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人

2022-05-06 01:12月方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缝纫淮剧修鞋

月方

酒香不怕巷子深,进菜场边歪歪曲曲的巷子口,问路人,大家都知道那个专门撬边的缝纫店。纵深50米处遇一妇女,再问,她笑指两三米外灰色墙面:“喏,门口有张椅子的就是!”

走过去,发现这家缝纫店实在不该叫“店”,灰白水泥墙夹着一道窄门,门上空空如也,一个有关“缝纫”的标志都没有。门内也就三四平米的空间,放着一张矮桌和一架缝纫机,40多岁的女人坐在缝纫机旁忙活,我往门口一站就挡住了她的光线。她抬頭笑问:“有事啊?”

我挤进去,把半腰裙坏了的隐形拉链展示给她看。她接了,说,你半小时后来吧。我说我坐等吧。于是我坐下,见她先拆了老拉链,再装新拉链,一反一正两道工序,这样的活计吃力不讨好,现在已经很少有缝纫店愿意接这样的活。她改装的过程中发现缝得不到位,又把已经装好的拉链拆开了重新弄一次,直至与原先没有区别,才交给我。我接过来,问她多少钱,她说4元。给了她5块,说不要找了,她却坚持找了一个硬币给我。她的好名声就是这样来的,老顾客都说她有两个特点:一、要价不贵;二、所有小活她都愿意接。

听说这个女人一条腿不方便,就算半个小时5元钱,一天8个小时,她一天的收入是80元,物价日益飞涨的今天,也就是糊口。但4元就是4元,3元就是3元,她从不多收1元钱——她就这样坚忍而自尊地活着,让人心生崇敬。

我向来对手艺人怀有崇敬之情。手艺人凭本事吃饭,无论乱世还是盛世,熙熙人群,他们靠双手赢得属于自己的从容。就像这个女子,居陋巷、住窄棚,貌不惊人话不多,但她常常被人赞美地提起,她在清淡中被人接纳和敬仰。

世纪广场边,有个专修拉链的老师傅,也是满脸写有庄严。他常年在一柄大黄伞下静坐,收音机里播着淮剧。他方脸,白发,大手指。有人来,就放小了收音机的音量,很认真地修拉链。修好,给拉链打上蜡,检查一番,确定无瑕,再交付对方,收钱。整个过程也许就说一两句话,生意做完继续听收音机。他收的也只是一块两块,但他往那儿一坐就是一身尊严。

幼儿园旁那个修鞋老头跟他截然相反的性格。每双鞋来,他都边整理边跟你聊这个鞋好还是孬,好如何孬又如何。聊好了,鞋也修完了。他修的鞋经久耐用且不着痕迹,如果你自带鞋底给他,他也没多少意见,收个一元钱手工费他也很热情。他整天乐呵呵的,和蔼平和里充满对客人的尊重也充满对自己的尊重。

我常常从这些手艺人身上读到一份自尊。自尊是什么?是识得自己、肯定自己,并通过善待他人从而善待自己。

(选自《扬子晚报》“繁星”副刊2014年4月5日)

品鉴

本文的特点在于“详”中见文旨,“略”中得深化。作者叙述时没有平均用墨,而是以超过一半篇幅的文字叙写“缝纫店”女子,因为这一材料具有对比性、典型性。

为了使文意更加丰富,作者又安排了两个场面,虽是略写,却从不同的角度补充、强化了文旨。“世纪广场边”的老师傅话很少,却是一位“淮剧迷”,这些内容为文旨增添了新意:“手艺人”的自尊中不乏精神追求和生活情趣。专事修鞋的老师傅热情而特爱聊,又从另一个角度丰富了文旨:“手艺人”的自尊建立在技艺自信和尊重他人的基础之上。

猜你喜欢
缝纫淮剧修鞋
淮剧还好吧
浅谈推进淮剧进校园常态化
修鞋青年
缝纫复合材料层合板吸湿性能研究
修鞋摊趣闻
全球自动化缝纫工业的崛起之势
修鞋青年
论天然皮裙在裙装结构设计的应用
修鞋老人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