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倩
位于阜成門金融街的自在博物书店创始人宋宝茹在介绍绘本
4月23日,第27个“世界读书日”在莺飞草长的季节如约而至。各地书店纷纷推出读书沙龙、线上阅读、主题读书会、阅读直播等丰富的文化活动。深圳书城南山城推出“寻找小小阅读推广人”线上活动、亲子阅读短视频征集活动;建投书局联合新京报发起“CBD阅读生活节”;石家庄市新华书店启动“新华新阅读”系列阅读推广主题活动……
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的书香文化活动更多在“云端”涌现。事实上,热闹的活动背后,实体书店的生存困境仍切实牵动着每个书店人和爱书人的神经。根据2021年4月发布的《2020-2021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2020年中国新开书店4061家,关闭书店1573家,新开数量是关闭数量的2.6倍。而在2019年,新开书店和关闭书店数量分别是4000家和500多家。
疫情重挫、技术变革、读者阅读方式和消费习惯的深刻改变等,对实体书店运营和管理带来新挑战。实体书店如何主动拓展新渠道、新模式、新服务?一些书店做出了自己的探索。
坐落于北京国贸CBD的建投书局·北京国贸店面积有2000多平米,并且在开业第一年就被北京市委宣传部评选为北京市十大最美书店之一。
与其他分店遍地的连锁网红书店不同,成立于2014年的建投书局在全国主要有两家旗舰店,分别是上海浦江店和北京国贸店。
“相比传统书店,我们是把自己定位成特色化的文化服务企业。从这个角度,我们更注重书店品位的打造,而非盲目的店面扩张。”建投书店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权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相比于传统书店,我们是把自己定位成特色化的文化服务企业。从这个角度,我们更注重书店品位的打造,而非盲目的店面扩张。”
据介绍,在创办之初,该书店就确定了‘不止于书的办店理念,并没有把自身局限在城市销售商这个角色里,希望可以承担更多文化类角色,比如文化产品生产者和文化服务提供者。
该书店希望的路径是,以书店为平台,为更多B端客户提供文化顾问服务,以此作为书店的营收点。“首先做好文化空间运营,把书店店面运营好,打造书店的专有文化调性,并以此为切入点,用我们的创意、内容优势去链接更多客户。”张权说。
他进一步称,文化顾问服务就是一个文化服务商角色,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符合用户品位的文化服务。
截至目前,该书店的文化顾问业务已成系列,如思想智识系列、红色主题系列、人文美学系列、品牌活动集合、青少年成长项目等等。策划的活动内容涵盖方方面面,如高端论坛承办、大咖讲座策划、主题展览策划、文化空间策划等等。
在建投书局相关人士看来,书店的功能远不只是卖书,书店是一个可以连接优质资源的平台,出版、剧场、音乐、教育、财经、金融等资源的汇聚,使书店成为各种资源的交叉点。而通过勤奋地组织活动,资源得以激发。
目前,该书店文化顾问团队总共十人左右,北京国贸店和上海浦江店各五人,业务上根据具体项目,或合作、或各团队独立执行。团队之间相互配合,在接到项目时,团队内部会根据各文化顾问所涉猎领域,成立单独的项目小组,最终实现项目落地。
张权介绍,团队会根据每月活动主题制定不同活动方案,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增加他们的活动感受力、现场获得感,既能留住书店客流量,强化书店“网红”效应,又能开发潜在B端客户。
例如,对于今年“世界读书日”,他们结合身处北京CBD的地理优势,策划了“CBD阅读生活节”。该活动持续两周,涵盖生活美学、话剧、音乐、人文等诸多展览,通过线上直播、线下互动,以主题展览、沙龙讲座、艺术体验、人文行走等形式,邀请各行业社会名流及部分读者参与分享阅读体验。
虽然这两年书店行业整体受到疫情的影响较大,但该书店的文化顾问业务收入仍然在稳健持续地增长。张权称,该业务给他们带来的营收大约占到总体收入的40%,相对来讲是轻资产的业务模式,也是未来转型的重要方向。
在“书店+”模式下,坐落在北京阜成门南大街的自在博物书店则独辟蹊径,从自然出发,精准把脉当代城市人的“大城市病”。
“书店是2014年创立的,我们的理念是‘背靠自然、面向城市,把书店作为连接城市和大自然的桥梁。”书店创始人宋宝茹之前从事建筑相关工作,因为喜欢自然,便一步步打造出这家书店。她认为:“向大自然学习这件事,是人类的一门必修课。甚至说,科技越发展,我们越需要自然。”
该书店将自然引入,为喜好自然的大小朋友打造了适合他们的阅读场所。每家分店或有室外花园,或选址在公园内,且室内从图书到陈设,到处是自然元素。
在空间打造上,除了店内的1000多种3000余册书籍,还有矿石、贝壳、树叶、昆虫标本等“自然之物”,整面绿植墙的“绿意”自习室、墙壁上的画家作品……结合外部花园或公园环境,书店将自身打造成了一个身处自然的迷你博物馆。
对于身处大城市的小读者,这份“自然”魅力无疑让他们流连驻足,而宝妈们也乐得让孩子从游戏中脱身去“学习自然感受自然”。
除了提供图书、文创、咖啡、博物课堂等产品外,文化活动、空间租赁、博物绘画售卖等业务也是书店的营收重点。宋宝茹透露,未来该书店将会是一个健康生活方式的全场景体验店。“店里有很多黑科技,比如环保书柜、智能护眼的阅读灯光、符合人体工学的阅读桌椅等,在智能化及健康空间方面是一个突破。加之书店一贯的自然风格的环境、活动及产品,应该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地方” 。
2017年以来,复合型经营的网红书店大量崛起,让越来越多从业者似乎看到了实体书店的未来。
这些书店打破“以书为主”的运营模式,往往跟随商业地产布局,从提升空间硬件的角度出发,在选品、内景装饰、活动打造等方面普遍迎合年轻人品味,从“书店”走向“书店+餐饮”“书店+艺术”“书店+文旅”“书店+线下活动”等的“书店+”模式,向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转型。
音乐剧《玛蒂尔达》分享会在建投书局· 北京国贸店举行(建投书局供图)
然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许多以往爆火的网红书店开始走下坡路。据多家媒体报道,言几又、诚品书店、钟书阁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民营连锁书店已经在全国各地关闭了多家分店。
在把脉网红书店的落寞时,重颜值轻内涵成为了众多专家学者、从业者的普遍共识。“书店不仅要实现自己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还需要实现其思想价值和衍生价值。”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副总编辑刘佩英曾对媒体表示。
不少网红书店更多地实现了“网红”属性,成为一次性打卡旅游景点。但当高颜值带来的引流效果不断减弱,盈利难成为目前网红品牌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摆脱这种尴尬局面?张权认为,书店不仅要给读者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更要提供用心的产品和服务,用书店独特的气质和氛围来吸引读者,才能走得长远。
百道网高级顾问、书店行业专家徐智明则对《瞭望东方周刊》提出了自己对行业未来的一种设想:“未来书店的核心价值,可能是成为消费者的‘学习场——通过各种书与非书的内容,阅读与非阅读的形式,服务于读者的终身学习。”
徐智明表示,成为学习场的书店,将在保持现有的图书、文创、咖啡业务的基础上,围绕“终身学习/终身成长”,打造“学习付费”新业务,在营业时间内,全天候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收费的学习场景,让消费者将线下付费学习这种特定的消费活动,与实体书店紧密关联,从而获得一个确定的规模增量。
同时,全行业合力开创一个与线上“知识付费”并列的百亿级线下“学习付费”市场。未来,人们可以到书店听课、到书店听讲座、到书店开读书会、到书店上私教课、到书店头脑风暴、到书店上自习……
徐智明认为,书店提供学习产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书上的内容变活”的过程,作家、各领域专家甚至书店顾客,都可以成为书店“学习付费”产品的讲者。
“如果‘用一场电影票钱到书店听一场讲座能够成为消费者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如果人们来书店听讲座的频率和看电影的频率一样高,实体书店行业一定能像电影院线一样红火起来。”徐智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