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
摘要:“園本运动文化”,是指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延伸园所的户外运动空间,开辟园所周边的草坪、茶山、坡地等自然运动资源,与社区公共运动场所共同构成一个支持幼儿全方位、全时空参与的运动空间。在“园本运动文化”中,我们借助资源支持、贯通空间、菜单选择、引导模型、野趣体验等实施机制,为城市幼儿建构起一个融体锻、游戏、活动于一体的户外运动系统,整体提升幼儿的户外运动质量,实现全面增强幼儿体质的体锻目标。
关键词:幼儿园;园本运动文化;运动习惯
引言
当前,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不再单纯以照顾孩子,帮助幼儿掌握一些学前必备的知识为主,而是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进行发展。须知,增加幼儿年龄之间的厚厚的壁障,抑制幼儿与他人进行交往的天性,一方面会减少幼儿从他人可取点中学到对自己成长和发展有用的知识、经验的机会;另一方面也难以促进幼儿责任心、关心爱护他人等品质的良好提升。可见,助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帮助幼儿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所必需的。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开展户外混龄运动是必不可少的。户外混龄运动打破传统的班级和年龄的界限,将不同年龄的幼儿在一个户外运动的环境里一起游戏、学习,为幼儿提供了向其他年龄段幼儿学习的机会,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一、幼儿运动的重要性
我国现在越来越关注幼儿身体健康监测,根据近些年3~6岁幼儿身体监测中发现,幼儿体质呈下降趋势,这为国家健康发展与幼儿教育等敲响了警钟。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交替更新,幼儿身心健康方面也需要考虑到电子产品的影响。幼儿阶段,尤其是3~6岁,是心智发育的关键阶段,但是幼儿对外界抵抗诱惑的能力不够,过度沉迷电子产品,不仅使幼儿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同时幼儿的身体素质也会下降。对幼儿身体健康监测中发现,现阶段幼儿肥胖率明显增加,心肺功能则呈下降趋势,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根据幼儿教学改革,尤其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表明幼儿期属于幼儿教育的关键阶段,也是儿童智力发育的关键阶段,这期间必须加强儿童身心健康的关注。幼儿期幼儿都处于活泼好动的状态,对外界充满好奇,并且具有非常强的模仿力,虽然能够集中注意力,但是无法保持很长时间。
二、幼儿园园本运动文化培养幼儿的运动习惯
(一)平衡运动
平衡运动对于幼儿来说,是一项较为单调无聊的锻炼项目,通常教师会设置一些独木桥或平衡桩,供幼儿行走,完成体锻目标。自从孩子们在茶林发现了许多田埂后,田埂便代替了独木桥这一运动器材,“茶林救小鸟”也是幼儿最期待的户外活动之一。茶林中分布的很多条纵横田埂是孩子们喜欢的地方。每次到茶林,孩子们第一件事情就是穿越各条田埂,基础类运动便在孩子的不经意间完成。于是,教师加大挑战难度,提供竹梯、轮胎等器材,根据幼儿需求设置相应的情景。在“救小鸟”游戏中,孩子们爬竹梯、过小河、爬山坡、滚轮胎,教师依次增添竹梯、轮胎以增加挑战难度,有的孩子正向爬行;有的孩子倒退爬行;还有的孩子双手打平,站立行走,不断挑战自己,激发自身的运动潜能。《指南》指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我园的“园本运动文化”有效打通了自然、园所、社会三维空间,建立起自然运动资源、园内基础性运动资源和社区公共运动资源的完整资源运动系统,同时借助“三自”调控策略、“四梯”推进模式及“五项”野趣体验,为城市幼儿的全方位、全时段、个性化参与户外运动架构了一个全新样态的运动平台,拓展了幼儿户外运动时间和空间,保障了增强幼儿体质目标的实现。
(二)田径运动
从一定程度上讲,幼儿园内的空间、设施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趣味田径运动的开展。因此,幼儿教师在开展幼儿趣味田径运动之前,应当努力地为幼儿创设优良的田径活动体育情景,从而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田径活动的积极性。在实践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幼儿教师可以在户外创设跨越障碍区。例如,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自制饮料瓶、自制小跨栏等作为跨越障碍区的障碍物。其次,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在室内地板上张贴荷叶的方式创设跳跃区。再次,幼儿教师还可以通过建设模拟碉堡的方式创设投掷区等。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应当以幼儿的喜好为基础,推动多样化游戏情景的创设,从而有效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从一定程度上讲,幼儿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光荣使命。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努力进行引导,使每一个幼儿都积极投身于田径运动的学习中。当然,幼儿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一方面不能忽略学习情景的创设,另一方面应当重视自身综合能力的发展。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并不断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从而尽可能地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和认知需求,并使幼儿保持高度的热情,投身于田径运动中。
(三)足球运动
幼儿通过足球运动,身体协调能力将得到明显提高。作为脚步运动为主的运动形式,足球运动中需要幼儿能够有效控球,并且看准时机及时传球,这些都对幼儿身体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如此,足球运动中幼儿需要左右观察,做到进攻与防守兼顾。足球运动中变化因素多,随着运动环境的改变,幼儿的身体协调性也需要做出调整。虽然幼儿对控球、传球等专业术语无法理解,但是在游戏比赛中,幼儿会通过动作的协调性,展示出对控球、传球技巧的掌握。通过身体各个部位之间的协调运动,顺利完成足球游戏。足球运动对幼儿身体协调能力进一步强化,并且以游戏的方式,增加足球运动的亲和性,既可以增加足球运动趣味,又能够锻炼幼儿对身体运动的控制能力,指导幼儿掌握运动技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应该从幼儿的主体出发引导幼儿发展,将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的培养融合在幼儿的运动中、一日生活里。为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教师有责任让他们学会爱、懂得爱、付出爱。
参考文献
[1]谢雯.用园本运动文化培养幼儿的运动习惯[J].中华少年,2018(35):62.
[2]高阳.用园本运动文化培养幼儿的运动习惯[J].儿童与健康,2017(06):10-11.
[3]李春.构建特色班本课程促进幼儿健康发展[J].成才,2015(04):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