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江帆 韩舒淋
煤炭价格机制的调整终于“靴子落地”。
2月24日、2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分别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下称24日《通知》)、《关于做好2022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监管工作的通知》(下称28日《通知》),进一步完善煤炭长协定价机制,核心变动有三:基准价上调至675元/吨,合理区间为570元/吨~770元/吨;浮动价参考指数剔除发电侧电煤采购价格指数;首次明确晋陕蒙坑口煤长协价(长期供货协议价格)合理区间。
这两份《通知》标志着执行五年之久的长协煤定价机制正式调整。长协煤覆盖了中国煤炭供应总量的80%左右,长协煤定价机制的变动,对煤炭上下游行业均有重大影响。
针对2022年的煤价形成机制的完善工作,国家发改委从2021年10月底开始研究建立,到12月初发布征求意见稿试水,再到如今正式文件的下发,共耗时四个月左右,终于完成了五年来的首次重大调整,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行业诉求。
中国自2016年开始推进煤炭中长期合同工作,执行“基准价+浮动价”的定价机制,2017年—2021年下水煤(简单来说是指通过水路运输的煤炭)基准价一直为535元/吨,原则上应稳定在500元/吨~600元/吨区间。
相较于老方法,两份《通知》将长协煤的基准价、运行区间整体上调。
24日《通知》将长协煤价的合理区间重新界定为570元/吨~770元/吨,较此前下限上调了14%,上限上调了28%。
28日《通知》支持煤、电双方在合理区间内自主协商确定价格;如不能达成一致,则继续按“基准价+浮动价”价格机制执行,下水煤基准价上调为675元/吨,上调幅度达26%;非下水煤基准价按下水煤基准价扣除运杂费后的坑口价格确定。
2021年12月,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曾起草《2022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拟将基准价调整为700元/吨,并设定浮动范围550元/吨~850元/吨。
相较于未录用的《意见稿》,本次正式文件中的基准价下调3.6%,浮动区间下限调高了3.6%、上限调低了9.4%,波动区间收窄。业内主流看法认为,此次政策调整是为了照顾煤电企业利益,《意见稿》的基准价及浮动区间设置对改善煤电企业大面积亏损没有帮助。
2021年,由于电煤供需阶段性失衡,价格创历史新高,煤电企业全面亏损。据中电联测算,2021年全国煤电企业电煤采购成本额外增加6000亿元左右,全年累计亏损面达到80%左右。2021年年底的电煤价格水平仍显著高于煤电企业的承受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24日《通知》还新增了晋陕蒙三大产区出矿环节(坑口煤)长协价的合理区间:山西370元/吨~570元/吨(5500千卡)、陕西320元/吨~520元/吨(5500千 卡)、蒙 西260元/吨~460元/吨(5500千卡)、蒙东200元/吨~300元/吨(3500千卡)。如此清晰的设置为历史首次。
晋陕蒙三个省区煤炭产量和外调量在全国占比中均超过70%。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伴学在2月2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煤炭中间流通环节成本费用相对稳定,出矿环节价格波动大,是开展价格调控的“源头”。
28日《通知》中有关价格机制的另一调整,是对浮动价参考指数的增减。
浮动价实行月度调整,暂采用全国煤炭交易中心综合价格指数(NCEI)、环渤海动力煤综合价格指数( BSPI)、秦皇岛综合交易价格指数(CCTD)3个指数,选取每月最后一期价格,按同等权重确定指数综合价格。
每月由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中煤协根据价格机制定期测算长协价格,报国家发改委确认后,每月最后一个工作日对外发布,价格不超过合理区间。经计算,2月最后一期NCEI、BSPI、CCTD指数分别为770元/吨、740元/吨、786元/吨,3月指数综合价格为765.3元/吨,结合675元/吨的基准价,3月下水煤长协价约720元/吨。这代表指数综合价格比基准价每升降1元/吨,下月中长期合同价格相应同向上下浮动0.5元/吨,也意味着长协价格涨跌幅比市场波动更平缓。
与老办法、《意见稿》不同的是,28日《通知》将中国沿海电煤采购价格综合指数(CECI)剔除出了浮动价的参考指数之列,NCEI指数取而代之。
CECI指数是浮动价参考指数中唯一一个发电侧电煤采购价格指数,研发单位、发布机构为中电联,于2017年11月开始发布。在国家发改委的支持下,CECI纳入2018年度中长期合同定价机制。
中电联党组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曾表示,CECI沿海指数具有里程碑意义,填补了国内发电侧电煤采购价格指数的市场空白,为客观准确反映电煤采购端价格水平提供了新视角。
为何此次长协机制调整剔除CECI指数?多位煤炭行业资深人士得出了以下可能的原因:从编制方法来说,CECI指数反映的是电厂实际采购离岸的成交价格,相较其他三大价格指数更贴近市场报价,因此价格波动以及与长协价的偏差过大;从时间周期上来说,相比BSPI、CCTD指数,CECI是最年轻的价格指数,存在时间最短。
对此业内褒贬不一。从调控市场的角度出发,在长协煤浮动价中剔除CECI指数,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也有人士认为不合理,剔除后离市场真实情况更远,甚至打趣道:“CECI指数不如那两个指数听话,喜欢有自己的主张。”
BSPI指数由国家发改委主导、河北港口集团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编制,是国内第一个由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煤炭价格指数,自2010年10月起试行发布。
2021年10月,动力煤价高量缺最严峻之际,市场煤价相继突破2000元、2500元大关,屡创历史新高。对比CECI、BSPI、CCTD三大指数在彼时的价格表现,可以看出CECI的价格更贴近市场价格。替换掉CECI指数的NCEI指数自2021年年底开始发布,由全国煤炭交易中心发布。在数据权重中,长协的权重不低于72%,也就代表着价格波动更为稳定。
尽管本次正式文件与《意见稿》存在不小差异,但关于履约监管、核查评估方面,正式文件承袭了部分《意见稿》的内容。长期以来,由于缺乏配套机制,违约成本较低,长协的履约问题一直备受业界诟病。
28日《通知》鼓励煤、电双方签订“一口价”合同,多签订3年及以上长期合同。同时加强履约监管力度,明确2022年煤炭长协全部通过全国煤炭交易中心线上平台录入确认并在线签订诚信履约承诺,全部纳入“信用中国”网站的诚信履约保障平台进行监管。所有签订和录入合同要尽快按照合理区间协商确定价格水平。
产运需各方面要综合考虑季节性波动、煤炭生产和铁路运力相对均衡的特点,协商一致将年度中长期合同细化分解到月。供需企业要每月线上报送合同履行情况,并保证单笔合同月度履约率不低于80%、季度和年度履约率不低于90%。
根据国家发改委要求,各地经济运行部门和有关央企组织要督促供需企业在2022年3月7日前按价格机制签实长协,加强合同履约监管。
核查评估方面,国家发改委将对2022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情况组织专项核查,重点核查签订全覆盖、价格机制签订落实、履约执行等情况。其中,中央企业要将煤矿、电厂中长期合同签订率、履约率纳入绩效考核指标。对未达到要求的企业,将视情实施约谈、通报、信用惩戒和追责问责等措施。
一家煤炭国企调度部门负责人表示,“对于国企来讲,(价格调整)没有可不可以接受一说,执行就完了。从价格本身来讲,也还不错,相较以前的机制(535元基准价)而言,有很大进步。”
2021年10月下旬,市场煤价疯涨,煤炭长协机制体现了市场压舱石作用。在市场煤价涨至超过2000元/吨时,长协煤价只上浮至700多元/吨。内地电厂超过80%的用煤可以通过长协来锁定,沿海电厂比例一般略高于50%,其余通过采购市场煤和进口煤来补充。
山西一家大型煤企负责人曾表示,经过几年的验证,长协机制确实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与稳定。从国家宏观调节角度出发,还应是多鼓励签订长协。但目前机制基准价应随着社会物价水平的提升进行调整,压得太低不利于供需双方正常运行,价格调整之后也要保证签订情况。
本次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一大重点,是与燃煤发电价格机制相衔接,实现了“区间对区间”。24日《通知》明确,合理区间内煤、电价格可以有效传导,煤价在合理区间运行时,燃煤发电企业可在现行机制下通过市场化方式充分传导燃料成本变化。
2021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发改委全面放开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将电价浮动范围扩大至在基准价基础上上下浮动不超过20%,高耗能企业不限。一位发电集团人士曾测算,国内各地燃煤基准电价在0.3元/千瓦时~0.45元/千瓦时左右,允许上浮20%,大约相当于200元/吨~300元/吨的煤炭价格浮动。
2月24日,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彭绍宗在发布会上明确,此次改革,不涉及电价机制调整。无论煤价如何变化,燃煤发电市场交易电价都不能突破上浮20%的限制,居民、农业电价与当前水平相比也不会有任何变化。彭绍宗预计,今后一段时间煤价会在当前水平上合理回落,有利于进一步稳定燃煤发电市场交易电价。
2022年以来,煤市供需依旧保持紧平衡。秦皇岛港5500大卡煤价在1000元/吨关口来回震荡,目前维持在900元左右。有发电企业人士表示,如果煤价限定在570元/吨~770元/吨的区间,电价上浮20%能够落实,煤电企业整体基本能保本经营。但是,煤炭市场变化快、煤价管控难,电价上浮20%落实也不易,而且长协煤、电力中长期交易占比、进口煤价、电力市场供需形势等因素还不确定,实现煤电协调发展还是有难度。
近期,各行业复工复产继续全面恢复,燃煤电厂发电量和耗煤量均继续较快增长,各环节库存下降明显。根据中电联《电力行业燃料统计日报》监测,2月18日至2月24日,纳入统计的燃煤发电企业日均耗煤量环比增长6.2%;电厂日均入厂煤量环比增长1.9%;电厂库存可用天数15.9天,较2月17日减少0.9天。
2022年全年,用电量有望继续增长,煤炭的价格和供应依然是决定今年电力供应安全的关键因素。中电联在1月底发布的《2021—2022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以下简称《供需报告》)中预测,预计2022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8.7万亿~8.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加5%~6%。对全年供需形势,《供需报告》预计2022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期间部分区域电力供应偏紧。《供需报告》也特别关注了电煤供应的形势,该报告建议的第一条提出确保电力燃料稳定供应,发挥煤电兜底作用,保障电力供需平衡,建议继续增加国内煤炭供应总量,推进电煤中长协签订及履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