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素养”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2022-05-06 03:56戎晓军
教育·校长参考 2022年3期
关键词:公益活动志愿公益

戎晓军

初中生公益素养的培养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深远的影响。基于此,笔者在分析公益素养培育的学校及个人发展的现实背景、中学生公益活动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公益素养培育课程的研究目标、实施步骤和推进策略,从而为培养初中生的公益素养提供切实可行的办法。

课题缘起

缘于学校德育课程体系进一步建构的需要 初中三年,学生需要接受学校文化的滋养,需要磨炼德性和技能,需要发展恣意的个性,需要烙下成长的印痕。瞄准这些需求,着眼于学生智识的发展、能力的提升、个性的张扬、成功的体验、幸福的成长,以促进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优秀的自己为目标,我校于2015年尝试进行“新六艺”课程的探索和实践,并入选杭州市课程改革试点学校。

课程中,我们赋予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新的含义,即勤修“道德素养、艺术素养、实践素养、身体素养、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作为学生幸福成长的六项重要素养。在每一领域开设“基础”“拓展”两类课程,两类课程直接指向本领域特有的学生培养目标,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夯实基础,多元发展,探索创新;张扬个性,提升内涵”的育人思路,同时体现成长性和科学性,以达成核心目标。

在“新六艺”课程基本成熟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不仅需要学校文化的滋养,更需要社会实践的磨砺。而当前的公益活动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是学生道德素养的必要补充,也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和諧社会的需要,时时体现着当代学生的精神风貌。因此,我们在基于学校原有的“新六艺”德育课程的基础上,重新构建学校的德育体系,以“三维三力公益素养培育课程”为核心中轴,带动学校的整体德育课程,从根本出发不断完善学校德育课程。

培养中学生公益素养的政策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同时,共青团中央十七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组织青年奉献社会、服务人民。深入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动员、制度化发展,努力使志愿服务成为当代青年的精神时尚。因此,培养中学生公益素养并使其发展到较高水平迫在眉睫。

鉴于中学生社会公益活动现状的需要 一是中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热情不高。当前,中学生虽然对公益有着一定的了解,但是他们的参与热情并不高,大多数学生只是出于好奇进行了简单的参与尝试,经常参与其中的中学生数量非常少。从整体来看,学生群体中真正参与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的主要是校学生会、校团委、校志愿者队等学校社团组织中的学生干部和成员,但这些学生的主动参与并没有带动其他在校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积极性。二是中学生参与公益活动服务面窄。中学生公益活动的服务范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有限的。首先,中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学习之余才可能去参与公益活动。其次,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一般集中在学校及其周边,地域上受到一定的限制。最后,小学和初中的公益活动内容以交通秩序维护、环境保护等为主,服务主题和形式相对单一。三是中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持续性弱。由于目前学校与企业、社区还缺乏稳定高效的参与机制、奖励机制和制度化的规范措施,导致初中生参与公益志愿服务的动力不足,公益活动社会服务存在缺乏连续性、持久性,志愿者招募培训工作困难等问题。

核心概念解读

“中学生公益素养”是指中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而不断地拓展公益认知并拥有正确的公益价值观,在公益领域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心理品质和实践能力,它包括中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以良好的思想道德规范为准则的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的精神和态度,以及与之对应的从事公益活动、开展公益行动所具备的能力。

“三维”,即学生公益素养包含三个维度:知、行、信。“知”,即公益认知,包括社会问题的感知、公益相关知识、公益价值观念;“行”,即公益个体行为,包括公益准备行为、公益宣传行为和公益实践行为;“信”,即公益情感和意识,包括公益参与情感、社会责任意识和团队领导协作。“知、行、信”这三个维度对应了担当力、服务力和领导力这三个方面能力提升的具体内涵。

“三力”,即通过从事公益活动、开展公益行为,着重培养学生的服务力、领导力和担当力这个三方面的能力。同时,这三方面的能力互相作用、相互促进,进一步助力学生公益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培育课程的整体框架

培育课程的实施步骤

组建“净善少年志愿服务中心” 健全的组织机构是培育课程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为此,学校校长室全面指导、策划,是活动的决策机构,实施管理机构由政教处、教导处及各班主任等组成,以净善少年志愿服务中心为公益素养培育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组织和管理净善少年志愿服务中心的具体运作。同时,积极引导班主任挖掘家长职业资源,形成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公益导师资源库。此外,学校行政各科室挖掘典礼资源,形成系列化资源库,如新生始业教育课程、骄傲人物公益力展示课程、假期公益行课程等都有助于学生公益素养的提升。

健全“公益素养培育课程”的管理和评价制度公益素养培育课程中的特色课程为必修课程,每位学生必须参与;常规课程和辅助课程为选修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常规课程定时,辅助课程不定时,每一种课程都有相应的制度加以保障。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 公益素养培育课程的管理小组联手“ID3梦想飞公益组织”共同研究开发,形成资源库;集体开发公益素养培育课程,形成特色校本教材;借力净善少年志愿服务中心,形成精品活动资源。其中,净善少年志愿服务中心设置六大活动主题。一是开展寒暑期的社会公益活动。目前,学校各班都成立了雏鹰假日小队、红领巾小队,并积极引导队员们利用寒暑假和周末时间,开展“红领巾学先锋 榜样精神我来学”的主题活动,通过营造良好的“学先锋、学榜样”氛围,让队员们感悟先锋精神,从小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充分展现新时代志愿者的良好精神风貌。二是校园环境维护,公益文化宣传。首先,引导志愿者们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参与班级纪律、卫生、垃圾分类三项红旗竞赛的检查、评比。其次,学校净善少年志愿者队也会利用校广播台和《金色花》校刊对学生参加的各类公益活动进行宣传、报道,在校园传播公益正能量。三是组织开展爱心义卖、捐赠帮扶活动。目前学校净善少年志愿者队已开展了四届爱心义卖活动,活动所筹集善款全部用于需要帮助的人。四是开展创作公益宣传广告、拍摄公益作品活动。净善少年志愿服务中心积极选拔音乐、美术、文学创作、编导、电脑动画制作、视频编辑、外联等各个方面的人才,在充分发挥他们特长的同时,也为净善少年志愿者队开展各类的公益活动出谋划策,并拍摄、记录公益活动全过程,进行公益宣传、创作丰富多彩的公益作品,积极传播公益正能量。五是依托“志愿汇平台”开展日常学校及周边的垃圾分类宣传、督察活动。充分利用志愿汇平台资源,寻找适合中学生的一系列公益活动。同时,少年志愿者队积极为学校及学校周边的垃圾分类活动进行宣传,并利用假期时间对各地垃圾分类实际情况进行督察,并将情况和合理建议及时反馈给相关的社区和单位。六是定点公益结对、家长特色公益示范。在充分利用现有定点公益结对资源的基础上,如萧山老红军黄伟明爷爷、杭州开元心颐养园等,积极拓展新的公益结对定点。同时,充分利用家长公益资源,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为学生的公益行动做示范和良好的公益导向。

培育课程的推进策略

净善讲堂,导师示范 净善少年志愿服务中心联合“ID3梦想飞公益组织”不定期邀请全国公益领域有较大影响力的人物进学校宣传公益服务,与广大师生交流公益思想。同时,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相应的净善讲堂活动。净善讲堂作为学校七年级新生始业教育重要内容,内容涉及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道德、个人品德等方面,在弘扬道德、普及公益知识、公益意识和公益观念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学生也能发挥个人特长,设立净善少年志愿服务公益视频展示专区,创新公益传播新途径,扩大公益宣传的受众范围,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公益认知。

团建创新,文化引领 净善少年志愿服務中心是学生团建工作创新的重要载体。学校将团建工作、学生会干部的选拔任用与中学生公益素养的提升进行了有效结合,在《团员发展操作细则》中规定:每学期学生加入净善少年志愿服务中心并参与公益志愿服务至少5次,同时积极创作公益宣传作品是入团的必要条件。净善讲堂的讲师团成员包括教师先锋党员和优秀学生团员,他们通过培训指导,带领广大共青团员、入团积极分子开展常态化的道德理论学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志愿公益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在净善讲堂的听课次数和在净善少年志愿服务中心的成长表现,将成为学校团组织中各级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指标。这一结合既有利于中学生公益服务意识的加强与公益素养培育,也更利于公益服务意识和素养在中学生群体中的传播、扩大。

拓展平台,建立机制 首先,拓展平台。充分利用志愿汇平台的资源,寻找适合初中生的各类公益活动资源。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有影响力的社会公益比赛和活动,如由中国希望公益基金会主办的全国中学生公益活动创意大赛等,从而鼓励更多的中学生关注公益,参与公益,提升自我。此外,建立中学生寒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公益志愿服务基地,为初中生参加公益活动搭建广阔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公益素养。其次,建立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一方面,学校或受助方可通过通报表彰、颁发证书等方式,对学生的公益行为表示认可和赞扬。另一方面,学校将此项工作纳入学生德育考评范畴,对公益服务学生在评优评奖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从而起到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的重要作用。

总结提高,广泛宣传 学校对公益活动的成果进行及时反馈,对活动的得失与学生成长的情况进行总结,树立公益服务活动中的榜样,并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以及领导作用。同时,学校加大对公益活动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和平台优势,通过公众号推送、微博宣传等形式,普及公益服务理念、报道公益活动,积极营造有利于公益服务发展的良好氛围。特别要加强对公益服务活动先进典型事迹的宣传与学习,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此外,学校还应将公益服务内容纳入学生干部培训体系,促进学生骨干对志愿服务的认识、理解和支持,使其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进行发扬并主动在学生群体中进行宣传,促进学生群体公益服务素养水平的提高。

总之,初中生作为未来公益事业的主力军,对未来的公益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推动作用。因此,初中生公益素养的培育迫在眉睫。学校在培育初中生公益素养方面应当注重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建立符合初中生公益素养培养规律、适合国情校情的课程体系,使其能真正提高初中生的公益素养,从而促进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猜你喜欢
公益活动志愿公益
以志愿,致青春
公益
公益
公益
公益
“温暖寒冬”公益活动行(三)
“被志愿”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