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 岳 涛
关于主题式教学的研究,有多种多样的理解,如以实际地理问题为载体的主题式复习,是对所学区域地理知识的重组过程,通过情境创设、问题驱动、互动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稳定的能够解决不同情境地理问题的综合思维素养,提高区域地理选考复习效率。整合“产业区位因素”相关内容,以隆昌夏布为主题,构建主题情境,设置一系列问题,开展探究活动,转变地理学习方式,帮助学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真正读懂和认同自己身边的文化,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之情,有效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其共同的特点都是以真实的情境,通过设问等探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通过区域背景分析,把区域典型特征确定为该区域的主题,围绕主题开展教学活动的区域地理复习模式。
每个区域(国家、大洲等)都有自己最独特的优势,以此确定为该地区的主题,围绕主题开展主题式教学,培养学生知识之间的逻辑关联,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1.了解背景知识,确定区域主题
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有资源数量、科技水平、人均消费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等。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岛国,矿产资源严重贫乏的国家,但其钢铁工业、汽车工业等工业排在世界前列,同时也是一个承载1.5亿人口、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国家。从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看,日本通过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利用国外的资源、市场等,从而发展本国的经济,提高日本的环境承载力。根据以上背景知识分析,确定学习日本的主题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其逻辑关系梳理如下:
2.根据区域主题,构建思维链接
日本发展外向型经济需要具备的条件是发达的对外交通,从运输矿产资源以及出口产品看,运量大、运费低的还是海上运输。方便巨型轮船停泊的条件包括广阔的海域、避风的海湾、较深的水域以及长时间可通航等。围绕发展外向型经济需要的海运条件逐步分析日本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从而构建学习区域地理的思维链接。
需求条件拓展学习进出口便利东海岸为广阔的太平洋,海域面积广阔海陆位置优良的港湾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海岸线破碎地理位置地质环境地形特征通航时间长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全年不结冰气候类型
通过分析日本具有优良的海运条件时,拓展学习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质、气候特征等。在学习中通过知识的关联的推导,培养学生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的综合思维,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避免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出现死记硬背的问题。
3.结合地理要素,梳理知识关联
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如传统的教学中把地理位置描述清楚即为学习的目标,但是缺乏了对地理位置的应用,对地理环境的描述,特殊的地理位置对交通的影响表现在什么地方,用地理位置来推导交通条件和地形条件等,有利于学生把地理要素相互联系起来,体现出地理知识的整体性。
(1)发达的交通
拥有便捷的海运和优良的港湾是发展对外贸易的前提,便利的海运和优良的港湾条件需要特殊的地理环境。日本有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濑户内海等优良的港口和海湾,是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位置要素特点对海运的影响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拓展)海陆位置背靠亚欧大陆、面朝太平洋海域面积广阔,海运便利向东为开阔的太平洋,便于进出口贸易纬度位置位于温带地区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全年可通航北部地区有封冻现象,冬季不能正常通航板块位置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处,地壳活跃板块挤压,海岸线破碎,多优良海湾海洋板块和大陆板块挤压,海水较深,通航能力强气候:气候的分布地形:多山植被:森林植被覆盖率高(森林资源丰富)地质:多火山和地震资源:寒暖流交汇处,渔业资源丰富人口、城市、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世界著名的工业地带)
(2)多山的地形及影响
日本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挤压形成多山的地形,从地形的角度分析对日本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作用。
地形特征成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中间高、四周低;平原面积狭小;多火山受板块挤压作用,地壳活跃对地形:河流从山区带来的泥沙在沿海地区堆积,形成冲积平原;在海湾处,沿岸有较开阔的平原,利于建设港口等基础设施对气候:阻挡夏季风,导致太平洋沿岸夏季多雨;阻挡冬季风,冬季风经过日本海增湿,冬季在日本海沿岸多暴雪天气。太平洋沿岸相对较温和,冬季不结冰对河流:河流落差大,流量大,水能资源丰富;但是河流短小,流域面积小,内河航运价值低,因此日本的人口、城市、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也导致对外贸易便利
4.厘清知识清单,构建知识体系
围绕“外向型经济”的主题,从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原因、条件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逐步分析、拓展相关知识,最后将推导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归纳,整理出相关知识的完善清单,构建起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如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城市、工业等自然、人文要素的角度对区域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1)日本的地理位置特征:位于北太平洋、亚欧大陆以东,太平洋上的岛国位于中纬度地区等。
(2)日本的地形特征:山地多,平原面积狭小;中间高,四周低;多火山。
(3)日本的气候类型以及分布特征等。
2019年2月18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重点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使其成为世界级城市群,以此为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探究情境,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条件。
1.确定主题
粤港澳大湾区被国家确定为重点发展的区域,成为世界上四大湾区之一,国家为什么会把这种重点放在粤港澳,而不是长江三角洲呢?可以确定主题为“国家湾区经济建设的选择”。
2.教学过程
四大湾区的数据进行对比,说明湾区经济建设的条件。从而根据条件把长江三角洲和粤港澳进行对比,说明粤港澳具备的优势,最后在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归纳总结本节区域学习的要点。
通过主题式的教学实践,改变传统的自然、人文要素的线条式学习,有利于缓解学生学习的疲惫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深度、串联地理要素的关联,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1.增强课堂探究性
在对日本的学习中,确定了“外向型经济”为主题,开展主题式教学,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不同的真实的情境和问题,增强学生的探究性,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新鲜感和探究的欲望,增强学生对知识探究的体验感,从而缓解学生在学习中机械记忆、固定思维的疲惫状态。
2.提高教学有效性
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同时也是一个整体,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如地理位置的学习不仅仅是知道区域在哪里,还需要知道此区域会对其他地理要素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从纬度位置推导热量差异、海陆位置推导水分差异等。因此通过主题式教学,可以把区域内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结果通过探究活动的形式逻辑推理出来,是有效落实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途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