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追寻》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

2022-05-09 02:16宁宇鸿
艺术评鉴 2022年7期
关键词:艺术歌曲艺术特征

宁宇鸿

摘要:艺术歌曲《追寻》是刘雪庵20世纪上半叶创作的一首音乐作品,虽然这首作品篇幅短小,但其演唱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笔者以主客位的视角从背景概况、艺术特征、演唱分析三个方面对《追寻》进行研究,以期能帮助声乐学习者更好地完成这部作品。

关键词:艺术歌曲  《追寻》  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7-0086-03

艺术歌曲一词最初来源于西方,20世纪初受新文化运动和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中国艺术歌曲开始产生。至20世纪30年代我国的艺术歌曲迅速发展起来,这一时期产生了很多优秀的艺术歌曲,刘雪庵的《追寻》就是其中之一。这部作品无论从艺术特征方面还是从演唱技巧方面都值得我们深入分析。

一、艺术歌曲《追寻》的背景概况

(一)作者概况

刘雪庵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原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从小聪颖好学,爱好音乐并学习昆曲,1930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专师范组,师从黄自、萧友梅学习西方作曲技法与和声。抗日战争期间,积极参与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在各地组织音乐活动鼓舞士气。1931年再次入校随黄自学习作曲理论,曾任职于国立音乐学院、苏州社教学院、江苏师范学院等等。1957年因其创作《何日君再来》被错划为“右派”,至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得以重见天日,1985年逝世。

刘雪庵的一生创作了很多经典作品,他的创作主要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时期。早期是指在校求艺这一时期,代表作品有《飘零的落花》《红豆词》《枫桥夜泊》《追寻》等。这一时期作品风格多为抒情类,旋律优美动听,细腻深情有深刻的艺术内涵。而中期时,他的歌曲风格发生了明显变化,创作的多为鼓舞士气振奋人心的抗日歌曲,代表作品《前线去》《流亡三部曲》《长城谣》等。中期的歌曲充满了力量感,更为通俗易懂,由早期的艺术韵味也转变为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受人民群众欢迎。刘雪庵的创作风格转型后,不仅他的歌曲得以更广泛流传,而且大多数的音乐作品都充满了强烈的斗争力量和热烈进取的激情特征。晚期重新谱写历史剧《屈原》,1980年《屈原》重新登上了舞台。刘雪庵的创作借鉴西方创作技法,并且融入了民族风格体现出其独有的语言韵律,代表着他对音乐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二)作品概况

《追寻》这首歌曲是在20世纪30年代动荡不安的局面与山河破碎的背景下创作的,词作家为许建吾,曲作者为刘雪庵。《追寻》创作于抗战时期,是许建吾替艺术歌曲写词的第一部作品,后来刘雪庵为其谱曲经演唱传开,成为当时激励人们、鼓舞斗志的歌曲之一。整部作品只有三页,篇幅简短,但具有深刻意义,符合当下人们寻求光明的境遇,表达对未来的希望。

二、艺术歌曲《追寻》的音乐特征

(一)曲式结构

艺术歌曲《追寻》是刘雪庵早期创作的一首作品,作品简短富有深刻内涵。作者在借鉴西方作曲技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民族五声调式进行创作,歌曲曲调优美,和声和技法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表达探索,填以歌词配合为其增加了艺术性。《追寻》的钢琴伴奏和歌词都富有诗意,整个作品精致、细腻、有较强的表现力。

《追寻》3/4拍,速度较为缓慢抒情,是一部再现的单三部曲式作品。引子部分有6小节(1~6小节)两个乐句,左手旋律右手伴奏,伴奏织体为柱式和弦,较为舒缓。

A段(7~26小节)共有5个乐句,乐句之间形成对比材料关系,每个乐句的小节数不相等,形成非方整性结构。由bE五声宫调式转到bB六声加变宫的徵调式。采用的是左手和弦低音,右手和弦分解的钢琴伴奏型,歌唱旋律稍有起伏,娓娓道来。

间奏(27~30小节)共有5小节间奏采用引子部分的材料作为连接。

B段(31~37小节)为展开乐段,展开中段使用的之前呈示部分材料进行对比,形成单主题乐段。其中歌唱旋律部分两个乐句,第二句是第一句的上方四度的模进,伴奏部分为无旋律伴奏,左手使用和弦低音,右手加入震音伴奏织体,将情绪推上去表达人们迫切向往自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寻。

第二间奏(38~44小节)此处以分解织体的伴奏形式流动,接下面的再现乐段。

再现A段(45~47小节)与呈示部分相比,再现的时候旋律进行了明显的装饰,与A段相比再现乐段再现了a部分,并在其基础上加入了装饰音,增添了韵味和色彩。后一句结构进行缩减,在多个音乐基本表现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形成变化再现,结束在bE大调的主音上。

结尾coda(48~60小节)最终以两小节两个和弦的尾声结束。

全曲结构层次对比鲜明,歌曲旋律方面,A段运用切分的节奏型搭配旋律给人以缓缓道来之感;B段两句“我哪能忍得住呦”是全曲的高潮部分,将A段积累的情绪宣泄出来更为激动;再现的A段旋律缓缓进行,加入一些小的装饰音变化更为生动;最后一句与A段相比,旋律和小节都有所变化,结束音时值加长增加情绪氛围更为激动。

在伴奏織体方面,引子部分主旋律在左手,右手伴奏织体为柱式和弦。进入A段伴奏织体发生变化,左手低音右手分解和弦推着旋律进行。到了间奏,重复引子部分材料衔接B段,B段的伴奏与A段形成对比,右手变为震音增强旋律的情绪,到了间奏变为分解织体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再现A段重回主题,伴奏部分与前面一致,最后一句为点睛之笔,尾声coda之前伴奏为上行推进,直至最后一个音,最终以两个和弦作为收尾。

(二)歌词分析

《追寻》的歌词是由许建吾所作的一首新题白话文诗歌,歌词如下:

你是晴空的流云,你是子夜的流星。一片深情,紧紧封锁着我的心。一线光明,时时照耀着我的心!我哪能忍得住哟?我哪能再等待哟!我要,我要追寻;我要,我要追寻,追寻那无尽的深情,追寻那永远的光明!

这首歌曲的歌词表面上写对心爱之人的追寻和向往,实际上有更为深层的含义。当时所处抗战时期,我们正遭受战争的磨难,作者实际上是借写爱情进一步抒发追寻光明、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励了当时陷入黑暗之中的广大人民群众。

整首歌曲的歌词饱满深情,写出了作者处在黑暗时期对于光明的无限憧憬,同时也符合当时人们的境遇,与其产生心理共鸣。在演唱过程中歌词解读尤为重要,需要分清层次,把握住歌曲的内涵,将不同歌词表达的情绪能够展现出来。

通过对每段歌词的理解,具体分析每段表达的含义,前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恰如其分的写出美好生活的情景,“一片光明”“一片深情”抒发了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高潮两句“我哪能忍得住呦”重复,层层递进将情绪拉满,最后一段我要追寻无尽的光明升华主题。

三、艺术歌曲《追寻》的演唱分析

艺术歌曲从20世纪传入我国,这首歌曲属于早期创作的中国艺术歌曲,我们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应尽量符合当时运用科学方法发声的演唱特征,同时《追寻》也是一部中国作品,由于我国与外国语言文化不同,还需要借鉴中国传统声乐的一些技巧。笔者认为演唱好这部作品应遵循这首歌曲的意境,在建立声音通道的基础上再去调整声音,使其贴合作品。

(一)演唱技巧

1.气息的运用

气息是歌唱的基础,歌唱者要做到科学合理地运用好自己的气息。关于气息的运用有很多文章著作都有详细的介绍,在声乐中氣息格外重要,它是发声的源头,更是我们应该注重的根本,导致声音问题的关键就是呼吸。在国外著作和我国的著作中都有强调呼吸的重要性,例如,国内声乐著作《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提到关于气息的内容等等,由此可见气息是非常重要的。

这首歌曲对于气息的把握有一定要求,声音要有控制力。第一句歌曲是弱进,之后渐强,首先气息不要断,随着音高上行推进渐强我们需要调节口盖位置,最后“流云”两个字位置不掉回落到气息上。“你是子夜的流星”与第一句的歌唱状态是一样的。下面一句较为平缓,“片”字的时值占了五拍注意气息不要随着音高往上起。A段的最后一句,“时时”两个字的音高在小字2组,这个时候气息要拉住,声音在通道之内调节口腔状态使其保持在同一位置。高潮两句由中弱到强,需要气息的控制,第二句气息要多给一点推动情绪。

2.咬字归韵

中国作品相对比外国作品更注重咬字归韵,尤其是中国的艺术歌曲更要注意歌词的意境美,就更要强调咬字归韵。在演唱的时候要咬住字头再松下来搭在呼吸之上,例如这首曲子中“流”在咬字的时候要在高位置咬住并“叹”下来搭到呼吸上,不注意的话就会咬得太僵硬下一句就要重新找位置。除了注意字头还要注意语言的归韵,例如歌曲中的“片”字时值延长过程中,注意咬住字头,快收音头字腹放慢结束时在落到“n”上;最后一句中“光”速度渐慢声音渐强,要注意字腹延长再归韵等等。

3.声音位置统一

声音的位置就是在歌唱的过程中产生共鸣,让声音在统一位置,各声区保持平衡。声音位置统一就是声音在同一条直线上,在一个方向,如果声音不统一,很容易就会出现我们俗称“真假声打架”的现象,这种歌曲是没有美感和情感的,听起来也会不舒服。声音位置统一也需要气息的支持,在保持气息稳定的基础上统一声音。实际上声乐演唱是一个整体配合的过程,保持气息的控制、腔体的共鸣、饱满的情感、吐字咬字的恰当才能实现演唱中声音位置的统一。

想要唱好一首完整的作品,声音位置的统一是必不可少的,声音位置统一会使演唱更加好听动人。声音位置统一同时可以解决高音问题,美化声线,使歌曲更富有感染力。在演唱《追寻》这首作品中保持声音位置统一也是十分重要,这首歌开头缓缓诉说,高潮部分激动人心,最后重回主题,层层递进,每一段的情绪都有所变化,在保证气息支持,咬字归韵完好的状态下,声音最终都在统一的位置。

(二)情感处理

中国艺术歌曲是我国语言诗词结合西洋作曲技法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歌词一般是富有诗意的,需要展现它应有的意境之美。这就需要我们对于这部作品的感情处理得当,而感情处理所要求的声音控制的程度非常高,乐谱上显示的渐强渐弱都离不开我们对声音的控制,对于这一点,实际上是非常难的,声音控制差一点就会导致听众从意境中脱离出来,破坏它整体的美感。想要表达好一首作品需要了解诗所表达的意境,让声音融入意境之中。

《追寻》的引子部分奠定了歌曲的基调,第一句由中弱开始从第三拍开始进唱,“你是晴空的流云,你是子夜的流星”缓缓述说,声音有所控制为后面情感深入做铺垫。下一句中“片”由中弱到渐强推动旋律进行,第二个“紧”字中强这个字要站稳,在唱第一个“紧”的时候就要准备好,下面的“一线光明”与“一片深情”的感觉是一样的,A段最后一句随着音高上行渐强到“我的心”收住,A段积累情绪。B段由中弱开始,第二句变强伴奏织体也随之发生变化,到达全曲的高潮。A'段为再现乐段回到原速,同样也是由中弱开始,前面两个乐句“我要追寻”要有变化,第二句比第一句情感要强烈,接到下一句逐渐变强。最后一句由强开始到“远”字渐慢到“光”字加强“明”最强结束,整体这一句渐强在演唱过程中层层递进推到结尾,A'段的表达要更为迫切,追寻光明和美好的生活。

演唱者在二度创作时要了解词曲作者所要表达的含义,再加上自身的理解,此外还需注意当时所处的背景,多听歌唱家的音频,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修养,多去体会歌曲的内涵,在把握演唱技巧的同时对该曲进行恰当的情感处理,这样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才能深入人心。

四、结语

艺术歌曲《追寻》十分细腻,在演唱时需要体现出它的美感。本文在音乐本体分析的基础上,从演唱技巧和情感处理两个方面对《追寻》进行剖析,以期可以为声乐学习者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侯西平.民族声乐视阈下的中国早期艺术歌曲演唱——以刘雪庵的《追寻》为例[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4(02):139-143.

[2]王莉.近现代艺术歌曲《追寻》的创作特色与演唱特点[J].音乐创作,2013(07):116-117.

[3]石垒.艺术歌曲《追寻》的音乐特征及演唱风格分析[J].艺术教育,2019(12):65-66.

[4]袁尚吉.艺术歌曲《追寻》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19年.

[5]司鸿玲.论刘雪庵艺术歌曲《飘零的落花》、《枫桥夜泊》、《追寻》的演唱风格处理[D].荆州:长江大学,2018年.

[6]胡贝茜.浅谈刘雪庵的艺术歌曲[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7年.

[7]何静.谈刘雪庵三首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和演唱风格[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猜你喜欢
艺术歌曲艺术特征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传承发展分析
艺术歌曲演唱的技巧探究
高中“艺术歌曲”教学之漫谈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
20世纪初期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
对我国艺术歌曲演唱技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