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数治”有真经

2022-05-10 12:36简宏妮
瞭望东方周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临安杭州市法庭

简宏妮

3月10日,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临安分局的工作人员在大屏幕前讨论分析生态环境实时监测数据(徐昱/ 摄)

“没想到调解这么便捷,在家门口就能讨来工资,遇到问题有法官在线解答,调解成功后还能在线申请司法确认,调解协议效力也有保障了。”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杭州市临安区河桥镇蒲村村民严笑萍特意到临安法院致谢。严笑萍口中“在家门口讨来工资”的地方,就是临安区人民法院设置在河桥镇的“共享法庭”。

“共享法庭”在临安区各镇街、村社遍地开花,把调解指导、纠纷化解、线上诉讼、普法宣传、基层治理等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这是杭州市依托信息化基础设施,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杭州市成立了“数智治理中心”,及时回应市民需求,一系列创新数字技术的实施,让城市治理更加精细高效。

“共享法庭”

临安区虽为“城区”,但辖境东西宽约100公里,南北长约50公里,总面积达3126.8平方公里,辖区广阔,群众出门办事,尤其是解决纠纷,经常要遭遇奔波之苦。2018年,临安区人民法院在上田村成立了“微法庭”,标准配置是“一屏、一线、一终端”,依托村里现有硬件设施,架设一块显示屏、一条数据连接线和一台电脑终端,以“不增编、不建房、快落实、广覆盖”为原则,集成浙江解纷码、移动微法院、庭审直播系统、裁判文书公开平台等软件模块,打通基层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如今,“微法庭”迭代升级为“共享法庭”,初步构建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基层治理格局。

“共享法庭”内容虽然丰富,界面却清爽简明,就算是不熟悉智能手机应用的老年群众,经过指导也能轻松上手。

2014年,严笑萍等几十名村民在镇上务工后被拖欠了工资,老板跑路失联。尽管心有不甘,但他们考虑到工资数额不大,起诉要费时间精力,一来二去就拖了下来。

3月3日,杭州自贸区钱塘区块“共享法庭”连线钱塘法院举行的首场庭审,当事人一方在“共享法庭”内参加在线诉讼(图片源自澎湃新闻)

2021年,村民们怀抱一丝希望来到河桥镇“共享法庭”寻助。“共享法庭”办公室通过法院信息查询系统找到了跑路老板的联系方式,经调解员调解达成协议后,村民们拿到了等待已久的工资。

2021年9月,浙江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浙江省全面加强“共享法庭”建设健全“四治”融合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决定在全省全面加强“共享法庭”建设,打造一站式诉讼服务、一站式多元解纷、一站式基层治理的最小支点,以一体化、均衡化、便捷化的诉讼服务助力构建“四治融合”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區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如今,临安区全区共建成“共享法庭”119家,参与调解各类纠纷2603件,调解成功1071件;培养庭务主任为代表的“法治带头人”30人,组织调解员培训29场;开展庭审直播等法治教育46次,受众达13万余人次;开展智能代办567次,为当事人节省诉讼费104余万元。

联合执法

日前,杭州市桐庐县教育局接到群众举报,富春江镇某小区内存在非法办学,教育局与桐庐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富春江中队的执法人员迅速赶往现场处置。

这是桐庐在“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后处理的首例非法办学案,部门联动式的高效处置,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推进“双减”工作起到了助力作用。

桐庐教育局执法人员称,此前面对非法培训等举报,教育部门执法人手严重不足,加之到乡镇有一定的路程,经常没等他们赶到,违法现场已经人去楼空。“大综合一体化”改革推出后,综合行政执法局共同参与,弥补了执法力量不足,也突破了“地域时差”瓶颈。

桐庐“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于2022年初启动,通过成立行政执法指挥中心,构建了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行政执法指挥体系,整合了18个部门27个领域的行政处罚权,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一次检查多领域。其“扁平化”指挥和执法力量的全域统筹,在浙江省内具有先行性和创新性。

经过执法改革,眼下桐庐县已有78.43%综合行政执法力量下沉到基层一线,执法分队实现乡镇全覆盖,部门和乡镇(街道)的“条”和“块”进行统筹,监管和执法“双剑合璧”,形成“1分钟响应、3分钟出门、15分钟到场”的快速处置圈。

除了“双减”执法,桐庐还聚焦农民建房、渣土处置、招投标管理、非法采砂、烟花爆竹等各个领域,结合当地实际形成监管执法闭环,对偏远地区也实现了从“看得见、管不着”向“看得见、管得着、治得好”的转变。

桐庐县行政执法指挥中心负责人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下一步,该县还将通过数字赋能,以源头治理为核心,突出预警、预测、预防功能,让处在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的乡镇也能享受到更多的改革成果,为全省“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提供桐庐经验。

“共享法庭”在临安区各镇街、村社遍地开花,把调解指导、纠纷化解、线上诉讼、普法宣传、基层治理等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一码通行

“只要亮一次码就可以,真方便。”杭州市余杭区市民何先生感慨。半年前参观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还需要核验健康码、行程码、电子门票三个码,申领“余杭一码通”后,三码功能实现合一。

“余杭一码通”联合19个部门,归集健康码、行程信息、疫苗接种在内的53项约657万条数据,为市民实现防疫核验、公共出行、办事咨询等24个场景的“一码通行”。2021年8月上线以来,已经服务了9万人次。

“在手机上预约办理健康证,预约当天就能体检,办好了也不用再跑一趟去拿,手机上就能查到电子版。”从事餐饮服务工作的张大姐对余杭区“健康真周到”应用表示满意。

2021年11月,余杭有2.3万多家企业的10多万名从业人员需要办理健康证,涉及餐饮、乳制品、化妆品、消毒产品、供水、公共卫生等六大行业。为应对余杭区健康证待办人员范围广、数量多、流动性大、信息掌握不及时等痛点难点问题,该区数管局联合区市场监管局、区卫健局和区委政法委,打造了全区相关从业人员健康证管理场景应用“健康真周到”,实现线上预约、线下体检、在线申领,大幅缩短群众办证周期。

过去一年,除了“余杭一码通”“健康真周到”,余杭区数管局以“小切口、大场景”为指引,还研发打造了“数智防疫”“城乡一体化地质灾害智控平台”“数字员工”“自然语言分析”等多个实战管用、基层爱用、群众受用的民生应用和高频组件,让群众享受到数字化改革带来的实实在在的便利。

标杆城市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等要求。

浙江是较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省份。为深入落实浙江省政府數字化转型决策部署,早在2016年底杭州市就启动了“最多跑一次”改革,此项改革是建设数字政府的先手。当年,杭州开始建设“城市大脑”,在全国乃至全球具备先发优势,建成城市级全领域的智能中枢,接入交通、警务、环保、旅游等几十个领域,形成“数字政府+城市大脑+数据资源”三位一体的杭州经验。

2022年杭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提升全市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监督能力,做到“一屏统览、一键直达”;构建城市数智治理体系,建设“数字体征+现场联动+专家会诊+智慧研判”数智指挥平台,打造“天空地车人”一网感知系统,推进全市域全领域应急响应、行政执法、疫情防控等应用;深化“城市大脑+现代城市+未来社区+活力乡镇+未来乡村”“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核心场景建设,打造一批实用管用好用的特色应用,高质量建设智慧城市窗口。

“数字化改革,就是要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解决线下模式、传统思路解决不了的问题。目标是守底线、提效率、减负担、降风险,不断将空间智治数字化改革推向深入。”杭州市规划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省市数字化改革大会、市两会相关部署,加快探索形成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助力杭州打造数字治理标杆城市。

猜你喜欢
临安杭州市法庭
消失在法庭的邦博
杭州市支援武汉医疗队等6个集体获杭州市五一劳动奖状
视觉中国
赠我如你一般的骄傲
上法庭必须戴假发?
岁月也曾可期
杭州市西湖区中小学教师作品选登
杭州,下一个一线城市?
我被告上了字典法庭
杭州市萧山区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