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皓
(西安音乐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陕西地区由于地域的差异,呈现出了三种不同的文化,即陕北文化、关中文化和陕南文化。其中关中文化以厚重的历史和热情奔放的人文气质为主要特点,最能够代表陕西文化(其余两种文化均受到外省文化的影响)。而关中方言就是关中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关中方言中,属西安方言最具代表性。因此,西安方言也自然成为了陕西方言的代名词。
近年来,全国各地均不同程度的涌现出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歌曲,这其中部分作品已成为了人们认识不同城市和城市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这些歌曲以流行歌曲为主,简单、质朴,易学并易于传唱。而在这当中,最具特色的当属使用方言演唱的流行歌曲,他们已然成为了地方音乐文化的新势力。这些方言类流行歌曲也逐步在“俘获”着更多人的心,这也是音乐发展中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其实早在流行音乐刚刚传入国内时,就涌现出了大量的方言类流行歌曲,如粤语歌曲、闽南语歌曲。流行音乐发展到今天,很多省份和城市都有使用方言演唱的歌曲,甚至包括少数民族语言,它们充斥在大量的流行歌曲创作中,陕西方言类流行歌曲就是其中的代表。陕西方言类流行歌曲是指使用陕西方言影响旋律的手法进行旋律创作,并且作品整体具有流行音乐基本特征的流行歌曲。它以参与创作人数较多、作品数量较多、风格多样化、听众较广泛等特点,在方言类流行歌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近年来,这些歌曲频频亮相于各大真人秀节目和影视剧中,为陕西文化的宣传和推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世纪以后,在西安,一群有着梦想和理想的青年音乐人,致力于借助流行音乐的创作和表现方式,将陕西方言运用到流行歌曲的创作中,从而也产生出了陕西方言类流行歌曲这一类别。这些歌曲在群众中,产生了较大影响力,拥有大量的“粉丝”,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因为这些音乐对陕西充满了期待和热爱,有些甚至因此来到陕西做客、创业、生活。那究竟它的魅力何在呢?笔者将对陕西方言类流行歌曲的创作(含编曲)手法和风格特征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进而总结出一些既具有一定共性又具有特色的创作手法,供创作者参考。同时,也将对陕西方言类流行歌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从一个研究者的角度给予一些意见和建议,进而推动这类音乐的创新和发展,为陕西音乐文化建设尽绵薄之力。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出台,各个领域都出现了井喷式发展。内地流行音乐也正是在那个时期崛起并且发展的,在这一时期先后出现了很多代表性流派,如摇滚风、港台风、西北风。港台风以粤语歌曲为代表,基本可以视作建国以后,方言在内地流行歌曲中的首次应用。但是这一时期歌曲旋律主要还是受欧美和日本流行音乐的影响,在初期并没有形成粤语方言歌曲的独有特征。1987年,西北风迅速刮向了全国,这也是建国以后陕西风格流行音乐第一次出现在全国,但是这次的西北风歌曲只是在音乐素材方面吸纳或者借鉴了一些陕西元素,确切讲是陕北音乐元素,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陕西风格流行歌曲,而且在演唱中并未使用到陕西方言。1995年,西安本土摇滚乐队发行了一张叫做《中国西部大摇滚》合辑,其中收录了一首来自嘹乐队的作品《算黄算割》,这应该算是最早的一首陕西方言类流行歌曲。该作品使用陕西方言演唱,并且在旋律创作中使用了陕西方言影响旋律的写法,主要表现的内容为关中麦收季节的一种鸟,其音乐风格偏布鲁斯。但是由于当时只有这一首陕西方言类流行歌曲作品,而且受到当时全国摇滚乐大背景和作品传播途径等多方面的影响,这首作品并没有引起较大反响,并且在这以后的十几年中也并没有再出现类似手法的作品。但是从作品本身的意义来看是重大的,它可以视为陕西方言类流行歌曲的“始曲”。
直到新世纪,在沉淀十余年后,2007年随着陕西本土一支叫做“黑撒”的乐队发行的一张叫做《起的比鸡早》专辑开始,陕西方言类流行歌曲逐步兴起并形成了独有的特色,甚至成为了一种新的文化现象。黑撒乐队的队名其中的“撒”字在陕西方言中读二声,即“头”的意思。黑撒则是指陕西地方戏曲秦腔中的一个行当,也称黑头或花脸,学术上称作净角。因此从这个乐队的名字就能看出,这是极具陕西特色的乐队。《起的比鸡早》专辑以嘻哈风格为主,采用陕西方言演唱,共收录了《陕西美食》《起的比鸡早》等10首作品。其中《陕西美食》为该乐队代表作品之一,以幽默风趣的说唱方式介绍了陕西美食,让省内外游客对于陕西美食有了一次全面的了解,现已成为陕西的一张文化名片。实际上这张专辑也是在沉淀几年后才制作完成的,早在2001年该乐队主要成员曹石和王大治就在一起做过一些陕西方言在歌曲中应用的探索,在2003年还小范围地推出过自己的一首原创作品,但是真正形成完整并且成熟的作品就是在2007年这张专辑中。首张专辑之后,黑撒乐队还推出了多首作品,代表作品主要有《西安事变》《我的黄金时代》《流川枫与苍井空》等。该乐队及作品曾两次获得2010、2012华语金曲奖最佳其他方言专辑入围奖等奖项,还参与了多部影视音乐的创作。
同在2007年,陕西本土另一音乐人王建房也发行了自己的首张专辑《我要活》。与黑撒乐队那种幽默风趣的风格不同,王建房的作品洒脱、豪爽的同时也有淡淡的忧伤和悲凉,音乐风格则以摇滚为主。《我要活》这张专辑中,共收到了《大老碗》《活着》等作品,作品具有浓郁的陕西精神,音乐中也渗透着秦腔“吼”的特质,同时还包含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百态。随后他还推出了《长安城》《长安夜》等代表作,被广为传唱。王建房本人也曾参加多个全国性电视节目,引起广泛关注,如《中国梦之声》第二季、《十三亿分贝》、央视特别节目《天下有情人》等。
2008年玄乐队正式成团,2009年推出自己的首张专辑《玄之又玄》,此后该乐队又推出了两张专辑,并且参与了大量影视音乐的创作。代表作有《西安爱情故事》《晚安西安》《陕西木有啥》等。其中《西安爱情故事》曾获得2012华语金曲奖年度最佳方言单曲提名;乐队曾获得华语金曲奖2013年度优秀新乐队奖,2017年文化部、财政部文化娱乐产业创业创意人才扶持项目人才库入选表彰组合。作品以陕西方言和普通话结合的方式,主要反映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
马飞,一个极富个性的跨界型音乐人。作为副导演曾参与电影《图雅的婚事》《白鹿原》《半个喜剧》,作为演员曾主演电影《三线好青年》入围了华沙电影节,并在意大利瑞吉欧亚洲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电影奖。2009年成立了马飞与乐队,这支乐队至今仍是陕西方言民谣乐队的典型代表。2020年他凭借电影《半个喜剧》音乐获得了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提名。他的主要作品有《我能Chua》《长安县》等,音乐风格主要为民谣。他的作品以小人物自嘲的视角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平常事,让人听后既风趣,又感到五味杂陈。其个人曾获得第15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最佳国语男新人、最佳民谣艺人奖项。
2014年玄鸟乐队成立,其乐队的发起者和灵魂人物是陕西本土音乐人左辉奇。“玄鸟”为秦代的图腾,使用它作为乐队名称,也明确的说明这支乐队对陕西传统文化的崇敬和热爱。该乐队作品不拘泥于某一种风格,旋律上善于汲取陕西民间歌谣、小调因素,融合了流行、摇滚、爵士以及中国民族音乐等多种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作品题材以描写老百姓的生活为主,充满了正能量。主要作品有《月亮爷》《一辈子挣钱都不知道花》《西安年最中国》等,其中《月亮爷》于2018年登上了央视《记住乡愁》元旦晚会的舞台。
除以上代表乐队和个人以外,近些年在陕西方言类流行歌曲流域还涌现出了其他一些音乐人和作品,倍受关注。2018年,陕西籍著名音乐人曹轩宾将一首作品《别君叹》通过央视《经典咏流传》栏目带给了全国观众。该作品歌词取自唐诗《送元二使安西》,采用陕西方言与普通话结合的方式,旋律中既保留了陕西话音调,也使用了很多流行音乐时尚的元素,作品一经推出,倍受全国观众喜爱。再如,一首叫做《西安人的歌》的作品,这首作品是在近几年网红文化的背景下产生的,词曲作者范炜与程渤智也是陕西本土资深的音乐人,在沉淀多年后,写出了这首影响全国的作品。这首作品风格时尚现代,曾获得2017年度亚洲中文音乐大奖最具影响力方言歌曲奖。2020年,一部反映陕西舞台装台人的电视剧《装台》登陆央视。在这部剧中,片头曲《不愁》广受好评,这首作品让更多人了解到了陕西方言类流行歌曲这种类别。
陕西方言类流行歌曲作为内地方言类流行歌曲的代表,以它独特的音乐语言,多样化的风格,在内地流行音乐中独树一帜。下文笔者将对四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创作和编曲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
黑撒乐队的《陕西美食》是一首Hip-hop(嘻哈)风格的作品,歌词量较大,且歌词中使用了较多方言俗语,从头到尾用陕西方言以纯说唱的方式完成,以生动、直白的方式介绍了陕西美食。由于该作品没有旋律,故笔者在此仅对编曲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分析版本为2007年由时音唱片发行的专辑《起的比鸡早》中的该作品。该作品主体结构与主要乐器情况见表1。
表1.《陕西美食》编曲结构图
从表1可以看到,该作品在编曲上主要以电子音色为主,如电子鼓、电子合成器,同时还加入电贝司、电吉他以及钢琴等乐器。作品在编曲的设计上,前奏、间奏和尾奏采用了完全相同的旋律及编配方式,最具特色的当属酒吧钢琴这个音色应用,具有浓浓的“草根”气息。主副歌段落编曲上基本类似,最明显的区别有两点:其一在于副歌段加入了失真电吉他,而且这种演奏方式为比较典型的摇滚乐方式。其二在于副歌段加入了女声戏曲化的吟唱,这种方式使作品在具备了Hip-hop风格的基础上,兼容了中国传统戏曲元素和摇滚乐元素,听起来别具一番滋味。
王建房的《长安夜》是一首典型的摇滚乐风格作品,旋律流畅平铺直叙,有强烈的感染力,编曲上采用了电声乐队的编配方式。歌词方面并没有延续黑撒乐队那种很接地气的写法,而是采用了富有诗意的歌词写法。旋律创作上主体采用了陕西方言音调影响旋律的写法(或称陕西方言音调式写法),同时还加入了很多普通话音调旋律写法(或称常规旋律),这也是王建房的风格所在。该作品将作者对西安这座城市的情感融入其中,表现了西安厚重的历史沧桑感。分析版本为2014年由看见音乐发行的专辑《长安夜》中的该作品(见谱例1)。
谱例1:《长安夜》主题句
通过谱例1可以看到该作品的旋律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摇滚乐旋律。为什么如此呢?这是因为该作品在旋律创作上大量借鉴了陕西方言音调的发音,并在此基础上引申出了该作品的主题句,同时也影响到了整首歌的旋律。其实这种现象在我国各地戏曲中最为典型,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而地方戏曲则是方言最古老的一种传承。如河南豫剧、江浙越剧以及陕西秦腔等等,它们的旋律均与方言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戏曲唱腔旋律就是方言的艺术化的“升级版”,通过地方戏曲我们就可以听到最地道的地方方言。
主题句“一弯千秋月”,用陕西话读出来,应该是二声、轻声、轻声、二声、四声,这与普通话的发音存在着较大差异。陕西话语普通话发音一般规律为普通话一声在陕西方言中发轻声,普通话二声在陕西方言中仍发二声,普通话三声在陕西方言中发四声,普通话四声在陕西方言中发一声。当然这只是一般规律,在实际使用还有特殊处理。这首作品主题句旋律在音高上,前半句基本承袭了陕西方言的四声特点,但也有艺术上的处理。如“一弯”,按照陕西话应该为二声、轻声,但旋律并没有按照这个来写,因为这样旋律会缺乏美感,因此做了艺术化处理。后半句旋律也基本来自陕西话的自然音调,但“满城雪”的“满”字做了艺术化处理,这也是旋律的需要,并没有严格按陕西话来。主题句在节奏上,使用了较为典型的摇滚乐风格节奏。综合来看,这个主题句既有陕西方言音调的直接影响,也有艺术上的听觉需求。到了副歌段,在旋律上则更多保留了普通话或者说常规摇滚乐的旋律特征,陕西话仅起到点睛作用(见谱例2),但并没有任何违和感;编曲方面见表2。
谱例2:
表2.《长安夜》编曲结构图
作品主体为三段体结构,预副歌段很短,仅作为桥接的作用,主体段落为主歌和副歌。作品在编曲上使用了典型的电声乐队配置,最有特点的当属电吉他闷音的使用,除副歌段以外贯穿了全曲的其他段落。其次,预副歌人声做了电音化处理,并且在力度上做了弱处理,这为副歌的“燃起”起到了非常好的铺垫作用。整个作品热情、奔放,充满了激情,让人听后热血沸腾,极富感染力。
马飞的《长安县》是一首民谣风格的作品,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情节,歌词使用了地道的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方言俗语,以一个小人物的视觉,诉说了一个小伙子对往事的回望和重归旧地的自豪、喜悦的心情。分析版本为2014年由摩登天空发行的专辑《当初就不应该学吉他》中的该作品。
《长安县》的副歌段基本延续了陕西方言音调影响旋律的写法(见谱例3),但主歌段及预副歌则有着明显的特点。主题句“骑着车子来到长安县”,其中“骑着车子来到”基本使用了陕西方言的音调(即二声、一声、轻声、轻声、二声、一声),但是“长安县”未使用方言音调,而是普通话音调旋律写法(常规民谣旋律)。第二句中“大碗”采用了陕西方言说的方式(即一声、四声),紧随其后一句“长安县那么些年都没变”虽然歌词为方言俗语,但大部分脱离了陕西方言本身音调的影响,为普通话音调旋律写法(常规旋律写法)(见谱例4)。主歌2段基本采用了主歌1的旋律创作方式,即有的旋律,前半句为陕西方言音调,后半句为普通话旋律音调。甚至有些句子基本都为普通话音调旋律写法,没有受到陕西方言音调的影响,但是歌词始终保持了陕西长安区方言俗语的风格。这种写法,既让作品具有了浓郁的地方特色,也保留了民谣音乐的典型特点,使作品整体极具辨识度。这种写法在传播上,不仅可以让陕西听众接受,还容易被非陕西听众接受。
谱例3:
谱例4:
作品在编曲上使用了电声乐队的编配手法,整体编曲风格接近于许巍的风格,但同时也具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如电吉他滑音技巧、电子管风琴等特色乐器的使用,电贝斯嫁接了雷鬼音乐的编法,这类编法构成了该作品或者马飞其人作品上独特的气质。作品具体结构和乐器使用情况见表3。
表3.《长安县》编曲结构图
玄鸟乐队的《月亮爷》,词曲和演唱均由该乐队的核心人物左辉奇完成。作品以广泛流传于陕西关中地区的同名地方童谣《月亮爷》为蓝本,在创作中融入了陕北说书、秦腔、摇滚乐等元素,是一首以摇滚乐风格为主要基调的作品。分析版本为2018年1月1日央视播出的《记住乡愁》元旦特别节目中的该作品。
作品在旋律创作上,共表现出四大特点:一是旋律基本采用了陕西方言音调影响旋律的写法,以陕西方言音调旋律为主要框架,这种手法接近于秦腔唱腔的写法。如主题句中“月亮爷”,按照陕西方言三个字都是一声,因此形成了谱例中的旋律(见谱例5)。二是部分旋律尾音做了下滑音处理,有些是为了迎合歌词情绪,如主题句中“丈丈高”的“高”字(见谱例5);有些则是为了配合陕西方言音调,如主歌1 段第二句中“万家灯火”的“火”字(陕西方言为四声,见谱例6)。三是使用了较为典型的流行音乐节奏,如一些带连音线的切分节奏和带附点的节奏型,这种处理方式从风格特征上满足了流行音乐的基本特征。四是部分装饰音的使用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主歌1段第三句中“秋风凉”的“凉”字(陕西方言为二声),其主要目的为了迎合陕西方言的音调。当然部分旋律为了突出戏曲韵味做了艺术化处理,如主歌1段第三句中的“月光长”,还有主歌2段结束句的“泪两行”等(见谱例7)。
谱例5:
谱例6:
谱例7:
在编曲上,这部作品囊括了多种音乐元素。既保留了流行音乐的基本特征和框架,又巧妙地植入或加入了一些陕西民间音乐元素,并且以摇滚为主要基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其具体设计见表4。
通过表4可以看出,该作品在编曲的设计上极为巧妙,分别在前奏、间奏、尾奏三个器乐段中使用了陕北说书,但是每一次都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它就像一条锁链一样,将整个作品紧紧地串联到了一起。而且这种设计不仅凸显了陕西关中文化,也融合了陕北文化,是一种非常好的探索。
表4.《月亮爷》编曲结构图
从1995 年作品《算黄算割》的萌芽期到1996—2006年之间的沉寂期,再到2007—2014年之间的确立期,陕西方言类流行歌曲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2014年之后,陕西方言类流行歌曲进入了它的成熟期、黄金期,这一时期的作品风格更加多元化、更加时尚现代,创作和制作的水准也得到了较为显著的提高,在创作上形成了各自的特色,编曲手法也更加多样化。如曹轩宾的《别君叹》,在旋律创作上既保留了典型的流行音乐特征,也结合了浓郁的陕西方言音调旋律元素,同时还加入了古诗词的吟诵;在编曲上,使用了钢琴加古琴、箫等中国传统乐器和弦乐四重奏结合的方式,这种编法在流行歌曲中非常罕见。再如玄鸟乐队的《月亮爷》,将陕北说书、秦腔和摇滚乐等元素进行结合,使作品呈现出一种包罗万象的特质,极具感染力。又如由赵柯作曲、孙浩演唱的《不愁》,在旋律创作上采用了陕西方言音调和普通话音调结合的方式,并且借鉴了中国传统曲艺“说书”中说和唱的手法;编曲上以民谣风格为基调,加入了二胡、琵琶、唢呐等中国民族乐器以及个别中国民族打击乐的应用。
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陕西方言类流行歌曲在旋律创作上主要采用“陕西方言音调影响旋律”的手法,即陕西方言音调式旋律写法,只是不同创作者在使用中具体操作各有不同。有的以陕西方言音调影响旋律的手法为主要手法进行创作,作品中只夹杂了较少普通话音调旋律写法(或称常规旋律写法)。有的则使用了相当一部分,甚至较多普通话音调旋律写法,与陕西方言音调式旋律写法进行了各种灵活的组合。有的还使用了陕西方言音调式旋律和陕西方言说的方式进行结合,或主体为唱略带了个别说的方式,或使用了说为主体略带了个别唱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迎合方言式旋律,保证和提升作品韵味,还用到了下滑音、装饰音等手法。在旋律节奏的设计上,为了满足流行音乐的特征,使用了较多流行音乐的特征性节奏。从编曲角度看,这类作品囊括了主流的流行、民谣、摇滚、电子、嘻哈,甚至包括爵士以及各种风格融合的曲风,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但是不管曲风如何,大部分作品的编曲中都包含了陕西音乐元素,而且有不少使用了陕西地方戏曲或者曲艺艺术元素。总体来看,这类作品属于典型的流行歌曲,但是又与常规的流行歌曲存在较明显的区别,最大区别就是旋律特征和音乐元素,这些区别使它具备了独有的气质。
近几年,随着陕西方言歌曲备受热捧,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音乐人也加入了这一阵营,为这一阵营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专业从事陕西方言类流行歌曲创作的职业创作者就有十多人,年龄分布从二十岁到五六十岁不等,而非专业和职业创作者不计其数,作品数量达到了几百首。但是,在这些作品中获得广受好评、被广泛传唱的确较少,究其主要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一些音乐人盲目跟从,创作手法相似,风格差异化较小,缺乏个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编曲制作水准偏低,缺乏像《别君叹》《不愁》这样的精品之作。《别君叹》《不愁》两部作品无论从创作、演唱还是编曲制作都是高级、精良的。这些问题需要政府或者一些社会组织进行引导,比如在歌曲征集或者推广中,多鼓励创作者使用新的创作手法和编曲手法,不能守旧。在资金上给予更多支持,尤其是已经入围作品,要进行再打磨,提高制作水准,这样才能让陕西方言类流行歌曲更加多样化、更具个性、更加精致。
西安作为陕西的省会,是一座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已经不能只依靠厚重的历史去发展了。我们需要现代的、高新科技的技术为西安甚至陕西地域文化发展来提供新的动力。如果一味的守着传统,不转变思想,不进行革新,那始终会落后于更发达的地区。陕西方言类流行歌曲作为陕西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格和形式也必须是多样化的,品质也必须得到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人群的听觉需求,才能进一步打消外地人对于陕西古老、较落后的看法,从而吸引到更多外地人来到陕西做客、创业、生活,这样才能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贡献应有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