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2022-05-06 04:30刘伟民
种子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防治技术病虫害产量

刘伟民

摘    要:为解决小麦种植的产量和质量问题,文章分析了河南地区小麦栽培技术,提出了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产量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4-0064-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2;S512.1       文献标志码:B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种植面积较广,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对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将小麦栽培技术应用到实践中,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气候条件不同,小麦栽培技术存在一定区别,需要引起重视。现如今小麦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大幅度提升,病虫害防治技术更加重视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了病虫害防治效果。加大对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力度,期望研究成果能应用到实践中。需要对小麦种植人员进行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的培训,科普正确的栽培方法以及病虫害防治知识,提高小麦的产量与质量,提升我国农作物种植水平,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1 小麦栽培技术

1.1 选择适合所在地区的小麦品种

从所在地区的基本情况着手,选择小麦品种,从源头控制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小麦栽培人员在实践中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针对小麦种子进行筛选,提高整个过程的科学性、合理性,可以积极寻求专家帮助,多搜集整理资料。

由于当前市面上售卖的小麦品种较多,适用条件有所不同,产量与质量存在差别,很多人在挑選时容易陷入困境或者被商家欺骗。基于这样的现实原因,建议在购买小麦种子时到正规商店购买,避免上当受骗,在挑选优质小麦品种时可以获得更多帮助。小麦栽培技术需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可以从所在地区的气候、地理条件、地形以及土壤等方面分析,选择最佳的小麦品种进行栽培[1]。

1.2 科学处理栽培小麦的土壤

小麦栽培需要充足养分,而养分大部分都来自于土壤,为此小麦栽培技术要点之一是科学处理栽培小麦的土壤。植物生长对土壤具有较高的要求,小麦栽培人员需要提前针对栽培小麦田地的土壤情况进行分析,选择能够有利于小麦栽培的种植区域。一般情况下,小麦在通风条件良好、排灌条件优越、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中能够更好地生长,可提高小麦的产量与质量。这样的小麦栽培环境和条件,会促进小麦根系纵向生长,提高小麦的生命力,降低其病虫害发生概率。土壤的科学处理方式包括很多方面,其中翻耕土壤属于最为重要的内容,通过翻耕可以细化土壤,可使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暴露出来,在阳光、紫外线的作用下被杀死。翻耕、细化土壤可以暴露土壤中的虫卵,当阳光与紫外线最大程度杀死虫卵后,越冬虫卵会减少,第二年小麦遭受病虫害的概率就会明显降低。翻耕最好采取深耕,目前很多地区都开始应用大型机械进行土壤翻耕,可以确保翻耕的深度达到25~30 cm,充分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的熟化程度,经过这样的处理会提升土壤疏松度,有利于小麦生长。

除了播种小麦之外,应在经过翻耕的土壤中施加化肥,增加土壤中的养分,为小麦生长提供更有利的条件。需要注意的是,选择肥料品种时最好以磷肥、钾肥以及复合肥等肥料为主,这样可以保证土壤肥力,也可以节省成本。施过肥料的土壤需要再次翻耕,使得土壤与肥料能够混合均匀,让小麦可以充足地吸收养分[2]。

1.3 提高耕作模式的科学性

很多小麦栽培人员不重视耕作模式的调整和优化,导致小麦产量与质量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优化耕作模式与选择小麦品种、处理土壤等一样重要。由于田地长期种植小麦会出现土壤板结的现象,增加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在这样的田间种植小麦,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为此在栽培小麦的过程中应调整优化耕作模式,可以从小麦实际生产特点着手,掌握所在地区农作物种植基本情况后,采用套种或者轮作的方式,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小麦栽培应坚持精耕细作,确保小麦稳产高产的目标得以实现。

1.4 种子处理后方可种植

在正式播种小麦前,需要对小麦种子进行处理,可提高小麦的发芽率、生长速度,降低小麦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一般情况下需要提前浸泡小麦种子,将那些浮在水面、坏的种子挑出来,确保最后种植的种子都是健康的、优质的,最大程度地提高小麦发芽率。通过提前浸泡小麦种子来预防病虫害,需要在浸泡的水中添加具体的药剂,通常可以加入辛硫磷、立克秀湿拌剂等,还可以增加适量的种衣剂,添加了药剂的小麦种子需要4~6 h后进行晾干处理,然后再进行播种[3]。

1.5 坚持精量播种的方法

在小麦播种的过程中需要坚持精量播种的原则,通常情况下小麦品种、温湿度、播种密度以及播种的深度等都会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坚持精量播种就是要将这些因素充分考虑在内,要避免小麦播种量过少造成麦苗稀疏,也要避免小麦播种量过多,引起麦苗繁密,造成麦苗营养不足,从而影响小麦的产量以及质量。

不同时期播种小麦,小麦的产量与质量有所不同,为此掌握正确的小麦播种栽培方式很关键。从河南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来看,播种时温度要控制在3~6 ℃,并且要确保温度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时土壤温度以及空气湿度等更有利于小麦生长与发芽。具体选择播种时间时可以充分分析、了解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调整和优化小麦播种方案。在每年4月上旬至中旬都可以播种春小麦;在每年10月中下旬可以播种冬小麦,如此一来可以保证小麦的产量与质量。不同年份的气候条件等各方面都有所差别,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播种方案[4]。

机械化种植小麦的模式已经被大范围地推广应用。近年来机械化普及程度逐渐提升,使得小麦的栽培技术水平明显提升,使得小麦的产量和质量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机械播种小麦时需要选择适宜的播种方式,要选择正规渠道购買播种机械设备,在播种时要确保小麦种子均匀地撒入土壤中。在机械播种前需要开沟,播种小麦的沟宽度要保持在20~30 cm,沟深度要保持在30~35 cm,行间距离要保持在1.4 m,沟宽、沟直都要达到要求和标准,沟与沟之间的高度要合理,这样一来可提高排水、灌水的效果。在小麦播种后,要做好相应的覆土工作,确保覆土厚度达到要求[5]。

1.6 提高小麦田间管理的水平

田间管理对提升小麦产量与质量有着直接作用。补苗和间苗属于小麦田间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麦补苗和间苗需要在入冬前进行。入冬前可以在小麦田间进行全面巡查,及时掌握小麦出苗情况,并针对那些存在严重缺苗的麦地进行补苗。用于补苗的麦苗可以从麦苗密度过大的区域中获取,可同时完成间苗和补苗的工作。补苗和间苗后都要针对麦地进行灌溉,要保证灌溉彻底性,以提高补苗的生长速度,确保小麦产量。需要及时完成小麦地的除草工作,一方面可以优化小麦生长环境,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杂草吸收小麦麦苗的营养物质。一些小麦地杂草生长过于茂盛,人工拔除的难度较大,为此需要及时应用除草剂加以处理。

小麦生长期都需要采取人工灌溉,以保证小麦生长所需水分。由于小麦生长过程中对水分需求量较大,所以在灌溉时要坚持及时、有效的原则。当进入冬季后,为保障小麦顺利生长,应避免大量灌水,根据土壤湿度情况制订具体的灌溉计划,以确保小麦顺利越冬,为后期生长打好基础。到了第二年小麦的拔节期、孕穗灌浆期时应充分、全面地灌水,以确保小麦生长所需的水分得到满足[6]。

及时给小麦施肥可以促进小麦生长。在小麦拔节期、孕穗期时需要及时施肥,因为这两个时期属于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小麦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较大,只有营养物质充分,小麦穗粒才会饱满成型。在小麦拔节期施肥要观察小麦田间墒情,土壤肥力决定是否施肥,避免过度施肥引起小麦病虫害。如果小麦处于生长十分旺盛的阶段,应推迟施肥时间。如果小麦进入拔节期的中后期,应尽快完成施肥工作。当小麦进入生长中后期,应完成叶面施肥,叶面施肥需要施加磷酸二氢钾溶液、尿素溶液,叶面施肥的目的是增强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促进小麦有机物质的积累,增强小麦抗病虫害的能力,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7]。

2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农业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技术属于小麦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技术之一。近年来,农业防治在我国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应用广泛。农业防治技术的核心是绿色植保理念,应用这种措施不仅可以控制小麦病虫害,而且还能有效维护小麦地的生态系统,确保小麦的质量达到要求。农业防治技术的具体应用需要遵循多个原则,比如在播种小麦前应做好小麦病虫害的调查研究工作,通过总结经验和教训,分析小麦生长可能遭受的病虫害、发生特点和可能出现的发展趋势,以此为依据构建全面细致的监测系统来监测小麦的生长情况,以便于及时发现小麦病虫害,尽快控制和处理病虫害。现如今农业防治技术水平的提升,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关,应用此技术后可以达到动态监测小麦病虫害的目的,发现小麦病虫害更加及时。

从小麦种子处理方式来看,增加处理种子的科学性,选择合适的拌种药剂,可以有效提高小麦抗病虫害的能力。条锈病属于小麦常见病害,为了预防此种病害,可以在小麦种子中加入戊唑醇、其他三唑类种衣剂等药剂,此类药剂还可以有效预防白粉病、黑穗病等。全蚀病也属于小麦常发生的病害,防控此病害需要使用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硅噻菌胺悬浮剂等药剂。需要不断提升小麦田间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以达到精耕细作的效果,最大程度地降低小麦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在田间管理过程中要提高小麦地的通风性,尤其是土壤不能积水[8]。

2.2 物理防治技术

近年来,物理防治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应用频率较高,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应用成本较低、对环境影响较小、易操作,有利于农户学习。物理防治的核心是害虫本身,即从害虫生长特点出发,采用物理手段将其诱杀。

为此需要对小麦病虫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在分析、研究小麦病虫害特点的基础上选择针对性的物理诱杀方法。比如一些害虫具有明显的趋光性,那么在诱杀时可以应用灭虫灯或者诱杀板等物品。一些本地的小麦害虫在诱杀时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可在小麦田间安置色板,每块色板之间的距离要恰当、合理,最大程度地诱杀害虫,提高害虫的整体防治效果。

2.3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对防治小麦病虫害具有重要意义,其属于最常见、应用范围较广的一种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的核心是生物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用害虫的克星来抑制害虫的繁衍、生长,降低害虫对农作物的影响。可以在麦地里培养害虫的天敌来捕食害虫。如果小麦地出现蚜虫后,可以在小麦地放入七星瓢虫;如果小麦地出现飞蛾,可以在小麦地放入青蛙。利用生物之间的食物链来杀灭害虫,可以为小麦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除了这些基本的生物防治方法之外,在实践中还可应用那些对生态环境没有危害的新型生物或者植物,最大程度地消灭小麦地的病虫害。

2.4 化学防治技术

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病虫害后需要及时处理,避免大范围扩散。目前药物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田间管理等都能起到积极作用。药物防治在应用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要避免长期使用,减轻药物对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避免病虫害对药物产生耐药性,降低药物的消杀效果。药物属于化学防治小麦病虫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用时要控制用药量,要正确选择药物种类。

吸浆虫一般会在小麦苗期出现,以吸食小麦汁液为生,从而导致小麦停止生长,造成小麦产量、质量下降。为了消灭吸浆虫,可应用辛硫磷乳油、西维因等药剂,与细沙拌匀,充分地撒入小麦地。吸浆虫的成虫对小麦的为害较大,可用这两种药剂加以消灭,但是要保证药剂溶液均匀地喷洒在小麦植株上。在拔节后期,小麦易患黑穗病。当小麦感染黑穗病后,穗条外包的是一层灰色薄膜,成熟后破裂,可让黑粉散入其他小麦麦穗中或者进入土壤,会使小麦穗粒直接毁损。为了预防小麦黑穗病,可应用粉锈宁粉剂、粉锈乳油等药剂,与小麦种子拌匀。如果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发生了黑穗病,应及时喷洒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液。当小麦生长过程中出现了麦蚜时,应及时、迅速地采取处理措施,由于麦蚜以啃食麦苗的根茎与叶片为生,减慢小麦的生长速度,从而导致小麦大量减产以及小麦质量不达标。小麦病虫害一旦没有及时控制,就很容易迅速扩散,所以要加大麦蚜虫的防治力度。

除此之外,还可应用可湿性粉剂、辟蚜雾可湿性粉剂等溶液进行喷洒,以提高麦蚜的防治率。应用此种方法还可避免对蚜虫的天敌造成伤害,可提高应用化学防治技术的合理性、科学性。

3 结束语

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需要提高小麦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还需要做好前期调研工作,选择适宜的种植地区、自然地理气候以及小麦品种,以确保后期小麦病虫害防治的成效,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在小麦具体栽培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都要从实际情况着手,同时应用先进的、科学的小麦栽培技术,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优化,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保障小麦栽培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刘立伟,冯国华,刘东涛,等.中强筋小麦品种徐麦38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21(24):5-7.

[2]石雄高,裴雪霞,党建友,等.小麦微喷(滴)灌水肥一体化高产优质高效生态栽培研究进展[J/OL].作物杂志:1-11[2022-01-18].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808.S.20211215.1245.002.html.

[3]宋春景,张晓利,张冲,等.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石农707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21(12):275-276.

[4]刘旭,闫文利,闫素红,等.小麦新品种中育1686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21(12):277-278,281.

[5]陈守世,侯景旗.冬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乡村科技,2021,12(18):61-62.

[6]禹文荣.小麦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J].新农业,2021(17):14.

[7]张艾芹.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21(5):18-19.

[8]张红梅.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2):76-77.

猜你喜欢
防治技术病虫害产量
伊朗红肉月产量增长11%
豌豆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商洛核桃举肢娥防治技术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胶产量增长65.8%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