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广义
关键词:直肠癌;16排螺旋CT;诊断准确度
【中图分类号】 R574.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3--01
直肠癌主要发生于齿状线、直肠乙状结肠交界部位,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且仍出现出逐年升高趋势。由于该病较为隐匿,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缺乏特异性表现,因此诊断难度较大,若能够早期诊断及治疗,则能够降低病死率。研究表明,在直肠癌诊断中16排螺旋CT具有图像分辨率较高、诊断准确性较高的特点,可为诊疗方案的制定创造有力的条件[1]。因此,本文将在直肠癌诊断中应用16排螺旋CT,并分析其实际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64例疑似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存在肛门坠胀、便血、排便次数增加、腹泻等症状,可配合检查。已排除精神障碍、造影剂过敏、言语功能障碍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30例,年龄41~67岁,平均(51.22±4.95)岁,病程 3~20个月,平均(12.12±1.76)个月。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应用CT检查,使用仪器:飞利浦16排螺旋CT机。参数设置:管电流、管电压各100 mA、120 kV,层厚1.5mm,重建层厚2.0 mm,间隔1.0 mm。检查前1d,应指导患者食用流食,检查时,应采取左侧卧位,应用CT对盆腔、腹部进行全面平扫,经肘前静脉注射造影剂,使用碘普罗胺注射液,速率3.0~4.0 mL/s,完成动脉期、静脉期、延时期扫描,进行多平面重建。
1.3评价标准
以手术结果为基准,分析16排螺旋CT对直肠癌T、N、M分期的诊断准确度。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应用X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6排螺旋CT对T、N、M分期的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4.38%、76.56%、98.44%,与手术病理对比,病理T分期、N分期诊断准确率差异明显(P<0.05),病理M分期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CT是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的重要方式,在判断病变位置、体积大小、侵犯范围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对直肠癌能够有效评估。以往有研究显示,16排螺旋CT对直肠癌T分期、N分期、M分期的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8.24%、75.00%、97.06%[2]。在本次研究中,16排螺旋CT对T、N、M分期的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4.38%、76.56%、98.44%,与手术病理对比,病理T分期、N分期诊断准确率差异明显(P<0.05),病理M分期无明显差异(P>0.05),也证实了16排螺旋CT的诊断价值较高,尤其是在M分期诊断方面,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度较高。
分析16排螺旋CT的诊断价值,首先,直肠癌发展至中晚期时,具有较强的侵袭性,且解剖位置特殊,由于直肠癌的位置较低,深入盆腔,诊断难度较高。但在薄层连续扫描时,能够全面显示病灶范围、形态以及解剖关系,能够提高诊断准确度。同时,对于较小的病灶、组织结构,能够较为清晰地显示,同时可显示密度测量结果。此外,利用三维重建技术,能够重建病变,了解相关血管,有助于直肠癌T、M分期的定性诊断。在16 排螺旋CT扫描时,由于速度极快,图像分辨率较高,因此能够获得丰富的信息及数据,因此诊断准确度更高。此外,16排螺旋CT的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较高,因此能够实现连续、快速容积扫描以及增强扫描,能够显示病变周围侵犯范围、生长特征,因此诊断效果较高,可弥补常规获取信息方式的不足。在进行诊断时,应注意分析直肠癌的影像表现[3]。一般情况下,直肠癌早期一般无明显异常表现,可出现局限性肠壁增厚,周围肠壁正常。当发展至中晚期,可出现肠腔内偏心性肿块、环形或不对称性肠腔狭窄、肠壁增厚、肠腔狭窄。对于广泛浸润患者,可出現肠壁广泛僵硬。随着肿瘤向周围肠壁浸润,逐渐穿透肠壁,达到浆膜层,并逐步向外扩散,可导致肠壁外缘模糊,脂肪间隙混浊,有索状软组织影。
综上所述,16排螺旋CT诊断直肠癌的准确度较高,尤其是病理M分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颖杰. 探究16排螺旋CT在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3):43-44.
[2] 刘伟,刘伟萍,曾堂宏,等. 探究16排螺旋CT在直肠癌诊断的应用价值[J]. 当代医学,2019,25(18):171-172.
[3] 陈瑞燕,钟江炜. 16排螺旋CT+MRI检查对直肠癌术前肠周脂肪浸润诊断准确率的影响[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1,30(9):1633-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