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澜湄影视文化共同体的路径研究

2022-05-06 18:52
民族艺术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老挝共同体影视

李 淼

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来,这一理念因强调国际体系中的所有行为体共存共生,逐渐被国际社会所认同,成为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共同价值规范。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LMC)①2015年11月12日,中、泰、缅、老、越、柬六国在云南景洪宣布正式建立澜湄合作机制,称为GMS升级版。2016年3月23日,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在中国海南正式举行,会议主题为“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这标志着澜湄合作机制的正式确立。参见姜浩峰《澜湄合作,同饮一江水的命运共同体》,《新民周刊》2016年第13期。是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在东南亚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策略之一,在此机制下的经济文化合作标志着新世界主义视野下的“中国方案”的诞生。②参见周翔、陈晓琪《新世界主义视域下我国澜湄合作机制话语体系建构》,《中国传媒报告》2020年第3期。本文正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思路为依托,以影视市场为主诉,探讨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中国、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越南六国为主体的澜湄影视文化共同体一体化发展与构建路径问题。

一、构建澜湄影视文化共同体的基础

澜沧江-湄公河是世界第六大河,它滋润着肥沃的土地,孕育出多彩的文明,这条大河流经的区域被称为“大湄公河次区域”。这里的人民热爱和平,坚持传统,他们有着共同的梦想和发展诉求,各国间形成了历史悠久、深厚广泛的经济与人文联系。中国自古以来就与湄公河流域国家有着睦邻友好关系,彼此山水相连、人文相通。影视作为当今最具生命力和感染力的大众传播媒介,是沟通澜湄各国人民精神思想、促进文化交流的纽带。澜湄影视文化共同体是指澜湄六国基于共同诉求和愿景而结成的一体化影视文化机构或组织,通过影视合拍、影视精品互译、影视播映平台建设、影视教育、影视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深入合作,加强这一区域国家之间的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它是澜湄合作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构建澜湄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构建澜湄影视文化共同体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也有着现实的社会政治文化基础。

(一)澜湄影视文化共同体构建的时代背景

湄公河五国大多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经过多年睦邻友好交往,中国与湄公河五国均已确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①中国与越南1950年1月18日建交,与缅甸1950年6月8日建交,与柬埔寨1958年7月19日建交,与老挝1961年4月25日建交,与泰国1975年7月1日建交。2016年3月23日,澜湄流域国家首次领导人会议正式在中国海南三亚召开,会议标志着澜湄合作机制正式建立。参见《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三亚宣言(全文)》,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6-03/23/c_1118422397.htm,发表时间2016年3月23日。加之,该地区是海外华侨华人最为集中的地区,华侨华人一直是沟通其移居国与中国民间交往的关键纽带。②据估算,世界华侨华人中的70%—80%聚居于东南亚地区。泰国是中南半岛上华侨华人最多的国家,2007年人数约为700万人,占泰国总人口比重高达11%;缅甸和越南次之,分别为250万人和140万人;柬埔寨和老挝华侨华人数量相对较少,各为70万人和28万人。详细情况参见庄国土《东南亚华侨华人数量的新估算》,《厦门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因此,在澜湄合作机制框架下,持续推动澜湄命运共同体建设,既符合中国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总体趋势,也是中国全球伙伴关系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松散、“碎片化”、“机制拥堵”③参见毕世鸿《机制拥堵还是大国协调——区域外大国与湄公河地区开发合作》,《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等问题,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始主导创建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LMC),为该区域成为真正的命运共同体做出了许多方面的努力。

从社会文化发展角度来看,聚力于民心建设,重视澜湄区域文化交往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2015年3月《人民日报》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文,明确将“文化交往”作为“民心相通”的重点开展对象。2022年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再次指出“世界各国风雨同舟、团结合作,才能书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因此,将中国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资源,通过适合的方式提炼传播“走出去”,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增强中国文化在国际的影响力,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更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艺术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凭借其独特的媒介叙事特点、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视听艺术效果,成为各国输出本国文化思想观念、展现人民生活方式、传达情感的重要载体。要使中国成为面向湄公河国家展示中华文化、促进睦邻友好的人文交流窗口,就要构筑影视文化交流合作的桥梁。

(二)澜湄影视文化共同体构建的历史积淀

早在20世纪20年代,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暹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地(即“南洋”地区),就是中国电影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海外市场和中华文化输出阵地之一。④参见徐文明、唐丽娟《上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与南洋关系建构的历史回顾与反思》,《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其中的泰国、越南就处于湄公河流域,南洋因移居海外的华人华侨众多而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1936年出版的《现代中国电影史略》中,记录了国产影片在南洋覆盖的具体城市,并指出“中国电影在南洋之流行,颇得力于当地的广大的电影网,而为万千的华侨观众所支持”。⑤郑君里:《现代中国电影史略》,载《近代中国艺术发展史》,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年版;转引自中国电影资料馆编《中国无声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版,第1408页。可见,早期中国电影在东南亚受到热捧与当地华人华侨息息相关。据记载,早在1923年《孤儿救祖记》在那些地区上映之前,就有一些中国电影在南洋传播⑥参见庞艳芳、黄献文《〈孤儿救祖记〉之前中国电影在南洋的传播》,《当代电影》2018年第9期。;而在1923—1924年间,最受当地观众欢迎的是时装爱情片,如明星公司的《玉梨魂》、大中华百合公司的《采茶女》等影片,均在南洋地区供不应求。①《重演〈玉梨魂〉》,《叨报》1924年12月31日;《〈采茶女〉影讯》,《叨报》1924年11月10日,转引自谭慧、何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电影交流——“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观察与思考》,《电影评介》2018年第7期。“《玉梨魂》《孤儿救祖记》《爱国伞》《苦儿弱女》等影片在泰国放映,票价高于欧美影片五分之一,却观者如云,有的连映十余天,依然人山人海。”②张启良:《暹罗影况寄青氏》,《上海晨报》1925年5月16日。由于当时的南洋诸国对中国电影审查宽松,加之华人华侨的热捧,中国文化得以借电影在当地广泛传播。此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电影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湄公河流域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的功夫片、武侠片更是风靡一时。此外,华人在东南亚电影事业发展进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1930年前后,泰国的电影发行业务就基本上被泰国华人建立的电影发行公司所垄断,并由此带动了泰国电影事业的发展③参见崔颖、朱丹华《从王室纪录片到有声电影的繁荣:20世纪上半叶泰国电影发展概述》,《未来传播》2019年第3期。;1937年越南诞生的第一部本土投资电影就是与中国南方电影公司合作,在香港拍摄而成的④参见谭慧、何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电影交流——“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观察与思考》,《电影评介》2018年第7期。。因此,中华文化在澜湄流域的传播具有其他地区难以与之相比的广度和深度,这些也成为构建澜湄影视文化共同体深厚的传播基础。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积极推动澜湄合作的深化发展,在文化艺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为澜湄影视文化共同体的构建打下了坚实基础。澜湄各国间不仅设立了多个文化交流中心,而且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例如:2012年11月,中国在东南亚地区设立的第一个中国文化中心——曼谷中国文化中心率先在泰国揭牌;2014年11月,时任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老挝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与老挝副总理潘坎一起为老挝中国文化中心揭牌;2016年10月,习近平主席和柬埔寨首相洪森共同为柬埔寨金边中国文化中心揭牌;2017年11月,习近平访问越南期间,为河内中国文化中心揭牌;同月,缅甸仰光中国文化中心揭牌,这标志着中国在澜湄流域各国的文化中心完成设立。与此同时,中国与澜湄流域国家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频繁,缅甸金色缅甸艺术团、泰国艺术团等来华演出交流,中国侨联“亲情中华”艺术团、云南省艺术团等也前往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五国进行文化交流。⑤参见黄德凯、聂姣《地缘政治权力结构下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结构特点、运行机制及现状评析》,《东南亚纵横》2019年第3期。另外,澜湄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迄今已举办九届,该艺术节以文艺演出、美食节、民族服饰展演、影像展、美术展、“非遗”文化展等形式,促进了澜湄各国艺术家们的深入交流。

二、澜湄影视文化共同体构建的现状

正是基于以上社会历史原因和政治文化背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指导下,澜湄各国间在传媒文化领域进行了广泛交流与合作,尤其是在影视文化传播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些为澜湄影视文化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不竭动力。

(一)影视合拍成为构建澜湄影视文化共同体的重要内容

自21世纪以来,中国与湄公河各国之间的影视合作日益紧密,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尤其是合拍片(剧)开始走进彼此的市场,成为构建澜湄影视文化共同体的重要内容之一。影视作品是当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交流思想,获取信息的重要媒介,构建澜湄影视文化共同体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强各国之间的影视合作与互通。从电影合拍方面来看,2007年中越合拍的《河内,河内》通过一个中越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两国人民历史悠久的人文交往与深厚情感;2017年中泰合拍的《爱尚泰国》通过四个男孩在泰国的遭遇,以喜剧化的故事展现了泰国独特的异域风情及其与中国文化的相遇。中视亚太(北京)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6年投资出品了中国与老挝首部合拍电影《占芭花开》,2019年又投资拍摄中国与柬埔寨首部合拍电影《圣地曙光》,这两次合作填补了中国与老挝、柬埔寨在影视合作上的空白。在电视创作方面,中国与澜湄五国之间也有许多重要的合作。如2002年7月,中越合拍的4集文献纪录片《两国将军》在昆明完成跟越南的交接,2003年1月14日中越两国建交纪念日该片在两国同时播出。2009年元旦,云南广播电视台推出“东盟新视野”栏目(后更名为《新视野》)专题推送东盟南亚新闻。2011年澜湄六国首次联合拍摄的纪录片《同饮一江水》在六国同步播出,受到澜湄流域各国观众的一致好评。2013年至今,云南广播电视台先后与泰国、老挝、柬埔寨、尼泊尔、缅甸等国家合办了多场大型春节联欢晚会,开创了中国省级电视台跨国举办大型春节晚会的先河,“跨国春晚”已成为云南对外文化交流的品牌和名片。2014年,云视传媒集团与缅甸影视管理局签约合拍的电视连续剧《舞乐传奇》在中央电视台8套黄金档播出,这也是缅甸与国外合作拍摄的第一部大型电视连续剧。①参见王林、李晓霞《“一带一路”倡议与云南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思想战线》2015年第3期。2016年中国-东盟电影合作论坛上,中国与越南签署了影视合作意向书;2017年广西成立“东盟语电影译制中心”,打破中国与东南亚电影交流的语言障碍;广西电视台、云南电视台先后与柬埔寨、缅甸、老挝等国家电视台签署协议,开办《中国剧场》栏目,展播中国优秀影视剧。②参见谭慧、何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电影交流——“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观察与思考》,《电影评介》2018年第7期。特别是2021年12月的第四届“澜湄国际电影周”论坛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六国合拍电影《东方大河》(暂名)项目启动,也标志着澜湄影视文化共同体的建设已初具雏形。

(二)影视播映平台搭建成为构建澜湄影视文化共同体的必要保障

除了影视创作领域的合作之外,影视播映平台搭建成为了构建澜湄影视文化共同体的必要保障。为发挥中国负责任大国的作用,我们积极推动澜湄影视播映平台的建设,促进资源共享、互联互通,推进澜湄六国的影视文化共同体建设。2005年11月26日云南电视台卫星节目正式在越南河内广播电视台有线网开播,云南成为中国国内首家进入东盟国家有线电视网的省份。2007年,云南无线数字电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老挝国家电视台和老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成立老挝数字电视有限公司,2010年开始在老挝建设推广DTMB地面数字电视传播网络,老挝成为中国DTMB标准第一个在海外规模化运用的国家。③参见王林、李晓霞《“一带一路”倡议与云南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思想战线》2015年第3期。在老挝数字电视项目的成功示范带动下,柬埔寨国家电视台于2012年9月与云数传媒签署商业合作协议,共同投资成立柬数公司,建设柬埔寨DTMB地面数字电视项目。这两个平台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影视剧在东南亚的落地。④李柯颖:《中国影视剧老挝语译制的跨国生产与文化建构研究》,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0年。2013年云南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正式开播,面向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开展影视剧译制和广播电视对外传播工作,是第一个在老挝落地播出的中国频道,频道自行组织译制的第一部老挝语配音电视剧《木府风云》在当地掀起了一阵中国风,⑤参见王林、李晓霞《“一带一路”倡议与云南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思想战线》2015年第3期。至今累计译制播出了上千集中国优秀电视剧、纪录片和动画片。同时,它还是国内第一个整频道落地泰国的省级电视(频道),拥有上千万的泰国电视用户。2019年9月6日,云南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正式将呼号变更为“云南澜沧江湄公河国际卫星电视频道”(简称云南澜湄国际卫视),成为中国首个以精准服务澜湄合作机制为定位的电视频道。⑥邱月婷、汪溥:《云南澜湄国际卫视亮相》,搜狐网,https://www.sohu.com/a/339242049_248772,发表时间2019年9月6日。这也标志着中国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在电视领域“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努力。

(三)影视文化交流成为构建澜湄影视文化共同体的桥梁和纽带

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影视文化交流增进各国之间的了解和认识,从而获得文化认同,继而才能通过文化认同消除文化冲突;通过澜湄影视合作交流增进中国文化在东南亚周边国家的亲近性与认同感,将为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提供正能量和内驱力。近年来,影视文化交流正日益在澜湄影视文化共同体构建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2010年6月,时值第十八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暨第三届南亚国家商品展举行期间,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云南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及云南省广播电视局共同举办的第一届“中国·东南亚·南亚电视艺术周”在昆明开幕。从此以后,连续五届电视艺术周都是以电视为主的国际间艺术交流活动。2015年为扩大和丰富艺术周的外延和内涵,该活动更名为“中国·南亚东南亚艺术周”,全面整合文学、舞蹈、音乐、美术、书法、摄影、电影、电视、曲艺、民间文艺等各门类文艺资源,不断开辟新路径,进一步推动云南同南亚、东南亚各国艺术领域的多层面合作,迄今已举办了十届,成为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影视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自2016年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云南省委宣传部、西双版纳州委和州政府、云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等共同主办的首届“澜湄国际电影周”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景洪市成功举办以来,这一流域国家电影界的互动与交流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17年12月20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媒体峰会在中国北京举行,以“澜湄命运共同体,媒体合作新时代”为主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就深化媒体合作、构建更加牢固的澜湄命运共同体签署了《澜湄合作媒体联合宣言》。①《2017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媒体峰会》,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415914/。2018年在昆明举办的第二届“澜湄国际电影周”,更进一步推动了流域国家和区域的电影文化及产业的发展,“自然与人文电影的国际视野,交流合作、互助发展”既是电影周的主题,也成了流域国家电影人的共识。2020年11月的第三届“澜湄国际电影周”延续并确定了长期主题,即“自然与人文电影的国际化视野”,将电影周活动打造成澜湄流域国家及南亚东南亚国家电影界极具影响力的电影文化盛宴。2021年恰逢《世界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昆明举行,第四届“澜湄国际电影周”进一步升华“自然与人文电影的国际化视野”主题,聚焦中国电影与澜湄流域国家电影的广泛交融,为全国和澜湄流域电影人搭建了一个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开展电影项目版权贸易、推介活动,加强与业界交流探讨,共同构建区域化、国际性电影产业合作发展的新模式,推动了澜湄流域影视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②《第四届澜湄国际电影周在昆举行,流域六国合拍电影项目启动》,《春城晚报》2021年12月7日。随着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中国-东盟电视周等活动的举办,澜湄六国之间的文化交往更加丰富多元。尤其是近年来,借助互联网新媒体的传播,中国影视在澜湄流域的传播影响力也在与日俱增。

三、当前构建澜湄影视文化共同体面临的问题

首先,尽管湄公河流域是中国影视的主要输出地之一,但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方面又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地区之一,这无疑增加了合作的难度。众所周知,湄公河五国的国体和政体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老挝、越南是在共产党领导下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社会主义国家;泰国、柬埔寨实施君主立宪制,但都有多个政党,实行两院内阁制;缅甸则实行总统共和制。不同政体的国家其意识形态政策和管控力是不同的,都会对本国的社会生产和文化发展产生重大影响。③解晓磊:《新世纪以来云南题材电视剧东南亚传播与华侨华人的文化认同》,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加之,各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习俗和价值取向,这使得澜湄流域成为一个叠加华夏文化、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地区,其地理整一性多于文化整一性,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在世界上都是屈指可数的。因此在后冷战时代,占有特殊地理位置并具有多元文化特性的澜湄流域成为国际文化竞争中一个新的焦点。但影视人文交流仍面临部分地区局势动荡、国情差异、话语干扰和软硬件建设滞后等挑战。因而,中国影视需要凭借独特的文化内容在世界范围内突围,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寻找与湄公河各国文化之间的契合点。

其次,长期以来,美、日、印、韩等国不断介入澜湄次区域的开发与合作,以期扩大在该地区国家中的势力与影响,平衡中国对于其区域合作进程的影响力。各种各样合作机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澜湄流域国家对澜湄合作机制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也会牵制澜湄合作的进程。①参见卢光盛、罗会琳《澜湄合作:发展评估和未来方向》,《世界知识》2018年第3期。当前,澜湄合作机制仍处于初期阶段,协调各方利益与需求的组织机构(如澜湄合作秘书处)还没有建立起来,尽管澜湄各国在影视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而且卓有成效,但从整体上看,澜湄影视合作仍停留在以项目为主的具体合作上,缺乏宏观层面的政策指导,也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和行动纲领。比如由老挝国家电视台与云南皇威传媒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中老合拍电视剧《占芭花下的约定》,在2021年澜湄电视周暨老挝主题日和系列文化活动启动仪式上签署播出协议,这是在中老建交60周年的历史上首部两国合拍的电视剧,这种合作来之不易。与之相对的,澜湄各国社会文化领域的合作推广及宣传主要在官方层面进行,社会民众、普通老百姓了解参与度还不够,澜湄文化意识还没有深入民心,建设“亲如一家”的澜湄命运共同体的共识还没有完全达成。②参见任明哲《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家人文交流:现状、基础与挑战》,《东南亚纵横》2019年第3期。因此,澜湄影视文化共同体的构建,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最后,当前澜湄区域各国影视业发展处于极不平衡状态,这也制约着澜湄影视文化共同体的建构。从本土电影市场发展情况来看,大致可把澜湄六国分为三个梯队。

中国电影市场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澜湄六国中也处于引领地位。据国家电影局发布的数据,新冠肺炎疫情前的2019年中国电影总票房642.66亿元,总人次17.27亿,位居全球第二。而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达472.58亿元人民币,是2020年票房总量的2.31倍,达到疫情前2019年票房的74%。而同期,北美电影票房年度总收入锐减为45亿美元(约合286.9亿元人民币),仅为2019年114亿美元的39%。由此不难发现,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迅猛发展,已经从世界电影产业的第三阵营升至第一阵营。

位于第二梯队的是泰国和越南。20世纪90年代泰国电影新浪潮的推动下,一批泰国电影人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使泰国成为东南亚最具竞争力的电影生产地,其工业体系建设、艺术水准提升及相关配套服务方面在21世纪以来风生水起。泰国电影以恐怖片、爱情片和动作片在东南亚广受好评,尤其是2017年的《天才枪手》更是创下了全球4456万美元的票房佳绩,仅在中国的票房就达到2.8亿元人民币,成为泰国电影史上最卖座的电影。③相关票房数据来源于Box office mojo网,https://www.boxofficemojo.com/title/tt6788942/?ref_=bo_se_r_1。越南电影起步于殖民时期,在战后得以缓慢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是其影票房年度总收入锐减为45亿美元(约合286.9亿元人民币),仅为2019年114亿美元的39%。1993年越南电影局提出了巩固和发展越南电影的计划,并采取了故事片由国家资助60%的费用拍摄,对新闻纪录片、科教片和动画片国家资助100%的费用拍摄等措施,积极扶持本土电影创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④贺加祥、俞培玲:《越南文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210—212页。21世纪以来,越南政府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电影市场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2019年越南年度票房为4.1万亿越南盾(1.76亿美元),在短短的10年间票房就翻了30倍,这是中国电影市场发展也没能达到的速度。⑤西贡坦克:《越南电影市场,下一片蓝海?》,搜狐网,https://www.sohu.com/a/398214401_699621,发表时间2020-05-28。

缅甸、柬埔寨、老挝这几个电影事业重新起步的国家,由于基础比较薄弱,位于电影市场的第三梯队。缅甸是战后电影业恢复得较快的国家,但由于政局动荡,1990年代平均每年仅能生产15部左右电影。⑥参见贺圣达《电影在东南亚:发展、问题和前景》,《东南亚》2005年第3期。为拓展海外电影市场和促进电影业技术交流,2011年缅甸首次参加了在印度举行的孟买国际影展,精选了一批作品参展,开始在世界影坛亮相。柬埔寨、老挝的电影业在殖民时期就落后于东南亚其他国家。1953年柬埔寨独立后政府在新闻部设立了摄影处,开始拍摄新闻纪录片。1960年柬埔寨影光制片公司成立,并在当年拍摄了第一部由柬埔寨演员表演的故事片《虎穴贞娘》。①参见贺圣达《电影在东南亚:发展、问题和前景》,《东南亚》2005年第3期。老挝的电影业起步最晚,发展缓慢。1982年4月在越南的帮助下拍摄了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查尔平原的枪声》。1988年电影局被撤销,改由国家电影公司对进口的外国电影进行管理,国内没有设立电影生产部门,老挝的电影事业陷于停滞并由此沉寂了近20年的时间。②参见覃海伦《老挝电影发展历程及前景探析》,《东南亚纵横》2012年第6期。进入21世纪以后,老挝电影业才开始恢复和发展,老挝电影人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受并学习外国电影创作的经验,努力在国际合作中提高自身素养。2009年开始在老挝首都万象和琅勃拉邦分别举办了国际电影节,这为老挝电影走向世界提供了平台。这个时期在泰国、越南、中国的资金支持下,老挝进行了电影合拍,制作了一批展现老挝风貌和社会现实的电影作品,其中与中国合拍的第一部电影故事片《占芭花开》2019年1月18日上映。

正因如此,澜湄流域各国影视业形成了以中国为引领,以泰国、越南为主力,缅甸、柬埔寨、老挝持续缓慢发展的局面。但当前各国都尚未建立互融互通的市场环境,也未能形成合作机制与建设纲领,因而阻碍了市场一体化的建立。

四、推进澜湄影视文化共同体建设的路径

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指导下,澜湄合作机制自2016年正式启动以来取得了丰硕成果,要使澜湄合作真正实现“民心相通,命运与共”,就应该在澜湄合作机制下进一步推进建设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澜湄影视文化共同体。

(一)达成区域合作共识,建立互惠互利的影视产业集群

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曾在《国家竞争优势》③参见[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李明轩、邱如美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一书中提出了产业集群发展的理论,深入分析了产业集群在帮助特定区域形成市场竞争优势的价值。“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里具有竞合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的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④李道新:《构建“两岸电影共同体”:基于产业集聚与文化认同的交互视野》,《文艺研究》2011年第2期,第91页。自澜湄合作机制建立以来,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六国领导人互访频繁,签署了多个合作协定和备忘录,为六国的人文交流合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打下了政策基础。当前亟须在影视产业发展方面达成区域合作共识,建立互惠互利的澜湄影视产业集群。这个影视产业集群主要立足于中南半岛,面向南亚、东南亚,建立在地理上集中和在影视投资、影视拍摄、影视译制、影视发行、影视版权交易等方面的专业化企业、服务供应商、影视金融业务相关的机构和部门,构建澜湄影视一体化发展格局。当下澜湄影视产业集群的建设不是纸面上的设想,而已经是“在路上”的工程。如前文所述,自21世纪以来中国与湄公河各国之间在影视合拍、影视精品互译等方面已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在影视发行、影视版权交易、影视金融业务相关机构和建设方面还有所欠缺。因此,建设澜湄影视产业集群必将进一步助力澜湄六国影视资源的共享,开阔和提升域内国家影视发展的视野和水平。

(二)重点发展与泰国、越南、老挝的合作,从“中路突破、撬动两翼”

由于澜湄合作机制还处于发展初期,对于其合作机制及中国在这一区域合作中发挥的作用,不同的国家尚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加之六国影视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在建设澜湄影视文化共同体时,就应该有所侧重,而不能平均用力。从影视业的成熟度和市场潜力来看,泰国无疑是我们合作的重点。事实上,近年来泰国电影、泰国电视剧播映在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剧、日剧、韩剧之后又一股不容小觑的潮流。中泰双方早已跨越了纯粹的版权交易,迈向了合制合拍以及影视产业链的深度开发与合作阶段,市场主力也由传统的荧屏转向视频网站,腾讯视频的首个海外版本WeTV也于泰国率先落地。2017年被中国恒业影业以330万元价格买断国内版权的泰国电影《天才枪手》斩获2.7亿元人民币票房,这无疑激发了内地从业者向泰国市场“掘金”的欲望。①大静: 《自制剧集、合拍电影,中泰影视合作迈入“蜜月期”》,锋芒智库,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7567900428389298&wfr=spider&for=pc,发表时间2019年6月18日。另一方面,越南、老挝尽管影视业发展相对滞后,但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彼此间有着特殊的战略伙伴关系,这也有利于在影视产业和文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21世纪以来,越南和老挝都大力加强与外部的沟通合作,再加上在文化上与中国的亲近性,两国观众对中国影视文化内容的需求强烈,国内影视文化内容“出海”两国已越来越普遍。因此,尽管澜湄区域的影视产业大盘仍然由中国市场引领,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重点加强与泰、越、老三国的合作,从“中路突破,撬动两翼”,从而带动整个澜湄地区的影视产业发展。2021年12月举行的为庆祝中老建交60周年的“2021年澜湄电视周暨老挝主题日”系列文化活动中,云南皇威传媒有限公司与老挝国家电视台签署首部中老合拍电视剧《占芭花下的约定》合作协议,显现出中老两国建设影视文化共同体的共同愿景。

(三)打造区域平台,促进影视交流,达成文化共识

影视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影视资源的整合开发、影视文化艺术的交流,迫切需要各方达成文化共识,建设区域合作平台。要使澜湄影视文化共同体建构落到实处,就必须打造澜湄影视一体化平台,最大程度地发挥“一带一路”倡议在影视文化领域的长效机制作用。首先,应加大力度建设供各国影视艺术作品的电视台播映平台。在这方面,中国已率先垂范,先后在老挝、柬埔寨建设了DTMB地面数字电视项目,推进老挝和柬埔寨广播电视数字化及新媒体建设工作。②云南电视台子公司云数传媒率先于2007年在老挝开展DTMB地面数字电视建设,在老挝数字电视项目的成功示范带动下,柬埔寨国家电视台于2012年9月与云数传媒签署商业合作协议,共同投资成立柬数公司,建设柬埔寨DTMB地面数字电视项目,2016年10月云南广电传媒集团与柬埔寨国家电视台签署关于合作开展柬埔寨DTMB+OTT项目建设的合作协议。这两个平台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影视剧在东南亚的落地。这一项目是“中国标准”在澜湄流域数字电视发展领域取得的新突破。其次,新媒体环境下积极建设网络视频播映平台。在当今网络传播迅速崛起的时代背景下,借助网络视频播映平台建设,才能更有力地传播影视文化,收获年轻一代的关注和认同。笔者在泰国、老挝等地进行实地调研时就了解到,东南亚地区的许多年轻观众都对中国的影视作品有很高的关注度,抖音海外版Tiktok,腾讯视频海外版WeTV等App的下载量在东南亚地区也遥遥领先,这些都有助于澜湄影视文化共同体的建设。第三,开展国际电影节、影视周等活动,也有助于澜湄影视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建设。如前所述,中国已多次开展中国南亚·东南亚电视艺术周、澜湄国际电影周、中国-东盟电视周、澜湄国际电视周等活动,这促进了各国影视艺术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了影视资源共享。第四,搭建影视教育与文化交流平台,助力各国影视人才培养。除了在影视创作与传播方面的平台建设,我们还不能忽视澜湄各国影视教育与文化交流平台的建设。2018年7月25—28日,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举办了“澜湄影视人类学论坛暨工作坊”,率先搭建了一个影视人类学领域的文化交流平台,吸引了来自中国、泰国、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地的影视工作者,展映了13部影视人类学纪录片并进行了深入交流。③参见马晓雯《〈众神之河〉澜湄影视人类学论坛暨工作坊会议圆满结束》,微信公众号:人类学之滇(ID:ynanth),2018-07-29。2019年7月中国与老挝合拍的首部电视连续剧《占芭花下的约定》剧本研讨会在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举行,笔者作为活动参与者有幸参加了这次研讨会,深刻感受到澜湄影视文化共同体的建设离不开影视教育与文化交流平台的建设和发展。

综上所述,澜湄影视文化共同体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思路指导下,在澜湄合作机制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今后澜湄影视文化共同体的建设应该在澜湄国家文化共同体的合作框架下,加强多边主义,支持合作共赢,建立“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文化认同机制;同时,加强非官方层面的文化建设,重视大众媒体、非政府组织、民间团体、教育机构乃至个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影视文化交流合作机制,推动构建澜湄国家文化共同体。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下,如何本着互利互惠、尊重差异的态度,进一步加强睦邻友好关系和进行务实合作,持续进行跨文化的创作实践探索,开辟崭新的影视合作体系,仍有许多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未来的发展仍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老挝共同体影视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朝发夕至 乘着火车去老挝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对中国影视独特的爱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