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刚,王 波
(1. 重庆大唐国际武隆水电开发有限公司,重庆 408500; 2. 西藏开投果多水电有限公司,西藏 昌都 854000)
水电站位于乌江下游河段,该工程的开发任务是以发电为主,其次为航运。共安装4台单机容量150 MW的立式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水轮机型号为:ZZ-LH-860;发电机型号为:SF150-72/14100,水轮发电机组于2011-12-12日全部投产发电。其水轮机主要参数:最高水头35.12 m,额定水头26.5 m,最低水头13 m,额定转速83.3 r/min,叶片数量6,桨叶转角范围-11.25°~+14°。
2014年进行机组增容改造(设备未更换,只调整AGC等相关参数),单机容量增为161.25 MW发电机型号为:SF161.25-72/14100,水轮机型号不变,总装机容量为645 MW。水轮机转轮由转轮体、叶片、叶片密封装置、叶片操作系统及泄水锥等组成。
3号机组投运后,下导摆度、水导摆度存在超标问题,经观察分析,不同运行工况下均会出现超标现象,在高水头摆度超标幅度较小,在低水头摆度超标幅度增大,下导摆度最大值可达到550 μm。2014-12-25日结合机组B修对机组轴线进行调整,水导摆度超标问题得到改善,下导摆度仍存在超标。2017-12-27日结合3号机组C级检修开展动平衡配重工作,下导摆度超标问题得到改善,水头在30.2 m时,下导摆度数据为214 μm。2018-07-03至06日,该电站入库流量最大到7 906 m3/s,3号机组水头降至14 m左右,其下导摆度达到486 μm,水导摆度到达478 μm。机组低水头摆度超标问题未得到根本性解决。
2014-05-25日,未更换机组及主变,通过合理利用设备设计裕度进行增容,电站增容后正式投入应用,采集增容前后3号机组各负荷工况下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机组增容前后进行分析对比,分别在水头27.9~28.9 m,有功130 MW;水头23.3~23.9 m,有功140 MW;水头27.8~28.4 m,有功150 WM,三个不同工况下进行各轴承摆度进行对比,发现增容前后各轴承摆度数值变化不大。
3号机组于2014年进行B级检修盘车轴线调整。通过机组B修前后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分别在26.4~27 m水头,有功100 MW;27.4~25.7 m水头,有功130 MW;28.5~30 m水头,有功150 MW,三个不同工况下机组B修前后各轴承摆度进行对比,发现B修前后数值变化较大。
1)在26.4~27 m水头,有功100 MW,下导和水导摆度数值均增大。
下导:最大相差274 μm,最小相差143 μm;水导:最大相差152 μm,最小相差28 μm。
2)在27.4~25.7 m水头,有功130 WM,下导摆度增大、水导摆度数值减小。
下导:最大相差242 μm,最小相差68 μm;水导:最大相差-157 μm,最小相差-75 μm。
3)在28.5~30 m水头,有功150 MW,下导摆度增大、水导摆度数值减小。
下导:最大相差112 μm,最小相差69 μm;水导:最大相差-144 μm最小相差-121 μm。
3号机组于2017-12-27日,结合机组C修进行了动平衡试验转子配重、协联试验工作,跟踪采集状态监测数据(工作水头29~30 m),对比工况数据如表1~表3。
表1 70 MW负荷下同工况状态数据对比
表2 120 MW负荷下同工况状态数据对比
表3 160 MW负荷下同工况状态数据对比
动平衡试验配重后,相同水头、相同有功下导摆度大幅度下降,平均降幅约30%~50%,随有功增加降幅越明显,160 MW下降幅度最大,经一段时间的观察,稳定工况下未出现超出报警值的情况。
各工况下,上导摆度也出现大幅度下降,降幅40%~50%;上机架振动降幅程度最大,约70%~90%,远低于规范要求;下机架、定子机座振动也有小幅度下降,降幅约10%~30%;水导摆度、顶盖振动未出现明显下降趋。动平衡试验配重后,各工况下,各轴承摆度均未出现一级报警,各部位摆度运行较为稳定。
3号机组于2017-12-27日完成转子动平衡配重及协联关系优化工作,采集2017年、2018年汛期低水头运行期间工况数据进行对比。在动平衡试验配重后(见表4),相近水头、负荷下摆度状况对比分析如下:
表4 3号机组动平衡配重前后低水头工况对比分析
1)上导摆度均在规程合格范围内,上导摆度呈现20~30%的降幅;
2)下导摆度有较大幅度下降,平均降幅约20%~40%,但仍超出规范要求范围;
3)水导摆度前后对比有略微增大趋势;
4)蜗壳压力脉动有增大趋势,顶盖压力脉动及转轮压力脉动有减小趋势;
5)动平衡后水力脉动未见大的变化;
6)在动平衡配重试验后,低水头下上导摆度、下导摆度均有较大幅度的降低,但下导摆度仍超过规范要求范围。
采集3号机组动平衡配重试验前后的对比(见表5),水头在27.2~28.1 m水头变幅,负荷在117~149 MW的负荷稳定运行的数据,可以看出:
表5 3号机组动平衡配重试验(中高水头)前后的对比
1)动平衡后上导摆度降幅15%~40%,配重前后上导均未超规范标准;
2)动平衡后下导摆度降幅10%左右,配重前后均超1级报警值;
3)水导摆度增幅45%~65%,水导摆度均未超1级报警值;
4)上机架水平Y向振动降幅达70%,但配重前后均未超标准;
5)下机架水平振动增幅5%~30%,但配重前后均未超标准;
6)顶盖振动增幅达30%~90%,已超1级报警值;
7)蜗壳压力脉动、尾水压力脉动、顶盖压力脉动、转轮室压力脉动配重前后均无大的变化;
8)配重及协联关系优化后在相同水头及负荷下导叶开度未有变化,桨叶开度有增大趋势。
采集2018年7月该电站入库流量最大7 906 m3/s,机组水头从25 m降至14 m(见表6),对比4台机组相同负荷,振动、摆度、压力脉动:
表6 机组水头从额定水头降低至14 m水头4台机组振摆数据对比
1)在低水头下3号机组的下导摆度、水导摆度、下机架振动、顶盖振动、蜗壳压力脉动、尾水上压力脉动、顶盖压力脉动,都比其他机组大。
2)随着机组水头的降低其它机组的顶盖振动、蜗壳压力脉动、尾水上压力脉动、顶盖压力脉动都比较稳定,而3号机组的压力脉动有增大趋势,特别是转轮室压力脉动增幅比较大。
3)随着水头的降低特别是16 m到15 m,3号机组下导摆度、水导摆度、顶盖振动、转轮室压力脉动急剧增大的现象。
机组振动、摆度与水力、机械、电气因素三者有关。机械不平衡验证主要是空载无励磁变转速试验,采集各部位振动、摆度是否满足要求可以验证转动部分(机械)质量是否平衡;空载变励磁验证机组磁拉力是否正常;并网带负荷运行,随着负荷的增加各部位振动、摆度、压力脉动主要验证水力因素的影响。这三项试验都可以通过机组稳定性试验[1]验证。
该电站水轮机最高水头35.12 m,额定水头26.5 m,最低水头13 m。从粗略的水头划分额定水头到最高水头定为中高水头,额定水头到最低水头定为中低水头。之前做的稳定性试验、增容试验、动平衡试验及协联试验都是在中高水头进行的。在中高水头做的试验都是比较稳定的说明中高水头机械、电气、水力因素满足稳定性要求。
轴流转桨式水轮机叶片和水头、负荷协联,有可能中高水头时,转轮叶片一致,低水头叶片的角度变了,叶片外缘不在一个圆内,低水头时流量大,造成水力不平衡,引起转轮室压力脉动,顶盖压力脉动,水导摆度增大[2-3]。而下导摆度增大笔者认为是转轮压力增大引起轴向水推力,从而引起下机架的振动增加,之前的相对平衡被打破,不平衡又引起下导摆度增大。
对于转桨式水轮机,产生水力不平衡的可能原因有:
1)水头和负荷、协联关系不匹配;
2)转轮叶片开口不一致(叶片外缘倾角不一致);
3)叶片外缘不在一个分度圆上;
4)转轮叶片叶型不一致;
5)叶片操作机构尺寸、行程不一致;
6)转轮室间隙不一致;理论上存在转轮室间隙不一致的情况;
7)低水头运行存在涡带。
所以转轮的原因造成的低水头水力不平衡怀疑最大。
该电站河道狭窄,下游水位变幅受下泄流量影响大。随着下游电站的建设该电站尾水水位受下游电站蓄水的顶托;汛期泄洪加4台机组的流量叠加该电站低水头运行的时间将会增多,针对该机组低水头运行振动摆度超标必须要引起重视。
1)在低水头下对该机组进行稳定性试验和效率试验[4]。因需要机组在低水头运行,需要对库区降水位运行试验耗水率增大,低水头运行与电网调度沟通协调难度较大;还有入库洪峰期造成的低水头也不好掌控,需要结合实际进行此试验。
2)解除协联关系,对水轮机进行定桨试验[5],桨叶开度范围为(-11.25°~+14°),固定桨叶叶角度,调整导叶开度负荷空载,10,20,30,40 MW……150,161 MW,MAX;MAX,161,150 MW……30,20,10 MW,空载。每隔3°改变桨叶角度进行一次定桨试验。在每个负荷点稳定5 min采集各部位振动、摆度、水压力脉动,进行数据对比分析,可以得出桨叶在哪个开度下,摆度及压力脉动值超过标准和规范值。
3)机组进行扩大性C修或A修前,在锥管门搭设转轮检修平台,并搭设转轮每个叶片的小排架平台。对叶片线形用模板进行测量桨叶叶片线型是否合格,手动操作桨叶由0°~25°~50°~75°~100°全开,再由100°~75°~50°~25°~0°全关,每个开度测量叶片的角度,叶片间距,分析角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判断叶片外缘间距是否在一个分度圆上。
针对轴流转桨式机组在中高水头运行时,机组稳定运行,而在低水头运行时,摆度超标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数据对比,得出水力不平衡是造成低水头运行时摆度超标关键因素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