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美
(华润辽健集团阜新矿总医院,辽宁 阜新 123000)
胆结石是肝胆外科的多发病,其可持续刺激胆囊黏膜,诱发慢性胆囊炎症,甚至诱发胆囊癌,危及生命安全。手术是治疗胆结石的主要方法,胆囊切除术已得到广泛应用[1-2]。腹腔镜下的胆囊切除术(LC)以其微创、对生理功能干扰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逐渐成为胆结石的首选术式[3]。但是老年胆结石患者多伴有一些基础疾病,且随着年龄增长,器官组织逐渐衰退,患者对手术、麻醉的耐受力更低,因此在实施手术治疗期间需加强临床护理服务[4]。本院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全过程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肝胆外科在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诊治的老年胆结石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指征。②年龄>60岁,性别不限。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脏器组织功能障碍。②合并精神疾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者。③有手术禁忌证者。④临床资料不完整者。将经筛选后的146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共有73例,男40例,女33例,年龄64~84岁,平均(71.70±3.20)岁;其中单纯胆囊结石5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18例。观察组共有73例,男37例,女36例,年龄62~85岁,平均(71.90±3.50)岁;其中单纯胆囊结石5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20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主要有:健康教育、心理纾解、术前准备、病房护理、术中护理配合、术后病情监测、并发症预防护理、饮食干预、生活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全程护理干预,在患者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中采取精心的护理服务,主要措施包括如下几点:①入院时的健康教育。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和护士长热情迎接患者,并给患者和家属介绍病区的环境、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等,将患者送入到病房,并在床旁给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如胆结石的发病机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手术中注意事项等,消除患者对陌生环境的焦躁感、恐惧感,缓解负性情绪。②术前心理护理。明确患者的病情并确定手术方案后,心理治疗师在床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简单的心理知识培训,使患者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干预技能。随后由责任护士在床旁与患者交流,综合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分析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最后由责任护士、护士长、心理治疗师、志愿者、病友组成的心理干预小组对患者开展术前的心理疏导,通过与心理治疗师交谈、辩论的方式让患者了解到自己的思维误区,引导患者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保持良好的心态。责任护士和护士长在床旁指导患者进行一些肢体放松训练、深呼吸训练等放松情绪。志愿者、病友到病房安慰鼓励患者,传授经验,增强患者的手术自信心。③术前的饮食指导。本研究中的患者均为老年患者,为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术前指导患者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原则,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力,严禁患者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以及产气的豆类食物。在术前1 d进无渣流食,术前常规禁食6 h、禁水2 h。④术中精心的护理配合。患者送入手术室后,手术室护士仔细核对患者的信息,并通过语言安慰、握手、拍肩等肢体语言安慰患者,纾解患者的恐惧情绪。协助患者取手术体位,并尽量给患者使用软枕等保持体位的舒适度,避免局部皮肤过度受压。护理人员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加强保暖护理等,促进手术顺利进行。⑤术后基础护理。患者手术结束送入病房后,连接心电监护仪等监测生命体征,手术室的麻醉医师和护士与责任护士仔细交接,将患者安置为去枕平卧位,头部偏向一侧,并给予间断性吸氧,床头配备吸痰器。因老年患者下颌松弛,加上麻醉的肌松作用,在深睡后易出现舌后坠现象,导致呼吸道梗阻,故而待患者麻醉清醒后协助患者取半卧位,并叮嘱患者和家属需保持清醒状态12 h,并观察患者的呼吸道状况,及时进行物理排痰或吸痰管吸痰、雾化吸入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病房的空气清新、干燥整洁卫生,合理的温湿度,叮嘱家属避免大声喧哗,给患者营造安静的住院环境。⑥精心的饮食护理。患者手术结束6 h后,若患者肛门已排气,则可少量进流食,进流食后无明显不适反应,逐渐过渡到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半流食,改善营养,促进手术切口愈合。待肠胃功能逐渐恢复后过渡到普食,保持饮食的清淡、高蛋白、易消化、富含维生素。⑦早期运动锻炼护理。患者术后麻醉清醒后,责任护士在床旁告知患者可尽量多在床上活动四肢,嘱咐家属给患者多按摩四肢,保持四肢的灵活度,并尽早下床活动,术后1 d即可下床活动,在护士或家属的搀扶下尽早下床缓慢围着病床走动。⑧针对性的切口护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虽然切口小,利于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但是老年患者的皮肤愈合能力差,为此护士强化对患者切口的护理,定时巡查病房,观察切口敷料是否干燥卫生,是否有渗液、周围皮肤红肿等现象,及时严格无菌操作流程,给患者更换切口敷料,预防感染。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遵医嘱给患者使用胰岛素,定时监测血糖,并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促进血糖控制在8.0 mmol/L以下,以促进切口的愈合。⑨出院时的护理。在确定患者可以出院后,责任护士一方面给患者家属发放出院通知单,要求家属按规定办理出院手续,在床旁对患者进行出院时的健康指导,从患者出院后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注意事项讲解给患者听,要求患者遵医嘱服药、规律饮食、适度锻炼、合理作息时间、劳逸结合、保持心情愉悦等,另一方面给患者发放健康手册,指导患者出院后的家庭生活自我护理管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心理状态评分(入院时、术后24 h分别采用SAS、SDS量表评测焦虑、抑郁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3.0软件检验数据,计数/计量数据的对比分别采用χ2/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2例胆漏,3例皮下气肿,2例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2例尿路感染,并发症发生率13.70%;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1例切口感染,2例皮下气肿,并发症发生率4.11%;两组经对比χ2=4.138,P=0.042<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平均(5.40±0.60)d,低于对照组的术后住院时间(8.50±1.00)d,t=22.712,P<0.001。
2.2 两组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见表1。
表1 两组的心理状态评分(分,)
表1 两组的心理状态评分(分,)
注:a为与本组入院时对比P<0.001;b为两组术后24 h的评分比较P<0.001。
胆结石是临床上的常见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胆绞痛、胆囊积液等,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随着微创外科医学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已在临床上应用多年,是治疗胆囊结石的主要方法,已逐渐成为胆结石患者的首选术式。腹腔镜下的手术具有切口小、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等优点。而临床实践表明:手术效果与患者的心理状态、手术配合度等密切相关[5-6]。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手术效果,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次研究中选择的是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老年胆结石患者,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长,器官组织功能衰减,加之合并一些基础内科疾病,对手术、麻醉的耐受力更低,良好的护理服务显得更为重要[7-8]。
全程护理干预是一种贯穿患者治疗全程的整体性护理模式,其贯彻落实整体思想、全面思想、以患者为中心思想等,强调护理措施的整体性、全面性,力求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全程获得全面的护理服务,考虑到患者的各个方面护理需求,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本院对老年胆结石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术后24 h的SAS评分、SDS评分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01;提示我们全程护理干预更有利于促进患者负性情绪缓解,促进术后尽早康复。本院开展的全程护理干预强调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很多患者对疾病缺乏了解,入院后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等都会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导致术后并发症增加[9-10]。为此,本院将心理治疗师、责任护士、护士长、志愿者、病友等集合起来形成心理治疗小组,一方面在患者入院时热情迎接,详细耐心的介绍医院环境、规章制度,缓解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焦躁感;另一方面又注重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和干预,通过多种形式的心理纾解,帮助患者缓解负性情绪,掌握一些心理调节技巧,能主动分析自己的情绪,自觉应用心理调节技巧调适心情,以乐观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和术后康复治疗。术前精心的饮食干预使患者的肠胃保持在合适的状态,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力[11-13]。术后的饮食干预则能减少患者的恶心呕吐等反应,并促进术后切口愈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术后尽早让患者运动锻炼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避免压疮等并发症,还有利于刺激肠胃蠕动,预防便秘、腹胀等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14-17]。在患者出院时一方面进行详实的出院后家庭生活指导,使患者能在居家生活中遵医嘱自我康复管理,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术后康复,预防结石复发;另一方面发放健康手册指导患者的家庭生活自我护理管理,以便患者能及时获得健康信息,能更好安排居家生活。
综上所述,全程护理干预在老年胆结石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中应用疗效肯定,有利于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患者术后尽早康复,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