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境与现实的连接
——奇胡利玻璃艺术馆

2022-05-07 02:43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2年7期
关键词:观者艺术作品尺度

赵 静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庞 娟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2012年,在美国西海岸城市西雅图,一座玻璃艺术馆面向公众开放。这座艺术馆坐落于西雅图文化中心地带,与太空针、西雅图中心以及西雅图现代美术馆等地标建筑毗邻,是美国著名当代玻璃艺术家戴尔·奇胡利的作品。

从外部望去,色彩艳丽、尺度巨大的玻璃艺术作品矗立于奇胡利玻璃艺术园内,与周围建筑和景观环境相映生辉。进入玻璃艺术馆内,室内展区的玻璃艺术作品呈现出不同的视觉层次与叙事脉络,烘托了瑰丽的艺术氛围,将观者带入真实视觉与虚幻想象交替出现的梦境空间。进一步发掘奇胡利玻璃艺术的魅力,可增强其艺术感染力与文化传播性,使其成为西雅图的一张城市名片,突显城市的吸引力。

1 奇胡利玻璃艺术馆的多维度空间展示设计

奇胡利玻璃艺术馆的展示空间划分为室内展厅、过渡空间以及室外玻璃花园。艺术创作主题涵盖海洋系列与印第安编织系列等,通过展区空间的划分为各艺术主题作品的展示营造出多层次的场域氛围,为玻璃艺术在不同空间环境提供视觉形态塑造与意义的延伸。

1.1 室内展区

室内展区分为8 个展厅和3 面巨大的绘画墙。该展区中大部分室外光线被屏蔽,展示空间相对封闭,暗调的空间背景营造出海洋深处幽暗的空间氛围,集中投射的人造光源将炫丽的玻璃艺术作品从背景中凸显出来,使观者视线汇聚于作品本身。海洋生物系列、吊灯系列、植物系列、玻璃艺术以及印第安植物编织系列作品以阵列的形式呈现,成为整个展示空间的视觉重心,烘托出神秘、梦幻、瑰丽的艺术氛围。

“枝形吊灯”系列作品在这一区域展示,不同色彩与造型的吊灯在空间中依次悬挂陈列,每一个吊灯都由色彩鲜艳的玻璃曲锥组成,并以放射状造型向外延伸。每一个弯曲多变的玻璃曲锥体、每一种夸张鲜艳的色彩、每一组聚合与放射的造型以及每一束光线与不可捉摸的投影,都向外部空间传送着视觉张力与能量。

在一个狭长的展示空间中,艺术大师创作了以海洋生物为原型的屋顶装置艺术作品“波斯天顶”,其对海底生物形态进行模仿,对其柔软、多变以及炫丽的视觉特征进行捕捉与重现,观者如同游弋于大洋深处,以独特的仰视角度观看绚烂的海底世界。

植物造型一直是胡奇利玻璃艺术作品的重要创作主题,这些作品造型以抽象手法表现,其造型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形象,却不是简单模仿,而是以超出现实植物花卉数倍的尺度呈现抽象的植物形象。这种超越现实尺度的设计手法,使人获得了既熟悉又陌生的观赏体验,作品造型使人自然联想到生活中熟悉的花卉与植物,同时又因巨大的尺度反差产生视觉陌生感,将现实世界与儿童时代的视觉记忆相连接,从而创造出一种超越时空的视觉与心理体验。

在室内展示区域停放着载满绚丽的玻璃球体的白色小舟,名为“新岛船”(如图1)。其中大小不一的彩色玻璃球体具有美丽的色彩与纹理,如同漂浮于记忆海洋中的梦想泡沫,在时空中浮游、飘散,传递出如梦一般美好、绚丽、飘渺、虚幻的空间想象。

图1 室内展区作品“新岛船”

在另一区域内展示的作品与印第安人的传统手工艺造型相关,植物编织的篮篓、色彩绚丽的织物都成为胡奇利玻璃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如图2)。在玻璃器皿上对编织纹理和器具造型的模拟与追求为玻璃材质的形态呈现创造了新的视觉形式,在观者心中形成了由于材料与造型形式反差而产生的心理张力。

图2 印第安人的传统手工艺造型

1.2 过渡空间展区

玻璃艺术馆的过渡空间处于室内和室外非完全隔离的区域,包括玻璃房展厅和户外走廊展示区两个部分。

玻璃房展厅采用全玻璃钢架结构设计,在物质空间上将室内外隔离,却在视觉空间达到了全开放式的效果。展厅顶部由彩色玻璃组成的艺术作品成为展示空间的视觉重心,展厅全透明的玻璃屋顶与幕墙形成开放式的视觉空间,将自然光与室外景观纳入室内视觉空间。室外的蓝天、白云等被引入室内的观看场域,成为作品展示的背景。受室内外光线影响,玻璃房展厅的展示效果在白天和夜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为作品的展示提供了新的时空层次。白天室外光线漫射入玻璃房展厅,室外的天光云影、建筑景观以及庭园游客均可作为展示背景。当夜幕降临,天光收敛,黑色的夜幕与远处的灯火成为展示背景,在室内灯光的聚焦透射下,屋顶的玻璃艺术作品显得更加璀璨夺目。

户外走廊展示区域是另一个过渡空间,其一侧为建筑墙体,另一侧透过廊柱与隔栅可见露天咖啡吧。走廊作为联系室内与室外的过渡空间,为玻璃艺术作品提供了新的空间展示形式。

1.3 室外展区

奇胡利玻璃艺术馆的室外部分是玻璃花园。戴尔·奇胡利从其童年时代母亲的花园中得到设计灵感与启示,将玻璃艺术作品与植物并置在一起,形成造型奇异的梦幻花园。玻璃手工艺制作出色彩鲜艳的圆球状、放射状以及线状造型,如同色彩浓郁的巨大花卉,与现实中的植物并置,如同在树丛中自然生长,但抽象的造型却与真实花卉不同,因此产生了真实存在的客观物象与梦幻般想象并存的穿越感受。庭园、树木、玻璃艺术以及远处的真实建筑形成了以物化形式存在的超现实场景,使观者的思绪在现实与梦境中穿梭,童年时代的记忆之门被打开。

2 奇胡利玻璃艺术创作特色

2.1 材料善用与工艺创新

玻璃材料的特性为奇胡利玻璃艺术的创作以及在户外环境中的应用提供了条件。玻璃在高温状态下具有较好的可塑性,艺术家通过吹制、拉伸等方式创造了各种造型的玻璃艺术品,其中既有标准的几何球体,又有弯曲缠绕的曲线形态,还有多变的仿生造型等。在篮子系列作品的创作中,奇胡利和他的团队尝试新的工艺加工方式,在热熔状态下将玻璃拉成丝状再进行编织,使其产生了类似植物编织效果的纹理,创造了玻璃造型艺术的新形式[1]。同时,奇胡利意识到色彩的视觉表现力与感染力。玻璃材料的色彩可达到高亮度和高纯度状态,在各种光线的映照和投射下,玻璃的色彩呈现出更加璀璨的状态,为奇胡利创作色彩艳丽的花卉和海洋生物等提供了可能。

此外,玻璃材质的防水性能为其在户外空间的展示创造了条件。在西雅图这个多雨的城市,奇胡利的户外玻璃艺术作品不仅没有因为雨水的冲刷褪色,反而被雨水洗去灰尘而更加璀璨夺目。玻璃的反光性将周围环境中的蓝天等投射到玻璃作品的表面,同时将环境中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纳入玻璃艺术作品中,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形成了超时空的动态景观效果。

2.2 创作尺度的突破

奇胡利玻璃艺术作品打破了常规玻璃手工艺的限制,将局限于室内器物尺度的玻璃手工艺扩展到室外景观尺度,在高大的灌木、乔木丛中伫立彩色玻璃艺术作品(图3),如同高大、艳丽的巨型花卉,却与周围环境搭配和谐,似乎从灌木丛中自然生长出来一般。

图3 彩色玻璃艺术作品

尺度的突破使观者产生了新的视觉张力。当观者眼中植物形象的高大突破了常规尺度,他们不再以成年人俯视的视角观看植物,而是以儿童的视角来仰视。一种“回到童年”的视觉记忆因此被开启,作品通过尺度的变化达到转换空间维度的效果。

2.3 艺术与环境的对话

在奇胡利玻璃艺术的创作过程中,艺术品并未被看作孤立的个体,它与物理空间环境始终不曾分离。在玻璃花园的设计上,玻璃艺术作品如同色彩艳丽的花卉,周围的高大绿色植物如同它的枝叶。设计者在作品的物理空间位置、周围植物的尺度以及色彩搭配上煞费苦心,使玻璃艺术作品如同从植物丛中生长出来一样。在这一空间场域中,玻璃作品、花园,乃至周围的行人与建筑,都是艺术作品的一部分[2]。

在篮子系列作品展厅中,印第安植物编织作品作为展示背景放置于玻璃艺术作品之后,成为一种独特的展示环境。展示过程中,观者很容易从玻璃艺术作品和印第安传统编织工艺品之间的视觉转换中观察到二者在造型、色彩、纹理、工艺上的对应性,从而完成造型和文化语义上的逻辑关联。通过空间并置的手法,为奇胡利篮子系列玻璃艺术作品营建了印第安文化场域,实现了玻璃艺术与印第安传统编织工艺在同一展示空间中的语义互文和文化共构,为作品文化意义延展提供了空间[3]。

2.4 自然物象的追寻

在奇胡利玻璃艺术作品中,不论是“枝形吊灯”系列,还是海洋系列和植物系列,都体现了奇胡利对自然物象的迷恋,这与他幼年时的生活印记相关。奇胡利从小生活在美国西海岸城市西雅图近郊的塔科马,海滨生活的记忆和海上航行的经历使他对海洋生物的形态产生了深刻印象,对海洋生物形态的模拟和抽象成为他重要的创作方式之一[4]。

2.5 超越现实的情感关照

奇胡利的玻璃艺术作品在创作构思和展示设计中体现出超越现实的情感关照。一方面表现为对想象空间的氛围烘托,另一方面表现为对物理空间视觉和心理层面的延伸与拓展[5]。例如,在玻璃花园中,通过掌控造型尺度和色彩等形式要素,为观者塑造一个如同在儿童观看视角和尺度下的场景,引发观者对童年记忆的联想。以光影反射的形式将作品周围的环境纳入静态的艺术作品中,拓展作品的时空维度。以上设计手法,均为玻璃艺术作品对观者产生超现实的情感关照提供了技术可能。

3 结语

奇胡利玻璃艺术馆在展示空间的设计中充分发掘了在室内、室外以及过渡空间展示玻璃艺术作品的可能性,尝试玻璃艺术作品与环境空间的互动与艺术再造。奇胡利玻璃艺术作品突破了传统玻璃工艺创作尺度,利用玻璃材质的色彩、质地、防水性等视觉和物理特性创造富有视觉冲击力与感染力的艺术造型,强调对自然形态和意境的追寻,对空间环境与艺术作品进行紧密关联。在作品创作与展示设计中,强调对观者超现实的观看方式与想象空间的引导,创造了现实场景与梦幻情境的连接。

猜你喜欢
观者艺术作品尺度
财产的五大尺度和五重应对
端午节观龙舟赛
五彩缤纷的艺术作品
何晋渭艺术作品
张杰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作品
光影行者
宇宙的尺度
心中的景致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