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茹 闫卓惠 姜 蕾
(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检验科,河南 濮阳 457000)
在临床治疗感染并发症中,泌尿系统感染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通常与导尿管置入、维护等具有一定相关联系,在临床上也叫作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1]。其发病原因较多,较为直接、主要的原因包括置导尿管时长、导尿管材质、置导尿管方式、导尿管维护水平、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其感染方式为逆行感染[2]。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患者一般为生理各指标严重异常,甚至有生命危险者,且身体无法正常进行生理活动,常需辅助工具介入维持其基础生理行为,如出现排尿障碍时则需进行导尿介入,导尿指将医用导尿管通过患者尿道顺行至膀胱,将尿液牵引出体外,其在临床治疗中分为留置性(长期置管)、间歇性(4~6h导尿一次,导尿后拔管),不同的导尿方式其注意事项也不一样,且根据患者生理情况不同其导尿效果与不良反应也有差异[3]。为改善置导尿管ICU患者的治疗、康复环境,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风险,本研究详细分析ICU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一系列高危因素,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00例ICU患者为分析对象。根据相关尿路感染诊断标准[4](标准如下:临床症状表现为尿频、尿痛、排尿困难等;高倍视野下镜检男性尿检白细胞≥5枚、女性≥10枚;尿培养革兰氏阳性球菌菌落≥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105cfu/mL等),尿路感染发生情况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未发生尿路感染(116例),观察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且均为症状性尿路感染(84例)。
1.2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00例ICU患者病历资料,具体内容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科室、诊断凭证、慢性病等基础疾病史、患者责任医护人员资料、导尿管使用类型(硅胶/乳胶)、导尿管使用时长、住院时长等,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收集其中尿路感染患者的微生物培养结果,统计尿路感染致病细菌种类、数量等。
1.3 观察指标:①两组置导尿管的ICU患者单因素分析;②对比两组患者尿路感染的多因素分析;③置导尿管的ICU患者尿道感染病原菌构成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置导尿管的ICU患者单因素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史、冠心病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置管困难、导尿管腔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导尿管类型、置导尿管后清洁会阴、置导尿管后清洁膀胱、置导尿管时长、住ICU时长、抗菌药物使用方式、抗菌药使用时长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置导尿管的ICU患者单因素对比分析(±s)
表1 两组置导尿管的ICU患者单因素对比分析(±s)
因素 对照组 观察组 χ2值 P值性别[例(%)] 1.047 0.306男62 51 54 33年龄(images/BZ_37_977_783_993_820.png±s,岁)女59.72±9.36 58.26±8.35 1.139 0.256高血压史[例(%)] 23 21 0.760 0.383冠心病史[例(%)] 16 18 2.013 0.156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例(%)] 9 10 0.974 0.324置管困难[例(%)] 8 11 2.237 0.135导尿管类型[例(%)] 45.963 0.000乳胶导尿管 89 24硅胶导尿管 27 60双腔导尿管[例(%)] 83 56 0.548 0.459三腔导尿管[例(%)] 33 28置导尿管后清洁会阴[例(%)] 104 66 4.694 0.030置导尿管后清洁膀胱[例(%)] 22 7 4.311 0.038置导尿管时长[例(%)]<7d 70 23 21.280 0.000 7~13d 28 10 4.738 0.030≥14d 18 51 44.042 0.000住ICU时长(images/BZ_37_977_783_993_820.png±s,d)6.12±2.55 9.33±4.16 6.746 0.000抗菌药物使用方式[例(%)] 4.526 0.033单独用药 59 30联合用药(≥2种药物) 57 54抗菌药使用时长[例(%)] 5.400 0.020<5d 69 36≥5d 47 48
2.2 尿路感染多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乳胶导尿管、置导尿管后清洁会阴、抗菌药使用时长、置导尿管时长7~13d、置导尿管时长≥14d是尿路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详见表2。
表2 ICU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多因素分析
2.3 置导尿管的ICU患者尿道感染病原菌构成情况:置导尿管后发生尿路感染的84例ICU患者经过尿液标本培养后,分离出病原菌90株,其中50株革兰阴性(G-)菌(55.56%)、28株革兰阳性(G+)菌(31.11%)、12株真菌(13.33%),详见表3。
表3 置导尿管的ICU患者尿道感染病原菌构成情况
分析ICU患者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为后期及时进行针对性干预十分重要,可一定程度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命安全[5]。有关数据表明[6],置导尿管ICU患者较易发生尿路感染,对患者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增加了患者生理痛苦,并且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其恢复信心。为减少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本研究通过详细分析置导尿管的ICU患者一系列相关因素,结果发现两组患者导尿管类型、置导尿管后清洁会阴、置导尿管后清洁膀胱、置导尿管时长、住ICU时长、抗菌药物使用方式、抗菌药使用时长对比有统计学差异,结合结果内容分析,使用乳胶导尿管的ICU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少于使用硅胶导尿管的患者,置导尿管后清洁会阴、置导尿管后清洁膀胱可一定程度上减少置导尿管ICU患者尿路感染发生风险,当置导尿管时长为14d或更长时间时,且只使用一种抗菌药物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进而加长其住ICU时长[7];另外,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乳胶导尿管、置导尿管后清洁会阴、抗菌药使用时长、置导尿管时长7~13d、置导尿管时长≥14d是尿路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表示置导尿管时间过长会大大增加尿路感染风险,使用导尿管的方式不当(用后无清洁过程等)也会造成病菌繁殖,且单独用抗菌药可能会时致病菌产生抗药性,导致后期药效衰弱,无法正常抑制病菌繁殖,从而造成尿路感染,此外导尿管的材质也会影响ICU患者感染情况,乳胶材质的导尿管可一定程度避免患者发生尿路感染。同时,为进一步探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因素,本研究对84例并发尿路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分离观察,结果显示分离出病原菌90种,其中50株G-菌(55.56%)、28株G+菌(31.11%)、12株真菌(13.33%)。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得知,置导尿管时间过长、置导尿管方式不当、导尿管材质等都会造成有关致病菌繁殖,进而发生尿路感染。
综上所述,导致置导尿管ICU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原因较为复杂,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乳胶导尿管、置导尿管后清洁会阴、抗菌药使用时长、置导尿管时长7~13d、置导尿管时长≥14d等是尿路感染发病的独立高危因素,应结合病原菌分离检查结果进行相应调整,减少尿路感染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