现也不完全相同的现象”,从而帮助学生意识到班级中的每一位同学就像树上的叶子,既有很多相同点,又有各自的不同点。南方地区的学生在刚刚开学的季节,大都能看到树叶,而在北方的学生看到的景象还是一片荒芜,根本没有树叶。此時,教师可以通过比较鸡蛋或者核桃等物品,代替树叶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充分理解编者的意图,以教材为依据和起点,以教学目标为标准的基础上,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替换和调整教材上的主题活动,再度开发更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又如,在执教“我们的生活需要谁”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验生活中一些幕后劳动者做出贡献,给自己生活带来便利,教师安排了一个看动画片片段的环节来补充教学内容,从而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教学中采用视频展示《喜洋洋与灰太狼》的片段,学生观看的兴趣极高,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我们能够看到这么有趣的动画片,这都需要感谢谁?”学生踊跃回答,答案的数量和回答的角度远远超出了教师的预期,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回答、思考的积极性,顺利实现了教学目标。可见,教师应立足于教材,但不应拘泥于教材,要替换或者补充教材,再度合理地开发教材,这不仅是教材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需要。

四、认真开发校本课程资源,为教师专业成长发掘新的空间

新课程理念对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确立了新的方向与要求,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注意解决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又注重发现其中蕴涵的规律,是保证新课程全面和纵深发展的推进策略。教师应提升校本课程资源的趣味性、科学性和服务性,以学生为服务对象,积极参与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充分利用好校本课程资源的优势,开展本土化教学和校本、班本教学,这不仅能促使学科教学效率提高,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例如,某小学处在渤海退海之地这一特殊地理位置,该校坐落于大港区古林街,拥有享誉海内外的古海岸贝壳堤遗址。这里的贝壳堤与美国圣路易斯安纳州贝壳堤、南美苏里南贝壳堤并称世界三大古贝壳堤。古贝壳堤距今1500~2600年,堤上曾发现过战国、汉唐文物。多年来,这里形成了以海产品著称的海鲜一条街,各种海鲜贝类非常丰富,每天产生大量的贝壳,甚至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贝壳,而学校与古林古海岸遗址博物馆仅一公里之遥。结合本地区本校海洋文化浓重的特点,学校设计并开发了“多彩的贝壳”校本课程,这对拓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涵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校本课程研究总精神的指导下,本校教师带领学生对本地相关资源展开调查、分析,引导学生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在家长的辅助下到海边、饭店、海鲜市场等地方,收集了许多种类不同的贝壳,然后把贝壳洗净,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如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相关图书资料、请教家长或当地渔民等,并将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在班内交流展示。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教师认真开发校本资源:低年级学生选择了“贝壳拼摆”这一主题,以认识贝壳、贝壳拼摆、简单粘贴为主,借助拼拼摆摆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让他们对大海有了进一步的感受和认识。中、高年级学生则主要是了解海洋知识,宣传环保、组合粘贴、彩绘、穿接,制作成贝壳工艺品,并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对相关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将贝壳粘贴、参观、走访历史遗迹、走进社区宣传环保知识与相关教学主题结合,形成收集材料、组合制作、交流展示等形式多样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丰富多彩的“贝壳创作”活动给师生的生活增添了一抹光彩,帮助师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想象力,同时也提高了动手能力。

几年来,多彩贝壳校本课程先后五次在天津市课程改革推动会上展示;几百件学生作品获市区级奖;先后两次获得区校本课程展品一等奖;几十件学生作品被大港教育博物馆收藏。指导教师更是获得天津市双优课一等奖、天津市课改先进个人称号。天津教育报、今晚报等多家媒体对我校多彩贝壳进行了专题报道。这一系列的活动,都为本校道德与法治课的开展打牢了基础,而本校教师要做的就是找准两者的结合点,为教学所用,同时拓展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空间。

五、结语

新时代要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立足带的与法治课堂,承担起培养合格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培根铸魂的作用,对小学生进行精心的引导与培育。党和国家要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对待新理念,保持旺盛的学习意识,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树立永远在学习的意识,不断增强小学道德与法治意识,锻炼自我反思能力,增加学习优秀文化和观念的机会,提高自身的教育综合能力,在逐步开发完善教师自身资源的同时,也为自身的专业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教师应本着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教学”,不断探索,不懈努力,循着有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这一途径,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促成课程目标高效、科学地达成,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吴淑媛)

猜你喜欢
贝壳法治资源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资源回收
美丽的贝壳
贝壳巧变身
小小的贝壳一幅幅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