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越跨界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研究

2022-05-10 00:47王恒华
艺术评鉴 2022年6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

摘要:纵观历史,在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有一种民族音乐以其独特性闻名世界,尤其影响着中国和越南,它就是——中越跨境民族音乐。受相似的文化传统、相近的地域环境、相通的语言文学等影响,中越两国的京族关系自始至终就是密切相连的,中越两国在此基础上抓住了跨境京族这一特性,为中越两国的京族在文化方面的互通往来提供相应的鼓励政策和发展资金。发展中越跨境民族音乐,不仅有利于中越京族之间的友好交往,更是使京族音乐得以延续的重要手段。传承并发展京族音乐能够助力中越两国进一步发展文化自信,从而提升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本文将从不同视角,对中越跨境民族音乐进行多方面研究。

关键词:跨界民族  京族音乐  传承  发展

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6-0176-03

一、跨界民族概念

跨界民族(Cross-Border Ethnic Groups)即“因传统居住地被现代政治疆界分隔而居住于毗邻国家的民族”。

跨界民族这一定义,来自于学者葛文,他首先提出:“就字面意义而言,跨界民族应当包括一切因政治疆界与民族分布不相吻合而跨国界居住的民族。但是,政治人类学范畴的跨界民族的定义却没有那么宽泛,它基本限定于那些因传统聚居地被现代政治疆界分割而居于毗邻国家的民族。”将跨界民族的定义以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进行区分。本研究立足于当下社会环境,从狭义层面对跨境民族的实际意义进行研究。

二、中越跨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京族音乐文化为例

在对中越跨界民族音乐文化进行研究时,首先要了解京族的历史以及京族音乐的发展历程。京族是中越边境线上跨界而居的民族,京族主体在越南,中国境内的京族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海岸线一带。即使是位于不同国家的同一民族,京族仍然表现出文化相同、语言相通、地域相连、商业互通的跨界民族形态。国家大力支持中越京族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促进了广西边境贸易的繁荣,推动了京族文化的发展。提到中越京族,往往要落足于京族的音乐文化。京族具有丰富且独特的音乐文化资源,通过京族音乐,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往来,当地旅游产业为进一步丰富旅游内容,对京族音乐进行开发和提取。但由于旅游业组织的开发过于片面,不具备整体性,难以将完整的京族文化重现于当今社会中。

(一)京族音乐文化传承现状

京族的音乐文化历经五百多年的发展与完善,延续至今,成为京族人民生活中所必不可缺的休闲娱乐活动。从影响力来看,京族音乐的民歌和独弦琴曲目都是我国十分宝贵的文化财富,当今时代,以京族民歌为素材进行创作或改编的作品有:《槟榔树下摇网床》《过桥风吹》等;以京族传统曲目为素材进行改变或创作的作品有:《理家上歌》《摇网闲》《我爱京岛》《思乡曲》等,经历改变或重新创作后的独弦琴的曲目,变得更加贴合当今社会的音乐需要。其中《我爱京岛》一曲还被选进广西高级中学音乐教材中,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哈节的传承和发展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这些音乐作品的走红让京族民歌再度回响在人民群众之中。京族人民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被称为哈节,但随着人们对传统节日的忽略,哈节的传承和发展急需人们的重视。哈节在近百年内发展一直不平稳,文革时期曾被禁止,1985年才被允许庆祝。国家在鼓励民族文化发展的阶段,发现京族人民哈节日益落寞这一现象,于是为了满足京族人民的精神娱乐需要,大力鼓励哈节兴办,为哈节提供创意,兴办歌圩、美食节、篝火晚会、文化研讨会等项目,使哈节不再局限于唱哈。2006年5月20日,哈节被收录到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哈节的发展不是仅此而已的,2008年政府操刀,举办了东兴哈节,由此可见,哈节不仅是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节日,更是政府部门支持兴办的项目。2009年7月29日东兴京族博物馆和东兴京族生态博物馆建成开馆,更加规范醒目的京族民俗文化映入大众眼帘。

(二)中越两国京族跨境音乐发展模式

发展策略决定跨境音乐的发展能否完美呈现以及能否产生良好的效果。音乐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一向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记录历史的作用。民族音乐在发展历程中经历了社会观念、文化、信仰等因素的融合,也经历了作品受到创作者和开发者的限制。就中越两国人民的跨界音乐发展而言,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两种音乐文化的相互沟通、相互进步,有利于提升两国的文化软实力。综上所述,探索中越两国音乐的发展模式对提升两国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大价值。

1.时空变迁中的“规范式”发展

无论是哪种音乐,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必须有“规范性发展”这一阶段。在当下,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音乐文化的发展不能局限于行为发展和信息发展之上,时代赋予音乐发展新的形式,即收放自如的发展,既要对民族音乐中传统的部分保留,又要对其中落后于时代性的部分进行补充。利用空间变量,对音乐的动态发展提供帮助。在这个过程中,音乐文化外部环境在改变,内部要素也要随之变化,使内外发展统一。中越两国的京族音乐文化发展都是取决于传承人,以交互的形态发展,隨时间或空间、横向或纵向进行变化的。具体举例:政策的优惠、优越的地理环境、国家的扶持、人民的重视……都能加快中越民族音乐的发展。中越两国的京族多年来在发展中都不约而同地保留了“哈亭”和“歌堂”。“哈亭”是京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场所,承办着京族的重大节日——“哈节”,“哈节”在政府的扶持下年年扩大影响力,增加娱乐项目,“哈堂”随着“哈节”的需求进行革新和完善。“歌堂”是“哈亭”进一步发展后的形态,“歌堂”这一场所更适合中越两国的京族人民进行交流沟通。

2.京族音乐的应用性发展策略

为避免音乐文化在传承中出现断代、消亡的情况,需要为音乐文化的传承提供多种保障、多种策略。例如,京族跨境音乐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分别从地域、血缘等方面入手,扩大京族跨境音乐的影响力,使更多被京族跨境音乐文化吸引的人自发参与到京族跨境音乐的传承中。

(三)研究中越京族音乐文化发展的意义

1.提升当地的旅游品味,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研究中越京族音乐文化,对旅游行业带来有利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日渐丰富,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旅游中领略到不同的文化历史,而不是美则美矣,没有灵魂的单调风景。京族的音乐文化具有独特性,可以为广西京族聚居区的旅游业提供动力。京族主要聚居的东兴市山心、万尾、巫头三个小岛,俗称京族三岛,风景迤逦,再结合京族独一无二的音乐文化,对游客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都会大大增加,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2.使跨界民族音乐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年轻一代都在追逐时代潮流,向往着大城市里先进的科技和便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忽略对民族本土文化的传承。政府主动承办民族传统节日,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一方面有利于发展经济,另一方面有利于吸引更多年轻人注意到民族文化的传承。只有正视跨界文化存在消亡隐患,才能使跨界民族音乐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三、进一步促进中越跨境音乐文化发展的建议

(一)积极挖掘,整体规划,打造跨境民族文化品牌

在中越跨境音乐文化发展的历程中,可以打造中越跨境民族文化品牌,积极挖掘文化内涵,规划民族文化发展方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发展中越跨境音乐文化。以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为例,桂林挖掘本土文化内涵,创作出“印象刘三姐”这一艺术表演,将人文与山水相融合,实景体现出桂林特有的文化。此表演一经演出,国内外媒体都纷纷进行采访报道,两年内共有571场演出,观众达7715万人次,票房收入达7600万元,一方面向世界宣传了桂林的美丽风景和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拉动了桂林的经济发展。结合上述的例子,可以得出:打造出高端的文化品牌,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有巨大的正面影响。尽管国家和政府已经察觉到这一点,并且已经对民族文化品牌的发展提供支持,但我们难以对跨境民族音乐文化资源进行连贯、规范的整合,对于相关文化资源的利用仍是不够的,且弊端显著。以京族的传统节日“哈节”为例:哈节受天气条件的影响极大,一旦历经恶劣天气,就难以继续开展;哈节具有随意性,没有固定的哈哥哈妹,难以保障哈节的开展质量;哈节历时7天,通常一办完,游客就离开,每年只有某一时间段来吸引游客,旅游业难以产生长期收益。所以笔者认为,可以以政府为龙头,打造文化品牌,不仅在资金上要加大投入,对相关产业进行统一规划,还要提取京族民族乐曲、独弦琴、哈节的精华之处,定点定期演出,打造高端旅游文化品牌,表现出海滨少数民族独一无二的海洋文化。

(二)深层次、多形式参加中越文化交流

无论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海岸线一带聚居的京族,还是越南的主体民族京族,其同源都是一种民族,因此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相似的服饰、相近的生活习俗和相通的语言。中越京族自古以来就有文化交流的优良传统,从中越关系正常化开始,两国的京族往来不断,在经济和文化上携手共进、并驾齐驱。中越两国京族在音乐文化方面的交流,常由政府主导,以文化考察或商业演出的形式进行,偶尔以民间自发进行,多集中于节日期间的互相访问。在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之后,传统的交流方式已不能满足中越两国人民对音乐艺术的追求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期望,新时代对中越音乐文化交流提出了更高难度的要求。笔者认为,中越文化交流可以依托“走出去,请进来”这一方针,中越两国可以同时进行学术研讨和人才交流与培训工作,广西京族与越南京族可以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实现共赢。

(三)在普通高校中宣传京族音乐文化,加大传承力度

仅依赖京族音乐文化本身的优越性发展是不够的,还需要人为对京族的音乐文化进行宣传。本文以此为基础,尝试提供两个弘扬跨界民族音乐文化的途径为参考:第一点,把跨界民族音乐引入大中小学生的音乐课程教材之中。目前我国的音乐教学中对地方音乐的课程是匮乏的,学生学习的西方音乐课程要远远高于中国地方音乐课程,只有对此进行改进,才能为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提供帮助。各个学校都可以将地方音乐融入本校课程之中,将地方音乐当成本校的特色进行招生。第二点,一些经费充足的学校可以请一些地方音乐的人才到校进行表演或者宣传,民族音乐歌手是传统民族音乐最直接的传播者,他们对本民族的音乐有足够的了解,也有高超的表演能力,各个学校都可以通过这一途径最直观地向学生展现民族音乐的魅力。

四、结语

音乐是民族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交流媒介,具有独一无二的重要性。京族作为中国独一无二的海洋少数民族,京族音乐为京族文化提供了众多素材,本文以京族音乐文化为例,简要研究京族的文化在两国如何进行传播和发展,进一步引入到剖析中越跨界音乐的历史和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

[1]郑卫新.中越边境音乐文化中的民族交流现象研究[J].艺术评鉴,2019(05):35-36.

[2]路猛.中缅跨境民族的音乐文化探析[J].音乐时空,2019(01):9-11.

[3]史一丰.少数民族音乐及其文化生态的保护与发展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8(04):117-120.

[4]苏虎典.跨境民族视角下苗族民间歌谣文化价值及其传承发展[J].北方音乐,2020(19):49-51.

[5]张小梅.中越京族民歌传承之比较研究——以中国东兴与越南海防為案例研究[J].中国音乐,2017(03):49-56.

[6]郑卫新.中越边境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现状调查研究[J].戏剧之家,2018(20):1.

[7]樊荣.有关中越跨界民族音乐文化研究的中文文献综述[J].中国音乐,2015(02):51-58.

[8]贾恒存.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之路探析——以京族民间音乐的传承现状为例[J].歌海,2015(05):41-49.

[9]范宏贵,刘志强.中越跨境民族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王恒华(1982.09—),女,硕士研究生,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声乐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声乐表演与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0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名称:桂西南中越跨境民族壮-岱\侬族音乐互动与文化认同研究,项目编号:20FMZ026。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
区域发展篇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