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共英语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在今后涉外职场沟通、国际文化交流、语言思维提升、终身自主学习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特点作为着手点,分析了公共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了公共英语教学质量及效果的影响因素,从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革新、考核评价方式科学多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构建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质量提升路径及策略,旨在为提升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职 公共英语 教学质量 路径 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教学成果奖重点培育项目“知行合一,德技并修——高职外语教育共同体构建研究”(项目编号:PYZJ-0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3-0067-0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不仅仅是不同国家之间交流交往的工具,更成为展示国际形象、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培养技术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的使命。公共英语作为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语言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公共英语课程对于学生在今后涉外职场沟通、国际文化交流、语言思维提升、终身自主学习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公共英语教学,切实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为学生未来职场工作、个人终身学习及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奠定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
一、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特点
1.教学目标——突出职场英语交际能力。《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指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够在日常生活和职场中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应当强调学以致用,突出职场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注重语言的综合训练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2.教学内容——覆盖面广,实用性强。语言是一种交际的工具,语言学习的终极目的就是用于交际,而与人交际过程涉及面非常广泛,可以说包括了衣食住行、天文地理、情感态度、校园职场等方方面面。职业教育培养掌握新技术、具备高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也要求公共英语教学以“实用性”和“应用性”为导向,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重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专业特点传授适合就业岗位的英语知识。
3.教学方法——手段多样,注重互动。总体而言,高职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差,学习多为被动接受。但是他们思维活跃,喜欢动手操作类作业及实践活动,并且乐于展现。此外,他们易于接受新事物,对于各种信息化科技产品的使用较为熟练,能快速借助这些设备获取知识。基于以上学习者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就不能局限于教材和黑板,而应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以多种媒体丰富课堂活动的形式,建立师生互动的高效、多样化渠道,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及问题
1.学生生源差异较大,整体英语水平低。生源是各高校生存的基本保证,生源质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形成“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就为高职院校吸收更多类型的生源提供了政策支持。因此,自2010年以来,高职生源类型明显扩展。目前,高职生源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参加普通高考的高中生,第二类是“3+2”中高职贯通,“2+3+3”中高职本科贯通考生,第三类是参加对口招生考试的职业高中生。这些不同生源的学生英语水平差异较大:中职学生整体上学习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对于个人学业要求较低,学生的各科学习成绩都不太理想。对于高中生源的学生,由于不少家长及考生思想上还是认为高职教育是一种相对低层次、低水平的教育,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这就导致生源总体质量不高,呈现整体英语水平低且参差不齐的现状。
2.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与行为。从英语学习目标与态度上来看,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英语学习具有随意性,缺乏正确的学习观及良好的学习策略。不少学生以通过课程期末考试或英语等级考试作为学习的最终目标,并没有把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去学习,以提高自身语言思维和综合素质。大多数学生仅满足于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缺乏主动学习,在英语学习中自主练习及运用较少,这也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没有成就感,很难树立学习自信。
3.英语教学比重分配不均,知识讲解过多,技能训练不足。现阶段的高职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听、说、读、写教学比重不均的现象,教师普遍侧重单词、语法、课文的讲授,而对听力练习、口语交际等语言技能方面的训练重视程度不够,不少学生由于英语基础弱,不敢开口说英语,不能用英语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观点,会写但不会说,读懂但听不懂成为高职学生长久以来的痛点。调查显示,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学生英语成绩的考核也多体现在“读”“写”方面,“听”“说”部分考查较少。
三、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质量及效果影响因素
1.“教”的方面。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及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决策者,教师的英语专业水平及素养、教学能力甚至性格特征等都是影响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此外,各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及方法,教学内容,使用教材,教学质量评估等都从方方面面影响着英语教学的质量及效果。
2.“学”的方面。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学习者自身是影响教学活动成效的最重要的因素。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及参與者,学生的受教育经历、学习基础、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自律性、学习风格及策略等都会从根本上影响学习活动的成效。学习动机水平高且具有深层学习动机的学生一般会呈现出较好的学习效果。
3.教学环境。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作为影响教学成效的重要外因,教学环境是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要素,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教学环境可分为课堂学习环境和课外学习环境。课堂学习环境是教师与学习者围绕课堂教学活动而形成的动态情境,师生平等、自主开放、鼓励互动、体验感强的课堂学习环境会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安全感及学习自信。课外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及约束能力都有一定效果。严谨的校风、浓厚的学风及“以人为本”的人文环境与课堂学习环境相互依托、相辅相成,二者的良好构建才能为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重要保障。
四、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质量提升路径及策略
1.教学模式改革,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进一步提升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混合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是将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优势互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除了师生、生生之间在课堂上面对面的交流之外,还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在线交流和答疑。这无疑有效弥补并拓宽了教学的时空局限,将有限的课堂学习向“泛在课堂”延伸。特别是对于成长于中国移动网络时代的00后,利用移动终端进行的在线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
以笔者所在学校公共英语教学利用iSmart课程教学平台、云班课开展混合式教学为例:课前,以学生移动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通过iSmart课程教学平台,根据学生不同英语水平,发布差异化课前学习任务,学生完成自学,教师利用平台Dashboard统计功能,查阅学生学习时长、学习效果,分析学生的学习困难所在。课上,教师依据课前对学生自学情况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进行新知讲解,创设真实语言使用情境,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式,以个人发言、组内学习、小组展示、游戏对抗等多种方式进行语言的操练与运用。课后,教师利用平台自带的口语跟读练习、在线测试等功能进行学习效果的监测,并通过平台的“投票”“问答”“展示”等版块,展示学生作业,随时关注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互动答疑及线上指导。这种混合式教学打破时空局限,统筹了课上及课下时间,移动学习的泛在性、交互性、及时性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深度和整体英语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革新,加强公共英语课程思政,做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在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中,“价值塑造”无疑是育人工作的第一要务。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应该根据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办学特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工匠精神为引领,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不仅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使学生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实现文化的对外交流和传播。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结合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实际对教材内容与各类教学素材进行综合加工,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完善课程内容,在课堂上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自然融入和渗透。在课后拓展环节教师可以设计mini⁃project引导学生身体力行课程思政元素,获得践行的动力和源泉。例如在Food Culture类似主题的单元教学中,教师可安排实践性较强的课后作业:学生课下为家人做一道菜,以英语PPT或视频形式展示上交(列出并用英语讲解所用食材的名称及烹饪方法),使学生通过买菜、做菜的过程亲身体会和了解食物的重要性,居安思危、珍惜粮食。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技能,又对学生进行了品德的培育,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3.考核评价方式科学多元,挖掘学生潜力,实现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立体综合评价。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采用科学方法对学生学习的成效和水平进行测评并予以价值判断,这是提升学习效果的有力手段之一。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及与人交流,其实践意义远大于知识意义。因此,在课程评价考核方面,不应仅仅局限于平时成绩+期末笔试这种单一化考核方式,而应建立一套科学多元的考核评价方式。特别是针对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但喜欢动手操作及实践的学习特点,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具体实施中,应该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在形成性评价方面,教师可以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结合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征、性别等方面进行分组,在课前、课中及课后设置形式多样、难度适宜的学习任务(个体及小组任务相结合)并对应相应的个人及小组奖励分数,进行课前考核、课中学习评价、课后完成作品或产出任务评价,从而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形成持续的刺激和激励。从评估方法上除教师评价外,可加入学生自评、朋辈评价以及课程学习平台的在线学习智能评估。终结性评价可结合笔试、口试、听力、项目或作品展示等多样化方式,丰富教学考核的形式。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力保障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管理和发展政策体系,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高职英语教师整体水平与素质高低及教学质量的优劣是公共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
从学校层面,第一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施教,全心全意投入教育教学,做到言传身教。第二要加大对教师在信息化教学、科研、英语专业领域新理论、新动态等方面的培训,为一线教师提供出国进修学习的机会,帮助教师不断更新和完善知识结构。第三要重视教学过程管理,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开展专家听课、同行听课评课,以评促改,以评促教。从教师个人层面,一方面要提高教学的创新能力,加强对课堂的教学设计,反复打磨每一堂课,不断反思自身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要加强专业学习,积极参与各类教师技能大赛、微课大赛,以赛促教,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
[2]刘雪琪.加强公共英语教学团队建设提升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质量[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10):161-162.
[3]孟彦莉.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写作自我效能感培养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5):96-101.
作者简介:
樊文霞(1983年10月-),女,汉族,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英语教学。