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短视频现场新闻的创优启示

2022-05-09 13:23周帅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特性

摘要:短视频的迅猛发展深刻改变了媒体发展的格局,新闻机构大规模进驻抖音、快手或自建短视频平台,媒体融合领域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自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设立媒体融合奖项以来,短视频新闻就一直占领着一席之地。到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奖项细化为短视频现场新闻和短视频专题报道。文章分析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短视频现场新闻的特征、创优路径等,发现在平台、内容和现场等方面都同传统新闻有很大不同。作为行业风向标,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对作品创作具有指导性意义。文章还认为,军事题材新闻既具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军事题材短视频现场新闻的发展建设需要处理好碎片化呈现与新闻深度、视听语言变化与信息传递效率、严谨性与泛娱乐化这三对关系。

关键词:短视频现场新闻;特性;中国新闻奖;创优路径;军事题材新闻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3-0092-03

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作为新闻行业风向标的中国新闻奖也增设了媒体融合奖,主流媒体纷纷进入短视频新闻赛道。从2018年设立奖项到现在,媒体融合奖项目一直在调整优化,短视频奖项从融媒短视频调整为短视频新闻,再到当前的短视频现场新闻和短视频专题报道,短视频的新闻属性得到进一步强化。第三十一届短视频现场新闻奖项共评选出11件获奖作品,一等奖作品2件,二等奖作品4件,三等奖作品5件。

一、获奖作品特点

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对短视频现场新闻的评选要求为时效性强、现场感强、信息量大、传播效果好,且时长不超过3分钟。通过评选要求可以看到,短视频现场新闻在兼顾新闻性的同时也要符合短视频的传播规律,实现新闻价值与传播效益的统一。

(一)直击新闻现场

同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短视频新闻奖项相比,第三十届和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在奖项设置上变成了短视频现场新闻,突出了新闻现场的重要性。11件获奖作品全部来自新闻第一线,从源头上确保了新闻的真实性,画面也更有冲击力。《微视频丨彻夜救援 台州无眠》综合运用爆炸发生时监控镜头、多路记者采访拍摄画面,完整再现了从事故发生到救援指挥惊心动魄的全过程。

(二)时效性强

时效性是新闻报道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融媒体时代对新闻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短视频“短平快”的传播特征加速了这一趋势。《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短视频用户达8.73亿人[1],从“人人都有麦克风”到“人人都有摄像头”,新闻机构只有在最短时间内抢占视频新闻的时效性,才能增强新闻影响力。为了在最短时间完成发布,《抗洪Vlog|记者坐拖拉机赶往安徽庐江圩堤抢险现场:数千人会战守堤坝!》当天采集并发布,满足了用户的信息获取需求。

(三)简明扼要

短视频现场新闻对新闻时长也有严格限制,短视频快餐化、碎片化的特点要求内容短小精悍、简单凝练。一方面不要求面面俱到,在几分钟的时间内讲清故事核心内容即可;另一方面避免以做电视新闻的思维将短视频现场新闻做成电视新闻的“拆条式”报道。《视频丨泪目!如果我不幸倒在武汉 请把我骨灰无菌处理撒在长江》来源于一位抗疫志愿者的自述,但记者敏锐捕捉到了新闻的核心点,添加背景音乐进一步编辑加工后就发布出来,让这段只有32秒的短视频新闻引发强烈社会反响。

(四)新闻价值大

短视频平台每天上传的视频不计其数,在信息泛滥的背景下有价值的新闻更显难能可贵。短视频不仅是消遣娱乐的工具,也是很多人获取信息的渠道。主流媒体更应该积极抢占阵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活过来了!”19天,456个小时,我们终于救活了他》在恐慌中传递着希望,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医护人员与“死神”赛跑,抢救完病人后高喊三声“活过来了”的感人场景讓民众看到了“中国奇迹”,坚定了战疫必胜的信心。

二、短视频现场新闻的特性

(一)平台:和传统电视短新闻的区别

短视频现场新闻和传统电视短新闻都是视频新闻,区别主要在于平台。

首先,短视频现场新闻基于短视频平台迅速发展。从文字时代到视频时代,从PC端到移动端,短视频的出现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短视频依靠移动端传播,用户通过手机等媒介就可以随时随地收看新闻,具有电视不可比拟的优势。

其次,短视频新闻符合碎片化传播的特点。媒介传播从大众化走向分众化,基于算法精准推荐的短视频内容更符合用户需求,能够让用户在零碎时间内获得感兴趣的信息。在短视频平台上,一条十几秒新闻要素不全的视频新闻也可能引爆全网。

再次,短视频平台重新建构了传受双方的关系。短视频平台互动性强,能够实现和用户的双向互动。新闻发布后,发布者可以通过评论区了解用户想法、拉近情感距离。用户对新闻的点赞、分享等行为也能直接影响新闻进一步的传播效果。

最后,短视频平台颠覆了传统电视的采编流程。在短视频平台上有时仅需一名记者就可以完成新闻的拍摄、制作和发布工作。获奖作品《地震瞬间,她们抱出26个新生儿:要把孩子的安全置于我们之上!》就是如此,记者当天在医院内完成文案撰写、视频剪辑和发布工作,确保了新闻的时效性。

(二)现场:和非现场新闻的区别

现场感是现场新闻的基本要素,是对现场发生的新闻事件准确、生动地报道,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一是画面的不可替代性。现场新闻的画面均来自现场,记者无法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时,可以采用非专业设备和非专业人员在现场拍摄的画面。非现场新闻则可以通过动画、历史资料等弥补缺失现场素材的不足。二是视听语言的改变。非现场新闻一般新闻五要素齐全,但短视频现场新闻受到时间限制,要求简单凝练、直入主题,重视背景音乐和字幕的运用,淡化解说和记者出镜,突出画面和声音的重要地位,追求先声夺人的表达,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如《独家航拍!直击水龙与火龙艰苦拉锯》全程使用快节奏的背景音乐营造紧张的氛围,通过字幕补全新闻内容。三是片段呈现的多样性。现场新闻突发性强,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Vlog视频、VR设备的使用能增强视频的现场感和沉浸感[2],无人机等设备可以到达传统新闻采访到不了的地方,丰富画面语言。

(三)内容:和非新闻短视频的区别

短视频包罗万象,用户既可以休闲娱乐,也可以获取资讯,现场新闻是其中的一部分。同非新闻短视频相比,区别主要在新闻性方面。

首先,具有突出的新闻价值。短视频平台是开放性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发布作品,内容数量多但质量和真实性难以保证。同时,由于新闻敏感、掌握新闻资源的差异,普通创作者在新闻现场获得的新闻角度较为单一,有价值但不全面。短视频现场新闻由新闻机构采编发布,能够讲清新闻的前因后果,新闻价值更高。

其次,专业性强。主要由专业新闻人员生产,依托体制机制保障,有一系列专业生产流程,可以确保新闻的专业性和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UGC(用户生产内容)创作者生产的内容没有严格的审核,受个人主观因素影响大,易产生谣言和虚假新闻。

最后,时效性强。现场新闻短视频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现场情况传递给用户,否则就会失去新闻价值。非新闻短视频对时效性要求不高,更注重作品的传播效果。

三、短视频现场新闻的创优路径

(一)把握新闻给谁看的问题,打造用户思维

随着信息资源从稀缺到过剩,传统的传受关系发生了改变。短视频现场新闻的观众是活跃于短视频平台的用户,短视频以其短小精悍、传播速度快、移动端传播的特点改变了当前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满足了人们碎片化、快节奏的消费需求。积极构建“平民化”的媒体形象需要了解用户、贴近用户,增强和用户的互动[3]。

第三十一届获奖作品用户思维明显。一方面,标题语言更加鲜活。《独家视频丨游客:“彭麻麻呢?”》《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两件作品直接采用新闻现场当事人的话语作为新闻标题,生动活泼,从情感上拉近与用户的心理距离。另一方面,在叙事形式上更加丰富。短视频创意性、互动性强,在PGC(专业生产内容)作品外还有大量的UGC(用户生产内容)作品,叙事方面丰富专业,才能吸引用户观看。《微视频丨彻夜救援 台州无眠》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上,用监控还原了事发当时的震撼画面,用专业设备记录了救援现场的进展。无论是在视觉冲击力还是新闻完整度上都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对用户的说服力更强。

(二)明确给用户看什么的问题,精准分发推送内容

从图文时代到视频时代,用户注意力的跨度在不断缩小,新闻快餐化、碎片化趋势明显。碎片化、分众化的阅读需求是短视频账号做好内容的关键。开放性叙事下,为了适应短视频平台的传播规律,必须在内容上下功夫,用优质内容讲好故事。

短视频现场新闻都是来自现场的第一手资料,选择合适的内容是影响短视频新闻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一等奖作品《独家视频丨游客:“彭麻麻呢?”》通过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就是在习近平总书记和游客的一问一答中及时抓拍的内容。略带抖动的镜头真实记录了现场情况,质朴简单的内容让网友真切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民形象,引发强烈共鸣。

(三)解决怎么看的问题,运用新技术为内容赋能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的延伸。技术的进步带动了媒介的发展,媒介也延伸了人体的机能和感知能力。不同的媒介作用于人的感官机能不一样,短视频现场新闻兼顾视觉和听觉要素,航拍、VR等技术的应用强化了现场新闻的沉浸感。《独家航拍!直击水龙与火龙艰苦拉锯》和《请记住这里,王家坝!》等作品用无人机记录了新闻现场的真实情况,现场感极强。同时,技术的发展也提高了短视频内容的生产效率。

四、对军事题材短视频现场新闻创作的启发与思考

短视频现场新闻主要以社会新闻为主,热点事件关注度高,和用户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军事题材短视频新闻有其独特性,但也要在处理好短视频现场新闻共性矛盾的基础上创新发展。

(一)处理好碎片化呈现与新闻深度的关系

短视频现场新闻时间短,短平快的生产方式加速了新闻的碎片化,在短时间内讲好新闻故事有难度。新闻深度报道既要讲清新闻的前因后果,也要层层挖掘深层次内容。一是大主题的小切口化。讲到共产党员的担当时,《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就引用了张文宏大段新闻采访中最精华的一部分做成短视频,引发网友强烈共鸣。二是分条传播,各有侧重。短视频平台内容不受发布时间和发布次数的限制,在事件发生第一时间发布新闻,确保时效性。后续根据事件进展从多方面进行跟踪报道,通过新闻数量弥补单条新闻深度不足的问题。三是深耕垂直领域,打造独家和权威。当前,短视频在快速发展中面临着严重的同质化问题。军事题材内容吸引力强,自媒体参与多,主流媒体相比较而言更具有获取一手现场新闻的优势。在报道上应避免大而全,专注小而精。

(二)处理好视听语言变化与信息传递效率的关系

传统电视新闻一般通过主播介绍、配音解说、标题字幕等构成完整信息,观众通过听觉和视觉都可以获取有效信息。短视频现场新闻利用现场画面和背景音乐直入主题,用字幕代替配音解说,对用户的感官冲击力更强,但在信息传递效率方面有所下降。

为解决这对矛盾,一是合理使用出镜人物。根据新闻事件的不同,通过主持人的现场播报和新闻当事人的采访,增加信息量。二是灵活运用字幕等符号。在没有旁白和解说的情况下,字幕的重要性就更加重要。可以通过使用大号字幕配合冲击力强的画面,兼顾视觉冲击力和内容信息量。三是创新使用竖版短视频。2018年的《新媒体趋势报告》显示,有36.9%的调查者表示更喜欢竖屏形式的短视频[4],明显高于传统横屏式视频。为了适应电视媒体播发,一般采用横屏画面,专门为短视频平台量身打造的竖屏画面较少。竖屏画面在手机上能得到全屏呈现,视觉冲击力更强,符合用户观看习惯。

(三)处理好严谨性与泛娱乐化的关系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提到,“电视新闻节目提供给观众的是娱乐而不是信息,这种情况的严重性不仅仅在于我们被剥夺了真实的信息,而且在于我们正在逐渐失去判断什么是信息的能力”[5]。调查报告显示,当前人均使用短视频软件的时间长达两小时,超越社交媒体成为人均单日使用时长最多的软件。一方面,在新的舆论阵地上,军事题材短视频现场新闻要谨防短视频平台“唯流量论”的陷阱,坚持守正创新。在内容上真实客观反映报道内容,借鉴优秀作品,杜绝盲目跟风。另一方面,避免用做传统新闻的思维运营新媒体内容,注意掌握用户的喜好,生产用户喜闻乐见的内容。

五、结语

作为新闻界的风向标,中国新闻奖的评选标准为军事新闻做好短视频现场新聞提供了参考。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军事题材短视频现场新闻既要积极参考借鉴相关经验,也要结合自身特性,在守正创新上下功夫,探索高质量的创优路径。

参考文献:

[1] 杨哲.重磅!2021年网络视听发展报告[EB/OL].广电独家,https://mp.weixin.qq.com/s/7md88s5bcXDWEy7i4IGXpA,2022-01-20.

[2] 曾祥敏,杨丽萍.媒体融合作品创优路径探析: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评析[J].新闻与写作,2020(12):83-88.

[3] 卿志军.融媒时代新闻报道的策划与创新:对近三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获奖作品分析[J].传媒,2020(24):24-26.

[4] 新闻与写作.一文读懂新媒体趋势|《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8)》昨日发布[EB/OL].新闻与写作,https://mp.weixin. qq.com/s/c9JnX9I5Nn-ZUq3MBk5gFA,2018-06-27.

[5] [美]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吴燕莛,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09:93.

作者简介 周帅,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军队媒体融合与运用。

猜你喜欢
特性
新陆中82号棉花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
低压天然气泄漏射流扩散特性研究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摩擦力三个特性的应用
纤维特性与造纸压力筛选型分析
悬吊双摆动力特性分析及其在结构减振控制中的应用
Quick Charge 4:什么是新的?
“弹力”练习
中国十八大名酒的度数和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