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雨
【摘要】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可以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起来,这不但能提升教学的多样性,还能形象地展示教学知识,使学生通过视觉掌握教学知识,提高其数学水平并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本文从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动态演示三方面入手分析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相整合的策略与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整合
教师采用信息技术带领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运用信息技术创造多元化的教学环境.这样操作可有效改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保证每一个学生可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接下来,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设计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并不断地指导学生开展探究,除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之外,还可以提高数学思维,锻炼学习能力.最后,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动态演示法开展教学,除了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抽象的知识以外,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动态的展示过程中更好地巩固知识,突破教学的局限性,并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一、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就是动力,当学生拥有学习的动力时,教师就能引导学生积极并持续开展有效的学习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教学情境,并将学生的认知和兴趣添加在情境内,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乐于参与教学活动,为高效学习打下基础.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关于“可能性”的内容时,可以先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个不透明的盒子和一个白色乒乓球、一个红色乒乓球、一个黄色乒乓球.接着,教师可以操作多媒体,将三个颜色的乒乓球放在盒子中,同时可以提问学生:“抽取盒子中的乒乓球,抽到哪个颜色的乒乓球的可能性最大?抽到哪个颜色的乒乓球的可能性最小?”同时,学生思考之后提出猜想,教师把学生的猜想(红色乒乓球、黄色乒乓球、白色乒乓球)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猜一猜第一次抽乒乓球会抽到哪个颜色.在学生提出猜测后,教师可以操作多媒体抽取一个乒乓球.在展示乒乓球的颜色后,教师可以问:“有谁猜对了?”同时可以在黑板中相应颜色的乒乓球下写“正”字.接下来,教师带领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具体记录,同时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哪个颜色的乒乓球抽到的可能性最大呢?抽到哪个颜色的乒乓球的可能性最小?这三种颜色的乒乓球的抽选可能性分别是多少?”引导学生交流之后回答.接着提问:“想要将抽到白色乒乓球的可能性提升为12,需要如何改变这三种乒乓球的数量?”并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探究问题.又如,进行“秒的认识”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相应的情景:小满一秒钟吃一颗糖,一分钟吃了六十颗糖.分析情景,提问:“能否说明分析结果?秒钟和分钟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并在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说出秒的概念.之后,教师可以提问:“一分钟能做什么?一秒钟能做什么?”并在学生回答出“一分钟能写很多字,一分钟能说很多话,一分钟能跑很远……”后,为学生计时,让学生在一分钟内写字或说话.在学生体验一分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计时,让学生在一秒内写字或说话.在学生完成上述体验后,教师可以提问:“一分钟能做什么?一秒钟能做什么?一分钟有什么意义?一秒钟有什么意义?”给学生独自思考的时间.最后在多媒体上出题,让学生以交流合作的方式解答.学生解答完毕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讲解,以这种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二、应用信息技术引导探究,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思维能力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只有拥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并不断地提升思维能力,才能不断地掌握数学知识,并提升数学水平和数学素养.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开展实际的探究过程.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有效巩固并掌握知识,培养探究能力,强化数学思维,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梯形的面积”时,可以先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个梯形,并标明该梯形的上边长、下边长和宽,同时可以提问:“我们之前学过什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式?能否应用所学的知识计算出这个梯形的面积?”教师在提问后,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引導他们讲述自己所能想象到的计算方式.学生描述想法时,教师可以对这些想法提出肯定或是鼓励,同时进行提示:“可以将这个梯形转化为其他图形再计算面积.”学生思考后教师可应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多种转化方式并提问:“现在能否计算出这个梯形的面积?”让学生在对转化方式进行探究和验证后解答问题.学生了解了梯形面积如何计算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多展示几个梯形的图案,同时标好梯形的上、下边长,高,让学生尝试着计算梯形面积.学生计算时,教师要注意观察.最后,教师可以点名让应用不同计算方式计算的学生操作多媒体展示其方式并解答.在学生展示计算过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计算过程讲解计算的思路,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和记忆.再如,教师在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概念进行教学时,可以先向学生讲述直角、锐角、钝角的概念,并在多媒体上展示锐角、直角和钝角,同时提问:“能否根据所讲述的概念,分别找出锐角、直角和钝角?”这样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讲解的概念.在学生以合作分析的方式正确地找出锐角、直角和钝角后,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表扬,并引导学生分析直角、钝角和锐角的区别.若学生在分析后提出猜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猜测进行试验和验证,这样能够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意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多媒体上的直角、锐角和钝角讲述验证后得出的概念知识,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教学知识的记忆.最后,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并提问学生:“能否说明这三个三角形都有着什么样的角?”让学生独自观察之后进行回答.学生如果给出正确答案,教师要提出表扬;如果回答错误,教师要鼓励学生继续思考,一直开展教学,除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之外,还可以让他们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三、应用信息技术动态演示,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以动态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直观的视角,利于学生学习,让学生除了掌握数学概念之外可以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更能够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知识,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并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和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开展余数除法的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简单的算式题,让学生独自思考解答.教师需要观察学生的计算速度、计算态度和计算准确率,并根据学生的能力将学生平均分为六人小组.在小组中,需要有两位解答水平较弱的学生,两位解答水平一般的学生和两位解答水平较高的学生.学生分好小组后,教师可以让各小组派出成员讲解多媒体上的简单算式题.接着,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有一定难度的除法算式题,并让各小组以合作的方式解答.教师可以提出小组合作要求“各小组不但需要算出正确的答案,还需要让每位成员都了解計算的思路”,并说明奖罚机制“当小组内所有成员都了解并理解计算的思路时,该小组就能够获得奖励,如果抽查出小组中还有成员并未理解计算的思路,该小组将受到惩罚”,以提高合作性.完成计算后,教师可以点名让各小组成员讲解计算的思路和过程.当学生说出正确的计算思路和过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表扬.若多数学生都无法计算出正确答案,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计算该题的过程,并以动态的方式进行讲解,以提升学生理解的速度,同时加深学生对该题的记忆.又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轴对称”时,可以先在多媒体上展示一只飞舞的蝴蝶,并引导学生观察这只蝴蝶.在学生理解轴对称的定义后,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轴对称的物品,如圆盘、风筝、枫叶、蜻蜓等.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这些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在哪里?能否画出对称轴?”学生回答之后操作多媒体,同时画出对称轴.接下来由教师操作,按照学生所画的对称轴将物品折叠起来,这样可以验证学生所画出的对称轴,提高其自信心.之后提问:“还有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让学生在思考后画出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中的对称轴.观察学生所画的轴对称图形,表扬学生.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轴对称的两个正方形和两个不对称的三角形,并提问学生:“这两个正方形是对称的吗?为什么?这两个三角形是对称的吗?为什么?”教师这样进行教学,既能使学生掌握所教知识的概念,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水平,还能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更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帮助.
四、通过信息技术设置问题,营造良好师生关系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价值,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可以积极自主地投入到数学课堂中.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环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尊重.因为学生之前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所以教师需要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应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同时保证课堂的参与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彰显出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优势,在教学中进行问题设置,并且关注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与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可以积极投入到本节课程的学习中去.在数学课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置对应的学习情景与学习问题,发挥导入作用,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产生基本的了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与难点,使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刺激学生感官,借此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可以进行实践讨论与学习,逐步掌握教学重点,并通过多媒体内容不断进行反思与学习.教师可以从新知识的重难点着手,同时自己也要参与到问题的研究中,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可以通过反思学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对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很大帮助.教师要帮助学生摒弃传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在良好的学习体验下思考并且完善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学生之间可进行多元互动,以便互相监督与促进,通过他人的角度来了解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吸取他人的长处,保证学习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例如:在学习面积的过程中,学生对概念的认识不清晰,虽然在学习知识点的时候有了短暂的概念记忆与算法,但是并不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应用,对于应用的过程也存在一定的困扰.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进行合作研究,互相启发学习.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出示对应的问题:(1)一页方格纸,一共有十行,每行有九个格子,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格子.(2)在一块田地中,一共有十行树,每行有九棵,一共有多少棵树?学生也可以根据上面的问题来数一数.(3)面积的意义是什么?这三个问题对学生来讲并没有任何难度,但是可以启发学生进行反思,使其根据实践与思考理解概念的意义.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一些学生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而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可以引导他们进行重新认识与反思,从而掌握面积的意义并对实践运用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五、通过信息技术搜集典型问题,提高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教师在讲授数学课程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上网搜集一些比较典型的例题,锻炼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对小学生的反思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学生可以将以往学习的旧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其中,使思维逻辑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得到锻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如果出现困惑,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将广泛存在的问题作为经典题型进行讲解,使学生可以进行反思,并在此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找出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并妥善解决.这种方式可以考查小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且还可以帮他们探索出更适合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解题技巧,以便在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直接作答.优秀的解题习惯是小学生学习的基础,教师要灵活运用多媒体,帮助小学生掌握对应的解题流程,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例如: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最关键的就是应用题,一些学生解答应用题时不知道要如何下手,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系统地掌握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典型的例题来指导学生,使他们可以更加直观地进行分析与反思,掌握数量关系之间存在的动态变化,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营造一个网店购物的情景,然后提出对应的问题:某商品原价是二百元,店主在双十一期间搞促销活动,将商品价格在原价基础上降低百分之十,在节日结束后又提升百分之十,那么商品现在的价格与最初的价格是一样的吗?学生根据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的情景就可以明显看出,降价与提价的百分之十所对应的对象并不一致,促销时降价的百分之十,是针对原价二百来讲的,但是后面提价的百分之十对象是降价后的价格.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的思路变得更加明确,在后面学习过程中遇到同类问题时,就可以正确解决.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模式,都需要进行有效的改革与创新,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整合,不但能丰富教学的方式,还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氛围和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数学水平,从而能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并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能够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严骏.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分析[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 2016(47):241.
[2]王国安.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分析[J]. 读天下(综合), 2018 (16):151.
[3]杨家骏.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评价的设计策略分析[J]. 新课程(中), 2016(11):109.
[4]刘琼花.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策略[J].知识文库,2016(19):176.
[5]王智明.信息技术整合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9):33-34.
[6]冯文忠.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J]. 中小学电教, 2006(4):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