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分钟的精彩

2022-05-06 19:38皇艳利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2年5期
关键词:被除数竖式符号

皇艳利

40分钟足以让我带领学生做一个小实验,足以让学生探究一道复杂的数学题……我们的课堂正是由一个个40分钟组成,构建了学生的知识体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

数学中的“异类”

数学中的一个符号、一个算式就可能令学生着迷。例如,在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除法”教学中,我对学生说:“在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中,除法是最难的,也是出错率最高的。但是我最喜欢它,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急于从我口中得到答案。“第一,除法適用于求商、求平均分,是所有运算里最公平的,我喜欢它的不偏心。第二,加、减、乘的竖式具有很强的相似性,但除法的竖式计算最特殊,又要乘,又要减,又要试商才能得到。”我说道。学生被我的话逗笑,对除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美的精彩

在教学“垂直与平行”时,我如此进行课堂导入:前两天刚认识了“千米/时”中的“/”,读成“每”。而这节课又认识了“∥”,读成“平行于”。学生马上接话:“写符号可以少写很多字!”是的,这不正是数学的简洁美吗?一个数学符号的产生要经历几代数学家的验证,凝聚了前人的智慧。数学家普洛克拉斯说:“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如+、-、×、÷、=、( )、{ }等数学符号,如果我们不注意书写格式,那就破坏了它们的美。数学的美在孩子们心中扎下了根。

“忽悠”的经典

我在教学“被除数和除数最高位相同、被除数前两位不够除的条件下求商是几”时,让学生先试做,在此基础上发现规律、总结规律。但是临上课前,我决定调整一下,将学生试做改为帮老师验证。我要“忽悠”一下孩子们。

首先,我出示一组题:108÷12、104÷13。其次,我对学生说:“这些题我都不用计算就知道答案是多少。要不,我们验证一下。”学生经过验证发现我的说法是对的,只见一名学生说:“老师,你一定学过珠心算!”学生的兴趣被我给“忽悠”起来了。最后,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发现了规律,并用一句歌诀记住了它:同头无除商八九。

“全军覆没”后的崛起

教学“减法的性质”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136-(72-36)。学生看到题马上就按减法的性质去做:136-(72-36)=136-72-36=28。我在全班巡查了一遍,几乎所有人都犯了同样的错误。我问:“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学生回答:“没有!”“恭喜大家——全错了!”我失望地说。为什么错了?在我的引导下,一些学生开始分析、讨论,最终得出了正确答案。

“全军覆没”多么惨烈,从中也引起了我的思考:“全军覆没”不是一件坏事,有了覆没才会有崛起。学生受思维的限制,缺乏思考。但只要教师引导得当,让学生从错误中探究出正确的方法,就能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总之,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该多看、多想、多验证、多探究,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变得轻松快乐,才能让我们拥有更高效的40分钟!

猜你喜欢
被除数竖式符号
除法中的数学问题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被除数可能是多少
循理入法 以理驭法
关注教材文本中言语表达的“序”
乘除法竖式内容这样调整是合理的
弄脏的竖式
巧求被除数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