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名著导读效果,调动高中生对于名著的阅读兴趣,高中语文教师应革新教育理念,制定详实的阅读计划,逐步摸索出适合高中生的导读模式。近些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将课余时间消遣于网络游戏、抖音视频、网络小说,很难对名著书籍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渐渐养成不良的阅读习惯。基于此,构建高中名著导读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制定问题导学计划
问题导学策略可展现学生的主体性,引导高中生在学习中形成问题。教师可结合学生问题,组织学生深入探讨语文知识点。近些年,全国各地教育主管单位应用问题导学模式,推动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使其在学习中形成新的问题,依托合作探究模式找寻问题解决答案。换言之,问题导学充分呈现“教学相长”,有效诠释“学问”概念。通过将问题导学策略应用于高中阶段的名著导读教学,可引领学生步入名著阅读活动,由问促思,由问促学。为避免盲目阅读,教师可从名著中筛选教学元素并预设问题。通过设置启发性的阅读问题,让高中生带着一定目的阅读名著,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其积极性。
在设置问题时,教师不但可围绕重点情节预设,还可结合文本细节预设问题。例如,高中人教版教材向学生介绍著名诗人泰戈尔,而泰戈尔的经典著作蕴含丰富的语文知识。在围绕《飞鸟集》进行讲解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究相关问题,
问题一:“泰戈尔的诗句耐人寻味且擁有厚实韵味,大家能否从飞鸟集中找寻相关诗句并表述其含义?”该问题较为宏观且答案不唯一,只需学生表述出自身理解讲述喜爱的语句即可,而学生也可围绕喜爱语句各抒己见。
问题二:“泰戈尔的作品思想核心为泛神论,那么大家可以概括一下《飞鸟集》是如何体现出泛神论思想的?”为解答上述问题,学生需要探索飞鸟集的内容,逐步认知《飞鸟集》重点讲解自然礼赞以及对神的歌颂。
问题三:“泰戈尔的诗句善于依托小草、夕阳、落叶等元素为读者展现隽永、恬淡的意境,那么《飞鸟集》中的哪些诗句涵盖上述意境之美?”为解答上述疑问,学生需要深入探寻《飞鸟集》中的诗句,如,“您的阳光对着我心头的冬天微笑”“这寡独的黄昏”上述诗句包含着智慧之美,也蕴含着忧郁之美。
问题四:“大家试着概括《飞鸟集》的主体思想。”该问题可督促学生整合实际内容。相应地,当学生说出答案后,教师也可总结《飞鸟集》主体思想,即涵盖坚贞的爱情观、朴素的自然观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上述四个问题可引导学生了解名著的思想体系、主要内容,又可督促学生细细品读作品细节。同时,高中生也可遵循预设问题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深意。
在名著阅读活动中,教师可设置部分障碍,引导学生深层次阅读,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在交流汇报活动中设置障碍,预先展示重点话题,让高中生形成认知冲突。
第二、为其提供展示平台,当高中生完成作品的阅读活动后,教师应展现平等、和谐的展示平台,方便学生展示个人感悟,为其营造自在、轻松、愉悦的交流环境,提交独特见解,激发其深度思考。若学生可将问题融入名著阅读活动,则可系统了解文章大意。
在阅读活动中,高中生也会产生新的不理解与问题。新问题更需要获得教师关注,其核心原因在于,上述新问题更能展现高中生的真实语文素养与阅读水准。当完成自主阅读任务后,教师应收集学生问题,找寻问题共性。
例如,在围绕名著《子夜》进行阅读时,教师可统计生成类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赵伯涛与吴荪莆各自具有何种形象特点?
作者塑造屠为岳的目的是什么?
吴荪莆的事业为何无法取得成功?
上述三个问题大多源自于学生的自主阅读活动,均具有极强的代表性。若学生可提出上述三个问题,则意味着对文本进行深入了解。但是,由于上述问题的理解更依赖于创作环境、时代背景,这也会提高自主阅读理解的难度。基于此,教师应充分重视新问题,发现阅读教学盲点。通过分析上述问题可发现,三个问题均针对人物形象;这意味着,学生难以准确理解职业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基于上述背景,教师可抽出专门的时间解决问题,重点围绕《子夜》中的屠为岳、赵伯韬、吴荪莆三个人物形象组织学生讨论,给予学生点拨和引导,明确人物特点。
比如,吴荪甫是典型的民族资产阶级,其拥有极大的野心,具有一定时代先进性;为振兴民族工业,实现工业王国的梦想,吴荪甫敢于拼搏向上。但是,由于吴荪甫依然是资产阶级,其对于工人阶级缺乏同情心,极为冷漠,依然具有资本家的罪恶本质。作为买办资产阶级,赵伯韬背靠美帝国主义,表现贪婪、反动、腐化,试图用一切手段摧毁民族工业,是无可置疑的帝国主义的走狗。若学生可了解上述人物的阶级特征,各类阅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简而言之,教师应充分重视自主阅读活动中的生成类问题,扫除名著阅读所遇到的各类障碍。
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常言道,心是思之官。只有用心阅读,方能深入思考,真正汲取智慧与文明所汇聚的名著精华,塑造伟大人格与高尚灵魂。若高中生不用心阅读,则很难生发思维波澜与情感波动;但这不利于完善价值观,更难以提高文学素养,甚至会不知不觉地耗尽能量与热情。因此,用心阅读是名著阅读的关键,更是名著阅读的基础和前提。作为名著阅读的核心主体,学生应全身心融入到名著阅读活动,从“要我读”逐渐转变为“我要读”,积极汲取文学营养,获得文化熏陶,内化人文修养与学术素养。通过合理运用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动性,推动其主动融入与名著阅读学习活动中。
基于上述背景,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计划,培养学生对于名著阅读兴趣,确保学生可全过程地融入名著阅读,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去一段时间,传统教学方式主要由教师讲解名著,未能在师生间嫁接沟通桥梁,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兴趣。鉴于此,为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从每堂课中抽取几分钟,鼓励学生谈谈心得体会,阐述个人对故事人物、情节认知、结构安排的理解;这也有助于学生将我的个人情感、生活体验、价值理念、知识结构融入阅读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我要读”的意愿。上述阅读方式也可以被称作“主动介入”,其核心教学逻辑为“投入——参与——个性化”。主动介入有助于学生将名著精髓汲取出来并内化为价值观与人格的构成元素。在教学模式方面,教师可引导学生小组同读、个人自读,创建读书角,鼓励学生参与阅读比赛,记录阅读笔记。
当前,多数高中生更热衷于参与阅读交流会,而教师也可定期组织不同主题的读书会,拓展高中生视野,培养其对于文学名著的兴趣。对于部分初次接触名著作品的学生而言,第一印象极其重要。因此,在名著介绍前,教师可结合文本特点与学生需求,优化导入方式,调动学生对于文本的兴趣。例如,教师可引入影视导入法,通过播放影音素材,調动学生兴趣,用鲜活、形象的方式展现文学名著内容。由于影视模式可快速推进故事情节,其可助力学生快速探索熟悉基本情节;比对影视作品与书本内容,从不同维度了解作品意蕴。
比如,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多个单元文本均源于水浒传,教师可带领学生观赏改编自《水浒传》的影视作品,用直观、形象的影视情节强化高中生的鉴赏力,让学生从影视角度生发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教师还可引入名言导入法。国内的民间俗语、名人名言均从不同层面给予名著极具特色的评价。比如,卢梭曾说:“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教师可利用该语句引导学生对《鲁滨逊漂流记》的阅读兴趣。同时,依托“一百单八将”“三十六计”等民间典故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三国演义》。通过讲述木石前盟,调动学生对于《红楼梦》的阅读兴趣。
三、完善阅读反馈策略
为达成阅读教学目标,高中教师还需依靠检测方法反馈名著导读效果。由于名著阅读蕴含大量的内容,其与生活存在较远的距离,不利于学生理解。教师应采取有效、科学的反馈策略,了解学生阅读状况,结合阅读实际,优化教学方法,保持学生对名著的阅读热情、阅读积极性,强化阅读教学效果。通常情况下,名著作品大多可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其拥有众多支脉与丰富内容。在阅读活动中,学生拥有何种阅读状态?遇到哪些问题?是否把握重要情节,能否读懂相关内容?可否认识重要思想?均关系到名著导读效果。因此,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每月、每周、每天的阅读情况,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恰当方法,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分享有效的经验方法,把控学生的阅读方向。
比如,对于拥有较强故事情节性的文学名著,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鼓励学生书写故事梗概。当完成《红楼梦》《三国演义》阅读任务后,教师可督促学生准备笔记本,每完成一个回目的阅读任务,书写200字篇幅的梗概。故事梗概可充分概括总结名著内容,避免学生遗忘前期的故事情节,深化其阅读认知;结合各回目书写的梗概还可帮助学生回忆遗忘的内容梗概,切实增强阅读效率。
同时,为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教师应注重依托导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强化其概括能力,利用故事梗概及时反馈阅读进展。通过查阅故事概要,教师可发现学生是否拥有端正的阅读态度阅读文本?是否对名著拥有浓厚兴趣?能否把握主要故事情节?可否清晰叙述故事概要?基于上述反馈内容,教师可依托略批、详批相融合的方式给出批语,既要指出问题,也要肯定优点。对于部分字迹相对潦草、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教师应询问具体原因,给出明确指导;对于部分故事梗概较为精彩的笔记,教师可直接展示给全班同学;对于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可组织本地学生共同讨论并共同找寻解决办法。在围绕《茶馆》《子夜》《家》开展导读教学时,教师可依托上述方式强化导读效果。
再比如,对于部分艺术性突出、思想性较强、故事情节性不强的文学名著,诸如《彷徨》《呐喊》《飞鸟集》《女神》等,教师可督促学生书写读后感,既可侧重于作品艺术特色、思想情感、阅读启示等,也可提出对作品的质疑。通过鼓励学生书写开放式的读后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理解层次,强化名著导读指导的针对性,不断强化高中生思想深度、情感层次与思维水平,推动其书写具有切实意义的读后感。值得注意的是,在完成读后感写作任务的布置工作后,教师应做好写前指导工作,明确大致的写作方向、阐述方式、内容。当学生完成初稿后,教师应划分读后感类型,梳理学生实际情况,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引导、补充,提高读后感的写作水准,进而形成读后感的定稿。成熟的读后感可深化高中生对于名著的认知,便于其利用课余时间翻看读后感,回溯自我认知,提升语文素养。
四、引入合作探究模式
合作探究教学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学校层面,在管理活动中,学校应将课外阅读活动作为重点,依托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吸纳更多的知识并了解为人处世的道理。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在参与课外阅读时,部分学生盲目选择书目,未能明确阅读任务。因此,在管理活动中,学校应重点规范并强化管理工作,定期清理、充实图书馆藏书,完善借阅机制,发挥图书馆的促进作用。通过调查借阅记录可以发现,高中女生更倾向于言情小说,高中男生更青睐于武打小说,上述现象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生理、年龄特点。为引导学生注意力,促进其长期阅读经典名著,教师应充分展现引导作用,不可过度约束学生,而应结合学生兴趣爱好,鼓励其阅读经典书籍。
第二、教师层面,在语文教学体系中,教师始终是重要的引导者。为强化合作探究效果,教师应展现重要的指引作用,结合学生爱好特点、学习特点,推荐富有思想内涵、积极、健康的书目。比如,对于高一学生,教师可推荐《外国诗歌必读》《亲爱的忽必烈》《周国平散文精选》《汪曾祺散文集》《鲁迅全集》《红楼梦》等。同时,围绕阅读方法给予学生指导,鼓励学生参与读书交流会,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调动学生兴趣。
第三、学生层面,为引导学生理解课外名著,教师首先应详细调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以及对于名著阅读的认知。部分高中生形而上地认为课外阅读的目的在于消磨时间,其作用等同于网络游戏、看电视。上述认知具有明显偏差。一旦高中生不了解课外阅读的核心动机,则很难主动参与名著阅读活动,更难以获得理想的阅读效果,甚至会影响人生观、价值观。基于此,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名著阅读的远见性、前瞻性,尽可能摆脱高中生对于名著阅读的偏见,鼓励学生阅读名著书籍。同时,对课外书籍进行阅读时,教师应确保学生始终带着计划与目的性,保有耐心,逐步形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应深入剖析名著导读现状,了解高中生爱好、学习需求。通过制定问题导学计划,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完善阅读反馈策略,引入合作探究模式,有助于从多维度强化名著导读效果,调动高中生对于名著的阅读兴趣,切实增强高中生的语文素养。
邢文波,浙江省杭州闻涛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