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
急性中毒属于急诊科室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中用药过量所致中毒属于现阶段常见的中毒原因。急性药物中毒的病情严重,可迅速的进展,这样可危及生命健康,引起生理上的病损,危害巨大,为此强调针对此类患者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1]。针对急性药物中毒的患者通常治疗方式是给予洗胃、催吐及导泻等,此外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但是急性药物中毒起病迅速同时病情进展快,加上一些药物无对应的解毒剂或者拮抗剂,这样往往使得治疗结果不尽如人意,所以临床中也探讨更加有效的干预手段[2]。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连续血浆吸附滤过(continuous plasma adsorption filtration,CPAF)的出现使得急性药物中毒的资料获得了关键性的突破[3]。在本次研究中就选取医院收治的81例急性药物中毒患者,探讨应用护理干预联合CPAF的方式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81例急性药物中毒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急性中毒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2)患者均具有正常的认知及交流沟通能力,可表述自己服用何种药物中毒。(3)所有患者均知晓本研究目的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非用药引起中毒的患者。(2)合并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3)精神疾病或者认知障碍的患者。(4)因为个人原因需要转院的患者,依从性差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以下两组:试验组41例,男性25例,女性16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48.2±1.5)岁;中毒类型:百草枯中毒14例,有机磷中毒13例,普罗帕酮中毒10例,三氯乙烯中毒4例。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21~74岁,平均(48.6±1.6)岁;百草枯中毒14例,有机磷中毒14例,普罗帕酮中毒8例,三氯乙烯中毒4例。对患者资料进行统计以及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提供给患者传统治疗以及护理,具体如下:(1)常规治疗。在接诊患者后给予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具体用碳酸氢钠或者生理盐水为患者洗胃;借助浓度20%的甘露醇及硫酸镁等实施导泻;依据患者中毒类型为其应用适宜解毒剂。此外对于存在高血压或者高血糖的患者,还需要采取合理的方式控制血压与血糖水平,进一步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为后续的治疗及康复奠定有利基础。(2)护理干预。①体征监测:主要是连接各项监测仪器,测定同时记录心率以及血压等指征,若是测定的结果异常就需要监护人员及时通知医师处理,避免出现不良情况。②口腔护理:药物中毒可让患者口腔出现程度不一的溃疡情况,对此需要做好口腔清洁工作,具体是可使用漱口液漱口,主要在进食后或者每隔8小时漱口一次,预防感染发生及促进口腔溃疡愈合。因为中毒者多是处在昏迷及神智模糊状态,因此为了保持呼吸道畅通可将患者肩背部垫高,充分保持颈部的伸展以预防舌后坠,松解紧身内外衣及减少呼吸障碍。③饮食干预:结束进食期后续为患者安排合理饮食方案,具体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禁食辛辣油炸等刺激性的食物,并且建议少食多餐,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此外在饮食上还应注意观察吞咽情况,若是出现呛咳需要及时更换进食的类型,可给予流质或者半流质食物,混合干预缓慢促进吞咽及饮食的恢复。④心理护理:随中毒患者神智逐渐恢复因此做好相关的心理护理干预至关重要,在心理护理的时候应做到态度亲切和蔼,考虑到不同层次患者存在认知上的错误,因此在心理干预上要进行因势利导并且多应用鼓励性的语言以帮助患者建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坚强意志以让患者可直面人生挫折,同患者亲友进行及时的沟通,避免护理过程出现嫌弃及怨恨患者的情况出现,告知家属可以为患者讲解一些生活中的趣事,给予患者积极的开导,尽量不要讲解烦心的事以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CPAF治疗,主要是使用德国B.Braun Diapact CRRT型血滤机,设定血液滤过速度为180~200 mL/min,血浆分离速度设为40~50 mL/min,置换液速度设为3 000~4 000 mL/h,每隔3小时更换一次血液灌流器。
(1)参照《急性中毒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4]制定疗效评价标准。治愈:经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均消失,检测患者动脉血氧分压以及各项血生化指标均恢复到正常水平;好转: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出现轻微呼吸困难情况,动脉血氧分压维持在50~60 mmHg;无效:症状体征未见改善甚至加重。将治愈加好转除以总数乘以100%为总有效率。(2)统计并且比较凝血指标的差异,方法主要是在治疗前后进行患者静脉血液标本的采集,之后通过血凝仪测定如下具体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正常值范围12~16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正常值范围24~40 s;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正常值范围14~18 s;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正常值范围2~4 g/L。(3)统计两组昏迷苏醒时间、正常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4)对两组相关并发症(低血压、发热、血液高凝)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记录,评价治疗安全性。
使用SPSS 21.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治疗效果上,试验组总有效率95.12%,对照组80.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对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两组各项凝血指标无论在治疗前还是治疗后数值均处在正常值范围并且前后无明显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续)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比较(x- ±s)
在各康复时间指标上,试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各康复时间指标对比(d,x- ±s)
观察在相关并发症总发生情况,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急性药物中毒属于常见的一种病症,主要是因用药剂量超出极量所致中毒,常见的中毒药物包括中药、西药及农药[5-7]。根据药物种类差异,急性药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也不同,如苯巴比妥中毒持续表现为兴奋、狂躁、惊厥等,之后出现嗜睡、神志模糊及深度昏迷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呼吸衰竭情况[8]。急性药物中毒的并发迅速且病情进展快,需要给予患者及时的干预,常规针对药物中毒的干预上通常是给予洗胃、利尿及解毒剂等,同时为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还强调给予患者护理干预。然而从实际情况发现,常规干预方式的效果并不满意,很难改善患者的预后,所以对中毒患者强调给予早期及全方位的治疗[9]。
随着近年来危重症医学、生物医学模式、生物材料工艺的不断发展,CPAF成为近年来治疗中毒这的有效手段。本次研究中,探讨了对急性药物中毒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基础上,配合CPAF对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在治疗总有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各项凝血指标上两组均无明显波动,控制在正常值范围;在各项康复时间上试验组均短于对照组,表明对CPAF对急性药物中毒患者的干预效果满意。分析原因主要是CPAF作为新型血液净化治疗手段,具体组成包含血路循环、液路循环、血浆循环等,这一治疗方式充分结合了血浆吸附与血浆滤过治疗方式的共同优势,原理是借助血浆分离器将血液中细胞成分同血浆成分区分,将全血经1个血浆分离器先分离出血浆,之后分离的血浆通过合成树脂柱来吸附内毒素、炎性介质,然后同血细胞混合,之后流入到第2个滤器以进一步清除多余的液体以及小分子毒素。CPAF不但可以迅速地将血液中百草枯成分清除掉,并借助对流及吸附等有效清除多种炎性介质,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及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当前该方式被广泛用于急性肾衰竭、败血症及多脏器衰竭的治疗中,将该方式用于急性药物中毒中也有良好效果,但CPAF的治疗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是术后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但是技术应用时间毕竟较短,相信随着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完善,未来也将这一手段广泛推广至临床应用实践中[10-13]。
综上所述,对急性药物中毒的患者,通过护理干预配合CPAF能取得满意的干预效果,缩短患者昏迷苏醒时间、正常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同时干预方式也较少对患者凝血功能造成干扰,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