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多元方式 提高师训实效

2022-05-06 22:40王红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2年4期
关键词:培训师骨干教师研讨

王红

当前,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评价大多是:“务虚的多,务实的少;理论的多,实践的少;通识的多,专题的少,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強。”“来的时候很激动,听的时候很冲动,回到岗位后什么也没法动。”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一个怪圈?如何提升教师培训的实效性,让参训教师在学习中有触动、有行动、有改进、有发展、有成长?笔者结合所在区域的具体做法,认为做好系统规划设计、建设培训专家团队、选择多元培训形式、完善过程监管体系是关键。

做好系统规划设计

按照教师专业发展成长规律,根据“新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名师→学科带头人→教育专家” 的成长历程,我们对教师培训工作做了梯度式的项目设计,全面贯彻“分类、分层、分学科”的设计思路,设计了“领航计划”“续航计划”“启航计划”“护航计划”四大板块的梯队培训内容。

“领航计划”面向精英和高端,培训对象为名师、教研员以及专家型教师。“续航计划”面向各学科骨干教师,注重学科素养的提升。“启航计划”面向新秀教师和新入职教师,为期3~5年的专业成长规划。“护航计划”主要是一些专项性的培训。

在这些培训项目中,既有针对高端、骨干的小班化项目,也有面向全体的线上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能力提升项目,以及针对中高考、班主任的专项学科高级研修。覆盖面广,针对性强,面向全区所有中小学教师。

建设培训专家团队

目前担任培训授课的专家,一般由高校和教育研究机构专家教授、一线教研员和名师、培训机构的培训者三方面人员组成。培训后调研发现,有的培训者对一线教师关注的问题缺乏足够的了解和深入研究,设计的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缺乏互动,课堂沉闷,培训程序操作性不强,不能激发参训教师对自身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科学分析,不能引领他们突破自身的惯性思维和找到提升的路径与方法,严重影响了培训实效性。

我们先从区域内的优秀一线教师入手,加强本区域培训课程开发设计专业人员的培养,打造教师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者团队,形成区内培训师专家库。这个培训师团队由区内省、市、区级名师和名班主任、名校长以及省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市功勋班主任、市十佳班主任等组成。每位培训师根据培训项目中的“领航计划”“续航计划”“启航计划”所针对的“名师”“骨干教师”“新教师”培训对象设计相关课程。由于这些培训师来自一线教学岗位,比较熟悉本区域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将骨干教师的教研成果转化为培训课程,课程来自实践,理论得到提升,服务实践的循环模式整合优化了培训人力、物力,实现了教学、研究、培训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区内的培训师,还可以建立各自的工作坊,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骨干教师。随后,这些骨干教师又可以成长为培训师,加入区级专家库。另外,还将区外各级优秀专家资源引进来,逐步完善本区的专家库和培训内容课程资源建设。

选择多元培训形式

教师培训发展至今已经有着非常丰富的培训形式,如专题讲座、现场教学、导师制 (师徒结对)、网络研修、读书沙龙、分组研讨、教育考察、经验分享、跟岗实践、返岗实践、案例分析、参与式研讨、国内外游学、论坛、情景模拟、思想风暴、成果展示、联合行动、工作网络、送教下乡、对话交流等,这些培训形式在不同培训项目实施中,可以多样组合实施应用。如何在集中培训中突出以参与式、体验式、任务驱动式、问题引导式等形式激发参训教师兴趣,提高培训实效,需要教育培训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研究与实践。

送训入校教师受益。如:在“初中区域性中考学科校本高级研修培训”中,我们设计了师德修养、课堂教学、教育科研、校本研修、学科备考等方面的培训课程。特邀李镇西等国内知名专家29人,在区内10个学校教学点集中三天进行专题授课。全区1335名初中教师分别在各自学校,或邻近学校教学点聆听专家们的讲座。由区教育局和教科院统筹安排,将专家请到学校,老师们不出校门,就享受到一场场现代教育的视听盛宴,受到学校和老师们的欢迎。

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教师的职后培训应该强调教学实践能力的综合性、实用性,为此,基于实际课堂教学问题的研讨和解决,最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与教育经验的提升。突出实践性是教师职后教育培训在课堂环节的主要特征。如:在“小学数学学科素养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培训”中,在参训教师聆听了八场有针对性的专家报告后,我们安排了两位学员进行“同课异构”和主题研讨活动。两位学员共上一个主题的数学课,现场教学结束后,还进行了说课和组内教研,最后由专家点评。培训结束后,学员们反馈这种类型的培训活动充实、接地气,更具有课堂教学指导性。很多学员训后返回工作岗位,也分别在自己的学校进行了同课教学研讨和展示,学以致用,达到了培训的目的。教师培训应把课堂变为论坛,把教学设计变为问题设计,把教学实施变为教学研讨,把教案最终转化为研讨总结,真正实现培训教学形式的转变。

互换化的师生角色。培训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和学员互动,更容易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培训要为学员搭建培训主体的自主探究、实践反思和互动研讨的学习平台。如:在“中小学青年班主任能力提升培训”中,我们设计了80位学员共同参与一节班会课的课程,将学员分成小学组和中学组,共同设计一节“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班会课,推选一位学员做老师,其他学员做学生。于是,小学组呈现了一节《颂党恩 赞家乡》的班会课。班主任老师带领学员走进家乡、感知家乡,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中国共产党的赞美。中学组带来《传承红色基因,青春绽放光芒》的班会课,授课教师带领大家感受红色基因传承,青春因不懈奋斗而彰显光芒。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员们踊跃参与、积极配合,课堂表现活跃而有深度。

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培训要基于学科特点,带领学员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如:在“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培训”中,我们安排了走进“有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中国建筑科技馆”进行实地参观和劳动实践的课程。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学员戴着草帽、手套,到田地里参加农田除草劳动。在中国建筑科技馆,老师们变身建筑师,从最简单的基础斗拱模型搭建练习开始,逐步进阶完成古建的搭建。有的动手搭建各个朝代的榫卯结构;有的和同伴分工合作,一同琢磨建筑搭建方法,合力拼接建筑主体……场馆里的建筑是活的教科书,更凝聚着时代的思想和文化,斗拱或是瓦当,一草一木皆传承了文化土壤中的中国建筑科学精神。生活即学习,学习即生活。

完善过程监管体系

培训过程管理要形成规范有效的管理制度,并能够严格执行,通过外在管理制度约束促使参训教师形成内在自我约束。创新管理方式,充分发挥班委在班级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根据培训需要划分培训小组,设置小组长和负责人,通过分组管理提高培训管理的力度。

训后管理明确培训学习评价和跟踪制度。如:训后测试、过程量化评分、优秀学员评比、训后跟踪反馈等方式,促进训后管理。逐步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管理制度,关注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

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培训工作者应深入了解一线教师需求,不断改进培训方法和策略,使广大中小学教师爱学和乐学,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的舞台,让他们在各自的教育教学生涯里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

责任编辑/杨万军

猜你喜欢
培训师骨干教师研讨
还剩几只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企业内部兼职培训师队伍建设实践探讨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