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中 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2022-05-07 13:47魏金菊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8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小学数学

魏金菊

摘要: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应鼓励当下的学生尝试独立地解决实际问题,慢慢地形成较强的独立性,依照标准要求,当前的数学教师需要改善教学策略,如可以指引小学生与其他人协同探究,在班内组织情景演练、数学游戏活动等,从而有利于逐步地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

引言:当小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后,会增强自身的解题能力,在很多时候可以较为轻松地梳理透彻题目的数学逻辑,进而可以找出正确的答案,并且对课堂学习具有促进意义,有利于能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一、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一)独立思考能力较弱

不少数学教师在课堂中,会找寻更多的机会给学生灌输知识,因此会用尽课堂的教学时间,在讲题、说话的时候很少留给小学生独自思考的时间,长此以往,会导致众多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较弱,使其缺乏足够的自学能力,难以肩负更多的学习责任,从而不利于稳步地提升学习成绩。

(二)应用的方法较少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多元化概念是最为广泛认可的发展理念,其实对教育行业来说,多元化是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步骤,这就要求每名在职教师能够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才能提升教学效果,但是当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能够做到“多元化”教学的教师数量较少,说明还未能重视该点教育思想,不利于推进课程改进创新,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

(一)学会与他人协同探究

由于不正确的教学引导,致使许多的小学生会保留“零交流”的学习习惯,如在课堂上遇到问题,通常不会主动地与他人产生交流,而是默默地坐在原位,等待教师最后的讲解,由此可见,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小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会形成无形的限制。因此,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上,需要教师能够妥善引导,促使每名学生都能学会与他人协同探究的技巧,既可以帮助自己解决遇到的困难,又可以培养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在数学课《观察物体(二)》中,在讲解课程之前,需要在教室内进行分组,如分别设立a、b、c三组,每组都有相同的人数,并且预先调整班内的课桌摆放顺序,让每组学生都能环绕而坐,当在课程开始后,会根据本节课的课题,提出许多的问题,会要求每组对问题共同探究,这会引导其主动地与周边的同学交流,慢慢地卓讯问题答案,如提出问题:“用小正方体能够搭建多少种不同的立体图形?分别有什么不同?”,各组需要任意摆放正方体,通过多种拼凑方案,可以看到多个不同的立体图形,再经过探讨,可以认识图形的多样性。还有一点,在进行分组时,教师需要注意分组的标准,不能任意地排序,会出现小组综合实力差距较多的情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应当依据实际的学习成绩进行划分,同时安排三名组长,使其分别指引自己的小组成员参与探讨,完成教师交代的任务,从而可以保证学习效果。

(二)开展情景演练活动

所谓情景演练活动,是指在某种特定的情景下,安排小学生依照要求进行表演,在与数学课程融合后,可以演变为帮助小学生快速理解题意的助手,如以数学题为演练的“剧本”,让小学生依照题目内容进行对话,并且要求在对话后得出最终的答案,既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促进独立思考。例如,在数学课《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时学会三位数的进位加减法,那么可以结合情景演练活动,让小学生得到充足的训练,如会在多媒体中出示若干道数学应用题,每道题的内容都是经过精心加工过的,让小学生之间能够产生较为愉快的对话,同时包含计算问题,如“小黄狗和小白兔是好朋友,有一天到森林里采蘑菇,小黄狗一上午采了742个,小白兔……”,在该题目中,两名学生可以分别代表小黄狗和小白兔,互相演绎小动物,并且需要互相考虑对方采集的“蘑菇”数量,通过自主思考,才能顺利地列出算式,求得结果。并且,在讲题的过程中,可以选择某组同学上前,活灵活现地用对话方式演绎出来,这会有利于展开演练活动。

(三)创设数学游戏活动

相比平常较为普通的数学课,小学生会对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产生兴趣,会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并且由于游戏活动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会不自主地引导小学生思考,可以利用该条件,在数学课上创设游戏活动,一方面可以融合课本知识,帮助小学生提高理解力,另一方面可以在较为活跃的空间里,推进小学生自主思考,从而有利于提高独立思考能力。例如,在数学课《认识时间》中,根据本节课需要教学的主题,可以创设游戏活动“辨别时间”,利用多媒体搜集诸多的时钟图片,每张图片上的时间均不同,在每张图片下方会有一个空白的括号,需要小学生能够依据刚才所学,迅速地说出钟表上表示的时间,然后在正式开始后,会随机地挑选参与游戏的学生,让小学生能够活跃起来,在此过程中,使其默默地自主思考,从而能够更多地认识时间。

(四)让学生成为“小老师”

顾名思义,“小老师”是指让小学生自己成为某个学科的“临时老师”,令其可以体验作为教师的感觉,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可以思考看待问题的方法,进而可以起到培养思考能力的作用。因此,在每节数学课上,可以专门留出一些时间,用于鼓励学生作为“小老师”,能够带领其他同学共同反思问题,既有助于学习,又有助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例如,在数学课《分数除法》中,教师会在过程中任意抛出某些计算题或算式题,要求某些同学上台练习,算出结果,待多数学生完成后,可以指定某名学生作为“小先生”,讲解某些题目,并且可以对其他同学讲述的内容进行反驳,提出新的理解,在该种环境中,有利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当在进行数学课复习的时候,可以设立“小先生”岗位,令其作为示范,引领全班同学对某部分内容进行学习,在之后的做题复习中,“小先生”可以协助教师,带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独立思考能力对其十分重要,可以决定数学课程的学习质量,因此需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能够就独立思考方面加强引导,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石建文.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34):127-128.

[2]杨芳芳.浅谈在趣味理念指导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途径[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11):5-6.

[3]王宜廣.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2):89-90.C02B6480-6D09-49DE-94DD-DD65FE50D7AB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小学数学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漫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谈独立思考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