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征空间法的美国南部大平原蒸散发遥感反演

2022-05-06 04:19涂晨雨官云兰陈远芳
江西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植被指数站点尺度

涂晨雨,官云兰,陈远芳

(东华理工大学测绘工程学院,330013,南昌)

0 引言

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是指植被及地面向大气输送的水汽总通量,其过程需要消耗约60%的降水和地表净辐射,是维持全球陆-气水分和能量平衡的关键要素[1]。作为地表水分循环的主要组成部分,准确估算蒸散发对于农业灌溉与干旱监测、水资源管理、气候变化预估等研究至关重要,在水文学、生态学、气象学和农学等诸多领域备受关注[2]。

传统蒸散发估算方法以“点”的观测资料为基础,如水量平衡法、涡动相关法和大型蒸渗仪法等[3]。这些方法虽然观测精度较高,然而对于区域尺度而言,适用性却较差,不仅无法充分反映地表空间异质性,同时过于依赖地面数据的支持,在观测站点稀疏及资料匮乏地区应用较为困难[4]。遥感技术具有快速、周期性、宏观等特点,其迅速发展为区域或全球尺度的蒸散发估算提供了重要的驱动数据。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一系列基于遥感技术的蒸散发估算模型应运而生,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经验统计模型、地表能量平衡模型和特征空间模型[5]。其中,特征空间模型是指地表温度、植被指数、反照率等遥感参数,在区域尺度上,构成的散点图呈三角形或梯形,进而以插值算法获得蒸散发[5]。该模型通常以地表温度和植被指数组成的特征空间为主,与其他模型相较,能有效地降低蒸散发估算对地面数据的依赖,提供了一个比较直接的反演地表通量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6]。

对上述特征空间模型研究的过程中,许多学者发现模型估算蒸散发的准确度受干湿边界(三角形或梯形空间的上边界和下边界)限制。为了有效确定模型的干边及湿边,研究人员提出了经验回归法和理论计算法[7]。然而,前者受遥感数据空间尺度效应影响较大,而后者则需近地面气象和植被辅助,两者均有着不确定性[7]。因此,Zhu[8]等在提出的通用三角法中,将干边的确定从区域转化为像元尺度,同时仅需风速作为唯一辅助数据,有效地降低观察到的干边所涉及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但该方法在极端干旱条件下的空气温度估算及湿边反演时,仍然受区域限制,具有经验性。

针对该方法存在的不足,本文在Szilagyi[9]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干湿边界相应的理论公式。同时,本文选定美国南部大平原(SGP)为研究区,利用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遥感数据,构建时空二维地表温度-植被指数特征空间,实现2017年像元尺度SGP区域地表蒸散发的遥感连续估算。此外,还采用大气辐射测量(ARM)计划提供的站点数据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评估该方法的适用性,并进一步分析研究区蒸散发时空变化规律。

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美国大平原南部,经度范围为W95°18′~99°30′,纬度范围为N34°30′~38°30′,覆盖了约2/3的俄克拉荷马州以及堪萨斯州部分地区。图1展示了该地区多样的土地覆盖类型,其中以种植冬小麦、棉花和玉米等的农用地以及草地为主。整个研究区地势平坦,气候类型丰富,地表通量属性多样,因此被大气辐射测量(ARM)计划选定为第一个气侯试验场,拥有大量的连续测量大气辐射的观测站,可给予充足可靠的气象数据,为蒸散发模型研究及验证提供基础[10]。

图1 研究区土地覆盖类型及站点分布图

1.2 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数据包括遥感数据和气象站点数据。遥感数据主要来自于搭载在EOS-AM(上午轨道)和PM(下午轨道)系列卫星上的传感器MODIS。目前为止,共有44个MODIS数据产品发布,本文中涉及的MODIS产品为MOD03、MOD06_L2、MOD07_L2、MOD11A1、MOD13A2和MCD43A3,时间范围为2017年。上述产品在使用前均需通过预处理,提取研究所需有效数据,并重采样至相同的空间分辨率1 km。其中,MOD13A2提供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用于估算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fc),该产品时间分辨率为16 d,不同于其他产品(1 d),需进一步插值处理得到日尺度数据。气象观测数据来自于大气辐射测量计划(https://www.arm.gov/)的波文比能量平衡系统(EBBR)。该系统可提供气温、湿度和风速等气象数据,其中风速为模型所需唯一辅助数据。同时,该系统获得的显热通量(H)、潜热通量(LE)和地表净辐射,将用于验证研究过程中蒸发比(EF)、净辐射以及蒸散发的估算值。其中蒸发比的计算公式如下:

(1)

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遥感蒸散发估算模型为地表温度—植被指数特征空间,即在研究区内地表温度(TS)和植被指数(VI)构成的散点图,将呈三角/梯形空间,其中该空间形状的上下边界为干湿边界。通过确定特征空间模型构建的关键参数(干边和湿边),进而获得修正温度植被干旱指数(MTVDI)求解逐像元蒸发比,在此基础上结合地表净辐射数据,估算研究区蒸散发。

2.1 干湿边求解

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地表温度将受地表能量影响,干边(TSmax)代表的是不同植被指数所对应的地表最大温度。根据地表能量平衡原理,并参考Zhu等[8]的研究,TSmax求解见公式(2)。湿边(TW)表示在水分饱和情况下的地表温度,本文选择湿球温度(TWb)来代替,该参数估算根据Szilagyi等[9]的研究成果表达,见公式(3)。

(2)

(3)

式中:εSS和CS分别为裸土地表发射率和纯裸土土壤热通量占地表净辐射的比例,取值为0.95和0.315;σ为Stefan-Boltzmann常数(5.67×10-8W/m2·K4);cp为空气定压比热容(1 012 J/kg·K);γ为湿度计常数(0.066 4 kPa/℃);Ta(K)为近地表空气温度,根据Zhu等[11]提出的方法由MOD07_L2和MOD06_L2产品求得;Td(K)是由MOD07_L2产品提供的露点温度;Sd(W/m2)和εa分别表示下行太阳辐射和空气发射率,ras表示裸土的空气动力学阻抗,受地表粗糙度和风速等多影响;而Tdry表示在极端干旱条件下的空气温度,4个参数求解公式见式(4)~(9)。

(4)

(5)

(6)

(7)

式中:S0为大气层顶的太阳常数(1 367 W/m2);β依据Bisht and Bras的研究[12]设为0.2;Lv为蒸发潜热,约为2.5×106J/kg;Rv是水汽的气体常数(461 J/kg·K,);e0(hPa)是近地表水汽压,而太阳天顶角参数θ(rad)为MOD03产品提供。

(8)

(9)

式中:z(m)是参考高度,d(m)和z0m(m)是零平面位移高度和动量的表面粗糙度长度,对于裸土而言两者分别为0和0.005;k是冯卡曼常数0.41;u(m/s)是在参考高度测量的风速,采用所有站点位置测量仪器高度2 m处风速的平均值代替;e*表示对应温度的饱和水汽压。

2.2 遥感蒸散发估算

在忽略日尺度土壤热通量(G)的前提下,日蒸散发(ET)的估算公式如式(10)所示。

ET=Rn,day·EFday

(10)

式中:Rn,day为日尺度地表净辐射,是在瞬时地表净辐射(Rn)遥感反演的基础上,根据Rivas &Cormora[13]研究结果估算;EFday为日尺度蒸发比,可用卫星过境时刻的瞬时蒸发比近似代替[14]。

蒸发比依据Jiang & Islam[15]等研究采用Priestley-Taylor方程[16]进行估算,见公式(11)。

(11)

式中:△表示饱和水汽压随气温(Ta)变化的斜率;φ是无量纲参数,反映实际空气动力学和地表阻抗,是基于土壤湿度进行参数化获得,不同像元对应的φi会随着土壤水分有效性从干边向湿边增加由0到1.26线性变化。对于纯植被而言,φ值(φcanopy)恒等于1.26。而对于纯裸地的φ值(φsoil),则需要采用能反映地表土壤湿度的修订型温度植被干旱指数(MTVDI)来计算。该指数为Zhu等[17]在Sandholt等[18]发现地表植被指数与土壤湿度之间存在变化关系,并据此提出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获得,公式如下:

(12)

(13)

(14)

式中:Tsoil为任意像元通过温度分解求得的纯裸土地表温度;TS地表温度由MOD11A1产品提供;fc植被覆盖度可利用NDVI来估算,其中NDVImin和NDVImax分别设为0.05和0.86。

基于此,φsoil可表达为MTVDI的函数关系,见公式(15),而混合像元的φ值以植被覆盖度(fc)为权重,通过线性插值的方法求得:

φsoil=1.26[1-exp(MTVDI-1)]

(15)

φ=φsoil(1-fc)+φcanopyfc

(16)

2.3 检验指标

本文采用4个统计指标来对蒸散发估算结果进行精度评估,分别为相关系数(r)、绝对偏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和偏差(B),公式如下:

(17)

(18)

(19)

(20)

3 结果与分析

3.1 精度验证

地表温度—植被指数特征空间模型主要估算的参数为蒸发比,需要地表净辐射数据结合获得蒸散发。因此,蒸散发估算结果的误差来源于两部分,一是蒸发比的估算;二是地表净辐射的估算。本文结合站点实测数据,分别对蒸发比、地表净辐射和蒸散发估算结果进行精度验证。

在站点尺度上,2017年本文估算的蒸发比精度如表1所示。总体而言,蒸发比存在高估现象,平均偏差为0.05,其中在E12和E40站点处蒸发比高估显著,偏差达到0.23,而在E32站点处偏差最小(B=0)。此外,蒸发比仅在E9、E11和E13站点存在低估,三者偏差分别为-0.14、-0.27和-0.10。各站点蒸发比估算值在0.10~0.84之间,与观测值比较,两者平均MAE、RMSE和r分别为0.13、0.15和0.69,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精度要求。以MAE、RMSE和r三者为蒸发比估算精度评价指标,从单个站点来看,E35站点处模型模拟效果总体而言最好(MAE=0.11、RMSE=0.14,r=0.76),而在E11站点处模型模拟效果最差(MAE=0.16、RMSE=0.19),但该站点的相关性却较高(r=0.81)。

表1 各站点观测日蒸发比与本文估算值比较

本文使用的地表净辐射数据是参考Bisht & Bras[12]和Rivas &Cormora[13]研究结果并结合MODIS数据估算获得。地表净辐射估算精度如表2所示,在各站点处,净辐射的估算结果总体略低于观测值,平均B为-0.03。从各指标来看,净辐射估算结果较好,总体精度较高。具体而言,净辐射MAE范围为19.26~24.53 W/m2,平均值21.54 W/m2,而RMSE范围则在24.63~31.03 W/m2,平均值达到27.26 W/m2,其中在E39站点处2个值均最高,而E35站点均最低。此外,净辐射估算值与观测值在站点尺度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r在0.87~0.95之间,两者的一致性较好。

表2 各站点观测日净辐射与本文估算值比较

从蒸散发估算精度评价结果来看(表3),本文蒸散发平均MAE和RMSE分别为0.82 mm和1.07 mm,平均偏差则为0.06。因此,可以说明蒸散发估算值与观测值相比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同蒸发比估算结果相一致。除此之外,蒸散发同样在E11站点处模拟效果最差(MAE=1.36 mm,RMSE=1.78 mm),而E34站点处模拟效果最好略优于E35站点。同时,结合站点尺度日蒸散比、净辐射及蒸散发三者估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散点图来分析(图2),蒸散发估算值与观测值相关系数平均值为0.86,高于蒸发比(r=0.69),略低于净辐射(r=0.91)。综合来看,本文估算的蒸散发结果与观测值一致性较好,基本满足精度要求,并且该结果受蒸发比估算精度影响较大,受净辐射影响影响相对较小。

图2 站点尺度日蒸散比、净辐射及蒸散发三者估算值与实测值的散点图

表3 各站点观测日蒸散发与本文估算值比较

3.2 蒸散发时空分析

2017年,SGP研究区蒸散发为978.98 mm,月际变化如图3所示,蒸散发变化呈显著单峰型。其中,1—6月蒸散发持续增加,于7月达到顶峰160.74 mm,之后便逐渐下降,于12月达到低谷,蒸散发为16.09 mm。其中,4—9月温度适宜,降水充足,为植被生长茂盛期,因而蒸发与蒸腾过程剧烈,约占全年蒸散发的79%。同时,这还与农作物种植周期有关,该地区农作物类型以冬小麦、玉米和棉花为主,冬小麦收割时段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而玉米及棉花约在9—10月采摘,从而在此之后蒸散量显著降低。统计2017年研究区四季蒸散发总量,不同季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春夏秋冬四季的蒸散发均值分别为251.06 mm、454.88 mm、201.54 mm和71.50 mm。其中,夏季(6—8月)蒸散发最高,占全年总量的46.46%;

图3 2017年SGP研究区蒸散发月际变化

而春季(3—5月)蒸散发则略高于秋季(9—11月);冬季(12—2月)蒸散发最低,仅有年蒸散发的7%。因而,夏季实际蒸散发对于年地表蒸散发总量具有较为明显的贡献。

通过统一空间分布图的显示范围,进一步分析研究区四季蒸散发空间分布情况(图4)。根据图4可以看出,研究区春夏秋冬四季蒸散发西北-东南分布特征明显,并且呈东南向西北递减趋势,其中蒸散发高值集中在林区,草原次之,而农业区蒸散发则最弱。由于研究区地处美国南部大平原,植被覆盖率较高,蒸散发总量受植被蒸腾影响较大,从而两极化相对较小。然而,考虑到受季节性气温、日照时长、降水量、相对湿度以及平均风速等年内分布不均的影响,研究区四季蒸散量空间分布仍具有一定差异性。对比春季和秋季蒸散发分布情况,两季蒸散发范围为21~300 mm,其中春季蒸散发高值区约占研究区1/5,而秋季蒸散发高值区相对较少,仅存在于东南地区。由于春季太阳辐射增强和地表温度升高,而秋季与之相反,从而植物在春季蒸腾作用较强,进而导致春季蒸散发略高于秋季。对比夏季和冬季,两季蒸散发差异显著,夏季气温较高、降水充足,各地区蒸散发均高于200 mm,而冬季与之相反,气温较低,降水稀少,蒸散发均低于200 mm,并且空间分布变化也较小。

图4 2017年SGP研究区四季蒸散发空间分布图

4 结论

针对特征空间法干湿边界确定时存在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本文结合Zhu等[8]和Szilagyi等[9]的研究成果,给出相应的干湿边界理论公式,并利用地表温度—植被指数特征空间法,实现2017年美国南部大平原地区日尺度蒸散发估算。同时,采用站点观测数据对估算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并探析该研究区蒸散发的时空分布情况。

1)在站点尺度,日蒸散发估算值与观测值相关系数达到0.86,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平均MAE和RMSE分别为0.82 mm和1.07 mm,满足一定的精度要求。此外,本文蒸散发误差来源于蒸发比和地表净辐射的估算,其中蒸散发与蒸发比同观测值相比,均存在高估,而地表净辐射则略低于观测值。

2)2017年研究区蒸散发为978.98 mm,从月际变化来看,蒸散发呈现为单峰型分布,7月为峰顶,12月则为低谷,蒸散发主要集中在4—9月份,与植被生长周期相一致。从季节变化来看,研究区蒸散发均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趋势,并且蒸散发季节差异显著,蒸散发大小按季节排序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

猜你喜欢
植被指数站点尺度
冬小麦SPAD值无人机可见光和多光谱植被指数结合估算
财产的五大尺度和五重应对
基于Web站点的SQL注入分析与防范
基于植被指数选择算法和决策树的生态系统识别
AMSR_2微波植被指数在黄河流域的适用性对比与分析
河南省冬小麦产量遥感监测精度比较研究
积极开展远程教育示范站点评比活动
首届欧洲自行车共享站点协商会召开
怕被人认出
宇宙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