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链+CDIO”理念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2022-05-05 12:06刘晓秋潘英妮严中平程喜乐任舒蒙王延年朱玲娟
高等药学教育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产业链研究生中药

刘晓秋,潘英妮,严中平,程喜乐,任舒蒙,王延年,朱玲娟

(1. 沈阳药科大学 中药学院,辽宁 沈阳 110016;2. 沈阳药科大学 研究生院,辽宁 沈阳 110016)

我校与中药学相关的专业硕士学位包括中药学一级学科下设的八个二级学科(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学、中药资源学、中药分析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生物技术学)及药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生药学,旨在满足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及中药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培养能够解决中药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中各环节实际问题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我国中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在面向行业、面向学科及面向职场需求培养人才的发展过程中,涉及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需要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探索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将有利于提升中药学类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顺应我国中医药领域对中药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

1 国内外现状分析

德、美、英、日等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对药学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着眼于药学产业链相关环节的需要,以职业需求为方向培养药学人才。我国主要形成以学术型研究生为主体的培养教育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并不能适应医药领域对高层次应用型中药人才的需求。

1.1 国外研究生培养的模式值得借鉴

德国推行双元制应用型硕士生培养模式,以行业需求与标准为导向,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研发技能与理论应用相融合,以应用研究来引领教学,将“产—研—学”螺旋式提升的培养目标贯穿于研究生教育全过程,满足高层次产业需要[1]。美国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专业化始于20世纪初,以职业岗位为发展导向,与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紧密衔接,重视专业协会的引领与规范作用,重在培养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广泛掌握实践领域必需的学科内容和方法,大多在其领域中是终极学位[2]。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产生以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课程硕士研究生教育,重视职业倾向而非学术倾向,以专业素质培训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目的,强调研究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实行全过程考核的“理论—实践—理论”的“三明治”教育模式[3-4]。日本自2003年4月开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高层次、应用型、特定领域的专门职业人才为培养目标,专门单独设立专业学位研究生院,重视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业务能力,学科教育内容对接产业,开设强化实践训练的 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课程,推广“以实例研究与实地调查为中心,开展双向或多向讨论来答疑解惑”的教学模式[5]。

1.2 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质是在硕士层次培养专门职业人才、职业教育领域内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要满足职业需求,应重视实践训练,学科专业理论对接产业实践技术,倡导探索灵活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凸显专业学位的职业实践特性。然而,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践中往往存在各种问题。

1.2.1 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上没有清晰的定位

我国的专业型研究生教育体系还停留在原有学术型的基础上,专业型研究生教育大多被发展为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复制品”[6],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与学术型研究生相似程度高,缺少专业特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专业型研究生教育仍按学科逻辑安排教学内容,学生获取的理论知识呈“碎片式”,未能形成对接中药产业发展的专业知识体系,导致学生不能快速融入研究生的科研创新阶段及有效选择社会价值意义高的研究课题。部分导师仍以科学研究为导向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忽视实践教学和技术创新,不能落实专业实践,影响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课程安排“车厢化”,使学生仅考虑技术层面的可行性,而未考虑生产设备及资源转化利用等实际生产的支撑条件,缺乏大局观与整体性思维,不能将学到的专业知识与职业发展联系到一起,抑制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1.2.2 “多样化”生源的学生缺乏专业技能训练

目前我校的中药学和生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生源广,相当一部分学生从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制剂等学科调剂而来,基础相对薄弱,同时缺乏中药学专业核心技能的训练,导致后期课题依据实验室前期技术路线“照葫芦画瓢”,课题缺失创新性和发展性,未能适应中药产业发展的需求。

1.2.3 评价模式唯分数、唯论文

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质量保障制度及机制尚未健全,应用型研究生的课程考核主要以理论知识的考核分数或研究综述或专题讨论为主,缺失实践技能的成果考核;学位考核主要以期刊学术论文为主,缺失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如申请研发项目、专利等。

在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中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加强对中药学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落实研究生的专业实践,提升专业型研究生的“专业”质量,迫在眉睫。

2 改革目标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覆盖“从田间到临床”全过程,涉及种子种苗、种植养殖、采收加工、饮片炮制、制剂生产等“全产业链”多个环节,事关公众健康、民生保障、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7-8],因此高层次应用型中药专门人才的培养模式应适应中药“全产业链”的发展需求,进而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对推动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CDIO分别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基于CDIO理念的教学实践是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建立相互联系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9-11],对医药类高校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具有借鉴意义,可夯实中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基于“产业链+CDIO”理念,组建一支多学科的教师团队,尝试以“产业链—专业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对接专业岗位的一体化教学项目,强化学生的职业角色认知能力,提升研究生的专业水平、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行业适应能力。以“实验室—实验中心—实践基地”为科研实践场所,强化研究生实践能力的训练。

2.1 组建一支多学科、对接产业链的融合式教师队伍

理念创新,教师先行,教师要预先设计学生从认识到实践、知识对接产业链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和学习效果的评价模式,组建的教师队伍须涵盖全部中药产业链相关各专业。

2.2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基于中药产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构建从中药材种植、采收与产地加工、中药炮制、中药鉴定、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中药制剂工艺、中药质量分析等一体化实践教学内容。

2.3 形成一种三维层面(理论—实践—应用)的递进评价模式

学生通过从“认识到实践”“一条主线”的一体化实践教学,收获严谨的科学思路,将本科时期断续的碎片式知识,整合形成连贯的中药专业知识,相应地实践教学传统的PPT汇报或实践总结的考核方式,应转变为“知识导图—实践报告—开发申请报告”分阶段、递进式的考核方式,以评价研究生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服务能力。

3 基于“产业链+CDIO”理念的实践措施

3.1 教师队伍组建多专业、覆盖中药产业链的多学科教师团队

以协同培养为基础,重视发挥教师团队作用,组建一支专业业务覆盖中药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多学科、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共同设计使学生身体力行的一体化教学内容,“接力”指引学生厘清中药产业上中下游的紧密关系,并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鼓励专职教师紧扣医药企业全产业链的实际需求作为理论技术研究选题来源,积极与企业围绕产业关键工艺和共性技术问题开展协同创新,加快科学研究成果向产业技术转化。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任知名医药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作为专业建设的顾问,把关专业研究方向;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专业校外指导教师,加强科研实践训练,打造与产业紧密结合的师资团队。

随着中药产业标准化工作的推进,中药生产企业在传统流程改造、先进工艺引进、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与管理等方面需求激增,学校的专职教师科研队伍深入企业了解需求,积极与企业合作签署横向课题,为企业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同时,近两年聘请知名企业校外导师,直接指导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企业内开展基于企业大品种和常见品种的质量控制方法、工艺改造、产品升级换代等研发和生产方面的工作。

3.2 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改革

3.2.1 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头脑风暴法、PBL、seminar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使实践教学生动活泼。通过问题的提出,发人深省。同时,通过指导和帮助学生针对不同目标进行资料调研、分析、总结、提炼等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同时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和整体性思维。

3.2.2 制定合理周密的考核方式,评价学生专业能力

以知识转化能力为核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制定“理论—实践—应用”三维层面的考核方式,指引学生分步骤形成“思维导图知识册-实践报告-中药开发项目申报书”三阶递进专业能力。

3.3 构建“产业链—专业岗位—职业能力”三维融合的教学内容,完善学生知识及能力架构

以中药产业化进程中实际问题为导向,对接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构建“中药种植—中药材加工—中药饮片生产—中药提取物—中药制剂—中药质量评价”一体化实践教学内容(见图1),引导学生构建一个连贯、整体的专业知识及能力的架构,适应中药产业的发展需求。

Fig. 1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contenting with “industry chain-professional positions-professional ability”图 1 “产业链-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实践教学体系

在中药产业链上游的中药材种植环节,设计中药材规范化生态种植技术、道地药材的形成要素、中药材品质与主要环境因子相关性等教学内容;在中药采收与产地加工、炮制、提取分离等产业链中游环节,设计中药材合理采收期的制定技术、产地趁鲜加工技术、产地加工的内在机理、中药材鉴定技术(显微鉴定、性状鉴定)、中药炮制基本程序、中药饮片关键生产工艺参数(片型厚度、干燥方式、火力、火候)、性味客观量化指标、在线质量控制技术、传统与现代质量评价指标之间的关联、中药饮片质量分级技术、常用提取分离方法、TLC色谱定性分析的关键因素(展开剂、显色剂的选择与配制)等内容;在中药制剂生产及质量控制等下游环节,则应构建常用中药剂型的辅料选择、关键生产环节、中药制剂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手段、中药制剂生产过程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转化技术、中药制剂质量分析程序、质量评价新技术(指纹图谱、近红外光谱法、谱效关系)、质量标准制定等知识内容。

学生可跟随一体化教学实践各环节,提高职业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并结合自主查阅文献和专业书籍及PBL、seminar、头脑风暴等方式的团队学习,夯实专业知识基础。我校中药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沈阳药科大学承担的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课题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实施方案要求,协助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顺利完成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中药化学研究方向的研究生通过运用化学成分分离技术,有效地发现一些中药中的非法掺杂物现象,制定出可行的非标质量控制方法;中药炮制研究方向的研究生通过探究中药的原始炮制意图,积极大胆创新形成了新的炮制工艺和炮制产品,并申请发明专利。

3.4 构建“实验室—实验中心—企业实践基地”三阶一体的实践平台,强化学生职业训练

学生依据一体化学习模式,在“专业知识与技术应用”双融合的培养模式下,依次分批在实验室—实验中心—企业实践基地等场所,进行“一贯到底式”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在中药材种植环节研究生应具备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能,参加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的生产实践,掌握一定药材品种的关键栽培技术(选地、选种、播种、仿生栽培、适宜时间采收、连作障碍解决等),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环境、关注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自觉性;在中药采收与产地加工环节研究生应具备中药材规范化产地加工技能,会制定合理的采收期、采收方式及产地加工工艺标准,能正确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贮存方式,掌握关键加工技术(干燥方式、干燥温度、水烫晾晒等),培养学生把控产品前处理环节,恪守质量第一的职业原则;在中药炮制环节研究生应具备中药饮片规范化生产管理技能,会制定中药饮片质量标准、中药饮片标准操作规程(SOP),可把控炮制关键工艺参数(炒制温度、炒制时间、炮制辅料用量等),培养学生恪守医药者“悬壶济世”的初心,谨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的古训;在提取分离环节研究生应具备中药提取物规范化生产管理技能、中药标准品研发技能、中药提取物生产工艺,确定提取分离关键要素(洗脱剂、色谱柱),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不随意处置废液,尝试对中药提取分离过程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再利用;在中药制剂环节研究生应具备中药制剂规范化生产管理技能,制定中药制剂生产操作规程,明确关键工艺参数,培养学生牢记中药制剂生产全过程质量管理理念;在质量分析环节研究生应具备中药质量评价技能,会制定中药质量标准,明确中药质量评价的发展趋势,能够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构建与制剂品种功能主治相适应的质量评价模式,科学合理地评价中药质量。

3.5 建立“思维导图知识册—科研训练报告—中药开发项目申报书”三阶一体的考核方式,评价实践能力

采用基于“产业链+CDIO”理念构建的实践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进行训练。分别在理论层面-实践层面-应用层面等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根据一体化学习地图,首先梳理归纳出以解决中药产业链中各环节实际问题为宗旨的知识导图;然后在实验室-实验中心-企业实践基地等场所进行专业实践时,优化完善先前的知识形成思维导图知识手册,同时每个环节实践结束后交各实践环节的实践报告;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结束后一个月内,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中药行业热、难点,上交一份中药开发项目申报书。这样的训练模式有利于学生本科阶段所掌握的知识,由知识再现型向知识创新型的飞跃,由“碎片式”到“集成式”的转化,帮助学生尽快融入研究生的科研阶段,指引学生选择有一定社会意义的课题,从而更好履行科研服务社会的社会责任。

在中药新药研究与法规等多门课程中,通过实施“思维导图—研究报告—申请书”的考核评价方式,学生能灵活运用这种“一贯到底”的科研方法于毕业论文开题、设计和研究方案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后续可持续发展的素质,达到了研究生的科研训练要求。

4 总结和展望

通过较充分的文献调研、人才培养研讨会、企业调研等方式,明确了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围绕研究生层次应用型中药人才培养的主题,补充和拓展以往相关研究的方法和成果,基于产业链、CDIO工程教育、系统论等理念,提出并构建了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

高校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中药人才的目标就是能够为国家不断输送出一批批振兴中医药发展国家战略的“创造者”,能够解决中药产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实际问题的“实践者”,能够引领中药可持续发展、走向国际的“大工匠”。因此,高校更要注重培养研究生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大局观和整体性思维,组建多学科、高素质融合式的教师团队,不断探索实践培养方式及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引导学生构建一个对接“产业链”的专业知识体系,培养集“上善若水济世者、中药资源守护者、产品研发先行者、生产工艺设计者、质量标准制定者、生态环境保护者”六者人格特质为一身的中药人,以满足国家、社会、行业对中药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产业链研究生中药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筑牢产业链安全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中药零食”怎么吃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